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李和真的喜欢上了这座院子。
进了堂屋坐下,老李头直接开口道,老于,我直来直去。你这屋子卖不卖,卖的话,给个面子,卖我这本家侄子,也姓李
说完又看了一眼李和,李和站起来道,于叔,我家叔叔倒是经常提起你,年轻时了不起的人物
老于没有搭茬,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房子住了一辈子,自然是有感情的,这一次出了国,孩子们都过惯了国外的日子,能不能回来还是两说,还不如卖出去。
李和也没有说话,自己表现的太迫切的话,只会让老张觉得自己很需要,坐地起价自然避免不了。
我这房子如果要卖的话,少于这个数我可是不会卖的,而且是一次性付清。老于头伸出手五个手指笔画了一下,面无表情。
五千?,李和愣了愣,露出吃惊的神情。
老于点了点头。
那这屋里的家具?,李和心理面乐开了花,表面上该计较还是少不了的。
五千块钱买下三庙街的宅院,后世八位数九位数都不一定能买的下来的房屋,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大便宜。
老于头想了想,都给你
同样的手续过户之后,李和拿着房产证,内心掀起了一阵涟漪。
上辈子从来没想过的事情,现在竟然都做到了,三庙街的房屋,就算是在前世,他也算不差钱的,可也从来不敢得瑟到想在三庙街买房。
只是现在,他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生活啊,真的是在你无意之中便会一点点的出现,然后降临到你的头上,幸运儿从来不会单行幸运,接二连三的接踵而至。
老于头虽然话少,但是是个爽气人,当天拿到钱,收拾了几件衣服,带着一个包袱,一个大箱子,就搬到了隔壁的宅子里。
李和目瞪口呆,指着隔壁的房子,这也是他家的?
李老头笑呵呵的道,你以为呢?你去金鱼胡同看,半条街都是那桐那家的
这些房间都要空出来,摆上架子,古董不能直接放在地上,需要架子,每一件不一样的古董,都需要有特定的架子摆放,不能跟别的古董摆放太近。
这边的墙壁需要刷一遍。
这边的窗户需要多开两扇,通风不够,夏天的时候炎热,冬天干燥,水分不足。
这边需要种一些花草,让空气变得湿润一点。
老李头一手拿着旱烟吧唧着,一边指指点点,李和还有苏明跟在身后,苏明拿着小本子记了起来,一点都不敢遗漏。
看的出来,老李头对于古董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没有酬金,老李头依旧尽心尽力的帮忙。
李和已经前后十几间屋子转悠了一圈,笑着道,多亏你了,要不也买不着,那几间屋子绝对够放了
李老头笑呵呵没说话,示意李和跟着自己。
他带着李和穿过小门,走到一个假山旁边停下来,在一个山洞旁边使劲的转一个木桩子,累的气喘吁吁,死人啊,赶紧过来帮忙
李和赶紧过去帮着旋转,只用了几下,只听得嘎吱一声,地上一个大圆形的磨盘在缓缓移动,李和激动的喊道,动了,动了
88、地下室
这大磨盘显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被开启过了,转开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力气。
李和带着探宝寻奇的兴奋,看着慢慢展开的洞口,下面出现了一道阶梯。
这条阶梯的宽度并不是很大,需要人平躺着身子一点一点地往下移动,待到李老头走到下面之后,李和紧随其后跟了上去。
这里的空间起初十分狭隘,但越往下,四周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并且原本一直用后背贴近楼梯的那种拥挤感到现在犹如正常下楼梯的宽阔感,都让李和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下这种楼梯最怕的就是这种狭隘感,好像没谱,让人憋屈,非常的压抑。
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楼梯一直通往下面,足足走了有一分钟,按照正常判断来算,起码这里至少有二十米左右高。
望着一脸错愕的李和,李老头笑了笑,随后走到一旁,找到了一个木制的开关,顺手打开。
整个地下室立马亮了起来。
李和先是楞了下,抬头见到在这地下室中间位置竟然挂着一个电灯,那光线一闪一闪的,很显然也是年久失修,不知道会不会突然爆掉。
不过有了这电灯,倒是可以看清楚周围地下室的情况。
没有珠光宝气,没有金银财宝,就像走进了一个很久没有收拾打扫的房间。
满是灰尘土渍。这就是第一的感觉。
这个时候在有光线的照耀之下,李和才真正的明白这地下室到底有多大,面积很大,真的很大。。
唯一不可思议的是,李和视线里找不到任何一条拼接的石缝,无论是地面还是头顶。
李和视线久久停留在十米外的地面上,希望能找到拼合的痕迹,但最后还是失望了。
地面浑然一体,石板都是完整地连成一片向前延伸着,仿佛它们最早建成时就是这样的一体状态。
李和不信邪的蹲下身子,把双掌平放在地面上。
地面上的石块带着惊人的寒意,像是千年不化的寒冰,李和猛不丁地打了个寒颤,便把自己的手急促收回来。
现在的感觉,面前简直就是一个打开了缺口的冰库,只要一踏进去,就立刻有被冻僵的危险。
李老头得意的道,小子,5000块花的值吧,这个面积覆盖整个房子,足足有50多平
这五千块买这三庙街的院子,更别提现在这底下还有着这么大的一个空间,这么一个地下室。
即便两世为人,李和的心态要比任何人都要沉稳,不过此刻也不禁心里大喊:赚大了,赚大了。
在那一闪闪的灯光下,李和仔细的看了周围的每一处摆设。
墙边到处都是木头架子,但是上面空空如也,只有一些灰尘和蛛网。
看来这个地下室很长时间没有用过了。
在想想刚才李和打开灯的熟悉,跟着开关的熟悉,李和确定李老头肯定知道这地下室的存在。
李和疑惑的问道,李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京城胡同底下有什么地下室啊?
别说这辈子,就是上辈子他也没听说过这里面的玄机。
李老头把旱烟拿出来,李和慌忙帮着点着了火。
李和看着火柴旺盛的火苗,失了下神,通风口在哪里?
这可是密封的地下室啊,只有一个楼梯进口,这么深的地下室,不可能靠那么一个小口子就能让空气流通。
李老头抽了口烟,道呵呵,这其实是个冰室,以前有钱富贵的大户人家,用来夏季避暑的。能有多大稀奇?你是少见多怪罢了。这个房子也算是老宅了,老于家曾祖父手里传下来的,历史很悠久,老人家活了七十多岁,喜欢收集老物件。你看看那几排架子,以前都是满满的收藏,好东西不少啊。
见李和点了点头,李老头才又接着道:老于头曾祖父很擅长扎纸人,就是烧给死人用的之人,而老于头父亲也继承了手艺,可是到了老于头这一代,说是崇尚新青年的精神,其实就是走马遛鸟,逛窑子抽大烟。这一门手艺也就废掉了,老于头家产也败了一大半,后来要解放的时候,老于头一狠心就让自己兄弟,还有老婆孩子带着剩下大部分家产去了香港
李和也就没去多想这些,而是看了看地下室,又把刚才的疑惑抛了出来,李叔,这通风口在哪里,这起码是地下20多米了,空气还能这么好
这是仿墓室建的,你等会出去看,房子四角土堆各一,南面有土阙一对,石人两对,石华表一对,那些都是暗口,中间是镂空,表面是石灰糊住了,你看不见而已李老头侃侃而谈。
可是我看石板都是严丝合缝啊,哪里能进的来气?
李老头上前一步,轻轻的推着一堵墙,嘎吱一声,居然是一扇石门。
怎么可能还有空间,李和的下巴都要惊的掉下来了。
推开石门里面面积不大,只有普通卧室大小,居然有光线透进来。
这是池塘上面的透风口,旁边还有四个石门,都是一模一样的,没啥稀奇
李和好奇的一会又把石门合上,一会又打开,就是没有石门与墙壁的缝隙,李和只能感叹古人真是巧夺天工。
李老头巴巴嘴,道赶紧走吧,没啥看的,好东西老于头早就搬走了。反正现在也是你的了,以后慢慢研究
李和笑着道,李叔,我都不知道怎么谢你了。
李老头带头往洞口走,准备出去,少说那些没用的,多给我添极品好酒,比啥都管用
李和跟在后面,笑道那必须的。那李叔,要不我们下午就搬家,我后天上课就没时间了,不如趁这两天得空给一次性整好了
李老头沉默的点了点头。
不过李和现在也算小有家产之人,特别是那些古董,想要搬家可没有那么容易。
红木紫檀家具,桌椅板凳找别人可以。
但是瓷器都是易碎品,明显找别人不太适合。
特别是玉器,扳指,鼻烟壶这类小件,找别人顺手给你拿了一个,哭都没地方。
更不适合大张旗鼓,只能悄悄地打枪。
看来只能自己几个人亲力亲为。
苏明正在拿着鸡毛掸子到处搞灰尘,苏明叹了口气,看着走进堂屋的李老头到,我要是找几个兄弟,一会的功夫。
说完又看了李和一眼,李和笑着道,李叔,是啊,打扫卫生没问题,可粉墙是技术活,还不如找个小工,也就半天的功夫
李老头皱皱眉头,想偷懒你俩直说。你俩没时间,我来做
李和苏明对视一眼,遇着老倔驴,真是无奈。
89、搬家
三人锁好门,匆匆又往望儿山去。
几个人到家,何芳就把饭菜端了上来,也不喝酒了,随便吃了几口午饭。
吃完饭大家就开始打包收拾东西,何芳主要收拾住的地方的锅碗瓢盆和衣服。
李老头带着苏明与李和去收拾瓷器家具。
结果一圈下来,找不见苏明了,李和叹口气,哎,这小子关键时刻偷懒
忙了一会,和李老头又搬又抬,李和身上的汗怎么也抹不干净了。
这让李和重新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习惯于后世精细化分工社会,习惯于购买解决一切问题的普通小市民。
在迈步十几年,像搬家这种小事情,一个电话就可以喊几张车子,十几个专业搬古董的工人过来,哪里需要自己亲力亲为。
突然听到汽车的声音,李和以为出现了幻觉,可是随着声音越来越近,还有喇叭声,这是不能错的。
你们看看,我把什么开回来了,苏明进门就喊道。
李和从院子里探出头,汽车?你从哪来整来的?
我不能白混啊,从运输公司调两张车子还是没问题的,我把二彪和瘦猴也叫过来了,他们都信得过,我让他们在门口等着呢,苏明又对李老头道,叔,你看哪些大家伙先搬,我们听你安排
李老头道,只让他们搬家具,都先带走,你再去看哪里有麦秆子,褥一些回来
苏明又带人开着大汽车去附近的郊区买麦秆子去了。
路程不远,开个十来分钟,附近都是种地的农民。
二彪瘦猴帮忙,不一会就回来了,用手从车上抱着成捆的麦秆子,整齐的码在院子里。
堆了好大一摞子,李老头满意的点点头,够使了
一帮人从家具开始搬,李老头在旁边提心吊胆的喊着,慢点,慢点。
光是家具两张大卡车跑了四趟,拉了4张车。
其他不值钱的家具,李和让苏明老娘做人情送给了左领右舍,算是得了不少好人卡。
后面拉了两张车都是瓷器和玉石,还有一些李和叫不出名字的小玩意,李老头在里面塞满了麦秆子,防止路上颠簸。
为了遮人耳目,麦秆子又在顶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做到自认为的万无一失,李老头才满意的点点头。
至于后面的锅碗瓢盆,衣服之类,根本没地方摆了,不可能再单独用大卡车拉了。
何芳直接放在三轮车上,要自己骑。
李和抬头看看时间,都已经八点钟了,难怪天都黑了,道,你不认识路,我来骑吧,你去跟着大卡车
何芳连忙摆摆手你别碍着我,三庙街我还能不认识?你坐三轮车上吧,只有两个副驾驶位,让明子和李叔坐吧
无奈李和只得坐到三轮上。
让一个女人蹬车,一个大男人坐在上面,路灯下依然引得路上不少回头率。
等到所有的东西卸完,已经接近十点钟了。
苏明给两个卡车司机每人十块钱,一条烟,两个司机脸上的埋怨立马消失不见,高高兴兴的开着车走了。
等家具摆放好,剩下的东西李老头不让任何插手,坚持亲力亲为。
苏明道,哥,这里没啥事,我们就先走了,明天再过来
李和看着苏明后面的二彪和瘦猴,笑着道,谢谢你俩了,有时间我让明子喊你们一起吃饭,今天就不留了,灶还是冷的呢
两人慌忙摆手,二彪笑着道,给哥你帮忙,应当应分,客气啥,那我们就先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