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激光枪的组装只占说明书的一半,叶涵决定先看完说明书再决定如何试枪。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小小的激光枪,功能着实不少,光射击模式就有短射长射和切割三种,输出功率也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最弱的时候只能当致盲用的失能武器,最强的情况下能在十分之一秒内烧穿一点四公分厚的均质装甲。

    切割模式则是长时间低功率输出,跟开凿冰矿用的激光切割机一个意思。

    要不是电池太不经用,今后完全可以用激光枪取代切割机。

    叶涵带着几分遗憾翻到下一页,愕然发现激光枪还可以外接电源供电!

    想想也没什么不对,手机都能边充边打,激光枪要是连这点功能都不具备,设计师干脆一头撞死算了。

    继续往下看,激光枪对外接电源的适应性非常的高,只要能把外接电源线插上,绝大多数电池都能为激光枪所用。即可以将电池线接在月球车的电池组上,也可以用动力装甲的电池包为激光枪临时供电。

    小到12v蓄电池,大到220v民用电都是激光枪的菜,实在不行,找上几十节干电池也能顶上一阵。

    有了这个功能,电池不给力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况且只用内置电池,激光枪也能发射四五十次,比普通机械顶用得多。

    想到这里叶涵灵机一动,既然激光枪需要加重,为什么不把重量加在电池上?

    他马上把这一条记下来,又跟其他人商量几句,大家一致赞同这个意见,并提出各自的建议,比如为激光枪设计成驳壳枪结构,以外接电池包充当临时枪托;增加激光枪的体形和长度,把激光手枪发展成激光冲锋枪或者激光步枪;

    叶涵也有自己的想法。

    激光枪的结构与传统枪械没多少共同点,只是因为习惯才做成传统枪械的形状,换句话说,完全可以把激光枪做成其他形状。

    他觉得把激光枪做成臂甲的式样,直接贴在动力装甲的小臂上是个不错的主意,只要供电跟得上,还可以做成双联装三联装甚至排装20版装甲的外壳那么厚,完全可以掏空一部分充当电池,如果电池用的主材料可以防辐射就更好了。

    如此一来激光枪就算不是主武器,也是武器系统的重要补充。

    叶涵把自己的想法大致说了一遍,又引发军事组的全面讨论。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争论的结果就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叶涵把所有听起来合理的建议都写进了报告。

    这种伤脑筋的问题,还是让地面上的专家浪费脑细胞去吧。

    忍不住瞄了动力装甲一眼,叶涵继续看说明书。

    下面还有一些功能方面的介绍,比如激光枪可以绑定指纹,手指不按在指定位置无法射击激光枪与动力装甲的绑定如何以动力装甲的火控系统操纵激光枪总之功能多多,有的功能华而不实,也有些功能看上去很有用,一时间叶涵也没办法判断,只能交给时间慢慢验证。

    但是数年的军旅生涯令叶涵对武器有自己的看法:武器不是功能越多越华丽越好,因为越功能越多结构就越复杂,保养起来就越麻烦,故障也会更高。

    激光枪是一种新式武器,这东西的可靠性实在有待商榷。

    而简单往往与实用联系在一起,比如最经典的ak47,如果把激光枪扔进泥水里泡一会儿再捞出来

    叶涵突然觉得,这玩意应该不是什么新东西,搞不好早就设计好了,但是没法适应战场上的恶劣环境,才一直没装备部队。

    嗯,月球上从来不下雨。

    看完了说明书,发现的问题也商量得七七八八,叶涵决定试试这把新造的激光枪。

    为了确保安全,叶涵脱掉宇航服,掀开罩在动力装甲外面的塑料薄膜,启动装甲的穿着程序。

    动力装甲好像绽开的花朵般层层绽开,从内到外的足有七八层,比10版复杂得多。

    叶涵咋舌不已,站到装甲之内,装甲层层合拢,将叶涵包裹在装甲之内,灯光被装甲挡住,他的眼前陷入一片黑暗。

    几秒钟过去了,装甲没有任何动静,叶涵全身上下被装甲束缚,一动也不能动,耳边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反应?

    叶涵心底生出些许慌乱,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眼前突然出现一点亮光,接着目甲上出现几个字:系统初始化

    装甲总算有动静了,可是叶涵有点晕,20版哪来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他不禁暗暗后悔,为什么不仔细看看20版的说明书再进装甲。




553 控制系统
    目甲上的字体轻微闪烁,表示系统一直在运行,大约十我秒后,目甲上的几个字终于消散,他的眼前一亮,出现了功能舱内的景象。

    可他眼前的屏幕上完全找不到10版的影子,那些靠在屏幕边缘的控制模块一个也找不到,清清爽爽的屏幕就像一扇再普通不过的窗子。

    叶涵试着抬起胳膊,一只机械手立刻出现在屏幕之中,可他明明感觉到,机械手的位置并不是手掌的位置,虽然机械手的动作与他的手一模一样,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手大约在机械手的手腕内侧,而不是像戴手套那样穿着机械手。

    转念一想叶涵就明白了这样设计的原因,制造一副手套不难,难的是制造出即能完美复制手部动作,又能防寒隔热保压外加抗辐射的宇航手套!

    如果现有科技真能制造出这样一副手套,估计光是成本就不亚于一套宇航服。

    反过来把手安置在动力装甲的小臂之中,对制造技术的要求至少下降几个等级,成本也能得到控制,既不必考虑防护问题又能兼顾手掌的灵活性,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缺点也很突出,20版动力装甲的上臂太短小臂又太长,怎么看怎么不合比例,而且操纵装甲的战士必须练习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装甲的臂长。(:感谢星际tv。)

    再动动腿脚,同样没有任何问题,可叶涵却郁闷得不得了。

    操作虽然没有问题,但没有控制模块就无法启动其他功能,连无线电都打不开,就更不用说其余的功能了。

    根据管理条例,航天员必须时刻将通讯设备带在身边。

    激光枪什么时候都可以试,现在的问题是20版装甲与10版有太多不同。

    叶涵立刻做出脱掉装甲,先研究说明书的决定,可他现在的处境是压根儿找不到解除装甲的开关!

    叶涵立马急了,瞪眼睛眨眼睛快速转动眼球他想尽了办法,装甲却没有半点回应,最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动作起了作用,装甲毫无征兆地自行解脱,眼珠子差点抽筋的叶涵终于脱下了装甲。

    腾身跳出装甲,叶涵才发现连体服都快被汗水浸透了。

    我滴那个老天!

    高凯诧异不已:你这是怎么了?他和另外两位航天员只看到叶涵穿上装甲,沉寂片刻之后动动手脚,接着安静一小会之会又脱掉装甲,半点没有出门试枪的意思。

    叶涵尴尬不已:这个跟我用过的不一样,研究研究,先研究研究!

    高凯等人同时愕然,叶涵就当没看见他们的表情,马上从随身电脑里调出20版的使用说明。

    叶涵是系统学习过如何操纵动力装甲的人,他略过说明书中的基础部分,直接功能部分,特别是操纵控制方面的说明。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20版压根儿就没有眼球感应系统,各种功能的开关也不是以眨眼睛控制,取而代之的是脑波控制系统,只要集中注意力,想着打开或者关闭某个功能,装甲就会按照战士的想法执行。

    叶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表情一变再变。

    高凯关心地问:叶涵,怎么了?

    叶涵指指说明书上那几行字;这也太神奇了吧?现在的技术有这么先进吗?

    高凯恍然大悟:这可不是什么新技术,上个世纪美国空军就实验过脑波头盔,据说脑子里想想就能控制飞机发射哪一枚导弹,国外还有一种脑波玩具,可以用意念控制小球飘来飘去

    你知道?叶涵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

    当然知道,脑波控制设备是航天员的训练科目之一。

    控制什么?叶涵问。

    设备,咱们有一种用脑波控制的机器人,主要作用是帮太空行走的航天员运送工具,听说美国人试验过用脑波控制的无人机还有假肢什么的。

    真的假的?叶涵看高凯的目光就像在看外星人。

    信不信由你。高凯说,但是用这玩意必须集中注意力,脑袋里的念头必须集中,随便想想可不行。

    叶涵似有所悟,这么说刚才能从装甲里出来,不是什么动作激活了解脱系统,而是脑子里脱掉装甲的想法起了作用。

    不行,这装甲不能穿出去!叶涵脱口说道。

    为什么?高凯诧异地问。

    叶涵脸色异常难看:我可控制不了脑袋里的想法,越是不让我想,我越是控制不住,这要是穿着出去,我脑袋里一直想着脱装甲,还不当场把我从装甲里掀出去?

    高凯愕然:应该不会吧?地面不可能想不到你再看看说明书!

    叶涵亲身体会到20版与10版的巨大差异,老老实实地把说明书翻到最前面,认真地从头开始看说明。

    说明书开篇内容是大致介绍20版动力装甲,大概意思就是这套动力装甲专门为太空月球之类的恶劣环境设计,然后是装甲的各种结构,从内到外每一层的具体作用等等。

    叶涵对这些不感兴趣,一目十行地快速翻阅,直至看到一句话:带足空气充满电,续航时间约六个小时。

    这句是个有用的,他立刻记下来,然后继续往下翻,把装甲的各种功能数据全部记下来之后,终于看到了控制系统。

    不看不知道,一看高大上,装甲20版的控制系统,居然是以脑波绑定使用者,第一次进入装甲时的系统初始化,就是记录使用者的脑波特征。

    各种功能的开启与高凯说的差不多,集中注意力想就行。

    根据说明书上的介绍,每个人的脑波都像声音一样独一无二,可又和语言一样拥有一致性,这一点是脑波控制的基础。

    脑波控制系统可以探测到微弱的脑电波,并再将感应到的脑电波与资料库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脑电波代表的意思,整个过程和语音输入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只不过这种对比有一定的误差,不过只要花一点时间,让控制系统记录使用者的脑波特征,就能将准确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554 全力以赴
    脱掉宇航服,只穿着连体服钻进打开的动力装甲却不往身上穿,按说明书上的介绍把头盔扣到脑袋上,眼前的屏幕立刻点亮。

    有门!

    叶涵心头愉悦,屏幕上出现一个代表无线电的闪烁符号,他赶紧集中精神想着无线电,直到符号不再闪烁,如是重复再重复,直到念头一动就能启动无线电;接着又换成望远功能,也是不断地重复,直到控制系统将他的脑波特征记录下来为止。

    记录的过程很是枯燥,而且每一种功能都必须记录下来,不然需要启动某种功能的时候,就会有失败的可能。

    将全部课程完成之后,还要打乱顺序进行测试,而且测试也分成有意和无意两种,前者是确实想启动某种功能,后者只是随便想想,其中的差别非常微小,叶涵必须在系统的帮助下不断练习,直到彻底熟练。

    这一过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繁复,叶涵花了一个多星期也没能熟练。

    他本来还想把其他军事组成员也叫过来一起记录,可惜20版装甲只能绑定一个人的信息。

    再者隶属军事组的成员虽然不少,可动装兵出身的却只有他自己。

    三组交给段志阳负责之后,叶涵唯一的工作重心就是军事组,而军事组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熟悉动力装甲。

    不过叶涵并不这么认为,他每天最多在动力装甲上用半天时间,另外半天时间主要用来监控国际基地的情况,偶尔也跑去三组帮帮忙。

    激光枪确实好用,虽然击发后的光束看起来又细又弱,实际威力却不比激光凿岩机差——月球上没有大气,激光也好,其他什么光也罢,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光束,航天员能看到光束是面罩玻璃的功劳。

    摆弄了一阵子,叶涵总算把激光枪的性能摸了个不离十,又和其他人讨论了一番之后,才将最终成型的改进意见报回地面。

    指挥中心对来自月球的第一手使用体验十分重视,针对月球军事组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没几天就拿出了激光枪20版。

    20版激光枪本质上没什么变化,还是原来的部件,但是外形却进行了一定的更改,增加了体积,更适合穿宇航服时使用,也更适合动力装甲;增加了重量,而且主要是以增加电池的方法增加重量,提高续航力;激光枪的外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看起来是件真正的武器,而不是怎么看都像玩具枪。

    一成不变的日子继续,又过了两个月,环形山内已经拥有六座临时基地,八十多位航天员,同时在六个位置开凿山壁,自山体中挖出来的月岩在洞外规程如山。

    从事制氧工作的小组也增加了一个,避免设备负担过重出现故障。

    这时距离空天一号抵达月球已经过了四个月,日以继夜的施工总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队负责的一号基地初步成型,即将进入内部整修阶段,二号基地也将在半个月内完成一期工程。

    按计划,一号基地是月宫计划的后勤基地,为整个基地提供主副食,减轻给养的输送压力,最终目标是让月球基地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抵达月球的航天员越来越多,循环水和冰水足以保障基地的日常用水,可每天消耗的给养越来越多,输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飞船每发射一次,光是给养就要占用有效载荷的一多半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来飞船不必再运别的物资了,光是给养就能把整个飞船塞满。

    而且无土栽培基地是最容易建设的功能区之一,做好气密防护再把照明设备灌溉设备和温控设备安装到位就完成了一多半,剩下的工作就是栽种和田间管理。

    除了种植部分蔬菜之外,整个一号基地的绝大多数区域都用来种植主食,虽然一号基地内部的空间并不大,但是可以采用多层栽培的办法增加种植面积,将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

    为了能让一号基地尽快投入使用,高凯组织了月球基地的首次攻坚战,在不影响其他基地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抽调人员优先完成一号基地。

    首先是处理基地内部的墙体地面和穹顶,所有裸露的岩石都要进行喷涂处理。

    特制的喷漆可以将石墙上细小的缝隙全部堵死,初步形成气密环境,接着对墙体进一步处理,直到在墙面糊上几层气密材料。
1...232233234235236...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