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看着三人离开,李和对李老头道,要不明天整吧,今天太晚了。我去厨房看看,何芳应该烧好饭了

    李老头道,你给我搬东西,我在地下室接着,全部放里面,不能放外面

    得,李老头根本不接茬。紧张这些东西的程度比李和还要过分啊。

    就这样李和一趟趟在地下室和地上折腾,累的都要虚脱了。

    关键地下室的入口进入太麻烦,手里还抱着东西,黑灯瞎火的真心不容易,每一次都要弯腰,起身。

    老李头亲自把所有的木头架子抹干净,东西一点点的给摆放好,非常讲究。

    李和轻轻的晃了下架子,很牢固,不知道什么木头。

    别看了,那是百年梧桐木,防潮防虫,不易开裂,百年不腐,稀罕的不能再稀罕了,要不是不好拆,你以为老于头会好心留给你

    关键你老领导有方,远见卓识,李和送上了个马屁。

    不一会何芳在洞口喊吃饭的声音,终于让李和送了口气,光明正大的偷懒,爬上了洞口。

    这里的厨房让何芳欣喜坏了,又大又宽敞,还是自来水呢,用水也很方便。

    不过搬家来的时候,走的太匆忙,根本来不及买菜,只有几个土豆还有咸肉,咸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得随意做了点。

    李老头吃晚饭,又喝了点酒,可能确实尽力不济了,也不能继续干活了,只得道,你俩睡后院,我睡前院。

    说完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停顿了一下,继续道,哦,对了,咱家那两条狗呢,我咋没听见动静呢?

    何芳笑着道,早就带过来了,我怕乱跑冲撞人,这里咱毕竟不熟悉,就栓到后院了,喂了饭,老实的很

    何芳给李老头前院放好铺盖,又打了盆水洗脚水,泡了杯茶。

    李老头感慨道,我自己亲闺女的福,我都没享着。结果临老享了你这丫头的福

    何芳笑着道,那是你亲闺女不在你身边,要不然比我还仔细一百倍,一万倍呢

    哎,想想应该跟你差不多大了吧

    何芳小心翼翼的问道,那你闺女在?

    李老头好像想起了什么,一两岁的时候跟他哥哥一起送到南洋了,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马来西亚,我家老大哥哥就在那里

    那你老别急,现在政策开放了,早晚会回来看你的

    李老头摸索着把自己袜子脱了,又试了下水温,失神的说道,走的时候,我家大儿子也才十一岁,我怕他们识不得家门啊。我都61了,我家大哥比我大多了,万一他要是不在了,又没交代清楚,我就

    看着李老头平常挺硬气的一个人,这会这么个要痛哭的样子,何芳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只得慌忙安慰几句。

    搬家的同时,李和还清点了一下自己的这些宝贝,之前光看单子没有什么概念。

    这次又看一遍东西,心里算有了谱。

    先从书画类来说,总计46件。

    元以前绘画14件,元以前书法15件。还有版画年画清宫油画玻璃画屏风画贴落等17件。

    陶瓷类文物有651件,一级品221多件,二级品约430件,有清宫旧藏瓷器,有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

    历代青铜器方面有30多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27件,有铭文的15件。

    玉器玉石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杂项,总计700多件,光是翡翠和田玉,田黄石就占了一大半。

    剩下的就是一些古籍版本,宋元明版较多卷帙完整书品好者居多,甚至有《宛委别藏及部分天禄琳琅藏书,相当珍贵,按照李老头的说法,就是故宫也别想找出一套完整的《宛委别藏,这套书是无价之宝。

    李和想想自己真是太了不起了,李老头骂得对,自己还是太不知足了。

    美美的刚睡下,迷糊的才打了个盹,大门就又被拍响了。

    小子,赶紧起来,继续搬东西,打扫卫生,都5点了,天都亮了




90、忙碌
    李和揉了揉眼睛,穿着大裤衩和背心,及拖鞋,就开了门。

    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也没感觉到闷热,清晨是夏季中一天最舒服的时刻。

    老李头倒是精神抖擞,早已经忙碌了起来,何丫头说的对,你这种人必须送去忆苦思甜,重新回炉改造。老话叫什么,想当官,怕事多;想吃饭,怕刷锅

    李和笑着道,我是真的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

    又埋头在屋里找了一圈,牙刷毛巾一个找不见,估计搬家的时候不知道窝哪里去了。

    转身去了厨房,何芳正往稀饭锅里放盐鸭蛋,李和看的有点馋了,多放几个,我能吃

    何芳看李和一双眼在窗台上瞅来瞅去,说道,你的牙刷毛巾都在井口旁边,不准用自来水,要钱呢。

    井口不大,李和把井边上的苔藓都扒拉了下来,探头一看,至少有20多米深。

    打了一桶水上来,井水很凉,洗了一把脸,瞬间提神。

    抬头一片茂盛的葡萄架,碧绿的葡萄叶园正是一片兴茂的时候,葡萄藤抽出枝桠顺着扶木往上爬,不少叶子上有坑坑洼洼的缺口,这是招虫了。

    叶子上有点虫子还不算什么,影响不大。

    顺手摘了一个青葡萄放嘴里,立马哭丧着脸吐了出来,酸倒牙了。

    后院也有一个客厅,同时也是餐间。

    右两边的门页上竟然是一副龙游凤舞的对联。

    上联是无事此静坐,下联是有福方读书。

    再瞧那门眉上是愿闻己过。

    气之傲,韵之足,这是典型的精舍布局,你也知道老于头曾祖是个扎纸人的,懂点阴阳之事,所以房子暗合周易八卦之象;亓角凉亭,四棵巨树,比附天元星座之势。这时候李老头进门插话道,这房子你是赚大发了,行了,别乱逛了,用蜡油把你所有的紫檀家具擦一遍,不能沾一点水

    李和目前的名贵家具少说也有300件,前院后院的十五间屋子摆的满满当当,确是按照李老头的布置,摆放的一丝不乱。

    李老头手里正抱着一个紫砂提壶,一边品茗,一边用手摩挲。

    李和看着那个茶壶好像没见过,稀奇的道,李叔,我茶壶只有那么十几把,不记得有这个啊

    你能收藏,就不兴我收藏?这是我自己去掏的,我是喜欢极了这个茶壶,我那点钱是收不来几件啊

    李和眼咕噜一转,笑着道,李叔,你看我出钱,你老受累,出去给我收怎么样,你放心,不让你白忙活。

    李老头一愣道,我给你收,倒不是不行。我不要你好处,你管我吃住,我就觉得仁义了。关键你有多少钱?

    李和嘿嘿笑道,别装糊涂啊,你老。我就不信我那几个大罐子的钱你没瞅见?少说也有十万多吧,要是不够,明子那里还有我们俩没分的账,也有二十多万

    行,我花钱你不心疼就好李老头脸一红,然后又低声道,北极庙那个仓库知道不?好多人盯着呢,破四旧那会好多东西堆那里呢,听说里面还有章伯军的馆藏,只要有钱就不怕整不来

    李和听的心里一惊,全你做主,不心疼钱,不够使就说

    吃完早饭,苏明也来了,然后各自开始忙活。

    李老头就一头扎在地下室不出来。

    李和带着苏明,用一根长竹竿,一头扎上一把茅草,把房顶墙壁上的蜘蛛网灰尘一遍又一遍地刷着,屋子里顿时灰尘飞扬,人也成了灰头土脸。

    等尘埃落定,再用鸡毛掸子,把门框窗台上的灰尘打扫得清清爽爽,玻璃也擦得透彻明亮,最后,再将地上的杂物和灰尘清扫一遍,拖得干干净净。

    何芳一大早就开始拆洗被子床单,晾晒被褥,见缝插针忙着洗窗帘,打扫房间的各个角落。再把家具一件一件地擦一遍。

    收拾过的屋子,顿时亮堂了许多,也有了家的感觉了。

    中午热的又有点受不了了,倒一盆冷水在门口晒得滚烫的水门汀地面上,不一会就变成了一股蒸汽,霎那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夕阳西下,劳累人在天涯

    一天时间,折腾的累死人了,李和一点力气是没有了。

    可是这只是简单的打扫卫生,墙面还没有粉刷呢,看来要安排到下次了。

    晚饭很丰盛,几个人都是能喝酒的,何芳都端起了杯子,李老头也不示弱,四个人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把苏明送走,李和本来想直接睡觉,可天太热,睡个好觉简直就成了一种奢望。

    很多人在巷口两边占据有利地形纳凉。

    还有用藤椅的,还有的用凉席打地铺。

    举目望去,巷口两侧,贩夫走卒,三教九流,各种睡相,一览无余。当然,以男性为主。有人一直睡到半夜,然后回家再睡。

    李和也没进屋,在院子里拉了个电线,换了个大灯泡,搬了个躺椅在院子里纳凉。

    一只手端着茶壶,一只手在看苏明送过来的房契。

    看着大红的公章,连李和自己都忍不住的笑出了声来。

    自己手里已经有6套房子了,起码这辈子不会为房子发愁了。

    何芳撇了撇嘴。我看你现在越来越像守财奴了。

    我不是贪财,我只是热爱收集人民币,李和又问,我记得你也是万元户了吧,钱不要放手里啊,听我的,赶明你也买一套,过这村可没这店了。

    万元户这会应该不会少,报纸上这会都是铺天盖地的宣传致富光荣,万元户这个词从79年宣传到现在,起码是家喻户晓了。

    当然大部分都是闷声发大财,绝对不会招摇的。

    比如后来的吉里汽车的李书服,波司蹬羽绒服的高德服,万象的鲁冠求。

    李和在猜想这会他们应该跟自己一样躲屋里数钱吧。

    致富是光荣的——改革开放时代口号

    发家致富在这个时候报纸宣传都说光荣,舆论导向是支持的,要不然年傻子瓜子也不能成为83年的头条新闻。

    何芳不确定的道,那我也买一套?可是毕业后单位也分房啊?

    李和瘪瘪嘴,刚开始毕业哪能分房?只是给你个宿舍而已,就是分的房子都没咱厨房大,有什么用,赶紧的买,买,买。就是苏明我都让他买了两套。

    李和的话让何芳心动了,谁不喜欢住宽大敞亮的房子啊,特别是女人。

    何芳一咬牙,行,我听你的,下周休息看房子。

    第二天一大早,李和骑着自行车带着何芳去了学校,又开始了教室寝室两点一线的生活。



91、演讲
    学校宣传栏这几天最大的新闻是美国吉普汽车公司的专家要来学校演讲。

    李和知道里面内情,不愿意去见这群傲慢的美国人。

    这时候大概是进京商谈与京城合资建设汽车厂的事情。

    傲慢的美国人碰上封闭的中国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合资汽车厂。

    是的,美国凭借其权威的教育先进的医疗完善的社会体制和一群说谎不眨眼的政治家,在国际舞台上总是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这是人尽皆知的。

    同样在普通的美国人身上,也是一样,有对中国人的不屑,也有对中国人怜悯,李和习惯把这种态度称之为美国式傲慢。

    美国有些人,的确是傲慢又无知。

    知识水平相当于乡巴佬。走到哪里带着一副,啊,我是美国人,我用的是美元,我用的是aericanexpress,我就最牛逼。

    这是个拿出绿纸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就会跪下舔趴的年代。

    这都是历史上的真实场景。

    经典美国战争电影的一部片子——《太阳泪,说实话片子还不错,剧情很紧张,战斗场面也很震撼。

    女主角和无数难民终于到达喀麦隆边境,无奈哨卡的黑叔叔们不放行,只见女主异常霸气地排众而出,大吼道:开门,我是美国人!

    最终结局的时候,被打败的部落领袖的儿子被他的子民们簇拥着,高呼:freedo,李和当时就吐了。

    很能体现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恶趣味。

    当然,那里都有好人,哪里也都有败类。

    李和一直相信人类的善恶都是正态分布的。

    不崇洋媚外其实关键在于不要相信外国人都是好人。他们大多数是好人。

    但是谁又能保证你碰到的不是个败类呢?

    他心里虽然有点民族主义的倾向,但在理性也必须承认,这是中国特色的外国智力引进史,中国要想进步,要发展,就必须向西方靠拢。

    说起来,八十年代几乎是全民进行知识重构的时候,突然允许和海外的亲戚联系了,有翻译了,外国人来做生意了,进来了这个理论,那个理论,这个那个知识。

    这也造成很多人变化非常快。

    嗯,这算是八十年代的一个特点吧。

    李和这一次不想去听演讲,可架不住辅导员章舒声那冷飕飕的眼神,好像在说,敢不去你试试。

    大礼堂里,两千人座位坐得满满的,坐位已经没了,走廊通道都挤满了人,不光是理科的来了,文科的也是来了不少。

    首先是市委的陪同领导,在台上做了发言,依次就是校领导。

    最终主角出场,主角是一位正宗的美国教授:头发黄眼睛蓝下巴尖皮肤白汗毛长
1...4445464748...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