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之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河行者
“使君,癔症好了”赵不凡笑得很下贱,且又伸出手在他面前晃悠,那意思要是还没有醒来,不凡再掐几把,反正俺有的是力气。
崔刺史猛然一惊,如同被一盆冰水兜头浇下,瞬间一股寒意从头顶顺着脊梁骨直落到尾骨,继而顺着两腿下行,直抵脚掌心。
此时,他方才明白了刚刚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他的幻觉,实则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就是所谓的“幻由心生”,因为他太过于紧张和害怕,以至于心神有那么一瞬间失守,滋生了心魔,并将他心中的惊骇无限放大,从而自行衍化出各种幻境。
书房中依然清冷和寂静,书架也稳当当地靠着墙壁,一寸都没有移动。
而张翰依然看着虚空,期盼着与老妻再会,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赵不凡这个家伙,歪着眉毛,咧着嘴巴,整个一个幸灾乐祸的白眼狼。
可话说回来了,正是这个“白眼狼”救了他,将他的心神从幻境中唤醒,从而避免了一梦不醒的悲剧。
心魔这种说法,道门和佛门都有提及,就是儒门的先贤也说起过,不过,不叫心魔,而是称之为“夺其心志”。
虽说法不同,可其中的含义却大体相似。总之,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境界,一旦深陷其中,就如同被梦靥缠
第351章问缘由
张翰的书房很宽敞,自前门入直抵最里侧的影墙,进深能有三丈余,而横向则在中间立着两排脸盘粗的立柱,若论其具体的面积,抛除那靠墙的书架和居中摆放的花梨木书案,以及十多盆各种花卉盆景,看上去容纳二三十个人聚会,也并不显得拥挤。
而且,张翰的书房自进门开始,并无一架屏风遮挡,站在门口即可看清书房中的一切,可谓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这种风格和张翰的身份倒也是十分契合,坦坦荡荡,亮亮堂堂,将一切都摆在明处,事无不可对人言说。
不仅如此,作为家主的书房,时下的人、哪怕是大字不识一脸盆的暴发户,怎么也得绞尽脑汁四处托付人情,哪怕是花重金也在所不惜,其目的就是寻一二文人墨客、高僧大德写一副字、涂几笔画,好挂在墙上附庸风雅。
可张翰的书房却不尽相同,不仅没有文人提笔泼墨的屏风,就连四方墙壁上面也是空空荡荡,几无一副字画。
之所以说是“几无”,是因为在正面的墙上还是有那么一副,幅面不小,差不多有黄花梨书案的一半,但却只有两个大字“慎独”。
此字不知是何人所书,笔力雄浑,构架严谨,厚重中有透着矫健的力度,怎么看都是一副功底不凡的好字,比之当世书道名家也不遑多让,其间更是多了一股苍劲的刀兵之气势。
但是奇怪的是,这样一副上乘之作,却没有抬头,也没有落款,不知是何人所书,也不知是为何人所写,就如同见不得人似的,不禁让人疑惑和不解。
书房够宽敞,而张翰也年纪大了,眼力劲不比年轻人,因此一共点燃了七八支儿臂粗的蜡烛,白里透红的烛火将书房中照得落针可见。
张翰坐在书案后,两手撑着书案,两眼看着赵不凡和崔刺史二人,不再言语。
可那双眼睛中透露出的神色,哀伤、痛苦、落寞、沧桑……复杂得让人黯然神伤,不忍直视。
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当唯一的孙子是在家中暴病而亡,且一再发誓,绝不会阳奉阴违,事后找麻烦。
这对于张翰来说,已经是够难得了,且难得得让人不敢相信。
可张翰都已经赌咒发誓了,还是以子孙和香火为誓言,你还有什么可质疑的
此刻,就连一直心中惴惴不安的赵不凡都为之折服,为他所感动,甚至将其视为人生的知己,恨不得立马上前给张翰磕几个响头,以示对他的大度表示由衷的谢意。
对于张翰的表态,赵不凡很满意,也很感激。因为在来之前,他一直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甚至不惜求救与崔刺史,就是为了摆平张翰,搞定窈娘婶婶误杀张三郎一事,以消除后患。
他窈娘婶婶和鸢儿小姑姑两人毕竟生活在扬州,常言道“山水有相逢”,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彻底解决掉恩怨,难保日后不发生点什么磕磕盼盼的事情。
而事情的解决却出人意料的轻松,让他心头压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放下了,整个人顿时轻松起来,就连呼吸都变得悠长而流畅。
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然后朝张翰郑重其事地一揖到地,恭声道:“多谢张都尉了!”
既然张翰已谅解了此事,且下了逐客令,那么再待在这里就有些不太适合了。至于感谢,大可等过些时日,待张翰的心情平复一些,再次登门拜谢就是。
&
第352章补偿无门
无敌之大唐
一州的佐官,就是别驾、司马和六曹事,别看都是刺史的佐官,做不了一州之主,可再怎么说也是进入了高官的行列,一般人不熬个数十年,是难以爬到这个等级的。
而县令虽品级不如州佐官,可县令是一县之长,在百里范围内那可是说一不二的主,属于典型的“官小权利大”的实权派。
那张柬之老儿正经科考出身,混到头发都白了还是一个县令,可见县令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且授官乃是国之大事,一般五品以下由吏部考核并提名,由政事堂诸位宰相共议,而五品以上则由皇帝、如今是天后她老人家亲自定夺。
赵不凡明显兑现不了他的承诺,那么,按照张翰的推测应该是出于太平公主的授意,因此才有此一问,予以求证。
赵不凡尴尬地笑笑,道:“张都尉,你的怀疑某家知道,某家不过是公主殿下的看门人,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某家之所以给出承诺,自然是在离京之前,公主殿下亲自交代的。
不瞒张都尉,某家此次前来扬州,就是奉公主殿下之命前来探望某叔父的家人的。公主曾千叮咛万嘱咐,要某家一定要妥善安置,不可让她们受丁点委屈。
某家都这样说了,都尉该相信了吧”
“呵呵,老汉失礼了!”张翰朝着神都方向躬身一揖,算是给太平公主行了个礼。
唐人重礼,所谓尊卑高下,对于张翰来说,太平公主自然是尊者,哪怕是相隔数千里,只要是提到了她的名字,那也是要行礼的。
张翰隔着数千里地给太平公主行礼,算是为自己的妄自猜疑赔罪了,继而又眯着眼睛思索了一阵子,似乎是在寻思该给儿子张老实某个州佐官还是一县的县令
好一阵子,张翰忽然长叹道:“赵侍卫长,老汉谢过公主殿下的好意了!只是,给犬子谋个一官半职之事还是就此作罢吧!”
“为何”赵不凡不解地问。
张翰面色凄然地道:“犬子实在是……不堪造就,若为官、岂不是祸害一方老汉可不敢造孽,就让他好吃好喝、乐乐呵呵地过完一生吧……”
赵不凡在来扬州的路上见过张老实,还将人家拉车的牛给撞死了。当时的确觉得张老实为人很是不堪,而张翰也曾说起昔年张老实曾因遭到惊吓伤了心志,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张翰的拒绝了。
张老实那样的的确是做不了官,可话已经说出来了,且张翰就这么一个儿子,唯一的孙子张三郎也死了。
这样一来,赵不凡就是想给予补偿,也无人可以承受,倒把他给难住了。
崔刺史在一旁暗暗可惜,慨叹这世上还有官位无人要的。甚至曾有那么一刹那间,崔刺史心中产生了一丝冲动,想把自家的儿子踅摸一个过继给张翰,好延续他们老张家的香火,顺便捞一个县令玩玩。
可他毕竟是清河崔氏的嫡子,出于五姓七望的声名,还干不出来这么无耻的勾当。
良久,张翰又问道:“赵侍卫长是一心想给老汉补偿”
赵不凡点点头,郑重其事地道:“都尉尽管明说,只要赵某能办到的,自然不敢推辞。”
“那好!”张翰面色一肃,点点头,道:“请二位稍等片刻。”
他起身朝书房的门口走去,刚刚迈出几步,却又突然止住,回头朝崔刺史道:“眼下已是宵禁时分,还请使君将崔半城借给老汉,老汉要派人去南城接个人。”
张翰的话虽然没头没尾,
第353章天上掉下个孙子
夜深人静时分,张翰却大张旗鼓,派出两名亲信老仆驾驭马车从南城接来一对母子。
人们不禁纷纷侧目,就连张翰家的仆人们也不例外,都在全力释放八卦之火,猜测他们的身份
看那妇人也不过三十余岁年纪,生得也就看得过去,谈不上祸国殃民,而且,看其穿着虽整洁干净,但也是以素淡为主,不似那烟花之地的女子。
莫非,这是张翰在外面养的外室这并非不可能。
因为张翰一直都以思念老妻为借口,不仅没有续弦,也从来不曾纳一个侍妾,为此博得了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名声,让多少扬州城中的妇人感叹不已,也羡慕不已。
可张翰毕竟是男人,还是一个武将,其体魄比起同龄人要矫健得多,加上身居高位,怎么可能受得了夜夜独卧的滋味
可名声在外,也不好贸然改变,为人们所诟病,于是来了个折中,偷偷在外面养一个侧室,即保住了好名声,又解决了个人需要,可谓是一举两得,高明之极。
他们看着那对母子,又看着书房,不由得对张翰大为佩服。
母子二人在老仆的引领下进了书房,见了张翰以后,妇人朝张翰行了个蹲礼,道:“给阿郎请安了!”
那少年郎却对张翰跪下,规规矩矩地磕了一个头,恭声道:“正儿拜见祖……阿郎!”
崔刺史自打这母子二人进来以后,就一直滴溜溜地转着眼珠子,密切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因此,他也注意到了,那少年郎明明是先说了一个“祖”字,接着迟疑了片刻,方才继续说出“阿郎”。
“祖”和“阿郎”怎么也无法联系到一起,“祖”可以是祖父,也可能是同音的其它字,但崔刺史出于本能,还是坚持少年郎说的就是“祖父”的“祖”字。
他猜测少年郎极有可能是张翰的孙子,本来是要称呼祖父的,可因为有外人在场,从而临时改口跟着母亲一样称呼张翰为阿郎。
崔刺史之所以如此断定,并非没有根据。那少年郎拜见张翰的时候可是行了跪拜之礼,且郑重其事地磕了一个响头,其间的因由就不免意味深长了。
唐人虽重礼节,但却不看着跪拜之礼,就算是百官觐见皇帝,除了极少数正式的场合,也用不着行跪拜之礼。
而一个家族之中,儿孙见到父祖,奴仆见到主人,也就是躬身作个揖,但反之,以跪拜之礼参拜老人的,也多半就是他的儿孙。
这少年郎生得器宇不凡,且穿着也不似仆人,那么除了是张翰的孙子,还能是何人
少年郎是张翰的孙子,那么这个妇人就是张翰的儿媳,可崔刺史是见过张老实妻子的,明显不是眼前之人,倒把个崔刺史给绕糊涂了。
是张老实的妾室,还是张翰另外还有个儿子
崔刺史想了想,又自我否定了。因为这个女子并非居住在张翰府中,明明是从南城接来的,可张老实的妾室怎么会住在府外
至于张翰另外还有儿子,也不符合常理。张翰子嗣单薄,有儿子本是一件大喜事,用得着遮遮掩掩藏在外面吗
再者说,那女子甫一进来,就称呼张翰为阿郎,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并非如他儿子一样半路改口。
就在崔刺史胡思乱想的时候,张翰乐呵呵地起身,伸手虚扶,笑道:“正儿,快快起来,一家子何须如此客套。”
他又对妇人颔首微笑
第354章书房中的秘密
张翰之所以一口推掉了赵不凡许给张老实的官位,一来是因为自家儿子什么德行自家知道,不想他日后闹出大麻烦,从而给家里招祸,另外也打着一个好主意。
与其给烂泥扶不上墙的张老实谋个一官半职,还不如给这小孙子谋个前程来得实在。而这张正看上去英气勃勃,器宇不凡,比起他那父兄、的确是强了不止一点点。
而且,张翰打的注意是想要借助太平公主的地位,将张正给塞进禁军,成为天子亲军。虽然他嘴里说着从小卒干起,可是有太平公主的面子搁在哪里,人家还能不给予照顾
不过,赵不凡本来就是为了给张翰补偿,至于补偿何人则要看张翰的意思。而今张翰要用在小孙子身上,他也不能拒绝,也没有拒绝的必要。更何况,安排一个人进入禁军之中,以太平公主的势力,的确是算不得什么大事。
北衙羽林卫,乃是守卫宫城的天子嫡系,如今掌握在武后娘家侄儿武攸宜手中,要想进去可能有那么一点点难度,但对于南衙十六卫,则要简单得多。
既然如此,赵不凡就索性好人做到底,问道:“张都尉,不知道令孙想进入哪一卫”
张翰没有立即回话,反而凝视着墙上那唯一的一幅字,盯着“慎独”二字好一阵子,方才道:“老汉想让他进入左卫。”
“左卫秦怀玉大将军帐下”赵不凡一愣。
他心道:“这秦大将军在朔方混得风生水起,连带着这左卫也成了香饽饽,就连身在扬州的张翰都想将孙子给弄进左卫。”
“怎么有难度吗”张翰问道。
“不不不,张都尉尽管放心,令孙的事情就包在某家身上。”赵不凡连忙说道。
“夜色已深,家中又……”张翰顿了一下,方才继续说道:“赵侍卫长,使君,老汉就不留二位了。待改日,老汉再置酒设宴,请二位一叙!”
这话就是逐客令了,可张翰说的也是,毕竟人家大孙子张三郎还等着给处理后事呢!
崔刺史和赵不凡告辞了张翰,然后出了书房,带着数十衙役和武后浩浩荡荡出了张府。
走在宁静的大街上,因为事情得到了圆满的处理,且并没有剑拔弩张撕破脸,让二人很满意。
因此,二人骑着马慢悠悠地前行,就连武侯和衙役也放慢了脚步,不再紧跟着马屁股后面疲于奔命。
夜风拂面,薄雾缭绕。
“赵先生,那张翰老儿藏得可真够深的,一个孙子都十七岁了,竟然瞒过了所有人,不简单啊不简单。”崔刺史摇头晃脑,感叹不已。
“是啊,那孩子看着倒是个好苗子,又读过书,将来也许比其祖父还要有出息。”赵不凡附和道。
崔刺史竭力思索,忽然灵光一闪,惊道:“赵先生可还记得张翰老儿在说到张正的出身时,那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如果本官猜的不错,想那花娘定然是一个小门小户的良家女子,但却生得有那么几分姿色,昔年也不知怎么被张老实给看到了,于是,就来了一个霸王硬上弓,将人家给那个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