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高凯瞪了叶涵一眼:单独安放远离主基地。

    我没问题了。叶涵见好就收。

    咱们继续重水。高凯总算把歪掉的楼掰正,这个现对国家对月宫计划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尽快上报指挥中心,但是卫星还需要几个时才能飞回来,所以我建议,咱们先讨论出个汇报章程

    还讨论什么?直接汇报让地面拿主意呗!胡良在无线电中,咱们手里可没有重水分离设备,水处理舱的功能可不是分离重水。

    我知道,但是重水不能电解,咱们可以用这个办法收集重水!高凯。

    水处理舱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为航天员提供清洁的生活用水,二是电解水生产氧气供航天员呼吸。

    航天员不能缺氧气,无论如何电解水都省略不得,顺便获取重水而已。

    咱们有精馏设备吗?叶涵忽然问道。

    没有。

    那就只能电解分离重水了?叶涵恼火不已,这下好,取回来的冰全都电解,咱们想用水还得重新结合氢氧,难不成专门安排个地方烧氢氧气取水?

    他知道一些分离重水的知识,月球上条件有限,适合的方法只有电解法和精馏法。

    电解法不用了,所谓精馏法,是利用重水的沸腾温度较高的特点,通过反复蒸获得重水的方法。

    不过重水的沸腾温度只有42摄氏度,与轻水的沸腾温差极,而且月球表面没有半点气压,必须使用压力容器才能采用精馏法,反倒不如电解法方便简单。

    高凯咬了咬牙:暂时克服一下,先用循环水顶一阵。

    叶涵眼前一黑,感觉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其他人的脸色也好不到哪儿去厌恶循环水的绝对不止叶涵一个,就连高凯都不能例外。

    整天喝尿,搁谁也自在不了。

    开门声响,胡良终于赶回生活舱,刚坐下来没来得及开口话,无线电里就传来段志阳的声音:高组长,我是段志阳!

    请讲!

    第三份分析出结果了,重水含量62!

    高出2?准确吗?

    分析了两遍。

    知道了,继续!高凯叹了口气,又多出来2,这么大一片冰湖,得储藏多少重水啊!

    还不止呢。胡良,北极的冰湖可不少,没准还有含量更高的!

    有道理!高凯两眼放光,咱们应该积极主动,把所有冰湖都调查一遍

    你做梦呢吧?胡良一点也不客气,咱们就那么点设备,连环形山都出不去,还调查冰湖?

    让地面送设备!高凯恶狠狠地。

    那也得地面同意再。胡良针锋相对,咱们的任务是开凿基地,基地建好了什么都好,基地建不好,重水储量再多能怎么样?你还能把冰湖搬回地球么?

    胡良的话就像一盆冰水浇在高凯头上,冰得他愣了好一会儿,原本兴奋的模样渐渐变得颓丧,过了好一会儿,才皱着眉头苦笑:你的对,是我想偏了,等卫星过来报告地面,让上面拿主意吧。

    会议结束,离卫星返回还有不短的时间,该干的活不能因为这点事放下不干,大家该休息的休息该上工的上工,叶涵返回水处理舱,从水箱里抽出一些水注入电解池,打开电源就再不需要人管。

    电解设备能够自动收集气体,压缩液化之后储存在钢瓶里。

    电解设备效率不错,没多一会儿,比砖头大不了多少的氧气箱里就装满了天蓝色的液氧,叶涵换上个新箱子,把旧的往地上一扔就不管了。

    储存氧气的钢瓶特别有意思,不是地面上常见的圆柱形,而是个四四方方的盒子模样,而且上盖还能打开!

    这样设计是因为环形山内的环境温度比氧气熔点还要低,液氧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因为温度降低而自然凝固,到时候就可以把盖子打开,将凝固的氧冰倒出来,像普通冰块一样码在一起自然保存,压根儿用不着装罐子里保存,即方便又节约。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将来基地建成,肯定少不了用氢气的地方。但这东西的熔点太低,在月球表面无法自然凝固,不能像氧气那样凝固保存,而且临时基地资源有限,没有那么多储存箱装氢气,所以只能浪费一点放掉了事。

    使用储氢金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氢气是用水制造出来的,有水就有氢,成本低得可怜,若是耗费大量资金和资源只为保存氢气,反倒成了本末倒置加浪费资源。

    两个多时后,八个储气箱全部装满,整整齐齐地摆成一行,箱体和地面之间的巨大温差,令箱中的温度迅流失,只要等上一段时间,就可以把氧冰取出来。

    第一个储气箱已经在地上扔了半个多时,叶涵把箱子拾起来,没有半点液体晃动的感觉;再看看气压表,指针已经归零。

    这个好了!叶涵招呼一句,段许两个马上凑过来,在两位同伴的见证之下,叶涵打开储气箱的盖子,一块淡蓝色的透明氧冰出现在众人眼前。

    许华赞叹:这东西可真漂亮,要是不认识这东西,它是宝石都有人信。

    那这块给你,给你老婆打一套饰吧。叶涵把氧冰递给许华。

    许华接到手里,撇撇嘴:赶紧收起来吧,怎么也是咱们造出来的第一块氧砖,回头做个记号,将来放博物馆里没准还是文物呢。

    快算了吧你。叶涵大笑,赶紧送库里去。

    知道了!许华大声答应,用最快的度把氧冰送进库房。

    月面温度虽低,但是直接露天保存氧砖,很可能因为升华出现损失,因而保存在恒温的库房里最保险。

    电解池里还剩下一些水,叶涵想也不想地道:这里面的重水含量肯定不止6,来帮忙!

    叶涵叫上段志阳一起动手,把电解池里剩下的水排入容器,冻成冰码在一边,留着等将来合适的时候提取重水。

    水冰泛白,氧冰泛蓝,都放进库房也混不了,不过以月面的温度,水冰保存个几万年都没有关系,没必要拿这玩意抢氧冰的地方。




546 调查进行时
    时间在等待中变得格外漫长,直到叶涵等人收工返回生活舱,卫星仍未跃出环形山,直到晚饭时分,通讯设备收到卫星信号,出嘀的一声长音。

    高凯几乎是立刻扑到通讯台前:临时基地呼叫指挥中心,收到请回答!

    一秒多钟之后,一个略有些失真的声音出现:指挥中心收到,基地请讲!

    指挥中心,基地开采水冰,重水含量6高凯把情况简单汇报一遍,最后请示下一步该怎么办。

    霍强恰好在指挥中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切换线路,亲自与月面基地通讯:基地,你们采了多少样品?

    高凯马上用眼神询问,叶涵用口型回答:十二份。

    十二份!高凯赶紧回复。

    几个点采样?

    高凯不禁迟疑:一,一个。三组采冰根本不是奔着重水去的,当然是在一个位置取冰。

    一个点怎么行?霍强质疑,最起码也得多找几个点,确定一下具体储量再汇报吧?

    是,是我疏忽了,马上安排采样!

    不差这一会儿,今天太晚了,明天再安排,但是别影响正常工作。霍强嘱咐道。

    是!

    通讯结束,高凯叹了口气:叶涵,都听见了么?

    叶涵点头:听见了。

    具体怎么办你们自己安排,我只要结果。

    好。叶涵点头。

    时间已经差不多了,高凯也没多废话,带上他的人离开生活舱接班去了。

    叶涵则叫来段志阳和许华,把环形山的航拍地图找出来,先把临时基地的位置画出来,再把今天取水的位置标记好,盯着地图琢磨了一会儿:咱们以今天取冰的位置为原点,每隔二十米不,每隔十米取一份样品,详细记录取样地点,拿到结果之后再研究下一步的方案。

    我看行!段志阳。

    就这么办!许华。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叶涵终于返回那个狭窄的窝,趁卫星还在天上,他拿出手机开启视频功能,摆在桌上对正自己的脸,却又不知道点什么才好。

    犹豫了好一会儿,他删掉刚刚录下的视频,重新开始录像:晓婷,我现在挺好的,就是特别想你

    白晓婷看到视频时一阵无法抑制的心疼,虽然叶涵嘴上不,但她看得出叶涵很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里的累。

    第二天吃过早饭,三组找到昨天的取冰点,叶涵向东走十米之后开始取冰,不仅在表层取样,还分别在一米和两米的深度取样,每份冰样都做好标记避免混淆。

    接下来三个人兵分三路,叶涵负责取冰装车,段志阳负责运输装车还有卸车,许华负责融冰检测外加卸车,三个人互相配合,以最快度调查重水含量。

    一点取三份虽然能让数据更加精准,但是取冰时的工作量同样增加几倍,尽管叶涵尽了最大努力,可度仍旧差强人意,多余的冰也不得不暂时扔在一边,不过这些冰也不会浪费,了不起过段时间再拉回基地就是了。

    前前后后忙活了整整一天,也只完成十一个点的取样,检测完毕的冰样只有三分之二,为了不拖累调查进度,三个人吃过晚饭继续工作,直到半夜才测完所有冰样。

    融化的水太多,处理舱的储水箱容积有限,电解池不间断地工作了一天,不仅装满了所有储氧容器,还造出来二十多块氧冰。

    返回宿舍的时候,所有人都累得不轻,但一天的辛苦是值得的,虽然只测定了十一个采样点的数据,不过检测结果显示,冰湖表层与一米深两米深的冰样不存在含量区别。

    拿到对比数据之后,叶涵就决定修改调查计划,只采集表层冰样检测,如此一来可以大大加快调查进度。

    直径三十多公里的环形山,每隔十米一个点,从东到西一条直线就得三千多个采样点,把整个湖区全部查一遍,得采多少冰样?

    他没仔细算也算不过来,反正十万八万甭想挡得住。

    想到这里叶涵禁满嘴苦涩,十米一个点实在太近了,就算一百米采一份冰样,工作量也大得惊人,虽采样距离越近调查结果就越精确,可是隔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拿到调查数据还有什么意义?

    时间拖的越久就越是被动。

    叶涵暗暗咬牙,不行就一千米取一个点,拿到分析结果再旁的。

    下定决心,叶涵终于进入梦乡。

    调查进入第三天,前两天的经验让叶涵学聪明了,每份冰样只取一点,够分析成分就行,这样一来融化一份冰样只需要几分钟,分析一份水样也只需要两三分钟,从冰样开始融化到出分析结果,一共只需要七八分钟而已。

    调查时间第五天,叶涵在取样时刚刚切开冰面,冰缝里就突然冲出一股白色雾气,惊得他赶紧跳开,惊疑不定地瞪着那投喷涌而出的雾气。

    雾气冲上十多米高的天空,很快又像雪花一样飘飘洒洒地坠下,在冰缝附近积了薄薄一层。

    这是什么情况?

    叶涵整个人都糊涂了,犹豫了一下,凑过去继续切割,很快就取下一块半米见方的冰样,他意外地现,这里只有冰层表面覆盖一层灰尘,下面的冰层特别通透,水冰质量高得惊人。

    好奇地仔细观察冰体,在头灯光芒的照耀下,他突然现冰缝下有个甜瓜大的空洞,那些雪花似的东西肯定是从这里喷出去的!

    不仅如此,冰下还有其他大不一的空腔,叶涵心中好奇,干脆继续向下切,没多一会儿,就切出一块内含空腔的冰块。

    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冰块的空腔里居然含着半腔流动的无色液体!

    这个现简直不可思议,他只听过玉髓中有一种叫水泡的东西,内部有天然含水空洞。这块冰的情况与之类似。问题在于这里是零下二百多度的月球表面,在这种极端低温之下还能保持流动的东西,似乎只有液态气体。



547 调查进行时(二)
    在冰里是液体,喷出去之后凝固成雪花状这似乎是某种气体的物理性质之一,但具体是什么叶涵一时间却想不起来。

    叶涵脑子里装满疑惑,晃晃手里的冰块,似乎能听到到液体流动的声音。

    担心液态气体膨胀撑碎冰块,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块特殊的冰样放到远处,回到采样点后扩大开采面,向冰层深处挖掘。

    段志阳赶过来取冰样的时候,叶涵已经挖出了一个两米多深的冰坑,坑边整齐地摆放着四块中空并含有液体的大冰块。

    物理爆炸也是爆炸,为了避免危险,叶涵特意把冰块切得大一些,用厚厚的冰壁束缚其中的液体。

    段志阳瞠目结舌:这都什么玩意儿?

    叶涵嘿嘿一笑从冰坑里爬出来:应该是液态空气。

    怎么可能?段志阳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进去的?

    我也想知道。

    段志阳疑惑地问道:你挖这么多干什么?

    地面上应该有人对这东西感兴趣,先切出来收着,看地面有什么想法。叶涵说。

    那行,回头我找个地方单独放着。

    别忘了说一声,别让许华塞机器里。叶涵嘱咐道。

    放心吧,我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装满冰样的月球车先把叶涵送到下一个采样点,接着无声无息地返程。

    没过多久,临时基地根据地面指挥中心的指示,切开冰泡分析内容液体的成分,发现冰中的液体不过是液氢液氦的混合物,同时还包含部分固态氮,算是三种气体的混合物。

    对此叶涵表示非常遗憾,液泡里怎么就没发现液氧呢?

    然而让叶涵没想到的是,这种液泡并不是个别现象,随着调查的进行,三组发现了更多的液泡结构,冰中封冻的液体成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成分单一,也有的含多种气体成分复杂,所有冰泡中的液体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熔点比环境温度更低。

    接到消息的叶涵恍然大悟,冰缝里喷出来的气柱,八成是含有固态氮,才会出现雪花飘飘的景象。
1...229230231232233...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