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肌肉影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剧本显示出很多不同于以往超级英雄电影的特质:彻底的**丝身份、带着自私的选择。

    全世界观众已经看够超级英雄为保卫地球而奉献自我的桥段,倒是毒液的选择,脑洞清奇得很。

    因为它在外太空也就是loser,不如赌一把,让几百万同类永远无法来到地球,过上不一样的人生,仅此而已。

    你丫的老子过的不好,

    你们谁也别想舒服!

    超级英雄这个圈子,

    富人靠科技,

    穷人靠变异。

    毒液完全就是野路子,

    不靠科技不靠变异,

    你丫的靠的是寄生?

    搞定合同,一千二百万片酬哥伦比亚二话不说直接拍板,只要求尽快拍完,尽快上映。

    明显就是想趁热打铁,赶上海王的热乎气。

    定完妆,看着自己胡子拉碴,不修边幅,油腻的中年**丝,丁诚哭笑不得,为什么两部英雄都是这种开场?

    海王还好,毕竟有肌肉和纹身,可以吓唬人。

    这次居然狗屁都没有!

    自己扮演一个新闻调查记者,坚守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一心追求公正和真相,而无视这个世界的潜规则。甚至已经因此失业很多次,可是依然死性不改。

    老板劝说不要试图去挖掘什么丑陋的真相,可是在采访反派大BOSS时,偏偏要搞突然袭击,问一些很敏感的话题,导致被老板直接开除。

    女朋友劝别较真,做好老板让做的事情,千万别再失去工作,因为马上就要结婚,都需要安稳的工作和生活。

    可一转身等女朋友睡着,利用她的职务之便查新闻线索,导致她也失去工作,忍无可忍之下,终于分手。

    因为一心追求正义,失去自己本拥有的一切,车子,房子,体面的工作,漂亮的未婚妻。

    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loser,住在一所脏乱差的房子里,过着肥宅的生活,每天去便利店买点吃的,然后从垃圾桶翻报纸,看各种招聘信息。

    秉持正义的内心,也因为这段经历而动摇,以至于在便利店亲眼目睹老板被打劫,竟然默默躲起来,做一个沉默的看客。

    没错,自己逐渐变了,现实的残酷,从一个坚持原则的发声者,变成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这种心理的蜕变,其实在现实世界里,很多人应该也经历过!

    曾经坚守一个信念,往往需要很多年,但信念崩塌,有时候却只需要一瞬间。

    当你发现坚守成本太大时,也许就会质疑本来确信的东西。残酷的现实,总是把人从格格不入的愣头青,揉捏成圆滑世故的老油条。

    “来,再弄点水!”

    “我头发又干了!”

    刚拍完一场,丁诚招呼场工过来,重新往身上泼水,你丫的拍了半个多月,基本没有干过!

    导演看着一遍过的动作戏,忍不住对旁边的制片人道:“这是我拍过最舒服的作品!”

    制片人点点头,开机半个多月,进度完成一大半,别说导演,就连自己都惊了。

    无论动作还是文戏,尤其是一人分饰两角的分寸感,简直绝了!

    难怪能横扫东南亚,

    现在看来海王那个肌肉男根本就是大材小用,

    这才是来自神秘东方影帝的最佳打开方式!

    搞定今天的戏,丁诚看完所有素材,尤其是特效部分,感觉真正男主角应该是两个合体才叫完整的毒液,正如自己经常张着满口獠牙大喊的台词:“We are Venom!”

    真正拍下来,才发现最大看点变成自己跟毒液这一对CP的相爱相杀?

    人格分裂的既视感,两人的日常对话嘴炮承包所有笑点,黑色液体造型丑萌丑萌的,泛绿的狭长大眼睛看起来像挡风镜,一口掩不住的参差不齐乱牙,随时搅动伸出来的粉色长舌头……

    贱爆了!

    其他主演也不错,曾经凭借《金钱世界》、《海边的曼切斯特》和《与梦露的一周》得过奥斯卡、金球奖和诸多国际大奖提名的米歇尔演的女主安妮,当然不是花瓶那么简单。

    一出场就吸睛,金发大美女,身材炸裂,成功女律师人设。剧中最精彩的一幕就是被毒液附身,成为女版毒液。

    雾色蒙蒙的小树林走出来跟自己热吻的时候,浑身曲线玲珑,真是曼妙生姿。

    真正演反派的利兹,本人居然是牛津高材生?

    离开国内最大感受就是演员的短板,无论韩国还是法国,甚至是印度,不光是主演,所有出镜演员基本都很靠谱。

    偶然还能遇见几个让自己都眼前一亮的出彩表演,虽然只是默默无闻的龙套。

    在一个成熟商业市场,不只是观众要求性价比,投资方更是精打细算。演技适合不适合是导演操心的事,作为老板,主演票房号召力,观众影响力,热点够不够,宣传难度大不大……

    这些才是必须考虑的核心竞争力。

    不得不说一部海王,让自己在好莱坞彻底证明为什么叫做横扫东南亚!

    宣发费用基本不用,全靠一个明星的人脉和影响力,居然能撬动整个东方市场?

    最难得是官方支持,只要没有政治问题,百分百过审,很多精华都能保留,这才是所有导演最心动的关键。

    谁想辛辛苦苦拍出来的作品被一刀阉了?




第406章 新趋势
    “这次有企鹅打头阵,咱们推波助澜就行。”瑶仔对丁诚轻松道:“巨无霸就是厉害。”

    伴随毒液杀青,后期最少三四个月,剩下演员和导演的工作基本完成,全靠砸钱拼宣发了。

    哥伦比亚也不傻,拉着企鹅投资就是为国内宣发,有娱乐霸主在,不知道能省多少钱?

    现在为吸引观众眼球,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上个月百鸟朝凤制作人方励的惊天一跪居然造就出8000万的票房奇迹?

    口口声声诉苦觉得电影营销比电影制作的难度更大,要付出的心力,包括创意、智慧,是做一个电影的五到十倍……

    作为全球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好莱坞,宣发投入和国内相比可谓不惜血本,平均占到总成本的30%至50%。

    《钢铁侠3》、《复仇者联盟》这样总投资过两亿美元、面向全球电影市场发行的超级大片,宣发费用一般都会占到总成本的50%。

    尽管很血腥残暴,但是考虑到海外市场的整体规模和超级大片的全球票房回报,也就容易理解好莱坞厂商舍得重金宣发营销的信心和动力从何而来。

    《钢铁侠3》12亿美元的全球票房面前,1个多亿美元的宣发算个屁?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这是第二部作品,也算深刻体会到两国宣发的巨大差异,按照瑶仔收集的数据,国内总体宣发成本中,34%用于影院宣传及相关的影院活动,20%用于硬广投放。

    而在好莱坞,用于硬广投放的费用仅为11%,但在传统媒体投入中,好莱坞的投入占比达到近一半,是国产电影同类投入的近5倍。

    这点令人差异。

    不知道为什么好莱坞对电视广告的投入一直不遗余力,其整体广告费用的70%以上都会投放在电视广告上。虽然这么多年以来,各种唱衰传统媒体的论调不绝于耳,电视广告投入将会下降的预言也比比皆是,但是这类预言似乎还没有应验的征兆。

    根据Variety杂志的专题报道,在去年67部电影在传统媒体投了25亿美元。跟温子仁聊过这个问题,他也无奈表示:你不能把宝贵的营销预算来实验一些新玩意吧?

    在国内谁还看电视?

    当然人家宣传计划中还包含着国产电影很少采用的营销活动方式,如观众定位研究,预告片测试研究,观众认知度跟踪调查等。

    这些专业的研究与调查,为整体的电影宣传活动提供很多重要的参考数据,也是电影工业化的典型表现。

    除常规的硬广投放外,软性广告,演员参与综艺节目、出演热播电视剧,但凡能提高影片曝光率的机会和资源一律不放过。

    甚至让主演们在热门节目中参与现场主持,或者进行抽奖。一些电影还会在热门剧集或者周播情景喜剧中通过台词或者演员出演进行植入。

    比如国际张曾经的卖肉大片《艺妓回忆录》就通过《灵媒缉凶》来进行植入宣传,买一送一。

    这也是自己需要整理的资料,拿回去分享给所有同行,至于有没有用?

    见仁见智吧。

    对于新媒体的崛起,丁诚是乐享其成的态度。既然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趋,那就安心接受。

    因为有发达互联网的平台工具,形式上可以有很多转化,现在很多尝试用直播来做线上的路演,比如老胡就跑到口红一哥的直播间卖票。

    主演每次跑路演,真的累死人,十几个城市下来,绝对脱一层皮。

    看似跟观众去面对面交流,其实效果还是很低,浪费大量精力时间,还不如拍更好的作品。

    “上次我去参加行业分享,听淘票票总裁李捷说过,现在宣发有新套路,叫三定!”

    瑶仔端着咖啡,舒舒服服靠在丁诚身边,享受道:“定人、定档、定调。”

    “通过大数据市场观察可以发现,过去用性别、年龄定义一个影片的目标受众早已不再适用,其次影片类型的复合化特点日益突出,不再有具体的人群定位。”

    “可以分析前置影片目标人群定位评估、标语评估,锁定影片可能对应的人群方向,通过后期反复检验,审视人群定位的准确度,是否与片方预期相符。通过用户数据为片方锁定核心人群圈层地图,预防营销受众错位。”

    “比如那部高口碑影片《何以为家》为例,阿里影业在作品的引进过程中,基于关于国内观众偏好、需求的数据,对影片的海报设计、彩蛋制作、片名设定进行了本土化调整,确立年轻女性、剧情片爱好者、口碑电影爱好者的核心观众定位。”

    “然后是定档,进入测试档期,利用档期日历工具,帮助片方查看与市场竞品的重合度,灵活调整档期。”

    “通过高科技平台一站式服务,只需简单输入在不同区域的目标排片量,平台可以高效合理地拆分档期,估算可排场次和数量,竞品情况,并对已排档期进行实时追踪,大大省去繁复的人工列表流程。”

    “《何以为家》上映之前,居然跟《复仇者联盟4》撞车,结果大数据分析两部影片在想看观众群体上呈现较强的互补性,最后选择同档期硬刚,结果竟然还不错?”

    丁诚听的津津有味,要说国内互联网玩的比好莱坞都溜。

    “第三才是定调子,电影预告这一物料在提升观影兴趣时所需实现的引起观看、告知影片内容、提升购票冲动三大职能,细分出三项对应的指标数据,分别是曝光量、完播率和想看转化。”

    “当年《流浪地球》作为科幻影片的开创者,其预告也是留住观众最高的预告,呈现出高度结构化的特色:通过前十秒内大量宏观镜头在观众熟知的区域展现灾难场景,定下了清晰、强烈的基调。”

    “中间陆续放出的核心人物的信息,后半段放出影片字卡,交待重要情节信息。随后陆续放出影片危机情境;结尾呈现档期信息,在映前观众情绪酝酿与话题制造上,的确牛逼。”



第407章 小而美
    这点丁诚深有体会,在互联网+电影的大趋势下,宣发环节无疑是电影与互联网结合最紧密,也是最易打通的一环。

    尤其国内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电影宣发领域逐渐滋生出一套自身独特的生态,既给予宣发市场相对独立于有限电影工业水平的发展机会,同时又使得宣发环节能够渗透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倒逼整个行业的洗牌和革新,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过去电影票房的高低,除影片本身的内容质量之外,还与院线有效排片息息相关。观众往往会被动选择大导演大明星大投资的作品,没办法,不看没的看。

    随着网络信息的日益透明化、公开化,朋友圈自来水越来越牛逼,观众选片标准也产生巨大变化,高评分高口碑的作品自然也更易脱颖而出。

    逼着院线跟着走,低下曾经高傲的头颅,跪舔观众老爷们。

    “去年春节档是58亿票房,我把存在有一部分漏出情况考虑进去,那么国内经常或是偶尔进电影院人群满打满算也就两亿左右,也就是说超过80%国人几乎从来不进电影院,这就是咱们跟老美电影市场的最大区别。”

    瑶仔分析道:“美国只有30%人几乎不看电影,国内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看电影的就极少,更不用说全社会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两千多,进电影院花三四十块钱看电影对一大半国人其实属于奢侈消费。”

    “然后继续划分偶尔看电影和经常看电影的,按照公司前台小姑娘的例子,一年大概看30多场电影,贡献接近两千票房,全国票房也就相当于四千万个她这样的观众而已。”

    “比如复仇者系列和咱们的海王那种爆款,几乎所有经常看电影的人群都会进场。但同样有大量偶尔进场的人,所以核心观影群体人数其实远不到四五千万人。”

    “所以国内电影市场的特点就是,经常看电影的人,差不多每个月都会看的两千万左右,偶尔进场,比如一年看个二三四五部的最多不超过2亿。”

    “剩下超过10亿人极少进或者几乎不进电影院,第一个群体假设每人每年平均花1000块钱看电影,贡献大概三分之一总票房,后一个群体贡献接近三分之二票房,这就是华夏电影市场的基本素描。”

    丁诚摸着瑶仔的手,真正愿意花钱花时间的还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尤其是一线城市,既然拼一辈子也买不起房,还存什么钱?

    “用海王和复联系列分析,如今电影工业体系下极致成熟的商业电影,它的票房也就是25亿,再往上冲很难。”

    “雄心勃勃想一个超级大爆款,比如票房超过30亿,再往上摸40亿50亿,宣发该怎么做?”

    “或者该瞄准哪个人群?核心观影人群买一张票,偶尔进电影院的看电影也是一张票,甚至那些几乎不看电影的人,进场还是一张牌,这三张票不会因为买票的人是谁有所不同对吧?”
1...135136137138139...1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