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一盆子白菜梆子拌粉丝,一盆子红烧家常豆腐,主菜自然是炒大肠。

    大白菜好像四季都有,在农村有一点好,不怎么稀罕蔬菜,主要缺肉,老菜帮子都是给鸡鸭鹅吃。

    可在城里,要是老帮子扔了,刘婶就能告诉全望儿山的人,她败家。

    她试过一次之后,再也不试了。

    从篮子里拿了一块炸豆腐,这豆腐是前天买的,新鲜的时候,做了白菜丸子汤,那汤本就以丸子为主,豆腐就是个配菜,自然有得剩。

    为了不浪费,于是炸了豆腐块。

    于是今天,她把剩下的全做了家常豆腐。

    自从遇到李和以后,张婉婷没了经济压力,也没了家里的糟心事,心情表示很愉快,除了一心的学习,剩下的时间就是研究怎么吃了,甚至还去学校图书馆找过菜谱。

    李和靠在躺椅上,看着张婉婷一边哼着浏阳河,一边做饭,忙得不亦乐乎。

    李和根据两辈子的经验,认为张婉婷其实更适合做厨师,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前途的了。




68、日子
    刚下一场雨,从一大早起,浅蓝明净的天空中就飘浮着几朵白云,活像浩瀚的大海洋上泛起的雪白的浪花。

    这真算得上是个难得的好日子。

    李和一大早就去买菜了。

    张婉婷觉些冷清无聊。

    她喜欢热闹,喜欢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但实际生活,像眼前日子,除了看书闲得叫人发闷。

    大概是想家了吧,想父母,可是家里有谁能想起自己呢。

    突然又想到李和,他的不同一般的个性,他的细致深沉的体贴,当然还有他那张破嘴。

    没在一起之前,只要一想到他,张婉婷的脸就会臊得通红,自己对自己说,不去想他,这有多难为情啊!

    于是,她开始想别的人和事儿,想着想着,从别的人和事上,她会不由自主地又想到他,甚至拿别人和他作比较。

    这样,她又很自然地想起他来,从头一次见面,想到他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到老家来找,他就站在身后时的情景。

    她回味他的言语神态动作。

    李和买好菜,看到在菜场拐角一个人用破筐装着狗,大概是卖狗的,那人戴顶破毡帽,身披旧工作服。

    五六条小奶狗,有黑有灰,看着身上毛茸茸的很可爱,李和有点心动了,他本来就是极爱狗的。

    土狗也好,拉布拉多也好,在李和心里大概都是一样喜欢的。

    李和道,兄弟,这是卖的?

    那人道,那可不咋的?你随意选一条,2块钱,绝对不多要

    李和选了一条灰色的,狗嘴尖,一看就像跟人撒娇的样子,眼珠子转动时,轮番着是黑与褐的颜色,显得灵动而调皮。

    李和喜欢极了,非要再加五块钱,道,大兄弟,这正宗山动细犬呢?可不是串串

    那男人面有得色,不过不愿意再接钱了,就给识货的,早些年,那八旗勋贵可都用这狗搂兔子。你抱回去,让它在你家的饭桌下转三圈,它就恋你的家了,就知道回来了。这狗是灵性的东西哟,你看它正挑了脚撒尿呢,它留下了气味,路就熟了。

    李和一咬牙,道那我就再抱一条

    这种田园犬,后面被狗贩子弄成了串串农村肉狗,可没千年历史改良的山动细犬实在。

    说田园犬是世界上智商最低的狗,李和就要骂娘了,那什么牧羊犬之类,也仅仅是条件反射下,比较好训练的狗而已,没灵性。

    李和直接就把狗放在菜篮子里,一到家就喊,媳妇,过来看,我买了啥

    张婉婷看着地上拱来拱去的小奶狗,惊喜极了,哎呦,狗,我最喜欢了,我就觉得家里缺个啥,原来是缺个狗。

    我去给他做个窝李和从门后拿了个编织袋,到厨房塞了干草。

    张婉婷一把拽到自己手里,过去吧,我来整,毛手毛脚的。我家也有一条老狗,我每次走,都要跟我后面,年前我来的时候,一直跟到镇上,后来硬是用土旮旯砸回去的

    下午赵永奇过来了,李和倒了杯水道,你怎么有时间过来,维修室不忙?

    赵永奇和何芳,是同样没有回去,维修室平常上课都没法打理,不趁着暑假多挣钱,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赵永奇,喝了杯凉白开,擦擦嘴唇道,那啥,就是那个你老乡找你

    我老乡?

    赵永奇把一张纸头拿出来,自己看,上面有名字,有地址

    李和一看,是扎海生,说是要请教问题。

    刚好李和下午也没事情做,把新买的自行车推出来,你骑带我,我可没你那么重

    赵永奇大长腿一甩,稳当的上路。

    先把赵永奇送到了维修室,李和就按照地址去找扎海生。

    地方也不算远,就在王爷坟,一片低矮的窝棚区。

    李和敲开门。

    不认识似的打量着他,扎海生理了发,穿一身半新旧的蓝卡其布学生装,脚上穿一双洗得干干净净的松紧鞋,整个人显得朴素而整洁。

    消瘦的脸容还是那么稚嫩,指着他说:

    瞧你,精神多了。哎,暑假不回家,找我啥事?

    说着,他打量着楼上这间大屋子,四个单人床,床上铺子席子,席子下面只有床笆和谷草,不用问,肯定跟人合租的。

    每张床边上都叠放着大小两三个箱子,只有扎海生床边箱子上放着镜子茶杯木梳笔记本。

    你坐,地方比较乱,扎海生慌忙帮着搬了一个凳子,又从桌子上拿起几张手稿,道,我有一个学长推荐我给新创刊的《中国法制报投稿,想你给参谋下

    李和笑着道,我说老弟,你们法学那么多大拿,找我个外行有点过了吧?我哪里懂这些?你们住一起的几个人,没有给你意见吗?

    扎海生坚持把手稿递给李和道,我就觉得你思路比我清楚,我心里起码有个底。我几个同学都说没问题,写的好。可我总想听你意见

    李和无奈,只看标题就把他吓了一跳。

    《经济法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李和大致看了下,文采荡漾,思路清晰,结论没有错,可就是用词太激烈。

    看着扎海生期盼的眼神。

    想了想道,从我的角度看,你这分明写的是批判。你才大二,写的这么狠干嘛?而且你批判的,现在有可能就是你的老师学长,工作分配后有可能就是你的领导。这种得罪人的事情现在就干了,以后能落着好?我建议是用平和的探讨方式,批判你还是不够格的。哪怕大四毕业,你才有资格写论文,重点是这个论,从言从仑。言明条理。

    扎海生还要争辩,可琢磨下,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只得道,那你继续说

    李和掏了颗烟,点起来,也不客气了,继续道,还有就是,法学讲究四平八稳,跟过去八股差不多吧,你写这么花团锦簇干嘛,又是比喻,又是感想,跟主题接不上。还有你考据,用苏联法理学阶级理论那一套,我觉得有待商榷,能不能适合当前中国经济国情?还有你方法论,也有问题,我建议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去分析,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可不是一样的啊。

    扎海生呆了呆道,你真的没学过法学?

    李和点了头,肯定的道,没学过,倒是看过一点那方面的闲书。还有就是,必须旗帜鲜明的列出你的观点,与宪法协调一致,四项基本原则是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扎海生为难的道,可我觉得孟德斯鸠的理论是对的啊,分立监督,怎么就不适合中国了?

    李和气的一拍扎海生脑袋,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还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会骗人的民族,也是最喜欢骗人的民族,这话你也信?

    李和倒是有点强词夺理了,可他也懒得去多解释,看扎海生不说话,继续道,总之我们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你主题思想要是没了这个,写的再好都没用,听不听随你自己了

    扎海生又受了打击,闷闷不乐的道,你不去学法学真可惜了

    李和瘪瘪嘴,数学老师还说自己不去转数学系可惜了呢。



69、指点江山
    两人聊得差不多了,李和看了下时间,也有四点钟了,站起来道,我要走了,有时间我再过来看你

    扎海生客气的要留着请客吃饭,平常都是你请我,今天不能走了,必须让我请你一顿

    谁要请客啊,可不能落下我,打开门,进来的男人有三十岁,一身干净的白衬衫,大额头,海生,你要请客?那好事啊

    扎海生看见来人,笑着对李和介绍道,李哥,这我学长,也姓李,李若古,年底就能拿到法学硕士学位了。公派那普什么大学?,反正拿到学位就去美国了

    李若古笑着接话道,翻译成中文名,叫普林斯顿,反正有点拗口,老外都是这顿,那顿,牛顿,马其顿,这有这普,那普的

    李和看到名人已经麻木了,基本都是各领域学科的奠基人,各行业的大拿,这位后面也是银行业的二把手。

    当然也有出国的,自己同班同学,后来不少都是美帝的终生教授。

    普里斯顿那不就跟汪雨那小姑娘是一个学校。

    李和也乐意结善缘,走吧,我请你们,海生你带头,去哪吃?我们跟着你

    一个隐蔽的巷口,扎海生带头进去,跟饭店老板打了声招呼,就直接找了个桌子,招呼两个人坐下,这里有个菜单,你俩自己点

    李若古推辞道,这位兄弟远来是客,这位兄弟点

    李和没看菜单,直接对饭店老板说,直接上硬菜,红烧肉,水煮鱼,再来个拍黄瓜。酒水有什么好的,给我瞅瞅?

    又对两人说道,你看你俩还要加啥不?

    两人摆手够吃了。

    饭店老板笑着道,哥几个,我这有松辽啤酒,长春啤酒厂的,你们要再多加几个菜,我卖你一箱

    扎海生问道,多少钱一瓶

    饭店老板竖起三根手指头,我给你们算便宜,三毛一瓶

    李若古道,你这老板,卖的也太贵了吧,别家可是2毛3

    饭店老板笑着道,那副食商店散卖可是一碗冰镇啤酒都要2毛,我这是一瓶呢

    李和也知道这玩意也算是稀缺,不过夏天喝白酒,也有点受不了,摆摆手道,先搬上来吧,我们先喝着

    啤酒上来,李和用筷子抵住啤酒盖,啪嗒一声,啤酒盖落地,一人面前放了一瓶啤酒,咱先喝上,慢慢等菜

    这手漂亮的姿势,倒是把两人看的目瞪口呆。

    三人边吃边聊,无非就是一些当下的话题。

    扎海生酒量还不错,一碗直接灌了下去,道,古哥,马上你出国了,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见面呢

    李若古笑着道,又不是说不回来,我家里人都在国内,金窝银窝还是不如自家狗窝

    李和举起碗,兄弟,你这话实在,还是家里好

    李若古也客气的和李和碰了碗,海生啊,你这娃有灵性,以后机会也多,千万别把事情想左了,你才多大,以后的路长着呢,别天天多愁善感的

    他呀,应该去学文学的,学什么法学,整的跟文人似得,李和接着李若古的话道。

    扎海生气呼呼的道,那你们老是拿我当小孩子,我成年了好吧

    两人看他赌气样子,分明就是小孩子,两人又哈哈大笑。

    李若古突然问,我让你写的稿子写好了吗?那编辑是我同学,只要你差不多就能过。司法部下面的报纸,你露个脸,以后对你有好处。要不是我马上要出国,这机会,我可就不给你留了。关键稿费还不低

    扎海生看了一眼李和,看李和没反对,就把李和对稿子的想法说了出来,我想按照李哥的想法,回去改改就差不多了

    李若古看了一眼李和,太稀奇了,思路清晰,逻辑也正常,就是一般的法学专业也没这独到见解,抿了一口酒道,李兄弟真是让人豁然开朗,特别是苏联法理学这个见解,我以前也觉得法理学教程上哪里有问题,可是还觉察不出来。阶级斗争为纲,还是苏联教材的通病,我们借鉴了苏联教材,受的影响太大了,也跟不上当前形势了

    李和笑着道,旁观者清罢了,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明确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路线,我也就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而已,那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感情深,一口闷,三人喝酒,没一个酒量差的,一箱啤酒喝完,还意犹未尽。

    李和喊老板,再搬来一箱

    老板支支吾吾,道啤酒没了,要不拿瓶白酒?

    李和不想掺酒喝,直接掏出一张10块大团结,这不用找钱了,另外搬一箱过来,你这老板好不爽气

    老板欢天喜地的接了,把啤酒搬了过来,哥们,这盘五香花生米,送你的

    李若古,不好意思的道,兄弟,怎就让你破费了,多不好意思

    李和每人面前又开了瓶啤酒,钱是王八蛋,没了再存,我每个月的补贴不用寄回家里,手里子弹比你们多,不用这么客气

    若古哥,他是大户,不用不好意思,你看我早就吃习惯了,扎海生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事情,我昨天看报纸,华北军事大演习,小平同志去检阅的,该不会还要打仗吧,这越南反击战不是结束了吗?。

    李若古想着自己马上要出国了,就怕中美关系有变化,自己就要白高兴一场了,是啊,就怕争端影响经济建设啊

    李和信心满满的道,起码50年内中国不会动兵了,朝鲜战场把老美打的灰头土脸,他可能不服。可美国佬自己打越南,死伤三十万,又灰溜溜撤军。这不,后面我们就把越南人给揍了,也算是交了投名状。一方面是告诉美国佬,我们帮你报了仇,我们是一派的。另一方面,也是让美国佬掂量着办,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美国佬呢,正跟苏联军备竞赛,当然也要拉拢中国,所以现在是妥妥的中美蜜月期。
1...3334353637...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