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蚁群似乎接受什么东西的指挥,迅速向铁路边的那个新蚁洞集结,先赶到的巨蚁被催泪瓦斯影响,已然失去方向感团团乱转,不过催泪弹的作用时间有限,放光了催泪瓦斯之后,再赶过来的巨蚁已然不受影响,几只巨蚁一拥而上,将死亡的巨蚁举起来运走,很快就钻进另外一个蚁洞,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蚁群慢慢散去,但那些被催泪瓦斯熏到的巨蚁,直到十几分钟之后才恢复正常。

    这一幕给龙建国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终其一生从未忘记。

    报告,飞机回来了!通讯兵突然说道。

    鲁庆之环视一周:营长,还抓么?

    抓,为什么不抓!龙建国咬牙切齿,不用上那么多人了,飞机直接带人,随便找个蚁丘扣笼子,让咱们的战士坐在飞机里开枪就说是我说的,任何人不准把猪打死,打伤出点血就行。

    是!鲁庆之大声应道。




122 兵蚁(二)
    直升机一趟接一趟地起飞降落,每一次起降都会带走几只巨蚁,少则三五只,多则七八只,不过个把小时的工夫,不仅凑齐了任务需要的巨蚁数量,还有三五只的富余。

    超额完成任务的龙建国心满意足,红光满面地带着队伍踏上胜利的归途。

    叶涵跟着龙建国打了大半天的酱油,没起什么作用倒是没少担惊受怕,一听任务完成,立马来了精神。

    他本以为回阜云之后就没自己什么事了,没想到刚下飞机就被龙建国叫住:今天就住我这儿吧,鲁庆之,给他安排个宿舍。

    叶涵眼角一跳,根本不问自己的意思,这是不容拒绝的意思么?

    他觉得自己必须争取一下,立即装出一副惊愕的模样:不是没事了么?

    龙建国狡猾地眨眨眼睛:今天没事了,但是明天还有。

    什么事?叶涵纳闷地问,今天抓的蚂蚁不是够用了吗?

    今天抓的全是工蚁。龙建国露出个无奈的表情,上面的新命令,必须抓几只兵蚁回来,能抓住蚁后更好。

    知道了,给我安排地方吧。叶涵叹了口气说。

    别跟我不情不愿的,我这儿的条件比学校强多了!龙建国瞪着眼睛说。

    从镜江撤出来的警员目前阜云市政府安排在市第一中学,那里的条件不算差,但绝对比不上驻军宿舍。

    我是借调,借调明白不?叶涵刻意在借调两个字上咬重音。

    想留下也没问题。龙建国认真地说。

    叶涵呲了呲牙没说话,摆摆手结束谈话,跟在鲁庆之身后走开。

    虽然对这个地方很陌生,但叶涵对军营很熟悉,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天上午,龙建国再次率队出发,也没管带上叶涵有没有用,直接把叶涵拉上了飞机。

    这一次龙建国带的人只有一个排,飞机也只有两架,叶涵敏锐地发现,龙建国今天带的人都是生面孔,即没有昨天一起出任务的战士,也没有前天解救列车的战士,有印象的脸就只有龙建国和那个一直跟着他的通讯兵。

    每天带的人都不一样,难道龙建国是想搞轮战练兵,让手底下的战士们都跟巨蚁照照面,免得将来有大任务的时候出乱子?

    变化还不止生面孔多,飞机下面吊的笼子也比昨天小得多,看体积也就能塞进一只巨蚁,第二只除非大卸八块,否则绝对装不进去。

    缩减铁笼体积大概是为了避免巨蚁攀附,可一头猪也没带算怎么回事?总不成让人爬笼子里放血勾引巨蚁吧?

    铁笼除了体积缩小之外,下面还多装了四条喇叭装张开的腿,进入铁笼的入口就在四条腿中间,入口的直径也要比昨天用的笼子大上一些。

    直到飞机飞抵蚁占区,叶涵的疑惑才得已解开。

    龙建国压根儿没用昨天的战术,而是指挥飞机上蚁占区上空盘旋一周,随意挑了只落单的工蚁乱枪打死,派战士们把死蚁捆在铁笼上,顺便在蚁尸上粘了个小玻璃瓶,随即直升机起飞,将铁笼扣到蚁丘之上。

    叶涵恍然大悟,巨蚁有为同伴收尸的习性,用死蚁充当诱饵确实是个惠而不费的好办法。

    直升机降落地蚁丘附近,战士们端枪瞄准蚁丘,没过多久蚁洞中爬出一只工蚁,左攀右爬试图将笼顶的蚁尸摘下。

    龙建国一声令下,战士们一齐开火,一通乱枪将那只工蚁打成重伤后停火。

    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

    旁观的叶涵好一阵哭笑不得,心说真是够奇葩,围尸打援这一手居然还能用到蚂蚁身上!

    转眼间已经打死五只工蚁,第六只巨蚁刚从洞里钻出来,龙建国就兴奋地大吼一声:来了!

    吼声立即令战士们紧张起来,叶涵定睛一看,这一次蚁洞里钻出来的不再是工蚁,而是一只颚长头大的兵蚁!

    龙建国掏出无线引爆器,掀开保护盖狠狠按下,蚁尸上的玻璃瓶啪地一声炸得粉碎,一股人类闻不到的气味迅速扩散。

    笼下的巨蚁触须狂摆,猛然间蹿出蚁洞,硕大的脑袋一头撞进笼子里。

    成了!龙建国大笑,收绳索!

    直升机启动绞盘,钢索拉倒铁笼,笼底开口内的尖刺卡住巨蚁脖颈,将兵蚁拖向飞机。

    兵蚁剧烈挣扎,超音速巨颚钳得钢筋火星乱冒,就像兵蚁嘴上长的不是一对颚,而是一台电焊机。

    卡住了卡住了,快起飞!龙建国又道。

    直升机启动引擎缓缓起飞,铁笼直接将卡住的兵晚带入空中。

    这样也行?叶涵惊诧不已。

    龙建国心情大好,笑道:上面的计划,我就是照做而已。

    怪不得怪不得!叶涵唏嘘不已,做这个计划的人,肯定对蚂蚁非常熟悉。

    那当然。龙建国说,北都来的专家组,差得了么!

    说话间飞机已然飞至一处戒备森严的营地上空,十几台大型特种车辆错落有致地停放在营地之外,营地中的空地上,摆着十几个关押巨蚁的大型铁笼,每个铁笼的顶部都用数字漆着序号,营地外则是由十几辆装甲车组成的防御带。

    叶涵不禁愕然,他还以为直升机把抓到的巨蚁送回了阜云,没想到压根儿不是那么回事。

    龙建国及时与营地联系,简单地通报了一下情况,得到了将兵蚁放入六号笼的指示。

    叶涵立即看到六号笼的顶部向两侧打开,直升机飞至铁笼上方悬停,控制飞机缓缓下降。

    那只兵晚蹬了一路的腿,下肢刚刚接触笼底,便全力挣扎起来,硕大的蚁头扭了几扭,成功地从捕笼之中脱出。

    可惜外面还有个更大的笼子等着他,直升机摆脱了兵蚁的重量,立即出现了明显的上飘,飞行员借力拉升,迅速提升高度。

    六号笼的顶盖在飞机下方缓缓合拢,将躁动的兵蚁牢牢锁在笼内。

    如此几次三番,一个上午成功抓住五只兵蚁,龙建国终于接到暂时够用的通知。



123 蝗群越境
    飞机虽然在营地是降落,但每一次都是龙建国一个人离机,从研究人员的手里接过一个小瓶子,就重新登机离开,继续抓捕巨蚁的任务。

    始终未下飞机的叶涵,自然不知道秦教授就在那个营地,秦教授也从未想过叶涵会在捕捉巨蚁的飞机上。

    当天晚些时候,从十几只工蚁身上提取出来的第一批信息素送至林州省军区,军区立即组织人手执行引诱计划,吸引蚁占区北线的巨蚁继续向北扩张。

    虫灾出现之前,国内对信息素的研究并不重视,可也不缺相应的研究机构,信息素研究所建立之初就没打算白手起家,直接利用成熟的技术分离信息素。

    但是信息素的组成非常复杂,成功分离的信息素只有食物遇敌和搬尸这三种,而且成品纯度极低,含有大量成分不明的杂质。

    好在些许杂质并不影响信息素的效果,研究所的目的也不是分离高纯度信息素,现有的成果足以完成诱蚁计划。

    然而计划的进行并不顺利,原因是蚂蚁这种东西非常恋巢,研究所提供的那一点点信息素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压根儿就不够用。

    眼瞅着蝗群越来越靠近边境,北都立刻向研究所施压,要求研究所尽可能地提供信息素,哪怕只将一部分巨蚁吸引过去也好。

    可是信息素都是从巨蚁身上提炼,短时间内根本没有人工合成的可能,信息素成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研究所的生产能力,还取决于军方提供的巨蚁数量!

    于是捕捉巨蚁的任务继续,龙建国这个最有捕蚁经验的军官当仁不让,成了捕蚁队的大头头,其麾下三个连全部投入捕捉巨蚁的行动之中,另外还有其它几支部队加入捕蚁行列,每天都有大量巨蚁送到信息素研究所。

    然而工蚁兵蚁好捉,蚁后却始终未见踪影,就连研究所也拿不出适用的抓捕方案,只能先把捕捉蚁后的事放到一边。

    研究所毕竟不是生化工厂,虽然有提炼信息素的能力,可生产能力实在太差,好在研究所已经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炼方案,在北都市的直接指示之下,阜云方面迅速成立信息素提炼工厂。

    阜云与蚁占区的距离有七八十公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输对提炼的影响,阜云方面的头头脑脑突发奇想,将这座工厂安置在一列火车之上,开到距离蚁占区只有几公里远的地方停下,就地展开提炼工作。

    省去了远距离运输巨蚁的麻烦,信息素的提炼速度成倍上升,总算满足了军方的使用需求,几群巨蚁开始向北方迁移。

    由于搞定巨蚁花费了一些时间,巨蝗的先头部队已经越过边境,一路啃光草原森林,迅速向南扩张,按巨蝗目前的扩散速度,蝗群和蚁群大约在六到七天后遭遇。

    这个结果令所有知情者都松了一口气,开始期待巨蚁和巨蝗相遇的时刻早些到来。

    不过军方并不放任过境的巨蚁不管,蝗群刚刚跨越国境,布置在边界线的两个装甲师就开始执行遮断计划,从东西两个方向遏制蝗群扩散。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与巨蝗本身的特点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蝗虫虽然长着翅膀,但飞行能力很差,体形巨化之后,翅膀短小的问题更加突出,飞行能力几近于无,只能借助跳跃的力量短距离沿街,一次能飞出十多米就算顶天了。

    由于这个原因,漫天飞蝗的景象并未出现,蝗群由空转地,机动性远远比不上体型正常的蝗群。

    否则,军方再添一倍的兵力,也未必挡得住疯狂的蝗群。

    可是双拳难敌四手,两个师一开始还打得有声有色,消灭大批蝗虫,但是随着过境的蝗虫慢慢增多,两个师的兵力渐渐地捉襟见肘。

    好在动员得力,蝗群刚刚出现失控的苗头,北方军区立即将七个提前集结的预备役师投入战场,另外还有四个师的兵力随时可以投入战场。

    针对蝗群的战斗动用了大量武器装备,除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箭炮及自行火炮等重型陆战装备之外,空军出动战机数百架次,向蝗群投掷弹药无数,仅云爆弹就消耗二百余枚,集束炸弹燃烧弹数以千计。

    各种武器对蝗虫的打击效果都不错,但高强度的火力打击也消耗了大量武器储备,令后勤部门叫苦不迭,各地的军工厂满负荷运转,满截武器弹药的军列日夜不停地奔驰,源源不断地将弹药送至前方,其强度不亚于一场中等规模的局部冲突。

    相应地,军费也是是卯足了劲飞快地上涨,原本就因为虫灾而重创的经济形势雪上加霜。

    战争打的就是综合国力,镜江市先后对抗数种巨虫,已经消耗大量武器储备,因而北都方面很清楚,动用军队消灭巨虫必将引起军费的大幅度上涨,甚至有可能导致经济的全面崩溃。

    之所以同意以虫治虫的计划,就是为了降低灭虫成本,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消灭巨虫的目标。

    若不是因为有背后的种种原因,北都方面又怎么可能同意那个怎么看都有些不靠谱的驱蚁吞蝗计划?

    可是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北方边境对抗巨蝗的损耗仍然远超预计,除了大量的弹药消耗之外,连续作战的疲劳业已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北都不得不另想办法控制蝗群。

    很快,一份压箱底的计划放到北都市的决策者面前,犹豫再三之后,北都终于下达命令,要求北部军区马上安排防化部队赶赴前线。

    防化部队依照上级的安排,在蝗群外围大量喷杀虫剂,制造出宽度超过二百米的隔蝗带。

    数量众多的巨蝗一路南下,吃光了路上的所有植被,但那一点食物甚至无法满足蝗群的最低食物要求,巨蝗饥饿难耐外加飞行能力退化,进入隔蝗带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口吞食,将大量量杀虫剂吞入腹中。



124 螳争蚁斗
    然而军方错估巨蝗对杀虫剂的抵抗力,第一次喷洒的药剂浓度不足,直接导致部分巨蝗突破隔离,军方出动百多架战机才将这批巨蝗消灭。

    北部军区亡羊补牢,立即进行高浓度补喷,终于遏制住巨蝗的扩散,牢牢地将蝗群压制在宽五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之上,逼迫蝗群向南迁移。

    使用杀虫剂远比武力灭杀蝗群简单,虽然这一次喷洒的灭虫剂号称绿色环保,可再绿色环保也是高浓度杀虫剂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却远甚于炮弹航弹,对环境的长期影响难以预测,若不是事态紧急,北都根本不可能使用这份计划。

    虽然军方成功控制住蝗群的扩散,北都市却没有半点松懈,依然时刻监测巨蝗的动向。

    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北都抱以巨大期望的巨蚁尚未与蝗群接触,一群被迫北迁的巨螳螂异军突起,突然与南下的蝗群前锋遭遇。

    由于军方的全力打击,巨螳种群缩减得厉害,与蝗群接触时,巨螳总数不过百余只。

    附近几辆装甲车中的战士,亲眼目睹饥饿的巨螳螂杀入蝗群。

    巨蝗的体长大多在一米五左右,最长不超过两米,而坚持到现在的巨螳螂,体形最小的也要超过三米。

    最大一只巨螳螂体长接近五米,一螳当先冲进蝗群,一人多长的刀臂一挥,便将一只巨蝗夹在臂间,刀肢内侧倒刺成排,深深扎入巨蝗体内,捧到嘴边大嘴一咬,便将巨蝗的脑袋咬掉半个。

    其它巨螳也慢不到哪儿去,虎入羊群般蹿进巨蝗群中,个个动作麻利,勾住巨蝗便撕咬起来。

    观察到这一幕的战士们面面相觑,他们的任务虽然是监测控制巨蝗,可是上级也交待过,一旦发现巨螳螂立即予以捕杀,眼下巨螳螂和巨蝗搅到一起该怎么算?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种理论绝对不适合巨虫!

    战士们并没有趁着巨螳捕食的机会开火,而是立即将情况上报。
1...5152535455...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