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之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河行者
此时,默啜已远遁漠北老巢,与那些部落首领勾心斗角,演绎者自相残杀的人间悲剧。
北地平静了下来,人们不再担心外敌入侵,虽然昔日的家园已被突厥人毁坏,亲人也大多丧生在铁蹄之下,但生活依然要继续。
死去的人已进入了安乐的国度,不再受贫穷和苦难的折磨,而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在废墟中重建家园,将血脉一代代繁衍下去。
一下子少了一万战马和一千士卒,反而给录事参军赵政减轻了负担。
而大将军秦怀玉一颗心彻底落进了肚里,安心等待着沙吒忠义和天使的到来。
他有一个强烈的预感,那就是他等不到三年戌边期满了。只要等天使一到,宣读武后的旨意,他就将离开北地,回到神都,接受满朝文武的恭贺。从此以后,他就要做一尊泥菩萨,安享尊荣,混吃等死。
对此,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且没有丝毫的抗拒,也无法抗拒。
因为以武后如今的势力和权柄,君临天下已是不可阻挡,而他们这些李唐旧臣,也是老牌勋贵之家,乃是武后最为忌惮的一群力量,无时无刻不想着将之连根拔起。
若能够与武后之间达成一个妥协,彼此相安无事,从而获得一个混吃等死的机会也不是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来日方长,伺机而动,他们图的本就是后事,所谋划的就是保存实力,以待武后归天以后突然发动,一锤定音,从而匡复李唐的江山。
他也曾就此事和魏文私下唠叨过,可老魏却没有表示出一点点出人意料、心有不甘亦或是义愤填膺的表情。
那淡定的模样,仿佛是在听着别人的故事,无动于衷,不嗔不怒,无喜无悲,活脱脱一个泥胎木偶。
良久,老魏方才叹气,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奈何奈何”
他和秦怀玉以及程伯献一样,同样是老牌勋贵出身,身上带着洗不掉的李唐烙印,是武氏夺取天下天然的敌人。
可为了匡复李唐的大业,他们只能选择隐忍,选择以身侍敌,哪怕是因此而被天下士族嘲笑,也只能打落
第291章万马冲代州
高朋聚客栈本是秦大将军为各位山门中的异人安排的居所,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都被包下了,再也不许别人入住。
而今,随着山门中人相继离去,偌大的客栈只剩下赵无敌和三个小丫头以及两个蓝衣扈从,一下子变得空旷起来。
同时,沫儿小丫头也觉得太过于浪费,自小过惯了苦日子的她觉得只要是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要有一间可以遮风避雨的简陋房屋就够了,何必占据这么大的客栈
边军的日子也不富裕,佛陀似的录事参军赵政为了让将士们吃饱穿暖,平日里精打细算,恨不得将一个铜钱给掰成两半,而他们几个人却占据着偌大的客栈,可想而知赵参军该有多心疼。
因此,她让赵无敌去给大将军说说,不想再住在客栈里。
可赵无敌将沫儿的考虑告诉了秦怀玉之后,大将军的脸立马就黑了,将他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大概的意思就是,我秦怀玉就穷到了这种地步,就连给闺女包一间客栈都办不到八成是你小子的鬼主意,本帅可告诉你,好生伺候我闺女,要是我闺女不开心了,仔细本帅军法从事……
一顿臭骂将赵无敌给哄了回去,而且,回去之后一说,还惹得星乐小丫头哈哈大笑,滚在床上直喊肚子疼。
既然秦怀玉坚持,沫儿也只好待在客栈里,只是住惯了军营的她,觉得浑身不得劲,尤其是对于月娥面面俱到的伺候,更是不习惯,有心不让吧,月娥立马眼泪巴巴让人不落忍。
沫儿叹道:“这就是富贵人家的生活还真是让人受不了。郎君,咱家以后也是这样吗”
赵无敌想了想道:“眼前还不行,咱家没几口人,不过,以后……等我接受了朝廷的封赏,加官进爵之后,差不多也是这样吧!”
“哎……看来我就是个苦命丫头的命,过不了富贵日子,日后定然会给郎君丢脸的,那可怎么得了。”沫儿皱着眉头,一个劲地发愁,那模样看上去颇为可爱。
赵无敌情不自禁地搂着沫儿道:“慢慢习惯了就好,我的目标就是不再让你们受苦,天天开开心心地过日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沫儿没好气地推开他,啐了一口,嗔道:“还说,那样子……人家岂不是成了猪”
……
武攸暨带领一千骑兵押解着忽必利离开了新城,在一万匹战马的开道下浩浩荡荡进入了代州地界。
由于积雪拥塞了道路,即使有马拉爬犁,一日也只能前行数十里,便要找个地方安营扎寨。
好在这场大雪涉及的范围并不广,越往南去地面的积雪越薄,对他们的行军影响也越来越小。
这一日,天空放晴,久违的红日悬在中天,灿烂的阳光泼洒而下,让地上的积雪越发得晶莹。
温暖的阳光撒在人的身上,驱散了连日来的寒意,让人们不仅身子暖和,就连心中也暖洋洋的,好不惬意。
面对这久违的阳光,就连忽必利小可汗也忍不住从特制的爬犁中钻了出来,两手伸向苍天,似乎是想让阳光晒去他浑身的霉气,从而改头换面,有机会做一个唐人。
他的身份尊贵,不同于一般的俘虏,且孤身一人处在五百骑兵包围之中,倒也不怕他跑了,因此并没有给他上绑。
马群也在欢快的小跑着,战马的嘶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不多时,眼前出现一座城,典型的北地风格,城墙是黄土夯实铸造的,而砖石垒砌的城门楼也不算巍峨和高大,差不多两丈来高,其上有一些军卒在巡弋,手中的马
第292章疑虑重重
..无敌之大唐
突厥寇边
这位老将军正是武后钦点的沙吒忠义,他受命统领十万大军出朔方,寻求与默啜大军主力会战,已解秦怀玉部之危。
可大军开拔不过数日,又再次接到圣旨,让他择一大将尽起军中轻骑,轻装上阵,千里奔袭,驰援朔方。
随着圣旨传来的消息,让沙吒忠义老将军大吃一惊,同时,也对秦怀玉心生敬意。
秦怀玉能以一万二千士卒,其中还大多是来自各地的府军,甚至包括了辅兵,能够一战尽灭突厥小可汗忽必利部五万铁骑,且生擒了忽必利本人,如此战绩让人想不佩服都不行。
而今的府军已不是太宗朝时的精兵悍将了,自高宗后期始,大唐的府军制度虽不说名存实亡,但也疏于练兵,且以老弱凑数,坐吃空饷,其战斗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沙吒忠义征战沙场多年,又久镇边疆,如何不知道府军的战斗力他宁愿要五千禁军,也不愿要五万府军,可如今秦怀玉的大捷却又让他迷糊了。
他本是异族出身的将领,对李唐和武后之间谁掌天下,其实是无所谓的。但是,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了唐人,为大唐而战,杀起异族来毫不手软。
在他的军旅生涯中,也曾多次与突厥人交手,从来不曾小觑过突厥铁骑的战斗力。而今,对秦怀玉取得的战绩,他是五体投地,同时,对秦怀玉遭到默啜十万大军的重重围困,也是心急如焚。
大唐对突厥取得一场大捷不容易,而出现秦怀玉这样的英雄更加不容易,对振奋军心和民心意义重大,不容有失。
秦怀玉部可谓是唐军目前的一杆大旗,而今默啜大军步步紧逼,而西边的吐蕃也在遥相呼应,就连西突厥十姓也在蠢蠢欲动,更加需要秦怀玉这杆大旗。
一旦朔方有失,双方的士气将发生惊天大逆转,此消彼长,可想而知,对唐军的影响有多么大
因此,在接到武后的旨意之后,他略一思量,便将大军交给了副将统领,而他本人则亲率精挑细选出来的近万骑兵,带着最低限度的补给,奔赴朔方。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进入代州以后,凌厉的北风带着寒流袭来,继而,降下了大雪。
雪越下越大,一连数日,阻断了道路,沙吒忠义的轻骑再也无法前行,只好暂时屯于代州城中,对着老天叹气。
沙吒忠义本来打算长途奔袭救援朔方,可谁知却被一场大雪堵在了代州城,不得寸进。老将军整日愁眉不展,长叹不已,时常能听到他一遍又一遍地吟诵昔日诸葛武侯的名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奈何奈何……”
今日,老将军同样在刺史府中长叹,就连代州刺史为宽其心、专门会同代州城中的名流士绅给他举办的宴饮都推脱了。
可谁知却遽闻号角声响起,连忙纵马驰骋,赶到了北城门,甫一上城门楼,却听到突厥寇边的消息。
他悚然心惊,暗叫不好。
突厥人既然已来到代州城下,那么显然是朔方已经沦陷了,而秦怀玉既其部下,铁定是凶多吉少。
可是他转而一想,也不禁心生疑虑。倒不是怀疑朔方沦陷,以默啜十万大军的兵力,攻下朔方并不奇怪,只是,而今大雪封路,无法运输补给,默啜大军是如何来到代州城的
此时,代州的北面万马奔腾,渐渐已经近了,而出身异族的沙吒忠义对战马并不陌生,一眼就看出了眼前的确是来自突厥的战马。
可是,为什么只有战马却没有骑士呢
&n
第294章败家败家
武攸暨此时是一脑门的疑虑,但却无人给予解释。
他略一思量,随即打马上前,去面见沙吒忠义,以求当面弄个明白。
不管怎么说,沙吒忠义的官职都比他大得多,又顶着一个朔方行军总管的头衔,可以说算是他的直接上官。
上官召见下属,做下属的自然不可能拖拖拉拉敷衍了事,还不得屁颠屁颠地上赶着往前凑
更何况,武攸暨并没有沙吒忠义心中的担忧,他可不认为占据代州城头的会是突厥人。
突厥人的小可汗忽必利就在他军中看押着,大可汗默啜也被一把火烧掉大半精骑,惶惶然如丧家之犬逃回了老巢,还有哪路突厥兵马会跑到代州作威作福
他纵马缓缓而行,让手下骑兵留在原地看守忽必利,只带着武刚武强等几名亲兵,以免引起沙吒忠义的怀疑。
沙吒忠义立于城头之上,见对面只来了区区几骑,当头是一位中年将领,估摸着应该就是武后的那位侄子、左卫中郎将武攸暨了。
他一生久经沙场,见多了千军万马的大场面,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而眼前的不过是区区几骑,因此看不出半点紧张的样子。
武攸暨缓缓而行,纵马来到离城墙大约三四丈距离的时候,方才勒停坐骑,仰面扫了一眼城头众人,心中有了计较。
他虽不认识沙吒忠义,但却知道他的年纪,而城头之上也只有那么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将军,且身处诸将之中,无形中有一种众星捧月之势,很显然此人就是沙吒忠义。
他们都是军伍上的人,没那么多讲究,不像文官之间见面时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只是在马上欠身,拱手道:“左卫中郎将武攸暨,见过大帅!”
武攸暨因受父辈牵连,少年时即被流放到岭南烟瘴之地,其中的艰辛和磨难难以言说,因此也造就了他性格中的濡弱,哪怕是被武后召回神都,安享尊荣和富贵,依然改变不了性格中的弱点。
在朔方军中混了两年多,每天和那些杀才一起摸爬滚打,也参加了多场血战,整个人多了一股英武之气,身材也健壮了许多。
不过,他那濡弱的性子已经深入到骨子里去了,并没有因为经历了血与火而有多少改变。
他虽竭力提高了嗓音,但却依然低沉,且声音中带着些许颤音,好在离城头不远,方才让沙吒忠义勉强听清楚。
沙吒忠义心中本来已经是认可了武攸暨的身份,本打算待邱布衣来了以后确认一番,就打开城门将他给迎进城中。
他虽然出身胡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并没有读过多少诗书,不像朝中的文官那么多弯弯绕绕,遇到屁大点的事儿也要在心中盘算半天。
不过,这并不表示他就是一根经的大老粗,不懂得人情世故、察言观色。
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最厚实的书,教会了沙吒忠义很多精辟的哲理,加上投靠大唐以来,不可避免地要与大唐文臣武将打交道,耳濡目染之下,早就被熏陶成了一只狡黠的沙狐。
当今大唐的局势已经很清楚,其走向就是傻子都不难看出,武后登基称帝、武氏取代李唐不过是旦夕之间的事情,历史的洪流一旦爆发,谁也挡不住。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沙吒忠义虽不敢妄自尊大自称俊杰,但却绝对算是一个识时务的人。
更何况,在胡人的眼里从来都没有什么正统不正统的,谁的拳头大、谁的刀快,谁就是族群的首领。
在他们看来,只有最强大的勇者担任首领,才能带领整个族群战胜敌人、恶魔和白灾,从而让族群生存下去并繁衍生息,逐渐壮大。
今日之大唐天下,武后无疑就是最强大的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唐天下的首领,没什么可商讨的。
至于武后取代了李唐,再
第295章悲催的故人
武攸暨的一番轻描淡写的大实话,却让沙吒忠义的一颗心都揪成了一团,继而因收得太紧,压力剧增,超过了极限,“砰”地一声,破碎了……
血与肉飚飞,喷洒得整个胸腔到处都是,那份疼痛深入骨髓,深入神魂,让他无法忍受也无法忘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对于武攸暨来说,不过就是大实话,其中并没有丝毫夸大其词的部分,每一个字都禁得住推敲和考证。
朔方边军先后两次大破突厥大小可汗,除了逆天的军功以外,最大的缴获就是数不清的四脚牲畜,其中仅仅是完好无损的战马就足足能有七八万匹之多,至于牛羊,武攸暨都赖得关心具体的数字。
其实,在朔方边军之中,除了后勤总管赵政和秦大将军等有数几人,因职责所在不得不搞清楚具体的数字,其他人谁有心思听那些冷冰冰的数字,统统都以“无数”代替。
七八万匹战马,加上那些牛羊,散开来得铺满多大的地方,可不就是数不胜数吗
武攸暨做如此想,的确是无可厚非,因为他是朔方大捷的参与者,那些战马和牛羊也有他的一份功劳,这些日子已经司空见惯,早就对突厥战马麻木了。
如今的朔方,只要你会骑马,就不缺坐骑,以至于整个朔方边军差不多找不到两条腿走路的步兵,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支“骑兵”。
他无所谓,可沙吒忠义却不同。他久在边疆,多年来与各路形形色色的胡子打了一辈子仗,对胡子骑兵的来去如风、行踪不定颇为头疼,有时候明明是已经击破了胡子,但却因为缺少骑兵,而眼睁睁地看着胡子四散逃逸,却无法扩大战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