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影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吴景在旁边都笑爬了,满脸通红拍着黄博的肩膀,调侃道:“别说你一个,就算加上我也不够这小子打的!”
“你这么一说我心里舒服多了。”
“来,再走一个!”
众人开始第二轮,丁诚很享受这种气氛,现在越来越难得遇见能开玩笑的朋友了。
最近网上出现很多声音,开始质疑黄博的票房号召力,理由是他参与的高票房电影,都是和其他演员一起合作,每次独自扛起票房却表现不佳?
刚才的话半真半假,能感觉到对方的焦虑和不自信,急需一部大爆电影来证明自己的票房号召力。
《泰囧》是宝强,徐文峥的铁三角组合,每个人不可或缺;《寻龙诀》里陈坤是第一主演;《西游降魔》里,文章是第一主演,当然他的孙悟空更出彩;《疯狂外星人》里是和沈腾的黄金搭档……
就连第一部导演的《一出好戏》里,虽然作为第一男主,也是拉来宝强助阵,还有小绵羊顶级流量帮忙,所以需要真真正正自己作为绝对核心,独立单抗起的电影!
就像《我不是药神》、《夏洛特烦恼》、《战狼》……
第397章 被打击的百亿影帝
又一波酒精下来,黄博满脸通红,猛的放下酒杯,终于忍不住吐槽道:“最近走背字!”
丁诚跟吴景对视一眼,也放下酒杯,开始吃菜,这种事谁也劝不了,都是过来人,心知肚明。
“要我说你就是自找的!”吴景是直脾气,忍不住道:“现在谁不知道动作和喜剧最好卖?”
“继续演喜剧多好?”
“演什么文艺片?”
“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
“诚子你说对不对?”
丁诚暗叹口气,看着黄博郁闷的表情,想起胡哥上次的状态,只能说一句话:
全是演技惹的祸!
“没办法,谁让博哥是对演技有要求的人呢?”丁诚站起身,给黄博和吴景盛完热汤,笑道:“如果不是想突破,一辈子演喜剧不更轻轻松松?”
“还是你小子懂我!”
黄博双手接过热汤,看着丁诚真诚的笑容,感动道:“就从这句话,你这个兄弟没白认!”
丁诚见吴景还想说话,赶紧使个眼色,坐下继续道:“上次胡哥的新片上映完也来找过我,作为电视剧的顶流,每次转型电影,结果也都不太好,所以……”
见黄博脸色好看点,马上点到为止,毕竟都是朋友,找个例子安慰安慰就行。
“其实这些道理我都懂!”黄博喝完热汤,感觉酒气散了点,认真道:“吴景不用说,从小科班出身,一路打到尾,战狼那真是用命拼出来的,不服不行!”
“沈滕毕业就进开心麻花,天生一张迷迷糊糊的脸,不说台词也想笑,老天爷赏饭吃没办法……”
“徐大光头的天赋在导演,甚至经商的脑子更灵光,实话实说是我一直追逐的目标,演而优则导。”
“至于宝强,也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少数……”
“最后还有你小子!”
“哎……”
黄博看着丁诚,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最后千言万语只能化成一声长叹!
丁诚没有继续安慰,对方也是见多识广,硬生生从草根爬上来的影帝,只不过找朋友聊聊天,发发牢骚而已,要说一蹶不振肯定不可能。
“你就是想的太多。”吴景喝完汤,也安慰道:“文艺片顶天就是两个亿,你看诚子演的桃姐,票房才多少?”
“问题是人家得奖了啊!”黄博无奈道:“当初选文艺片就不是冲着票房去的,问题是……”
“还是剧本有问题!”事到如今丁诚也忍不住分析道:“没有戳到观众的痛点的文艺片都是在无病呻吟!”
“在我看来卖座电影只有三类,一是爽,无论是大场面还是动作特效,只要能让观众两个小时嗨翻天,那就值了。”
“然后就是笑,就算是屎尿屁齐飞,只要观众买账高兴就行,比如我拍的城市猎人,还有郭老板的相声……”
“如果是文艺片,必须猛戳痛点,我不是救星不用说,硬生生掀开看病难的伤疤,血淋淋,但很爽快!”
“千万不要那些所谓情情爱爱的东西,倒退三十年琼瑶阿姨可以,因为那时候咱们都没见过世面,拉个手都能激动半天,现在的小孩子们……”
丁诚忍不住笑道:“在大街都敢抱着啃!”
众人哈哈大笑,气氛轻松起来,黄博深吸口气,内心话说出来舒服很多,尤其是从丁诚嘴里说出来,谁不知道这家伙挑剧本从来没有错过。
不是票房大卖,就是得奖无数,真不知道脑中是怎么长的?
“我有个建议你可以听听。”既然有缘分坐在一起,丁诚还是坦诚道:“如果是商业片,就学景哥刚才说的,别想太多,搞笑就行了。”
“想要挑战演技有的是地方,比如话剧,连道明老师都在人艺舞台上面过过瘾,你也可以试试啊?”
“真要拍文艺片和小众类型,必须自己投资,剧本完全自己弄,不要在乎时间长短,演员除了自己全部找高手来,一个流量都不要!”
见黄博沉思,一针见血道:“凡事有得必有失,得奖就不要考虑票房,想赚钱就不要装逼,观众很现实,谁也不会惯着谁。”
“明白了!”黄博长叹口气道:“这些道理很多人都说过,但今天从你嘴里说出来……”
“哥哥认了!”
“装逼遭雷劈!”吴景举起酒杯,开玩笑道:“想赚钱就奔着观众喜欢的剧情走,你丫的让人家看不爽还想赚钱?”
“做梦去吧!”
直到深夜才散场,宾主尽欢,尤其是黄博,气顺了很多,票房这种事谁说都管用,只能靠自己。
回到家,忍不住打开豆瓣,评分7 ,还可以啊。
剧情是一道奇特的光降临城市,相爱的人成双成对被光抓走,而你却被光遗弃,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导演好像想开启一次爱的审判,在上天的见证下,拷问内心,拷问爱情,拷问人性。用科幻设定向人们抛出一个客观的悬疑命题,却并未去深究科幻背后的奥秘,而是将镜头聚焦于那些被剩下的人,看他们在这一场烟火人间的兵荒马乱中如何疗伤。
黄博跟谭卓饰演的正是这样一对中年夫妻,光来了,相爱的人消失,而他们却好好留在人世,怎么办?
人性的阴暗、狭隘、脆弱都体现于此,只能开始一段自证清白的过程,PS照片,办假火车票,甚至在同学面前拼命强调夫妻生活有多美满?
想自证清白却越描越黑,想保全面子却撕破了最后一分尊严,想夫妻共患难却亲手将对方推向绝望边缘……
世间最毒不是挑拨离间的嘴,而是自欺欺人的心虚。对于一对中年夫妻来说,不愿意承认自己在这场爱情里疲倦了,死要面子活受罪,便是心虚了。
丁诚简单看完评论,没有看电影,因为跟合作谭卓过,知道是好演员,最近片约越来越多,有实力就不应该被埋没。
一直不太喜欢所谓的多故事叙事,说白了连个完整剧情都没有?
满打满算一个半小时,杂七杂八弄几个故事进去,十几个主演大杂烩,能拍出什么动人的情节?
我和祖国不一样,毕竟有深厚背景和历史积淀,加上爱国情绪,所以才能吃得开。
你一个爱情文艺片能一样?
第398章 没缘分
先有胡哥,现在连黄博都走不出这个怪圈?
丁诚很理解他们的初衷,身为有追求的演员,对于演技的孜孜不倦,敢于突破自我,尝试不同角色……
这也是自己欣赏他们的最大原因。
商业片以票房为衡量标准,那文艺片的优劣必须看能不能得奖。
尽管国内电影票房每年30%的增速发展,但内地电影工业依然面临着各种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自从真正走出去,越来越有深刻感受。
除了导演和演员,灯光师、烟火师、爆破师、特效师、化妆师、道具师、核算师……
这些职位听上去琐碎无比也不太重要,却是电影工业得以顺利运转而不可或缺的螺丝钉。连冯晓刚拍一部战争片,都在内地找不到令他满意的爆破师、烟火师,要去求助于韩国的团队。
所以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电影更是不可能专注于这些细节,很多时候内地文艺电影都是先由导演筹到一笔钱,然后组个草台班子开拍,拍到哪儿算哪儿,生产方式非常随意。
以自己比较喜欢的《钢的琴》为例,听说导演张猛在开拍前只做一个初步预算,认为需要600万人民币。就算始终筹不够这个数,但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开机。
好在运气不错,女主角秦海璐是一个对文艺片有着梦想又比较有钱的人。拍摄时账上一度只有47块钱,秦大姐拿出资金,才让这部影片得以完成。
杀青当天,剧组没钱支付演员和其他人的尾款。秦海璐将预付片酬还给导演,又继续倒贴自己的钱,让电影完成后期制作。
王千源在东京拿影帝时,手里拿着的还是打给他的片酬白条。
这就是为什么自己告诉黄博,想要拍文艺片,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行。
就算是当年的桃姐,何尝不是刘天王单纯为扶植本土电影做的慈善?
其实文艺片,其实要比商业片更娇气。除了商业片需要的资金人才外,还需要眼光独到的电影投资人和经验丰富的发行人。这样的专业人才,都是在成熟的电影工业中浸润成长起来的,不是电影学院几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
内地电影市场的火爆,使得市场上愿意投资电影的人可谓多如牛毛,但专业的电影投资人却寥若晨星。绝大多数投资者只是看到电影市场看似红火,希望能来分一杯羹。
投一部赚钱的电影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而文艺电影恰恰很难赚钱。于是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导演的电影无数人挤破头去投资,张猛的电影却怎么也找不到任何投资。
文艺片是一种理想,甚至是某种信仰。就连王晶这样的赚钱机器也会为许安华的坚持买单。当然王胖子也心知肚明,这笔钱投出去,就当打水漂了。
只要电影能引起大家一些思考和讨论,赔钱我也觉得特别值,有这种心态才能玩文艺片。
丁诚有时候也不太理解,现在这种环境既缺少专业的投资人和发行人,导演也经常拍到哪儿就算哪儿,但内地文艺电影为什么如野草般倔强生长?
想来想去可能只有一个理由:文艺导演非常坚持!
从某种角度讲,这算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不是坚持,张猛在剧组账上只剩47块时就应该放弃了。
徐浩峰的处女作《倭寇的踪迹》也曾经入围威尼斯关注单元,当年那部有些另类的武侠电影在海外电影节上备受青睐,甚至被认为是开创武侠电影的新流派,他也被外媒冠以大陆的胡金铨的称号。
然而在内地上映却两极分化的严重,首映就有观众当面向他提问:“这部电影究竟想表达什么呢,我真的没有看懂。”
一边解释电影讲的是关于高尚的故事,一边重申自己的坚持:不关心票房、继续拍这种风格的电影。
别说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就连吴宇森、许安华、吴君如都一样头疼。王晶甚至宣称:文艺电影没一部赚钱的。
直到他投资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在金像奖上包揽四项大奖,吃瓜群众才大呼道:这难道就是那个王晶?
之所以投资文艺电影,真的不是为沽名钓誉,因为很多片子他连名字都不挂,生怕自己烂片之王的招牌会影响观众,只是真心觉得好剧本不应该被埋没。
不论王晶还是刘天王,他们投资文艺电影,不是单纯地给一笔钱就不管,而是用自己做商业电影积累的经验,从头到尾为这部影片保驾护航。
王晶是一个优秀的监制,很懂得成本控制,营销方面也是一把好手。而刘天王有一个专业的团队,每次都在片场盯着,帮忙协调各种问题,这种态度能不成功?
想到这里,丁诚哑然失笑,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第一应该是动作片,第二是悬疑犯罪,第三勉勉强强才算文艺片。
而且都是港岛出品,巅峰是桃姐,踏血寻梅勉强也算一个,至于内地还真没有出彩的。
当然也有这样一类文艺电影导演:只要愿意拍片,马上大把的银子送上门。拍好就能送去电影节参个赛、拿个几个奖回来,甚至上映还能有商业大片一样的票房。
在港岛叫王家卫,在内地叫贾樟柯。
既有拍片的才华,也精于算计。在某种程度已经跨越所谓文艺与商业的界限。
因为在很多文艺青年眼中,王家卫就是小资文艺的代名词。可在自己看来,他绝对是个全面发展的实干家,既是一位个人风格强烈的文艺片导演,也无比了解观众,尤其是影展评委的口味。
圈里要说最了解王家卫的,恐怕就是看上去跟他南辕北辙的王晶。曾一语道破天机:“我和他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商人,只是一个贩俗,一个贩雅。”
贾樟柯擅长的是用商业赞助的钱拍个人风格的文艺片,听说去年监制并导演的系列短片《语路》,就是某高端名酒品牌的赞助。
全片没有该品牌的任何植入广告,只在末尾打出体现该品牌精神的一句话,很装逼。
另一个是《二十四城记》,你丫的就是一个楼盘的名字。以前是一座老的三线工厂,讲的是这个工厂的故事,丝毫没有提及该楼盘,但靠着这个片名把俗不可耐的地产广告打进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
只有独特的电影才能吸引到高端品牌的认同,虽然这些影片在内地市场并不卖座,但人家想要拍电影找赞助,几个电话轻松搞定的事。
暗自叹气,其实自己也想尝试文艺片,但一直没机会,尤其是内地,缘分不到啊!
第399章 虎口夺食
“国内你已经到头了!”
花姐看着丁诚,欣慰道:“再熬七八年,不惑之年以后,电影协会主席早晚是你的!”
丁诚一撇嘴,有什么卵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