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正在迷迷糊糊入睡时,机上又开饭了。

    已到莫斯科上空,冬季的莫斯科雪花一片接一片,令人心旷神怡。飞机下降间,她的耳朵开始嗡嗡的,然后胃也开始不舒服。好不容易飞机着陆,盼望快快的去地面找个椅子躺下休息。

    可是领队没有给大家休息的时间,一行十几个人又匆匆上了转到乌克兰的飞机。

    又好不容易捱到基辅,上了接待的大巴车,没有直接到学校,而是先到领事馆的旅馆休息,放下行李的那一刻,算是可以放松了。

    但是真正的到了地方,大家又兴奋的不想休息了。

    胆大的男孩子提议到楼下转一圈。

    谨慎的女孩子有心反驳,可最终抵不过民意。

    七八个人下楼,旁边就是一座漂亮的饭店,几个人为了不影响国体,就远远的站在窗口,环顾四周,顾客都是西装革履,或晚礼服长裙,餐厅的一边,有一个四人的小乐队在敲打着乐器,一位女歌手在唱着听不懂的歌曲,软软的,绵绵。

    张婉婷不禁自问,这在哪里呀?

    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乌克兰兄弟国家吗?

    朦朦胧胧的,似不陌生,却又那么遥远。

    等了几天,安排进了学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张婉婷很不适应,哪怕想给李和写信,都不知道哪里买信封,哪里寄信。

    时间待得越长,听着这些那些在国内被视为洪水猛兽,被砸碎的灌满靡靡之音的唱片,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杂志。

    有时张婉婷搞不清楚了,我这是在哪里呀?迷惑?迷茫?

    但是这些迷惑她不敢写信告诉李和,怕他担心,只得在信中说一些琐碎的日常,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惯。

    李和又把信翻过来翻过去的看了一遍,心里算是松了口气,没事就好。

    何芳看着李和表情也松了口气,笑着道,你看,我早就跟你说没啥事了,你担心那么多,天天装在心里不开心,多没劲,他又不是孩子了

    李和把信叠好,贴身放进口袋里,没事,走一起吃饭吧

    他现在越发不习惯食堂饭菜了,哪怕张婉婷走了,何芳待他也不差,只要要有时间回到望儿山自己租的房子里,何芳都会给他烧好吃的。

    一天三餐顿顿有菜有肉,吃完不要李和动手,何芳自行收拾利落,送上擦手布,再奉上一杯香茗。

    每日睡前都有热呼呼的暖水壶送上来来,软绵绵的被褥早已铺好。

    何芳一刻也闲不下来,一有时间屋内打扫的干干净净,衣服叠的整整齐齐。

    有时李和根本不需说话,只要一个眼神一瞟,她仿佛便知他需要什么似的,立即递到眼前。

    伺候周到得李和都生了错觉了,张婉婷伺候的也没这么仔细过。

    李和偶尔也会不好意思,只得在何芳发脾气的时候多忍着点,少惹着点,作为回报了。




84、秀水街
    李和当晚就在想着怎么回信,借着15瓦灯泡微弱的光,咬着笔头,思索着。

    你所有的一切都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你的笑容,你的哭泣,你的快乐,你的伤悲,不知不觉已中已经成了我的全部

    刚抬起笔写下这么一段,他不满意一下子又撕掉了。

    写思念的痛苦,这个没有必要了,他同样不想去给张婉婷增加痛苦。

    写赚了多少钱?张婉婷对这些没有兴趣。

    高爱国提起暖水瓶,走过来给李和续了杯水,写封信哪有这么难?看把你急的

    写信不难,写什么内容才是难,写深入了她担心,写少了她觉得你敷衍,难啊

    李和无奈的叹口气,怎么写封信也让自己这么为难。

    看了下时间,快到夜里十二点,宿舍里的其他几个人都还在看书,没有一个睡觉的。他写不完,今晚也是睡不着觉的,只得只得提笔从日常琐碎开始写。

    比如自己又长个子了,从175变成176,饭量也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贪吃,吃的多,长的也胖了。

    比如家里养的两条小狗已经变成了大狗,它们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带回来是小肉团子,没多长时间已经迅速膨胀了,以前只能占据桌下的一小块,长大了整个桌下都塞满了。

    想了半天,李和也才写了2000字,最后李和一咬牙,又把苏明和苏明老娘拿出来溜了一遍,甚至苏明相亲的八卦都写了上去。

    满满当当的写了三页纸,李和才算满意的松了口气。

    将信小心翼翼的封好,放到枕头下面,准备明天上街的时候顺便邮走。

    等去水房刷好牙洗好脸,宿舍依然还在看书,李和道,该睡觉了哈,这么用功干嘛,死读书,读死书,说的就是你们几个

    陈硕气的骂道,你以为都跟你一样没追求啊,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同志说过,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

    李和得意的道,你怎么不说后半句?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高爱国一个枕头砸过来,你不学习没事哈,可不能动摇军心

    李和重新把枕头扔回床上,秀水街你们去么?我去寄信,顺便再去买双拖鞋

    几个人想了想,明天上午没课,刚好可以趁这么好的天气去转转,开学到现在还没有出去逛逛呢。

    高爱国最后拍板,主席他老人家也说,要劳逸结合,那明天咱们一起去

    既然约定好了,也就都不看书了,赶紧关灯睡觉,一夜无话。

    天刚刚蒙蒙亮,李和第一个醒来,站在地上,还没穿衣服,就开始大喊,起床撒尿了

    他第一个洗漱完毕,一边在旁边唠叨催促。

    赵永奇穿着跨栏背心,一嘴的泡沫,举着牙刷口齿不清的喊道:等等我,洗漱完换套衣服的

    我也去。

    陈硕甩了下现在很流行的中分头,拿着小镜子挤着脸上的青春痘,一边对李和挤眉弄眼。

    看着两人的样子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李和只得斜仰在床上发呆。

    高爱国倒是利索的,没几分钟就都穿戴整齐,站到门口催促:走啊,赶紧的,就你俩最磨蹭。

    等所有人搞好,李和才一把揽住几人肩膀推着往外走。

    到了学校门口,等车的人站了一大排,看这规模一辆车都坐不下。

    谁啊

    挤什么挤,赶着投胎啊?

    在旁人的叫骂声中,赵永奇个子大,迅速开出一条血路,挤挤更健康。

    有得挤还好,连车门都摸不到车就开走了,那才是悲催,总算不用等下一辆。

    至于座位,那是不用想了,能够挤上来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你立功了,陈硕冲着赵永奇竖了个大拇指,党和人民会记住你的。

    公交车的摇摇晃晃,虽然不是夏天,但是四个人依然挤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领到了免费的桑拿券。

    当在东大前门下车的时候一身整洁的衣服已经成了抹布。

    三人互视一眼,指着对方的样子哈哈大笑。

    寄国际信件都需要去当地较大的邮局,普通的小邮局没有国际信件的业务。

    所以李和就必须到朝阳区邮政局来寄,让其他几人在外面等着,他自己进去在柜台查了乌克兰的邮编,又贴了足足2块钱的邮票,写好信封地址,才从邮局出来。

    没走几步,高爱国咽了咽口水,伸手指了指不远处卖鸡蛋仔的小摊位,抿着嘴可怜巴巴地看着。

    不止高爱国一个,李和也一样,几个人早上到现在没吃饭呢,闻着那股香味都舍不得走了!

    真的好饿!

    李和大手一摆,走,消灭几个,哥请客

    还没等几人吃上几个,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夹杂着喝骂。

    如果从上方就能看到人群迅速以一个点为中心聚拢。

    朝阳群众看热闹的习惯,使他们做到神一般的无处不在无所不知。

    他们或是社区里戴着红袖标的热心居民,或是小卖部店主,或是一起晨练的大爷大妈,买菜路上遛弯间隙,只要是发现可疑情况就能立马围上去变成私家侦探。

    一会儿再吃。陈硕是爱凑热闹的性子,拉着几个人朝着人群走了过去。

    几人刚走近就听到一个男人的喝骂声,接着就是**碰撞和另一个人的惨哼声。

    一个大高个带着一脸凶气一手攥着另一人的衣领,巴掌不断往脸上招呼。一边打一边骂:你大爷的,不打听打听我是谁?又到爷地盘摸点子?

    被打的人只顾双手抱住脑袋,不住的痛叫,哎呦,哥,哥,我错了,放我一马。

    看清里面的情景,李和一愣。

    打人的青年他认识,苏明的小弟二彪,貌似就是传说中的四大金刚之一。

    放了你再跟伸爪子啊?看我今天不打断你这只手,我让你偷。二彪说完又踢了一脚。

    二彪眼睛一瞪,不过下一秒看到挤到人群中间的李和,立马堆上了笑容。

    李哥,你这怎么来了,也不和我说一声。

    宿舍的几个人他也都认识,二彪笑着也依次打了招呼。

    李和左右看了一眼,不仅苦笑。不过被看到了不打个招呼也说不过去。

    出来转转。怎么了这是?

    二彪扭头看看手里的青年,又一巴掌甩他脑袋上,才转过来堆着笑:这小子不长眼,爪子伸我地盘上了。

    李和点了点头,对这事不想多管,不过还是提醒一句,低声道:差不多就行了,别太过了,这里是使馆区,把武警引来了就是大事。

    明白。哥,你放心,没事的,我这是见义勇为,武警来了也算这家伙倒霉,二彪立刻答应,转头又冲那青年头上甩一巴掌:今天算你运气好,以后睁大眼睛给我看清楚了。听到了没?

    说完也不等他回答,手上使劲直接给那青年甩了个跟头。

    又凑到李和身边:李哥,好不容易看到你一回,怎么也得让我做东请你吃一顿。

    李和笑笑拒绝,下午还有课,还有同学在等我呢,改日。你忙自己的吧

    李和说完,就不再搭理二彪,宿舍几个人继续开始到处转悠。



85、变化
    摊开京城的地图,指尖沿着长安街向东划过,止于建国门外大街,街南是永安西里,街北是秀水南街。

    这里还是京城的边缘,只是使馆区的消防通道。

    不知道谁最先在秀水街附近卖水果,烤红薯,紧跟着摆摊卖衣服卖工艺品的也来了,如今秀水街起码摆摊的有不少家,大部分归功于李和这只蝴蝶的煽动,一条小小的秀水街已被贩卖各种商品的小贩占满。

    苏明听了李和的话,鼓动了一帮子人过来练摊,这里一大半的摊主都是苏明的朋友,同学,胡同小弟,现在都归二彪管。

    苏明现在是华北最大的二道贩子,从电子表计算器扩展到服装鞋包,成了四九城有名的大金主,因为风头太盛,无奈只得躲到幕后,服装鞋袜这块全交给了二彪,秀水街这里的货一大半都是二彪散出去的。

    货大部分还是靠张先文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温州人带过来的,李和也尝试让苏明南下找货,奈何路子不是那么容易通,价格拿到手里比张先文的还高。

    当然,京城里大部分摊贩子,大凡跟服装鞋袜沾边的,都是绕不开二彪的。

    有时这就是本地人优势吧,要是李和自己是很难做到这个地步的,比如你一个外地人耍横,有理没理,你都是很难站稳脚跟的。

    此时的秀水街还没有列入政府规划,说白了还处于摊贩和工商打游击的时代。

    因为是使馆区,所以并不缺少老外,经常看见高鼻梁黄头发的老外,他们一边用生硬的中国话与商贩讨价还价,一边用手比划;

    街中许多商贩会使用简单的外语词汇向老外推荐商品砍价,还有的索性就用计算器讲话,秀水街尽管环境一般,但是不少老外乐意来这里而不愿去友谊商店。

    不少老外可能愿意享受砍价的乐趣,或者乐意见识市井民生。

    秀水街里的东西,只要卖给老外,都是高十几倍的价格,虽然有宰客嫌疑,可不少老外还是觉得便宜,也有老外认死理的,学砍价,hoachyesno声此起彼伏。

    有些人单纯为了来使馆区秀水街看老外长什么样,怎么买东西,这帮子人无形中也带动了秀水街人气,偶尔也会买两样。

    所以大部分摊主生意都不错,不少人都捞到了第一桶金,按苏明的说法,看着不起眼的摊子,一个月赚二三千跟玩似得。

    这时候厂子里的一级工一个月还不到50块钱呢,大部分摊贩个体户都是祖传经验学闷声发大财。

    卖衣服的,人气上来的时候,大家都抢着要,没有什么人的时候,客人就会跟你讲价,嫌你衣服做工不行,款式不行,颜色不行,各种各样的问题啊,买方卖方就是耍起了嘴皮子。

    陈硕看到前面有卖袜子的,停下来问道,大姐,我拿2双,多少钱

    3毛一双,中午要收摊吃饭了,给你个便宜,5毛钱呢拿2双,四十多岁的一个大姐,面带微笑,说话精神头也足。

    陈硕不干了,平常自己一双袜子也才一毛五,哪里要这么贵的,大姐,大姐,你在跟我开玩笑吗?卖袜子的可不止你一家,2毛我都嫌贵了,你还张口3毛

    大姐露出为难的神情,然后口沫横飞道,袜子你要看成色吧,我这可是尼龙的,你再看看牌子,香港来的,梦丽娜,一般人想买还找不到地方呢。你要放在百货里面,没有五毛钱你肯定拿不下去

    尼龙的袜子就是真五毛也不算贵,不过陈硕不为所动,大姐,一句话4毛两双,要是成,我就给钱
1...4142434445...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