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你哪来这么多废话!高凯气不打一处来,挺简单个办法硬是让掘进组长说成了裹脚布。

    他马上在无线电中喊道:通讯中心,给我叶涵的频率!

    月球上的航天员虽然都有军方背景,大多数人都能把无线电玩得倍溜,但总有那么一些水平不足的二把刀。

    而且航天员越来越多,分组随之增加,每个组都有各自的通讯频率,记性再好也不可能把所有通讯频率全都记下下,于是负责转接的通讯中心应运而生。

    北都还没奢侈到专门安排几个航天员到月球基地当接线员,通讯中心其实是在地球上,其功能是为航天员提供通讯频率,本质上相当于人工查号台,

    几秒钟后,高凯接到地球发回的数据,通讯设备自动调整通讯频率:呼叫叶涵,收到请回答!

    叶涵收到,请讲!

    帮我看看卫星图像,隧道南出口有没有变化!身为基地的指挥官,高凯本身就有调动卫星的权力。

    但是基地里唯一的卫星接收设备,就是军事组名下那个安置动力装甲的功能舱,他想获取卫星图像有几个办法,一是直接向地面申请,由地面控制绕月卫星二是离开施工点,亲自进入军事组的功能舱第三就是直接联系负责监控国际基地的叶涵,让叶涵调取图像。

    这个时间段叶涵肯定在军事舱里,最便捷最有效的办法,显然是第三项。

    叶涵马上调取卫星图像,放大隧道南出口的坐标点:老高,坐标点有一点塌陷。

    你确定?

    确定!叶涵继续放大,图像很清楚。

    太好了!高凯振奋不已,叶涵,听我说,我现在需要你!

    我不喜欢男人!此时的叶涵还不知道隧道里出了塌方事故。

    我也不喜欢别打岔,说正事呢。高凯一脸黑线,隧道挖到出口时塌了,下面埋了一个人,他还有两个小时的气,从里面挖来不及了,必须从外面试一试,哪怕送点空气也行。

    叶涵立刻严肃起来:明白,给我五分钟!




560 飞越高峰
    叶涵立刻起身,脱掉身上的宇航服,只穿连体服钻进动力装甲,2o版动力装甲启动穿着程序,装甲迅合拢,覆盖叶涵全身。

    系统迅自检,确定装甲结合完整,没有任何错漏。

    叶涵长身而起,大步离开军事舱:老高,我准备好了。

    你打算怎么出去?高凯问。

    环形山四面封闭,爬山根本来不及。

    叶涵毫不犹豫地说:用矢量飞行包吧,顺便测试一下。

    好!高凯回答,我马上通知实验组。

    在军事组挂名的航天员不少,可是截止到今天,真正全天候的军事组成员仍然只有叶涵一个人。

    别以为叶涵一天什么都不干,他必须在地面的指导下,不断试验2o版的性能,为将来的地面冲突做准备。

    这段时间叶涵试用了少新式武器,矢量飞行包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东西是专门在低重力条件下设计的动力装甲专用飞行设备,可以带着装甲短途飞行,增强动力装甲的机动能力。

    时至今日,叶涵抵达月球已经整整一年有余,一年前的叶涵绝对想不到,他居然有机会接触这么多高精尖武器,更想不到人类如今的尖端科技已经达远远出普通人的想象。

    几分钟后,叶涵赶到三号基地外,离着老远就看到几个人聚集在三号基地的大门外。

    没等叶涵与高凯会合,三号基地气闸打开,一辆月球车驶出气闸,车上放着怪模怪样的矢量飞行包。

    叶涵赶到,实验组赶紧把飞行包抬下来,仔细装到装甲的后背上固定好。

    2o版的电池包不再是显眼的背包式,而是将电池融入背甲,矢量飞行包就安装在背甲之外,如果还是1o版的设计,飞行包怕是只能叠加在电池包上。

    背上飞行包,叶涵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短翼,翼尖挂着矢量动机,看起来有点像漫画里的飞姬,最大的不同是动机太迷你太精致了一点,比茄子大不了多少。

    若是在地球上,这两台动机怎么着也得有西瓜那么大,但是当不住月球引力小哇,飞行需要的升力也小,这个体积的动机足够用。

    引擎体积不大,倒是动机间的连接部分十分厚重,这个部位其实是飞行包的燃料箱,里面装满了液氢液氧——这两样东西是月宫基地当下最容易获得的燃料。

    矢量飞行包的主要材料是低温铝合金,重点部位使用钛合金制造,确保在月面低温环境下的机械强度。

    飞行包固定完毕,装甲的控制系统检测到飞行包,自动开启检测程序,自检完成后给叶涵一个准备就绪的信号。

    叶涵伸出大拇指,示意自己做好准备。

    高凯嘱咐道:小心。

    放心吧。叶涵信心十足。

    高凯挥挥手,所有人退开一段距离,叶涵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两台动机同时喷出细弱的火流,叶涵只觉得身体一轻,脚下飘软好像踩在棉花上。

    心中念头再动,细弱焰流陡然变得粗大,动力装甲腾空而起,沿着环形山内层的坡面迅上升。

    凹凸不平的崖壁在叶涵面前疾后退,已经一年多不曾飞行的他好像一只脱离牢笼的小鸟,飞得自由自在痛快淋漓。

    叶涵可不是直线往上飞,而是在飞行途中加上转弯变和翻转等种种飞行动作,赶路的同时测试飞行包的性能。

    说实话,对于一位曾经的准飞行员来说,飞行包的性能也就是那么回事,远远不能和真正的战斗机相比,而且意念操控也没那么简单,稍有不慎就有坠毁的危险,也就是他这种准飞行员出身的怪胎,才能自由自在地操纵飞行包,换成6军出身的机动步兵,能起飞降落就不错了,敢玩翻转摔不死丫的。

    叶涵只测试了几个基本动作,高度就过了山脊,久违的太阳出现在远方的地平线上,但是地平线上只有半个太阳,另外一半儿隐没在地平线之下。

    心中念头再转,矢量喷口随之转向,推动装甲变上升为悬停。

    居高临下,叶涵看到附近几座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在阳光下拉出极长的暗影,每一个环形山内都是漆黑一片,看不到任何亮光,只有一号坑底灯光隐隐。

    寂寞荒凉,这就是孤寂了几十亿年的月球,不久的将来,它会不会在人类的手中变得灯火辉煌?

    叶涵心头陡然生出几分天高海阔的感触。

    悬停片刻,叶涵试探着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

    没有大气层,叶涵平飞的飞行姿态近似于传说中的腾云驾雾,就是直立于空中那种姿势,非常影响飞行度。

    以直立姿态使用飞行包相当于直升机,以人状态使用飞行包,才能达到最高设计度。

    他将飞行高度降到距离地面只有十多米的位置上,这个高度就算是直接掉下去也摔不出毛病,有了安全保障之后,叶涵开始调整飞行姿态,向前飞行的同时尽可能放平身体。

    叶涵很清楚,飞高一点直接转平飞掌握得更快,问题是飞行包还在实验阶段,飞高了太没安全保障,他宁可浪费一点时间,也不想拿自己的小命挑战极限。

    好在他的飞行基础十分扎实,飞到半山腰时渐渐掌握平飞技巧,飞行度立马提高一大截,没多一会儿就飞过坑洞正上方他的度太快了,减根本来不及,不得不兜了个圈子飞回去,改变姿态于空中悬停。

    直到这时叶涵才有机会仔细观察脚下的椭圆形大坑,目测陷坑长度在二十米左右,宽约七到八米,深度不低于五米。

    叶涵控制动机降低输出功率,缓缓降落在塌方造成的坑洞之中:老高,oo1就位,你能不能确定掘进机的位置?

    你在最南边挖准没错。高凯回道。

    掘进机是在作业过程中遭遇塌方,作业面正上方塌陷的几率较低,对比塌方长度和陷坑的尺寸,大致推断掘进机的位置没有半点难度。



561 破茧
    叶涵跳到指定位置,抱起脚下一块直径不低于一米的巨石,轻松举过头顶用力抛出坑外。

    抛出坑外的巨石好像电影里的慢动作,飞到最高点后慢吞吞地坠落,砸在山坡上轻跳两下,沿着山体的坡度慢慢滚向山脚,一切都是那样的慢。

    不过叶涵的动作一点也不慢,大大小小的石块接连扔出坑外,形状合适的滴溜溜滚下山,棱角太多的直接堆在山坡上,没多一会儿,坑外就出现一座三米多高的石堆。

    月球的低重力加上2o版装甲的力量加成,举起质量在五吨以下的石块没有任何困难,月球上两个基地所有设备加在一起,都找不到更适合清理陷坑的装备。

    质量更高一些的石块也能举起来,但是那样一来有可能因为负荷过重损伤装甲,叶涵才不会干这种得不偿失的勾当。

    坑里的乱石太多,坑外积石三米,坑内却只向下挖掘一米左右。

    叶涵忍不住问道:老高,隧道设计海拔多少米?

    十四米!

    叶涵向卫星出定位请求,卫星测定他所在的高度是海拔十七米,也就是说,再向下挖三米就应该找到掘进车。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月球上的海其实是平原,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海拔,以往是将月球正面中央湾附近一座环形山强制定为海拔七千米,充当月球的海平面基准。

    沿用西方人的标准简单方便,但是北都显然不打算这样做,月宫计划开始之后,直接将一号坑中的冰湖表面定为海平面基准,中方所有的高度数据全部遵循这一标准。

    能联系上掘进机吗?叶涵又问。

    可以,怎么?

    把通讯转过去,我要跟他说话。叶涵说。

    好。高凯答应一声,很快就通过卫星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

    兄弟,感觉怎么样?叶涵打了声招呼。

    还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被困驾驶员已经冷静下来。

    叶涵重重跺了两下脚:能听见吗?

    听见什么?

    跺脚的声音。叶涵说,我就在你上面,现在我跺脚,你告诉我声音在哪个方向!

    动力装甲的续航力有限,不能浪费有限的电力,确定掘进车的准确方位可以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喔好!

    叶涵继续跺脚,耳中听到被困驾驶员的声音:在我右前方。

    叶涵走了两步继续跺脚。

    偏左!

    叶涵再挪回去一点。

    正上!

    总算找到了正确位置,叶涵马上行动起来,该搬的搬该推的推,全力以赴向下挖掘,十几分钟后,叶涵推开一块一人多高的巨石,终于在巨石下现了扭曲的钢架,还有安装在钢架前端的激光钻头。

    他马上清理掉钢架附近的乱石,露出掘进机斑驳的外壳。

    叶涵使劲敲敲厚重的装甲:能听见吗?

    听见了,非常清楚!被困驾驶员激动地说。

    老高,我挖到掘进机了。

    电波将叶涵的声音送进高凯耳中,高凯顿时松了口气:抓紧时间救人。

    没问题。叶涵说,车门在哪个方向?

    掘进车加装甲就是为了防塌方,当然不会像普通坦克那样在车顶开个洞。

    左边!高凯说。

    叶涵往左边一看,不由地咧了咧嘴。掘进车外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想把车门挖出来没那么容易。

    我还挖什么啊我!叶涵站在掘进机上叹了口气,就这么点石头,挖掘组用不上半个小时就运光了,用得着折腾我吗?

    高凯愕然:你确定?

    我脚底下就是掘进机,你说呢?叶涵说。

    隧道已经挖至环形山边缘,只需要再努努力,就能彻底贯通,塌方地段上方不是无法计数的玄武岩,而是厚度不足十米的风化岩!

    只要运走堵在隧道尽头的石头,就等于贯通整条隧道,他叶涵何必累得跟狗一样可劲扔石头?

    高凯将消息转给掘进组,组长登时一拍大腿,马上命令全组抢挖土石。

    一台机械式掘进机开进隧道,疯狂旋转的钻头搅碎堵塞隧道的石块。

    这个时候若继续使用激光掘进机,一不留神就有伤及被困人员的可能。

    基地草创期间,临时基地缺人缺装备,但就是不缺电,所以那个时候配的设备以电力驱动为主。

    电驱设备优点突出,可缺点也不少,比如激光掘进设备无法精确控制,往往一道高能激光就能切入岩层数米乃至十数米深,因而工程后期必须对多余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以免出现失压事故。

    眼下冶炼组已经就位,基地已经具备使用传统设备的基础条件,该撤换的设备必须予以撤换。

    大量碎石通过传送带送出隧道,没多一会儿,就清理出七八米长的一段隧道,抬头就能看到璀璨的星空。

    外面的叶涵先是看到陷坑深处的石块开始震动,接着石块迅下陷,没多一会儿,硕大的合金钻头刺破岩层。

    随着掘进机的不断前进,越来越多的碎石被传送带运走,叶涵干脆跳出坑外,避开掘进机跳进刚刚清理出来的隧道。

    这就算回基地了,压根儿用不着飞回去。

    掘进组被从天而降的叶涵吓了一大跳,叶涵表明身份,又把外面的情况说了一遍。

    掘进组长获得第一手资料之后大喜过望,马上通知高凯:隧道即将全线贯通!

    高凯已经从叶涵那里知道了外面的情况,早已意识到隧道贯通就在眼前,但他并没有贸然上报,而是耐心地等来掘进组的确认,才把隧道贯通的消息通报地面。

    地面指挥中心接到这个消息,登时一片欢腾。
1...235236237238239...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