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可是雷达和观瞄设备全部被狼虫阻挡,大多失去观测能力,不得不降低速度防止意外。

    没多一会儿,机场中就多了二十个被狼虫团团包围只能缓慢移动的虫堆,每个虫堆都不间断地开炮,可被炮弹击中的狼虫很少,反倒有枚炮弹擦过自家的装甲车,最后钻进附近的战壕,险些误伤友军!

    前出的车队一时半不会有危险,可装甲车被困虫群却是意外中的意外,尽管装甲车仍然可以继续前进,但是车上满是狼虫,赶到战壕是去救人还是害人?

    阵地中的情况越来越危急,狼虫涌向一处阵地,阵地中的战士拼死抵抗,然而几只狼虫一齐跳入战壕,激烈的枪声随着狼虫的扑击戛然而止。

    另一处阵地几乎在同一时间被狼虫攻破,仅剩的两个伤员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弹,一顶残破头的盔高高飞起又重重滚落尘埃,染血的头盔蒙上一层黯淡的灰尘。

    攻破阵地的狼虫大快朵颐,撕扯着鲜血淋漓的尸体,更多狼虫涌入机场,扑向更多阵地。

    高高的机枪塔始终忠于职守,将扑过来的狼虫一一打倒,可机枪塔存弹有限,密集的射击很快就耗尽弹药,若阵地附近还算安全,里面的人还有逃出来的机会,若是被狼虫包围的孤岛,阵地中的战士就只能在绝望中拼死挣扎,直到阵地被狼虫攻破。

    形势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前出的装甲车无法完成救援任务,局面越来越难以控制。

    卞歌恨不得召唤火力覆盖,将机场上的狼虫一网打尽,可是装甲车防护能力有限,甭说是远程大口径火炮,就算是二十三毫米机关炮,都能打穿装甲车。

    关键时刻,不知道是哪辆车灵机一动,率先使用并列机枪开火,并且在无线电中通报全军。

    众人如梦初醒,二十辆装甲车同时开枪,清除附近的狼虫,几辆装甲车确定友车的方位后,毫不犹豫地向友车上方开火。

    并列机枪使用762x54毫米的五三式机枪弹,威力比762x39毫米的步枪弹高一些,但远远达不到穿透装甲车的水平,最多是有可能打坏表面设备。

    在眼前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损坏部分设备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损失,如何消灭狼虫才是当务之急。

    密集的弹雨穿透狼虫的身体,将装甲车上的狼虫斩落车下,而且许多弹头击中装甲车后形成跳弹,将原本不会被击中的狼虫打倒。

    装甲车终于渐渐脱离泥潭,可是狼虫死死盯住装甲车,前赴后继地没完没了,没有任何人敢把车开向阵地。

    到了这一步,救援任务已经可以宣布失败,但是车队压制了大批狼虫,不仅为驻军的撤退争取了大量时间,同时也为构筑阵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东南角的防御阵地正在成形,无论如何,卞歌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命令部队回撤。

    一将功成万骨枯,身为一名指挥员,绝对不能因为一时得失而心生动摇,哪怕部队为此承受极大的损失也不例外。

    以眼前的形势为例,一旦卞歌命令车队后撤,不令虫群会跟随车队冲向东南角,位于其他方向的守军也会因为虫群的扩散而失去撤退的机会。

    别说狼虫啃不动装甲车,就算陷入虫群的人员有生命危险,卞歌也不会因为个人感情而动摇。

    大局为重,这四个字对每一个军人而言都重若千均,即便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477 生命通道
    驻军从各个方向涌向东南角,每一辆开向东南角的车上都挤满了撤退的战士,连车外都挂满了人。

    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不得不靠两条腿跑过来,为了尽快脱离狼虫的威胁,一些人扔掉了全身的装备,赤手空拳地跑向东南角。

    但是失去武器的军人与平民没有任何区别,其中的许多人都在半路上被狼虫扑倒,再也没有机会爬起来。

    光荣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在国与国的战场上,光荣弹的作用是宁死不当俘虏,可是狼虫不需要俘虏只需要食物,光荣弹唯一的作用就是减少死亡前的痛苦。

    快点,再快点!

    卞歌不停地在心里催促,可他能做的除了催促,就只有坚守防线。

    一辆敞篷越野车一个急刹车停在东南防线前方,车上满满的战士纷纷跳下,几个性急的战士慌忙涌向防线正中的生路。

    越野车飞快调头冲进机场,不顾危险赶回去,将落在后面的官兵接过来类似于这样的车辆还有许多,有些成功地往返数次,也有的遭到狼虫袭击,再也没能返回。

    人群涌向唯一的安全出口,亲自守在路上的卞歌大吼一声:站住!他向防线后面一指,都给我过去整编!

    机场实在太大了,周边那么多阵地那么多人手,绝不是一句撤退就能撤回来,撤退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虫群的逼近令所有人只想着撤退,抛弃装备,建制打乱成为常态,军官找不到手下的士兵,士兵找不到直属上级。

    倒不是战士们不遵守纪律胡乱撤退,而是每个阵地上的守军都不多,最多也就是一个班,若是出现战损,能撤回来的人就更少了,有些阵地甚至只撤下来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有组织反而不正常。

    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许多阵地上的伤员主动要求留下,为撤离的战友断后,而且形势也不允许战士们抬着伤员撤退,导致阵地上撤下来的伤员寥寥无几。不过伤员少也不光是因为这一点,狼虫凶悍异常,很少有人能从狼虫嘴下脱身。一旦被狼虫扑倒,往往非死即残,而且前者占绝大多数。

    好在大多数撤下来的战士仍然保有武器,卞歌当仁不让地接管指挥权,将溃退的官兵组织起来,能找到组织的回归本队,找不到隶属关系的组建临时编队,有组织有次序的撤离机场。

    被卞歌撵到指定位置的官兵们混成一团,询问番号的声音不绝于耳,能和几个熟人大部分到一起就算运气不错,能和本部队战友凑到一起更是运气中的运气。

    机场与下一道防线的距离有四公里左右,这段路程绝非坦途,成建制的部队遇到危险还能组织反击,落单的人员即使有武器,逃脱的可能性也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几个军官主动站出来,将队伍中的军官组织起来站成一排,让混在一起的战士们自行辨认,战士们找到熟悉的军官就立即站到军官身后,实在找不到组织的战士再平均分配到队伍里,如此一来大大加快了整编的速度。

    很快,一支由一百多人组成的临时连队整队出发,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武器,但起码做到半数人有枪械,而且有武器的战士在外,没武器的人员在内,形成相对合理的行军队列。

    队伍刚刚离开,前方百多米外就传来密集的枪声,带队军官心头一颤,立刻命令队伍跑步前进。

    没多一会儿,队伍就赶到了第一个十字路口,这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建立了一道防线,一位少尉军官正带着几十个战士阻击狼虫。

    防线前方不远,几个战士正在一栋七八层高的建筑外墙上安放炸药。

    前方又传来沉闷的爆炸声,距离太远看不到究竟什么情况,几秒钟后,前方路口被突如其来的烟尘层层笼罩,烟尘浓度极高,几乎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

    没时间绕路,也没有人愿意离开相对安全的撤退路线,军官毫不犹豫地带队冲入烟尘之中,但是直到队伍冲出烟尘,也没人看清到底出了什么事。

    直到下一个路口,众人才发现十字路口东西两个方向都被倾倒的建筑堵死,只留下南北方向方便通行。

    堵塞的路口同样安排了部队守卫,队伍中甚至有两个隶属守卫部队的战士,直接打报告归队。

    队伍继续前进,大约离开机场两公里后的一处路口遭到狼虫大部队的袭击,一个排的守军拼死阻击,冲锋的狼虫却步步紧逼,将锋线逐步推向掩体。

    掩体外,狼虫的尸体堆积如山,虫群依然锲而不舍地冲向防线。

    支援!带队军官一声令下,凡是有武器的战士全部投入战斗,守军火力登时猛烈一倍不止,立刻将虫群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

    虽然击退了虫群,这里的防御形势依然严峻,带队军官干脆命令队伍留下来协助防守,直到下一波撤离的队伍赶到,才让没武器的战士们跟着一起撤走。

    类似这种撤到一半就主动停下来加入作战的情况比比皆是,撤离机场的官兵不断加入守卫通道的行列,全力保障生命通道的安全。

    卞歌率领的队伍迎来一波撤退高峰之后,赶到撤离点的人员开始慢慢减少,卞歌的工作重点也从组织撤退转为组织防御。

    机场上的形势并不乐观。

    吸引虫群的装甲车虽然还在战斗,但是随着涌入机场的狼虫越来越多,围困车队的巨虫已然不再是虫群主力,若不是机场面积庞大,虫群挤入机场后大幅度分散降低了虫群密度,东南角的生命通道怕是早就遭到了虫群的袭击。

    一群守军拼命冲向撤离点,他们的身后再无守军,而是一群奔跑的狼虫,卞哥见状猛挥胳膊:迫击炮掩护,五发急速射!

    位于防线后的炮兵阵地马上忙活开了,动装兵们分头行动,调整迫击炮打开炮弹箱,几秒钟后,七门迫击炮同时开火,炮弹在撤退的官兵身后形成遮断弹幕,将追击的虫群大面积炸翻。



478 节节抵抗
    动装兵没有炮兵编制,这七门炮是卞歌从机场物资中搞到的。

    守军早就知道储备物资里有一批迫击炮,但是炮兵属于技术兵种,哪怕相对简单的迫击炮,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因此这批迫击炮一直没能派上用场。

    不过动装兵不是特种兵就是侦察兵,对各种现役武器都有足够的了解,甭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只要是现役装备,就能找出合适的操作人员。

    就算弄来几门重炮,卞歌也能找到合格的炮手,几门迫击炮而已,小意思。

    不计代价的狂轰滥炸成功掩护了撤退人员的安全,等最后一批人员撤出机场,卞歌马上通知部队撤回。

    二十辆装甲车不再与虫群纠缠,立刻驾车返回。

    不过虫群可没打算就这么放过装甲车队,依旧不依不饶地冲向装甲车。

    装甲车一边撤退一边射击,却怎么也清不光车上的狼虫。

    车队逐渐靠近防线,与此同时,大批狼虫也随着车队步步紧逼。

    卞歌大手一挥:中口径机枪目标装甲车,抬高枪口自由射击,大口径机枪清除狼虫,射击!

    话音刚落,防线上六十多挺机枪一齐开火,密集的枪声如同海潮,致命的子弹好似瓢大雨,迎头浇在虫群之上。

    撤离机场的缺口只有四十米宽,却集中了二十多挺中口径机枪三十多挺大口径机枪,火力密度堪称恐怖。

    训练有素的战士们绝非毫无节制的胡乱开火,每一次点射都有明确的目标,绝不因为巨虫来势汹汹而漫无目标的扫射,而是尽最大可能节约子弹。

    自动武器的射击速度极高,若是扣住扳机不放,一百多发的弹链转眼就能打得一干二净,有经验的战士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盲目开火,只有第一次上战场的新手,才会搂住火就不放手。

    机枪尚且如此,步枪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身上也就带二百多发子弹,满打满算六七个弹匣,若是换弹匣的速度快一点,一两分钟就能把身上的子弹全部打光。

    迫击炮轻机枪重机枪,多重交叉火力在防线前方形成一片密实的火网,任何撞入其中的巨虫都会被无情的弹雨撕碎。

    第一批倒下的狼虫堆积在防线二百多米外,不知恐惧,不畏生死的狼虫似潮水般涌向仅有的防线,前面的狼虫倒下,后面的立刻冲上去,然后再倒下再往上冲,每一只倒下的狼虫,都是同伴的掩体,堆积虫尸渐渐堆成一道矮墙,即便是威力强劲的127毫米重机枪,也无法穿透数十只狼虫的前后堆叠。

    借助尸墙的掩护,虫群缓慢而又坚定地一步步向前推进,慢慢逼近防线。

    虫群汹涌,防线上弹药消耗极高,暂时没有作战任务的战士们担任临时副射手,不断将防线后面堆积的弹药送上阵地,及时挂在即将打完的弹链上,最大限度确保机枪火力的持续性。

    虫群越来越近,返回的车队同样慢慢靠近阵地,拉近距离之后,机枪的射击更加精准,机枪手们开始按卞歌的命令定点清除车上的狼虫。

    直到车队开到距离阵地只有五六十米的地方,机枪手才将最后一只狼虫干掉,而且交叉火力有效截断跟随装甲车的狼虫,车队总算带着满车的虫血安全返回。

    然而这一去一回不仅打光了装甲车中的存弹,还让装甲车受了一些损伤,车轮若不是防穿刺轮胎,二十辆装甲车至少扔机场上一半。

    车队驶过阵地,在防线后方排成一行,叶涵从车上跳出来,颇有些灰头土脸的丧气感觉。

    卞歌回头看了一眼,马上回身继续关注虫群的动向:叶涵,马上补充弹药,一中队留给我,你带另外两个中队和营部先撤,接管各个路口的防御,让驻军先撤下去。

    动装兵的编制不是直接挪用陆军标准,而是以分队中队大队支队层层累进,营一级编制应该是大队部,但是卞歌出身陆军,一直习惯套用陆军编制。

    是!叶涵答应一声,路上一共有多少个路口?

    不清楚,你直接和驻军联系协调。

    明白!叶涵答应一声,马上安排部队补充弹药。

    弹药车就停在附近,战士们一捅而上,只用了几分钟就把装甲车的弹仓补满。

    叶涵趁机联系沙源指挥部,一问才知道,从机场到一下条防线一共有三十多个需要防御的路口,两个中队加上营部还不到三十辆装甲车,一个路口放一辆都不够。

    而且叶涵认为一个路口至少也要放两台车。

    全面接管这条路的防御不现实,叶涵马上做出决定,命令部队在每个路口放两辆装甲车,一个路口一个路口的排下去,直到所有装甲车全部进入作战位置为止。

    剩下的路口不急着接管,让驻军再守一会儿也没什么不好。

    叶涵没等弹药补充完毕就跳上营部的装甲车,指挥几辆车先行撤离,但是他撤到第一个路口之后亲自留下接管防御,并且让其他车辆继续后撤。

    第一批撤出来的不是弹药车就是炊事车,车上只有一挺自卫用的机枪,作战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叶涵也顾不了那么多,命令车队按次序接管防御。

    几分钟后,第一批补充好弹药的装甲车撤下来,叶涵马上命令辅助车辆继续后退,由作战车辆递补空缺,直到两个中队的所有装甲车全部就位。

    这时距离卞歌下达撤退命令已经有二十多分钟,机场方向的枪声一直响个不停。

    叶涵要通卞歌的无线电:队长,部队全部就位!

    做好战斗准备!

    已经做好战斗准备!

    收到!卞歌切断通讯,切入沙源指挥部的通讯频率,于司令,部队的情况怎么样?

    大部队已经撤到黄沙河防线后面,只有少量防守部队留在北岸。
1...200201202203204...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