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流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卧沙
他们除过干活,对于外边的事情一点都不关心。老杨的孙子来过一次,让砖厂的话题顿时丰富了起来。
“考了多少分”戴墨镜的男人起初显示的非常高傲,几乎是随口问了这么一句。
“656分。”一个文静而又显得瘦弱的男孩子低声说着。
“什么这么高的分,真的厉害,我当年连高中都没有考上,这就是做人的差距。这样的成绩一定能上一个好大学吧!”戴墨镜的男人惊奇地说,这次显得不再高傲,而是尊重和惊叹。闪舞
“一定是好大学,全县第一名,挑好大学上,你爷爷这些年的辛苦有了回报!”另一个人在一边也高兴地说。
“好好上,能上一个好大学,我也高兴。我以后对你爷爷照顾一点,尽量不让他干过于繁重的活,工资一分不少,就当我帮助你这个大学生了。”戴墨镜的男人说了这么一番话。
他们那天因为这个话题多说了一会,也因此多休息了一会。
“这个孩子真的厉害,我在城里生活的那家主人,他有一个亲戚的孩子,高考考了四百多分,他们家都乐坏了,请客吃饭,热闹了好几天,这个孩子一下子考这么好,真的是天才。”小黑激动地说。
“不幸的家庭出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真的是贫寒人家出秀才。老杨有希望了,这些年他也够辛苦的。”我接着说。
于是我们就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和所见到的,对于老杨的人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能干的人,曾经在村上当主任,带领大家修路种草养牛,带动好多人都过上了不错的日子。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儿子外出务工的时候,遭遇车祸,在医院的重
第112章 沧桑正道
安逸而又规律的生活让我们也变得不思进取不想离开砖厂继续前行了。砖厂的日子不是很好,但一点也不坏。吃喝无忧,生活自在。他们干活,我们就在附近溜达。他们的辛苦我们看在了眼里,不止一次地生发一点感叹:为了生活,付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于他们来说,非常能吃苦,非常能忍耐,让我们大开眼界。
一场连续几天的降雨,让我们打消了持续前行的念头。“天下雨了,等天气晴朗了,我们再心情舒畅地上路吧!”小黑的建议我完全接受。它的伤势已经彻底痊愈,我们就等着让天气决定我们出发的时间了。
老杨是整个砖厂里年龄最大、生活最节俭、干活最卖力的一个。除此之外,再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人。他看起来比较和善,但这种和善几乎没有机会展现在他的脸上。他的脸上不是被尘土遮掩,就是被汗水浸泡。六十岁多的人看起来已经超过七十了,可当他干活的时候,显得如同一个四五十岁的青壮年一样,不仅很有力气,而且也能舍得花力气。拉着一车砖,他总能加快步伐地向前小跑着,不论是装卸,还是拉运,他都动作麻利,非常熟练,唯恐干不好,也唯恐干不快。
“老杨,孙子录取了吗”一个男人在中午吃饭的时候问他。
“录取了!”他显得很高兴,说出了三个让他看起来很激动也很高兴的三个字。
在几个人的盘问之下,他说出了孙子录取的大学和所学的专业。
“我一辈子别的都记不住,对于孙子录取的这个大学和要学的专业我记住了,再辛苦四年,等他大学毕业了,我就可以歇息了。”说到这个,他显示出了从未见过的自豪。
“把人羡慕死了,你孙子怎么这么厉害!”几个人几乎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哎!娃娃可怜,不念书哪有出路,缺爸少妈的孩子,只能靠自己了,靠我这把老骨头,也靠不长久。”老杨说出了这句看来已经想了好多年、这一天终于说出的话。
只要一停下手中的活计,他看起来就显得很疲惫,但只要一投入到劳动之中,他就显得精神健旺干劲十足,仿佛一台不会停止的机器,也好像一头永远前行不会止步的耕牛。
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老杨的孙子在雨后的一个早晨也来到了砖厂,看样子他要干活。我们好奇地看着,认为这么一个瘦弱的孩子,要干如此繁重的体力活,一定是吃不消的。但后来的事情更让我们惊叹和感慨。他不仅留下来干活,而且干的和那些男人一样的体力活。
“年轻人,能吃消吗”一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男人问他。
“可以!”他有点羞涩地说。
“你这样的高材生,干这个事情实在有点可惜,可惜我们这里没有你能干的脑力活,实在受不了就算了,回家好好休整两个月,等着到大城市上大学吧!”戴墨镜的男人说。
“在家里闲着,出来既能挣钱,又能锻炼自己,我想坚持干上一个多月,赚点生活费。我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能给他减轻一点负担是一点。”他说的认真,说的有理,在场的几个人都乐意地听着。
老杨继续在远处忙碌着,他的孙子只是负责在外边拉运砖头坯子,没有进到高温之下的砖窑。他们几个人说了一会儿之后就忙碌了起来。
从此,我们在砖厂就可以看到一个身体相对单薄、但干活非常努力的大学生。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干着体力活,好像几个月
第113章 沧桑正道(续)
“道理是这样的,可他们都不这样做。经常听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小时候吃点苦,长大了或许就能少吃苦,小时候不愿吃苦不会吃苦,长大了说不定就有吃不完的苦。我在电视上看到,老虎的幼崽不会攀爬的时候,老虎从来不会去扶一下的,遇到一个难度很大的障碍,只是远远地看着,能爬上去的就活着,实在爬不上去的就自生自灭了。它们的做法看似残忍,实际是让它们的幼崽适应环境,进行磨砺,练就本领。动物都懂这个最为基本的道理,可人类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我也是有感而发,还不止一次的为那些一直为孩子的成长遮风挡雨甚至大包大揽的人感到遗憾。
“以前怎么都没有想到,为了生活,居然有人如此艰辛,如此吃苦。大人辛苦可以理解,连一个如此优秀的大学生也要为了学费辛辛苦苦地干繁重的体力活。”小黑总有点不大相信这些是真的。
“为了生活,不得不这样去做。生活,是不公平的,摆在每个人的面前现状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只能为了生计而拼搏,这种拼搏是万般无奈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好在他们坚强,他们有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我在山里生活的多年,目睹了许许多多山里人为了生活而奋斗的艰辛历程,也知道吃苦的不同形式:为了孩子上学,为了老人看病,为了将艰难的日子一天天向前过着,不苦苦地打拼就别无选择,于是他们就只能走这唯一的路子。
“我有一个想法,让城里衣食无忧还整天无端挑剔的孩子也来到砖厂干上几天,一定比老师或者他们的爸爸妈妈唠叨几年都有效果。他们一些人,在我看来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小黑感叹地说。
“环境不同,生活的方式就不同。总体而言,作为人,吃点苦也不是什么坏事,现在不吃苦,将来肯定有更多的苦要吃。一辈子都舒适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先苦后甜才是生活的基本规律,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应有之路。”这些话是我在农村听到的,一位教育孩子非常成功的退休教师几乎在山里一直说着这样的话,被许多人当做教育孩子的经典,而且还是口口相传屡试不爽。
老杨的孙子就那么一点年纪幼嫩的青年,刚走出校园的白脸书生,干那样的体力活,不用想都难以吃消。但他坚持着,和他的爷爷一样起早贪黑地干着。不出三天,他的脸就晒得黝黑,他的手就磨出了血泡,他的肩膀和腿就酸痛的很不舒服。---我们知道的不是很具体,但从他的表情和几个人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中就能猜想到。他似乎一点都不在乎这些,他一直咬紧牙干着,好像这是他人生的另外一个考场,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们远远地看着,他忙上一会,就一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将脸上的汗水擦干,让自己稍微歇息一阵。
“他毕竟年轻,毕竟没有干过时间如此之长强度如此之大的体力活。但为了钱,为了学费,为了让他的爷爷能稍微轻松一点,也为了让他在走进大学大门之前能经受一番锻炼,他坚持地干着,看起来是非要将这件事情干到开学的前一天。”我独自想着。
他们干着自己的事情,赚着能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的钱,我们没有长久待下去的必要,就计划着尽快离开。
“老杨的孙子那么优秀,却继续苦干着。”他的所作所为给了我很大的激励,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我不想待下去了,想着动身进城。
“他们有他们的事情,我们也该趁着天气晴朗出发了。这个地方不是长久之地,我们尽早挪一步吧!”
“是的,我们明天就出发吧!”
我们初步定下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那个让我们生活了一段平稳且感动的地方。一切都决定,接下来就是行动了。可出乎
第114章 沧桑正道(续)
我想起山里人关于用药的两件趣事:一件是活了八十岁的葫芦大叔,一辈子只吃两样药,一样是止痛片,另外一样是感冒胶囊,他不论哪里不舒,就吃这两样药,说来也奇怪,这两样药对他来说始终是效果特好,不敢说包治百病,但一定可以说是药到病除,他的家里一直备用这两样药,虽然他的儿子对于他这样的做法颇有微词,但事实面前,不服不行。闪舞八十多内,葫芦大叔只用这么两样廉价的常见药应付了一切头痛脑热,最后在耄耋之年突然辞世。
另一件事情是一位老奶奶,在农村抚养孙子,小孙子两岁左右,她从来是粗放式抚养,孩子稍有点发烧,就随便往嘴里喂一颗药,有时候不用温水冲服,孩子皱着眉头,硬是吞咽了下去。几年下来,孩子长得黝黑但身体结实,相比之下,老奶奶的另一个孙子,在城市里生活,隔三差五地感冒,于是也就隔三差五地吃药输液,钱花了不少,孩子的体质却越来越差。当城里的儿子问她是如何做到让孩子身体健康时,她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不要过于讲究,不要小病大治,土里生土里长,风吹如晒比挂那些水水强多了。
老杨吃完药之后,起床吃了一点东西。从他的脸色看,有所好转,但走起路来还不是很稳当,有点左右摇摆的样子,好像一夜之间老了许多。他自己却喃喃地说:“人要一直动弹着,一旦睡倒,立马就有病了,明天怎么都不能睡下了。闪舞”
第二天早晨,他起床很早,别人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他就起来在门前慢慢地走着,试图让自己得到一点锻炼,尽快恢复到可以继续干活的状态。可他的身子根本不听使唤,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刚走了几步,就脸色发黄,摇摇晃晃地走到一堆前一天才出窑的新砖前,静静地坐了下来。
我们看在眼里,担心他很不舒,就上前看个究竟,只见他坐着,心情很是沮丧,好像对于自己的身体感到非常无奈和恐惧。
他坐了大约十几分钟才起身慢慢地挪到他的宿舍。这一天,他同样没有干活,只是在宿舍门前随便的走着坐着。他的孙子坚定了带他进城看病的决心,通过熟悉的人联系一辆出租车来砖厂拉他们前往医院。
或许是不想绕道,或者是嫌价钱太低,联系了几个司机,都委婉地推辞了。老杨的病情看来没有丝毫的好转,他的孙子心急如焚,急的满头大汗,一心想着立即领他的爷爷进城治病。
上午十点左右,一辆小车开进了砖厂的院落,几个人带着我不曾见过的设备匆忙下车,刚一进门,就遇见一个拉砖的男人,他们拦住这个男人就问:“请问是不是有一个叫着杨景明的大学生在这里打工”
“大学生,你说的是老杨的孙子吧!”
“您不知道他的名字吗”
“不知道,只知道他考上了大学,而且考的很好。闪舞他爷爷病了,你们不是开出租车吗”那个男人停止了手中的活计,好奇地多问了几句。
“不是,我们是市电视台的,专门前来采访这个优秀的孩子,请您领我们见见他好吗”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女的很客气的说。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就无法知道了。干活的人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全部凑到他们的宿舍前看热闹,连戴墨镜的老板也显得热情了许多,看样子说着许多话。最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他这一天取下了墨镜,显得毕恭毕敬,好像遇见了他的上级领导。
几个人好像分工明确,有四处拍照的,有摄像的,还有在笔记本上记录的。热闹了不到半个小时,老杨和他的孙子被送到了车上,快速地离开了砖厂,留下了两个人继续和几个人交谈着,不停地记录着、拍摄着。
午饭之前,剩下的两个人也被车接走了。午饭的时候,缺少了老杨和他的孙子。几个人在一块边吃边议论着,我们才对上午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些了解。
老杨的孙子没有联系到拉他爷爷进城看病的出租车,却意外的来了市电视台的小车,一些记者简单地采访了几句之后,就感到老杨病的不轻,便立即决定用电视台的车送老杨到城里的医院。用他们的话说是分头行动,既不耽误老人治病,也不影响正常的采访活动。
“老杨送到医院了,估计不会有大问题了。”
“我们还不知道,孩子叫杨景明,这下子有好心人帮助了,
第115章 邂逅毛驴
惊恐之际,我们顺着车辆无法通行的羊肠小道仓皇逃窜着。性命受到威胁,不全力以赴是不行的。那位万师傅一看就是个心毒手辣嗜钱如命的家伙。我们,就是他心目中的一个不错的财源。他说自己最近情况不好,遇到我们自然不会手下留情。之前从他手中逃脱,是一大幸运。我们边走边议论,假如上次不选择逃脱,我们早就成了别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那位万师傅早就怀揣一叠钞票,高兴的吃肉喝酒,过几天滋润的生活了。
生活,有时候就需要灵机一动,变通一下。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动用智慧是很危险的,我们佩服上次的智慧和勇敢。是智慧和勇敢挽留了我们的生命。
走到公路上,我们就目标一致地向着城里的方向迈进。虽然是中午时分,天气炎热,但我们吃了一顿不错的午饭,走起路来神清气爽,一点也不感到劳累。再说,后面有危险存在着,我们怎能不全力以赴地向前奔波呢在生命遇到麻烦的时候,不遗余力地抗争是个本能的做法。
“我们应该随时注意身后的车辆,一旦万师傅的拖拉机过来了,我们就应该隐藏起来,以免被他发现。假如不幸又要被他盯上了,我们就在劫难逃了,生死问题就会再次摆在眼前。”
“是的,有点防备之心是好事,千万不可马虎大意。”
我们说着就努力地迈开步子前行着。总有汽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我们沿着路沿石,一路小跑,期待着距离自己的目的地能近一点。
目标很明确,意志很坚定,我们相信每前进一步就会距离自己要达到的目的地近一步。连续走了约摸两三个小时,我们感到累了,也感到安全了。
“他大概不会顺着这条道路走的,再说他装一车砖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大致分析了一下,都认为他不会走我们走的这条道路,我们满可以放心地前行了,不必担惊受怕诚惶诚恐了。
一路上,很少见到人。公路大概专门用于汽车行驶,对于我们这样的流浪狗来说,能在公路上长距离地奔波,估计也是比较少见的。
“今天晚上在哪里过”我不由地想到了这个现实的问题。
“边走边看吧,随便找一个地方歇息一下就行。”小黑说。
我们走完了连续的上坡路,远远地就看到几排平房,平房的周围有一些人家,人家错落有致地摆布在原面上。看到这些我们的心中一动,有这么多的人家,也有一条不错的街道,估计已经到城市的周边了。
“有平房的地方一定有人,我们在那里随便找个地方过一晚吧!明天早晨继续出发。”我感到有点乏困,就对小黑说。
“也行,能吃点东西就行,反正天气温暖,受冻是不可能的。”小黑说。
我们继续前行着。原以为是到了城市的边缘,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子。咋一看,就是一个村部,就那么几排陈旧的平房,不是很多,也不大很整齐,一些商贩在摊位前等待着,叫卖声不断,但来来往往的人总让商贩失望。流动的人太少,看起来冷冷清清的。但经过几家临时搭建的饭馆,显得还是生意兴隆,厨师挥动着炒勺,动作潇洒地炒着菜,火焰腾空而起,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忍受着香味的诱惑,慢慢地向前走着。
“只能选择这个地方休息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