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欢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云霓
他不能慌,要稳住心神才行,想到这里他压制住心绪将石子重新放了回去,可即便如此他的手指还是忍不住颤抖。
一切恢复原状,他就像没事人一样,转身向家中走去,这一路上他没有再与儿子说一句话,脑海中不停地回想最近发生的事,哪里有什么不寻常。
最近清欢多次提及魏王谋反案,她与方才遇见的那个宋成暄在碧水河畔论案的时候……也提起了魏王的人。
宋成暄,他们刚刚还坐在一起吃扁食,在此之前宋成暄就站在那棵榆钱树附近。
会不会是他将石子拿走了。
不太可能,以宋成暄的年纪他能和魏王案有什么关系,除非……
安义侯眼前浮起那孩子清晰的面容,魏王唯一的子嗣。
用魏王妃的话说,那孩子自出生时起就格外让人省心,很少会哭闹,脾气也极其温和,眉目生得十分清秀,称得上是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
那孩子从小就规规矩矩颇有礼数,他常常会说魏王是不是太严厉了些,将孩子养得似个小大人一样。
其实并不然,是那孩子性子天生就是如此,他教那孩子拳脚,那孩子学的极快,有一日他闲来无事问:“从小勤练拳脚,长大之后是否要带兵领将,冲锋陷阵,大展威风。”
那孩子却笑:“先生说有个好体魄将来也能好好地奉养双亲。”
皇亲贵胄的子弟多多少少都会骄纵些,在这孩子身上却找不到半点的影子。
魏王对儿子的期许也是希望他能做个闲散宗室。
如果那孩子还活着,也该是宋成暄那般的年纪,可……宋成暄与那孩子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宋成暄待人冷漠,身上总有种盛气凌人的傲慢,别说礼数,人前从来毫不客气,若是被谁犯在他手中,他必然毫不留情面。
可能是从小对付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海盗,竟比寻常的武将身上血腥气更浓些。
这样南辕北辙的性子,不像是同一个人,魏王一家被处置后,他也想过要找到一个活口,可惜宗人府已经清点了所有的尸身确认没人逃脱。
没有可能会漏下一个魏王世子爷,可这世上又有太多事,总会出人意料……
他不能随便猜疑,也不能随便做任何判断。
从现在开始,他要多留意宋成暄的举动。
回到家中安义侯去了书房,转身却又想起来叮嘱徐青安:“带回来的扁食不要让你妹妹多吃。”
徐青安点头:“我知道,我知道。”
徐清欢没想到刚刚洗了澡,就有热腾腾的扁食送上前,她闻了闻还是老味道:“父亲最喜欢的那家。”
“今日吃的不太舒坦,”徐青安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我和父亲遇见了一个人。”
徐清欢尝了一口,抬起头来:“哥哥说是谁”
“宋大人,”徐青安道,“就在魏王府门口……你说说是不是冤家路窄。”
徐清欢静静地听着:“然后呢”
徐青安愈发觉得与宋某的合不来:“这么好吃的扁食,他竟然剩下了。”下次再也不要与宋某同桌而食。
徐清欢点点头:“是挺好吃的,只是他没想到会遇见哥哥和父亲吧!”
徐青安明白过来:“你是说,他见到我们所以才吃不下去”
&n
第一百三十章 哄骗
张三太太沉着脸看着黄清和,只等黄清和说话。
黄清和立即明白了张家这次来到大牢的用意。
他之前判断案情有失,差点让孙润安被凶徒所杀,亏得后来在审问孙二太太之时抓住了行凶的董瑞,让查案有了进展,衙门才让他继续问案。
可现在,若是跟张三太太起了冲突,立即就会被上峰怪罪,张家就会有了借口将他踢出这个案子。
就像那位宋大人提醒的一样,果然回到顺天府之后,张家就会开始插手此事。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不要上当。
只要他不出纰漏,张家想要换掉他还要等上一两日,在这一两日之内,至少他还能用来整理案宗和证据,找出更多的线索。
所以不管怎么样,在这个时候他不会与张家起任何冲突。
黄清和想到这里,低声道:“我给太太引路。”
张三太太有些惊诧,她使人打听了,这个黄通判执拗的很,她的本意是来寻他的错处,只要与他起了争端,就可以让他滚回家去,再也不能插手这桩案子。
谁知黄清和会这样心平气和地与她说话。
张三太太微微皱起眉头,黄清和抬脚向前走去,她只好带着人跟上。
“书隶,”黄清和吩咐道,“按照顺天府大牢定下的规矩,凡是有人前来牢中探看,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要记进文书。”
书隶应了一声。
黄清和躬身向张三太太道:“三太太不要责怪,下官这也是按规矩办事。”
好个按规矩办事,张三太太冷冷地看过去,那黄清和却低着头不与她有任何眼神接触,一副十分避讳的模样。
就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最终毫无用处。
黄清和客气的道:“三太太有什么话就问吧,您是女眷不方便在此久留。”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他可以让张三太太见到孙二太太,但是张三太太别想让他离开这里。
黄清和声音刚落,大牢里的孙二太太叫喊起来:“长姐,你快救我出去,这人竟然无端冤枉我,我哪里会做那种事……快……快放了我,我一刻也不想呆在这里。”
张三太太快步走上前,拉住了孙二太太伸出的手。
孙二太太手指收紧,一脸急切:“长姐,你是不是来接我的”
“你放心,”张三太太打断孙二太太道,“有长姐在这里,不能让你平白受了冤枉,不管是什么案子都要有人证、物证,谁也不能凭空猜测给人论罪。”
说到这里,张三太太轻轻地晃了晃孙二太太的手:“你听姐姐说,我们会督促顺天府仔细查案,很快就会将你从这里接出去,母亲和哥哥都盼着你回家,府衙定会还你清白。”
黄清和静静地听着。
张三太太的话中貌似在心疼妹妹,其实是在给孙二太太定心,劝孙二太太不会慌乱,丁家和张家会想方设法将孙二太太救出去。
那么张家会怎么做呢
指鹿为马,让那两个被抓的凶徒串改供词吗
孙二太太果然安静下来,她紧攥着张三太太的手也松开了:“我相信姐姐不会不管我。”
“当然不会,”张三太太道,“你心中知道,我们不会丢下你不管。”
孙二太太点了点头。
张三太太说完这些看了看身边的管事妈妈,管事妈妈将衣物和食盒捧上前,衣服都是崭新的,料子摸起来就十分柔软,食盒里八样小菜,看起来十分的精致。
“太太您要保重自己的身子,”管事妈妈道,“这都是我们家太太亲手做的饭菜。”
孙二太太鼻子一酸,眼前顿时一片模糊:“姐姐待我好,我都会记在心上。”
“吃吧,”张三太太道,“你想吃些什么,明日我再送过来。”
孙二太太坐下,捧起了碗,她虽然食不知味,可必须要强迫自己多吃一些,姐姐说的对,她要养好身子,好端端地从这里出去。
管事妈妈道:“您吃了饭,奴婢服侍您换衣服。”
换衣
第一百三十一章 气势
借着天黑做遮掩,永夜能够离张家马车近一些,马车停在一堵矮墙旁,他站在那里,隐约能够听到从车厢里传出来的声音,虽然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他能猜到大概。
永夜向宋成暄禀告:“张玉琮提到了账本,还说沾上这件事的人都要死。”张家当真是嚣张的很。
说到这里,永夜吞咽一口,一颗心紧紧地攥在一起,不知道此时该不该多嘴,他眨了眨眼睛,心一横:“张三太太还说起徐大小姐。”
宋成暄淡淡地看过去。
永夜感觉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向他倾袭而来。
“大概的意思是,如果徐大小姐再查下去,张家就会动手。”
这在宋成暄的意料之中,如果此案与张家有关,必然是这样的结果,他虽然与张玉琮并不熟悉,但是这桩案子从头到尾的的处置方式,都能代表幕后之人是个凶狠、果断、张狂的性子。
尤其是在对付孙润安时,不惜损失掉两个人手,又将孙二太太陷入大牢之中,这样的人自然不吝啬多搭上几条性命。
对于他们来说人如蝼蚁,命如草芥。
宋成暄的神情愈发的清冷。
见宋成暄不做声,永夜仗着胆子道:“公子,那我们该怎么办”
宋成暄望过去淡淡地道:“你觉得呢”
永夜有些为难,来京中时,公子说不宜在京中久留,军师也千叮万嘱,办好了事早些回到东南。
京中的情形太过复杂,公子牵连其中恐怕于己不利。
想到这里永夜小心翼翼地看了宋成暄一眼,公子身上仿佛隐隐有一丝杀气透出,就像是在海上发现了倭寇的踪迹,而公子对于倭寇向来不会心慈手软,更不会不战而退。
永夜舔了舔嘴唇:“公子说过此事涉及私运,说不得与倭寇有牵连,我们不该袖手旁观。”
说完之后,一阵静寂。
宋成暄抬起眼睛,眉眼间更添寒意。
当年的谋反案,定然有张家在背后谋划,这些年张家更是为所欲为,他早晚都会向张家下手,既然如此,让这一切早些到来又何妨。
也许对于军师来说,现在不是最好的时机。
这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算无遗策,更不见得事无巨细的谋划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宋成暄道:“去衙门里找黄清和,今晚他要见我一面。”
随着案情的发展,看似一切仍旧扑朔迷离,但其实幕后之人反而越来越清晰了。
黄清和现在应该已经有了思量,能够看清孰是孰非,那么必然肯来见他。
……
不消片刻功夫,一个衙差走到宋成暄面前:“宋大人,我们大人请您到值房说话,不过……恐怕要委屈您了。”
宋成暄淡淡地道:“我知道,我与黄大人见面,最好不要让人知晓,所以要尽量避开旁人。”
衙差低声道:“正是。”
已经是夜里,顺天府衙门里的人不多,黄清和又不能离开此处,相对比较安静的值房正好适合他们说话。
宋成暄走进门,黄清和正等在那里。
不必说太多客套话,宋成暄道:“关于此案,黄大人想必有很多内情还不知晓。”
黄清和点点头,而这正是他和宋大人见面的原因,想到这里他抬起头看向宋成暄,宋成暄神情淡漠,脸上不见有任何情绪波动,但是一双眼睛通透仿佛能够洞悉一切。
宋成暄道:“黄大人一定好奇我为何会关心这桩案子,身为东南的官员,在吏部办好了文书之后,我本该离开京城,而我也正是做此打算,会去而复返不止是在半途救下了谭光耀,还因为在此之前有人来找过我,透露给我一个消息。”
听到这话,黄清和眼睛一亮,他知道这个消息定然对此案十分重要。
宋成暄接着道:“有人拿了一块被海水浸泡过的银子给我看。”
被海水浸泡过的银子。
黄清和仿佛明白了些什么,方才看过的那些孙家的账目从脑海中一闪而过。
宋成暄淡漠的声音又传来:“那人提起这银子时闪烁其词,只说他在查验王允案时,一个孩童将这块银子送到他手上,我与那人一向脾性不合,他却找到我说此事,黄大人可知是为什么”
黄清和仔细一想立即明白了宋成暄的意思,他让人查过宋成暄其人,知道他是泉州招讨使,常年在泉州抗击倭寇和海盗,浸泡过海水的银子,首先
第一百三十二章 动手
黄清和一时因为宋成暄的气度怔愣在那里,半晌才道:“宋大人所说的是……一直严查私运的人。”
譬如。
这位宋大人。
黄清和仔细地思量起与泉州相关之事。
多年前泉州与倭寇大战,虽然最终以打了胜仗,但是泉州水师几乎损伤殆尽。
现任兵部尚书洪传庭因此屡向朝廷请要兵马,要在倭寇再次到来之前,为朝廷培养出新的水师,可朝臣对水师并不看好,甚至有人提出不如退海千里重金铸修城墙,如同对抗北疆的异族一般,只要守城不出,那些人便无可奈何,最好免了海上的贸易往来,这样也就一了百了。
洪传庭痛斥那些人不知晓沿海百姓之苦,不要说建造如北疆般城墙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没有建成之前,难道沿海百姓就要忍受倭寇的欺凌,而且朝廷治下的海上贸易,也改善了沿海百姓的生活,再说,一味的退让最终只会让倭寇愈发轻视大周。
对于大周朝廷来说,建造城墙比训练水师更难,所以朝廷接受了洪传庭的提议,只不过征上来的兵士数量远远不够组建水师的需求,即便如此泉州水师一直在坚持,始终守着沿海一线,年过七旬的泉州水师总兵石老将军治军颇严,始终亲力亲为带兵迎击倭寇和海盗,让人不得不敬佩。
可当石老将军致仕归乡之后,朝中上下却没有合适人选去接替石老将军,只有一个人上书愿意前往泉州任职。
此人就是如今的泉州水师总兵薛沉,薛家乃太祖马夫出身,家中陆续有几个子弟在朝中任职,薛沉的威武将军也是因其父战死沙场而来,不过此人是个文弱书生,只能出入军营为主帅出谋划策,虽然在几次战役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但薛沉脾气一向不好,动辄就会与主帅起冲突,渐渐地没有人愿与他共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