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肌肉影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然后照着刚刚替身的走位精准演一遍年轻的自己,同时用特效制作全身动态,百分百还原所有细节……”

    一口气说完,李安喝口咖啡道:“其实我过去尝试过两次,第一次是拍《绿巨人浩克》,甚至可能是第一个人这么做的,就是尝试数码造人。”

    “后来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的老虎,同样是按照这个原理做的。那个大家伙就比较成功,而且是一个活的东西,不是巨大没有物理原则的东西。”

    “从老虎身上学到很多,比如怎样模仿活的东西让它活过来。不管是模仿,还是它在表演上有很多体验……”

    听着李安的滔滔不绝,丁诚有些无奈,这个老人给自己的印象,刚开始是外表温文尔雅的学者。

    交流才发现,其实内心躁动不安,说的通俗点,就是闷骚!

    始终向内深剖自我是他的闷,

    不断探索新技术的边界是新的骚!




第393章 进退两难
    “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压力,因为这么多钱就这么多钱。在好莱坞如果超一点点是可以接受,但是超太多肯定不行。”

    “在投资人眼里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在做视效方面,试一次看看不太对,明明算得对,可是看得不太对。”

    “你又再跑一次,就是好多的数目。尤其像我这个120帧4K,3D的,那个数码就比一般的电影要贵40倍!”

    丁诚暗自咋舌,虽然听说过数字造人很贵,但四十倍……

    在电影特效领域,其实难度最大的不是炫酷动作和大场面,而是人脸。

    因为人脸肌肉表情是最复杂的,不仅是解析度、清晰度,而是和人的经验有关,要求会更高。

    在制作后期的时候,会把平面的东西扭曲,数码变得更精准,但人是很聪明的,就像平时我们在面对面聊天的时候,我们不是只盯着一个点,而是无数扫描之后,整理一个印象。

    以前所谓返老还童,就是用化妆特效,虽然费事,但花费不高,大不了演员辛苦点。

    现在可不是玩年轻妆,换个发型,把皱纹抹掉就能搞定,而是用数字技术硬生生重新创造的一个新的角色。

    想想就非常复杂,从捕捉肌肉动态点到百分百还原制作出来,除了要求演员揣摩角色最细微表情,还要知道老脸皮跟嫩脸其实不能够对等的。

    光带动还不够,还要用不同方式去带动,同时在演的时候,只能去想象未来可能会怎么样……

    简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丁诚看着投资人名单,一亿五千万美元,最大投资人是复兴集团和阿里影业?

    在自己看来,李安最为擅长的还是充满人文气息的细腻表达,也不知道对于技术的着迷是不是源自于在全球豪取6亿美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那部个人生涯票房最佳的作品中,与CG团队通力合作,从0到1凭空做出一头栩栩如生的孟加拉虎。

    这种技术后来运用到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乔恩费儒的《奇幻森林》以及全球豪取16亿美元的《狮子王》CG版,可谓大获成功。

    在《少年派》之后迷上120帧大片,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却成为继《绿巨人》之后的第二次票房滑铁卢。

    投资4000万美元最终仅在全球拿下3093万美元的票房,直接刺痛美国普通民众对于军人极度尊重的民俗传统,甚至根本没有在北美大规模上映。

    自己因为好奇,专门偷偷摸摸去午夜场看过一次,为体验最高画质,一张电影票170!

    的确120帧大片和常规的观影体验很不一样,概括两个字:拟真!

    画面很亮,很少能体会到那种光天化日的高亮度,容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特别是高帧率的慢镜头,演员脸部微表情、眼角的抖动,面部的毛孔,纤毫毕现。

    但最大问题就是镜头速度一快,画面就会模糊,所以动作戏全靠剪辑和借位来骗观众的眼睛。

    可以说李安执拗的一小步,电影行业的一大步!

    当然创新也是有代价的,听说国内发生很多安全放映事件。120帧的电影不仅挑战影院的放映系统,连电影的前期拍摄,服化道,后期制作,以及表演方式,也全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120帧影像中,所有演员脸上任何细微的表情都被精准捕捉,在大银幕上进行数倍地放大。

    加上高帧率的画面,不仅让整个影像世界更真更美,也让演员的表演痕迹更重。

    他挑战的是一套运行124年的成熟行业系统,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咖啡馆中,放映短片《火车进站》起,电影就是每秒24帧,早已成为所有人的审美习惯。

    想要通过一两部电影来颠覆百年影史的行业惯例?

    谈何容易!

    看完剧本,表面来看是一部商业动作片,但李安对其的处理方式还是独立艺术片的调调,简直就是迈克尔贝的反义词。

    后者是纯粹的爆米花,迎合观众的各种**,只求一爽。

    而他则总是想融入一些哲学上的迷思,在应该让观众嗨起来的地方故意反**,让人陷入无尽的思索?

    企图探讨很多人性本质的东西:我到底是谁、父与子的关系、克隆人的伦理、完美士兵是否有必要存在……

    对于一部在技术如此激进的电影来说,无疑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讲这个故事身上,从而导致故事本身破绽百出。

    甚至丁诚都不太理解为什么非得花那么多钱,非要做个数字版的年轻双胞胎?

    直接找个长的像不行?

    不是还有化妆技术?

    投资最少省几千万!

    回顾过往的李安作品,他的煽情是隐忍的,克制的。绝不给观众泪水决堤的那道口子,但却能带给你回味无穷的恒久隽永。

    豆瓣8.8的《断背山》中,当希斯莱杰饰演的埃尼斯打开衣柜,看到他和杰克的衬衣。

    他的那件包着杰克那件,挂在柜子里。

    这时对着断背山的明信片,轻轻说了一句:Jack, I Swear。

    豆瓣8.4的《色?戒》里,汤唯饰演的王佳芝最后被枪决时,她就跪在那儿,观众们还在期待奇迹。

    可是,没有奇迹,枪声响,人倒地,完了,没有了。

    心里空荡荡的,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豆瓣9.0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和Pi一起在海上漂流200天的孟加拉虎理查德,在上岸走入丛林那一刻,停下了脚步。

    Pi以为会给他一个吿别!

    但是没有,

    就这样,孟加拉虎一步走进了丛林,从此消失在Pi的生命中……

    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涌上心头。

    这,就是李安的高明之处:

    他不允许自己的电影让观众失态。

    于是,让所有人陪着他一起憋到内伤。

    事到如今丁诚很为难,平心而论这部作品很不看好,剧本老套,没有创意,就算技术太牛逼……

    但眼前坐着的是李安,沉思片刻,只能婉转道:“据我了解美国影院好像都不愿意投资升级播放系统吧?”



第394章 这个坑不能跳
    李安长叹口气,已经看出丁诚的犹豫,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尤其在好莱坞,再牛逼的导演也会习惯被人拒绝。

    既然来一趟,结个善缘也不错,以后还有机会合作,放松心情,轻松道:“至今没有一家影院拥有播放4K+3D+120帧顶配的放映设备!”

    “反而在内地,已经拥有近30多家影院达到4K+3D+120帧的最高放映标准,全球最多。”

    丁诚点点头,明显感觉到对方的放弃,也轻松下来,建议道:“克隆人这种软科幻概念放在如今的好莱坞屡见不鲜,而亡命特工的角色设定就算在国内也不能算是大卖点……”

    “一亿多美金的投资,可能有点风险!”

    李安点点头,很欣赏丁诚的坦率,丁诚继续道:“对于一人分饰两角,我也算有点经验之谈。”

    “暗影追凶?”李安突然接话道:“我看过,很出色的作品!”

    丁诚一愣,对方既然看过,那就把很多经验拿出来分享一下,虽然这次没有缘分合作,但作为华裔电影领军人物,还是不希望这部作品再次遭遇滑铁卢。

    最典型的就是让演员在同样场景下演出两遍,期间机位、灯光、构图等都保持相同,然后演员换装,根据地上标记走位再演另一角色,最后通过后期实现同时出镜。

    从92年程龙的《双龙会》,算是比较早的运用电脑画面合成技术,让演员一人分饰两角,最终在一个画面下呈现。

    一个会打、一个不会打,一个斯文、一个鲁莽,有不少自己跟自己的对手戏。

    即便当初的技术还略显生硬,很多BUG出现,但在那个年代的港岛,一部电影里看到两个程龙,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内地观众更熟悉的其实要属92年的经典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最后几集许仕林高中状元去见许仙的相认场景,也采用同样的拍摄方式。

    小时候看的简直惊呆下巴!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让电影实现用数字造人的梦一步步靠近,最显著的进步就是动作捕捉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最开始动作捕捉只是实现小部分特效镜头,如90年第一部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全面回忆》,施瓦辛格经过X射线时的几秒镜头。

    到97年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建立CG人物动作库,01年的《最终幻想》树立一个新里程碑。

    《指环王》制造著名的动作捕捉角色——咕噜。此后安迪瑟金斯变成动作捕捉第一人,包括之后的《金刚》和《猩球崛起》系列。

    08年大卫芬奇用《本杰明巴顿奇事》尝试一个布拉德皮特的老年版头部。09年卡梅隆的《阿凡达》进一步让动作捕捉技术走向成熟。

    捕捉技术的成熟,却日趋满足不了越来越有野心导演的数字真人化需求。

    于是15年的《终结者5》通过CG实现施瓦辛格年轻化,电影里出现老年版自己跟年轻版自己的对打戏,虽然很短暂,但已经烧了不少钱。

    这些用技术手段某种程度实现真人复刻或复活,但出现的时间都不长,往往只有短暂几分钟或个别片段,无法跟现实中的演员进行长时间互动。

    直到去年的《阿丽塔》,一亿七千万美元硬生生打造出一个超级高仿的虚拟人,以她为主角讲述正片故事,活生生置身于现实世界的演员当中。

    结果赔的一塌糊涂!

    面对这位传说中的导演,丁诚有种矛盾的感觉。李安这辈子,被无数人奉为传奇。但个中苦楚,可能只有他自己才心知肚明。

    回顾电影生涯,注定也是他的漂泊生涯。就连他自己都曾回忆说:在宝岛人眼里,他从小就视为外省人……

    在美国人眼里,他是来好莱坞打拼的华人导演……

    而在大陆人眼里,则是隔海相望的宝岛人……

    所以无论身在何处,

    都逃不过外人的宿命!

    这样的李安,无疑是孤独的;而他的电影王国,同样难逃孤独。相比当年3D技术在短短几年内便被整个世界广泛应用的盛况,世人对于120帧的接受速度显然要滞缓得多。

    毫不夸张的说,全世界至今只有他一个人探索120帧,连技术狂人卡梅隆的《阿凡达》续集都只用每秒48帧。

    三年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时,整个美国只有两块能支持最高格式的银幕,而如今,这个数字是0。

    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美国公司愿意投资,最后反而还是华夏老乡帮忙买单。

    有句话丁诚不吐不快,

    您老人家为什么不继续拍文艺片?

    哪怕是断背山,

    我也愿意演啊!

    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内心充满敬意,再超前的技术都会有过时的时候,正如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

    在影史更迭过程中,有多少昔日的先行者终究只是时代的试验品。当然也不乏会有伟大的成功者,丁诚真心希望,他能成为新时代的开创者。

    只是忍不住心疼,

    从来都是认真拍电影的他,即便面对《双子杀手》这种完全配不上他的剧本,都愿意兢兢业业地耗费这么多年时间。

    但最大问题是年过花甲的他,

    还能再折腾多久?

    因为如今这个时代,早已不是大师辈出的盛世,作为当下最具国际影响力,拿过无数大奖的华人导演,李安绝不仅仅只是停留在空有技术的120帧的世界。

    就算你再牛逼,也没有义务让大家对一个人的幻想负责。

    丁诚长叹口气,身为同类人,能感觉到老人的执着,更何况这只是第二部,听说还有第三部等着?

    拍过这么多戏,看过无数剧本,也不知道是不是训练肌肉的原因,自己的本能直觉越来越强,很多时候第一眼就能得到一个答案。

    也是因为这样,才能走到今天,基本没有接过烂片,从来没有赔过钱,这也是口碑好的主要原因。

    毕竟电影是烧钱的艺术,没人愿意为导演一个人的臆想买单,无论任何题材其实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就算小众悬疑片,也能创造票房奇迹。

    说白了观众要求的也很简单,

    一个精彩的好故事而已。
1...129130131132133...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