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敌之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河行者

    不过,这次没有全歼,因为在城外发现了一些营地,依次推断是夜突厥人并没有全部入城,而是留了一部分在城外,从而逃出了生天。

    现在不知道默啜当时究竟在城中还是在城外,不过,以在城中粗略的搜寻来看,并没有发现有代表大可汗出行的身份象征之物,因此,秦大将军大笔一挥,给了默啜可汗一条“生路”,而将歼灭的默啜大军人数定为了约十万众。

    沙吒忠义听到了这里,不由得心中郁闷得难受,恨不得仰头大吼:“这特奶奶的还是打仗吗双方相距百里,连个面都没见,就靠着一个人放了一把火,就取得了如此惊世骇俗的大捷,还有没有天理了”

    不管沙吒忠义如何憋屈和难受,朔方大捷都已定型,将载入史册,而秦怀玉等人,上到秦怀玉、魏文常、眼前的武攸暨等等,下到普通的士卒,只要还能喘气的,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奖赏,功名利禄一样都少不了。

    要说沙吒忠义心中没有一点忿忿不平是不可能的,作为混军伍的人,哪一个不是




第300章吹大了
    武攸暨说得兴起,那隐藏在心中、与生俱来的八卦之火一旦被激活,就如同那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奔腾不休,不到大海永不停息。

    他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流畅,仿佛要把数十年来淤积在心里的话一次性吐个干净,口中的唾沫星子如雨般喷洒得到处都是,而声音也随着激情而一路飙升。

    飚到后来,就连嗓子都有些喑哑了,出现了破音,就像那锯子因伐树的时间过长,又缺少油的润滑,从而发出一阵阵时断时续的刺耳之音,亦或是敲击破锣发出的刺耳之声。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面前的口水雨都稀薄了许多,眼看着就要云收雨住,只剩下嗓子眼中青烟袅袅。

    此时的他急需要一碗清水润喉、亦或是来一碗好酒犒赏一番咽喉,顺便鼓鼓劲,增添一点激情,可惜望眼欲穿,却无人理睬,更无人心疼。

    这也不怪沙吒忠义等人不近人情,谁让你吹起来没边没际呢男人嘛,好面子,不服输,平日里言语之间多多少少都有点胡吹海侃,可是你总要有个限度吧

    嘴里能跑匹马就已经到头了,可是你武攸暨嘴里跑的就不是马,而是马车,还是好几辆马车齐头并进,让听者怎么受得了

    本是陷入死地,十死无生,可却偏偏绝地逢生,还什么事儿都没有,连根毛都没有少,如此神奇的经历,除了古老的神话以外,何曾听说过

    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那个赵无敌最后是被太平公主给救了。这样一来,不啻于将他们的求证之路彻底给堵死了。

    那可是太平公主,大唐公主中的公主,天后最宠爱的女儿,也是而今天下第二尊贵的女人,谁敢去质问她

    武攸暨喷得尽兴,一时之间忘乎所以,以至于都没有注意到天上的红日不见了。

    那一直高悬天际的红日,似乎也被武攸暨给羞到了,随手扯过一大片乌云将自己给完全遮住,看不到一点点踪迹。

    武攸暨总算是吹完了,大口的喘气,此时方才察觉到嗓子眼中冒着青烟,且伴着一阵阵刺疼,就如同有小火在炙烤一般,异常的难受。

    可是他不悔,因为此番是他三十多年来第一次慷慨陈词,口若悬河,一吐为快,似乎那深入骨子里的濡弱也不见了,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子自信。

    如此一来,些许身体上的疼痛又算得了什么

    他一朝吐尽心中淤积多年的闷气,整个人从里到外都通畅无比,就连那始终略有些弯曲的脊梁骨,此时也挺得笔直,如松柏般傲然而立。

    忽然,武攸暨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就像是那煮牛肉一样,差了那最后一把火,虽然也能食用,但却不够酥烂。

    如此一番精彩绝伦、声色并茂的慷慨陈词,如此跌宕起伏、曲折神奇的故事,再还是某家吐尽了口水,尔等不该喝声彩吗

    这也太不尊重人了吧

    众人对武攸暨的幽怨和失望视而不见,不仅没有喝彩的意思,反而一个个斜着眼睛,目露鄙视。

    那种眼光就如同在看一个傻子,一个喷子,真让人受不了。

    在众人的心中,对武攸暨所言的认可程度,已经从开始的九成一路直线下滑,到最后顶多也只有一成了。

    同时,他们也把武攸暨给列入了不靠谱的行列,并且,在心中大为可惜和感慨,认为天后她老人家太过于惊艳万古,以至于一个人就占尽了武氏一族千百年的气运,导致了武氏子侄一个比一个蠢笨,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有些将领出于对天后的敬重,尚且给武攸暨留了几分薄面,对他的不削之意并没有太过于明显,只不过是乜着他,竭力控制着厌恶的情绪。

    而有那性情耿



第301章拦路一老农
    沙吒忠义邀请武攸暨到他暂时落脚的地方,也就是代州刺史府小憩。

    这倒也不是沙吒忠义对武攸暨另眼相看,亦或是另有想法,看在武后的份上想提前包住武氏一族的大腿,主动示好。

    沙吒忠义所做的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此时因为被大雪阻断去路,从而不得不暂时停留在代州城中,也算是半个主人。

    而武攸暨却是奉秦大将军将令,自新城而来要前往神都觐见天后,因路过代州从而做暂时休整,并按照朝廷的惯例就地补充给养,那么作为代州城半个主人的沙吒忠义,若不理不睬未免说不过去。

    沙吒忠义是朔方行军总管、朔州都督,总领朔州一路兵马事,论官职比武攸暨的左卫中郎将要高得多,而其军职、也就是武散官是怀化大将军,那也是此时的武攸暨望尘莫及的。

    至于以后,武攸暨有了此番朔方大捷的次功,再加上武后急于为登基称帝造势,刻意培养武氏子侄进入禁军掌控兵权,如此一来,待到论功行赏之日,就是让他一步登天直接晋升大将军,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未来的事情毕竟还未曾实现,现如今还得以沙吒忠义老将军为尊,而且,武攸暨也不是一个嚣张跋扈的人,对沙吒忠义这样为大唐征战一生的老将军始终都保持着敬意。

    沙吒忠义的亲卫足足数百人之多,都是跟随他多年四处征战的老部下,亦或是老部下的子侄,对他的忠心那是无需质疑的。

    此刻,前方有数十骑开道,余者则紧随其后,一个个聚精会神,凌厉的眸光四处扫射,耳朵也支棱着,时刻都在防备着可能出现的敌人,并没有因为身在己方的城池中而略微放松。

    武攸暨纵马前行,挨着沙吒忠义老将军,不过,却有意落后了小半个马身,不敢与老将军并辔而行。

    这是官场的惯例和常识,虽没有写成文本,但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很自觉地执行。

    之所以如此做,是出于对上官的尊敬。哪怕是步行,也要行走在上官的侧面,且滞后一个身位,既不能并排行走,也不能离得太远。

    略滞后一个身位是表示对的尊敬,而不能相距太远是因为要时刻回答上官的问询,同时,遇到上下坡的时候,要伸手虚扶,以防年老体弱的上官一跤给摔死。

    代州地处朔州的后方,而今按照武攸暨所言,突厥人已被彻底打败,那么此时的代州可谓是毫无危险可言。

    而整个代州也只有两个折冲府的士卒,其中一个就驻扎在代州城中,不过,就这千八百人再加上巡街的武侯,在沙吒忠义的一万轻骑眼里,可以说屁都不是。

    此时,差不多可以证实了城头的鸣号是一场虚惊,另外,他们此时是回驻地刺史府,并不赶时间,因此整个队列的速度并不快,再也不见马蹄声里黑雪飞的不堪场景。

    沙吒忠义的这数百亲卫,大多身经百战,流过血,也沐浴过敌人的血,浑身都散发着凌厉的杀气。

    其所到之处,街上本就不多的行人老早就避让一旁,紧靠着两侧的墙根,一个个低着脑袋,聚精会神地看着地面脏兮兮的黑雪,只是那不停颤抖的身子出卖了他们,显示出心中的不安和害怕。

    不仅是城中的行人,就连前方的一条大黄狗,也被杀才们的杀气所惊骇,惨叫一声,立马夹着尾巴钻进墙上的一个破洞中,生怕跑慢了,就变成这些野蛮人锅中的肉食。

    一片乌云,遮断了阳光,天地之间,却因为雪光的存在,并不阴暗。

    数百骑顺着连接北城门和刺史府的街道,马踏黑雪,缓缓而行,所到之处,行人与狗尽皆回避。

    由此可见,沙吒忠义大将军的虎威可一点都不含糊,一支身经百战、沐浴过敌血的



第302章大唐第一县令
    乌云蔽日,寒风阵阵。

    武攸暨的心情就如同这天气一般,前一刻还在激情四射慷慨陈词,本想着能获得个满堂喝彩,出尽风头,可谁料到却遭遇了冷场和失望,生生尝到了什么叫做冷暴力。

    对于难得放纵一回、且隐隐有打破自身性格桎梏的武攸暨来说,已经是够惨了,差不多到了绝望的边缘,欲哭无泪,生不如死。

    要知道对于某些因年少时的偶然遭遇,从而导致其性格之中带有缺陷的人群来说,一次打破性格桎梏的机会何其难得

    这种机会足以媲美武者的进阶,还是那种打破大境界之间瓶颈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武攸暨的此次机会,可以和赵无敌历经地下暗河数日游,稀里糊涂地打破了体内的所有桎梏,从而成为当世超一流高手相提并论。

    赵无敌的跨越式大进阶是在昏迷之中糊里糊涂地完成的,并没有经历那种渴望、期盼、等待、忐忑的心情历程,可武攸暨却不同,亲自体验到逆天的机会就在眼前,差那么一层膜就能改头换面,重新做人,可那一层膜却比大地还要厚实,怎么也捅破不了。

    人,一直活在失望中,虽然很不是滋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失望中忽然有了希望的曙光,貌似黑暗即将隐退,光明即将到来,可到最后却是希望破灭,一切归零,回到了无尽的黑暗中。

    失望之后是希望,是从死到重生的历程,而希望之后迎来了绝望,才是人世间最让人痛不欲生的事情。

    也许,今日的天象与武攸暨相冲,本就心中难受得不行的他又遭遇了一次伤害,且是一次莫名其妙的伤害。

    那就是,武攸暨被一个老家伙的眸光给刺伤了。而这个老家伙,武攸暨可以发誓自己从来不曾见过,更加不可能有交集,至于无意间挖了人家的祖坟,不过是一句笑话。

    以他武攸暨的性格,从来只有人欺负他的,何曾有他欺负人家的事情发生昔年流放岭南如此,之后回到神都依然是如此,按照今日之经历,看来将来也只能是如此了。

    这也许就是命,人可以与人斗,但却不可与命运抗争。至于那些动不动就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家伙,开口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神斗”,呵呵,不是傻蛋,差不多也是傻缺,总之搁在而今的大唐,要不了一时半刻就会横尸街头、倒卧阴沟里,死得不能再死。

    至于是不是挖了老家伙的祖坟,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若非得刨根问底,除非是上辈子的事情。

    从老家伙的官服看,其品级不低,而且沙吒忠义老将军也对其另眼相看,似乎颇为敬重。这样一来,摸不着头绪的武攸暨反而不好发飙了。

    但人家眼光不善,对他也很无礼,武攸暨虽性格有些濡弱,但是让他硬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尻还是做不到的。

    俗话说得好,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性,彼此之间素不相识,也在沙吒忠义老将军当面,你借着年纪老迈从而倚老卖老,的确是有些过分了。

    也就是遇到了武攸暨,若是换成武懿宗、武承嗣之辈,早就老大耳刮子招呼了,让你尝尝蔑视老武家人的代价。

    武攸暨心有怨怼,但因对方偌大的年纪,却也不好发飙,只好绷着脸,默不作声,选择了冷对抗,以表示心中的不满。

    “咳咳,张使君,你这是怎么了莫不是因操劳民事过于劳累,



第303章不过一草包耳
    张柬之这个“大唐第一县令”,转眼间却成了代州刺史,倒把武攸暨给弄糊涂了。

    代州虽然是一个下州,且是地处北地的苦寒之地,但不管怎么说,下州也是州,一个下州的刺史可比县令高了不少。

    别的不论,就其身上的官服就差别极大,最起码代州刺史可以服绯,算是正式进入了准大佬的行列。

    武攸暨是当世人,因此无法预知未来的事情,若是换成赵无敌就不同了。

    这个张柬之在史书中可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人,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也是心志极坚不甘平庸之辈,在七十多的时候方才进入朝堂之上,但却在八旬左右干出了一件震惊天下并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大事件,那就是神龙之变。

    他趁武后病重之际,纠集一批“胸有大志”者,率领部分羽林卫将士武力逼宫,强行挟持当时的太子李显,斩杀了张氏兄弟及其党羽,并逼迫武后逊位,将江山还给了李唐。

    而今因为玄武门之变前夕的天变,历史的车轮发生了变轨,人和事都有了些许的改变。

    张柬之也提前时来运转,于旧年被提拔到代州刺史的位置上,步入了服绯的行列,比起原先的历史,差不多提前了十年。

    张柬之是个勤政敬业的好官,无论是担任县令,还是出任代州刺史,始终都把民生放在首位。

    他来到代州以后,多方走访,深入民间,实地调查升斗小民的疾苦,并兴修水利,大兴农桑,且上书朝堂,力呈其中的利害,为代州之民减轻了赋税。

    为此,张柬之在代州的官声极好,受到万民的拥戴,对于一个上任不到一年的外乡官员来说,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

    近日,北地普降大雪,给民间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多有民房倒塌者,甚至因此而压伤了人。

    张柬之没有坐在刺史府中围着火盆赏雪,也没有听手下官员的一面之词,而是带领辅官和衙役冒着鹅毛大雪,走遍了代州城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还去了邻近的乡村,查看民间的灾情,妥善安置灾民,并从代州府库中调拨物资进行救济。

    也只因为此,他并没有在鸣号的第一时间赶到北城门。因为张柬之认为,城头之上鸣号,那是军方的事情,属于沙吒忠义大将军管辖的范围,至于他来说还是灾民重要。

    身在大唐官场,官与官交往中,最忌讳的就是越权。

    譬如如今的张柬之,他是代州刺史,是主抓民事的主官,顶着天也就是派出武侯抓捕盗匪和山贼,确保代州一方平安。

    至于行军打仗,那是军方的事情,即便是没有沙吒忠义老将军在此,还有折冲府的折冲都尉顶着,而他张柬之只要保证补给物资的供应就好,或者在敌人攻城紧急时征调民夫配合大军守城。

    因此,他虽然听到了号角声响起,也没往心里去,依然坚持走完最后一条街道,安抚了民众以后,方才姗姗来迟,见一见沙吒忠义。

    他所不管军事,不过,若对城头鸣号之事不管不问,未免也有点说不过去。

    谁料到却在此见到了一位武氏子侄,倒是事前不曾想到的意料之外。

    张柬之出身士族,虽然在他来到这个世上之前,他们家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但生活的困顿并没有磨去士族子弟骨子里的那种气节。
1...7172737475...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