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个权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水下城
“宰执大人来了,他如何说”太后在宫人搀扶下缓缓起身。
他,自然指的是郭维。
封道无奈地摇了摇头。
太后虽已年过四十,却保养得极好,并不显岁月,依旧算得上是个美人,再加上过去曾为六宫之主,仪态一向端庄得体(看上去)。
然而此时,她却少有的眉宇含愁,仪态尽失,“怎么会这样难道他非得冒天下之大不韪,和皇家为敌”
封道点头叹了口气:“这件事到底是陛下年轻气盛……把郭家上下杀得鸡犬不留,郭维孤家寡人,更加无所顾忌了。”
太后攥紧了手中的帕子,惊讶道:“哀家早就下旨,将京城之中的变故瞒了下来。”
“可是,秦王殿下做的不干净,不但留下了漏网之鱼,还让这漏网之鱼逃到了郭维大营中。”
太后眉头蹙起,默了片刻,问道:“那依宰执所见,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敌不动我不动,以静制动。”
“以静制动”
封道颔首,“无论如何,郭维断断不敢明目张胆地攻进皇城,只要我们不出手,郭维就没有动手的理由。
如今正值数九寒冬,郭维大军人数虽多,但粮草补给未必跟得上。我们只要一面拖着郭维大军,一面暗中调兵,调集各地余粮,如此,不说不战而胜,也定然能打郭维大军一个落花流水。”
“宰执所言有理,哀家这就知会皇帝。”
“太后英明。”
封道在太后宫中不便久留,同太后叙了半盏茶的话,便起身告辞离开了。
当今国主隐帝刘承,颇好奢侈享乐,故而皇宫之中,处处可见奇花异草。
封道看着沿途凌寒盛放的各色花卉,心中忧愁一叹。
帝王如此,国势……
但引路宫人见封道的目光落在花卉上,忖度着这位宰执大人是被宫中珍花吸引,有心想在大人物前讨个好,谄笑道:“大人可是喜欢这些奇花异草御花园里种类更多,开得更艳,要不奴才陪着大人去看看”
封道摇了摇头,“不必,走罢。”
宫人面色微僵,随后尽职尽责地引着人往宫门而去,不敢多言。
长长的甬道两侧,尽是朱墙金瓦。
封道慢慢地走在出宫的路上,忽然听见身后一道声音在唤自己,不得不停下脚步。
封道转身拱手道:“慕将军。”
一个虎背熊腰、高大魁梧的中年男子大踏步而来,抱拳道:“封宰执。”
大眼方脸、肤色偏黑的中年男子,慕彦超,皮笑肉不笑:“不知道封宰执从何而来啊”
封道慢条斯理道:“蒙太后娘娘召见,有事叮嘱老臣。”
慕彦超:“听说,封大人前日去逆贼郭维营中走了一遭”
“不错,慕将军有何见教”
慕彦超:“见教不敢,建议倒有一个。”
封道抬眸:“哦”
慕彦超向前走了一步,靠近封道低声道:“封大人年事已高,还是少些奔波劳碌,多保重身体为好,免得古稀之年再出了什么事……沙场上的事还是交给我们这些武将来吧。”
封道猛然喝道:“你们想干什么”
“末将奉旨,明日便出城迎敌,大人就在家等着末将的好消息吧,哈哈哈。”
“你!”封道大怒,看向宫人,“回去,我要见陛下。”
慕彦超得意道:“纵然见了陛下也没用。”
乾元殿里,年轻天子剑眉星目,一派气宇轩昂。
但说出的话却……迷之沙雕中二。
“先帝尝言,朝廷大事不可谋及书生,懦怯误人。
第三十章 徐崇
初冬已至,天色一日比一日黑得早。
刚过酉时,便已夕阳西沉,倦鸟归林。
地面的温度也骤然降了下来,持戟守卫营门的卫士不由得瑟缩了一下。
这时,一个小小的黑点忽地从暮色中探出,朝这边飞奔而来。
卫士立刻警惕地握紧了手中的长戟,盯着来人。
黑点越来越近,卫士一眼便看到,一匹白马绝尘而来,直到营门处骤然勒缰,高高立起了大半马身!
骏马重重地踏回地面,马背上,一个穿着银色骑装、墨发高高束起的女子扭头看向拦在自己面前的卫士,剪水眸中寒光流动。
卫士被女子的美貌惊了一瞬,但很快回神,喝道:“你是何人胆敢擅闯大营!”
郭知宜瞥了一眼横在自己身前的戟刃,眼角一抽:“你是今天新来的我早上从这个门出去的时候,守在这里的人好像不是你。”
卫士愣了一下,郭知宜身后又来了十余个锐士,纷纷驻足,好奇地朝这边看来。
卫士直觉自己可能拦错了人,但又不确信,一时左右为难。
这时,一道洪钟般的声音从营内传来。
“这是怎么了,怎么站在门口不进来”
卫士回头看去,只见他曾远远见过一面的元帅心腹大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徐崇将军,竟大步而来,向那女子抱拳行了个礼。
“大小姐。”
卫士立刻冷汗涔涔。
郭知宜利落地下马,避开了徐崇的这一礼,尊敬道:“晚辈万万受不起徐伯伯的礼!徐伯伯若不嫌弃,唤晚辈一声侄女便再好不过了。”
徐崇哈哈一笑,“好,那徐某人就厚颜认下这个长辈了。侄女,快进来吧,元帅正等你呢。”
难怪元帅整日里惦念着这个孙女,换他他也成天念叨,谦逊有礼、嘴还甜,关键是长得漂亮,看着就养眼!
郭知宜笑着点了点头,信步踏入营中。
与看守营门的卫士擦肩而过时,郭知宜偏头看了脸色难看的卫士一眼,启唇道:“对了,徐伯伯。”
“嗯还有何事”
卫士低着头,心中咯噔一下,脸色立刻变得惨白。
郭知宜笑道:“晚辈看这个卫士恪尽职守,为人倒是可以。就是不知武艺如何,若是尚可,那倒是个可造之才。”
徐崇看了那卫士一眼,“你倒是因祸得福,明日去我帐前试试武艺吧。”
“啊”心情大起大落,卫士懵了一瞬,回过神来后忙感恩戴德道,“遵命。多谢大小姐,多谢将军。”
郭知宜一笑而过。
卫士望着女子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激不已。
……
去往中军帐的路上,郭知宜和徐崇边走边叙话。
徐崇:“对了,侄女,听说你今日去七里店刺探敌情了”
郭知宜:“的确。”
“情况如何”
“也许是知道爷爷的主力尚远,慕彦超的军队戒备十分松懈,甚至营门周遭的警卫官兵还在懒洋洋地赌钱,完全没有大战马上爆发的样子。”
郭知宜回忆起自己的所见,蹙眉道,“但晚辈以为,慕彦超无论怎么说都是征战多年的宿将,应该不会如此大意。晚辈猜测他此举,可能是设下的障眼法,故意视敌以弱,暗中或有埋伏。”
徐崇闻言,当即侧目,心中讶异不已,郭荣的这个女儿竟如此心思缜密、有勇有谋,真是像极了郭荣,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徐崇赞许道:“侄女当真是一代巾帼,寻常男儿怕是没几个比得上你的。”
郭知宜苦笑道:“不过是想在有生之年,尽己所能罢了。”
徐崇是郭维心腹,自然也知道郭知宜的身体。
徐崇默了一瞬,叹道:“侄女不必忧心,元帅已经出千金悬赏天下名医,想必定有解法。”
郭知宜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似是不经意道:“生死由命,晚辈担忧的倒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祖父,父亲和跟随他们左右的勇将雄兵。”
“哦此言何意”
郭知宜脚步停下,仰首看向不远处绣着“北汉”两字的大旗,幽幽叹道:“想我郭氏一族,世代忠良,此次若非逼不得已,也不会兴兵南下,清君侧、诛奸佞。”
“祖父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不过,看眼下这情形,祖父和北汉官军之间必有一战。此战若是败了,那就……彻底完了。若是胜了,日后,郭家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安安稳稳地立足于北汉朝中,那些曾追随祖父和父亲、和北汉刘氏结下了深仇的普通将士只怕更是……”
郭知宜说着说着忽然停下,懊恼道:“唉呀,怎么说起这些了,最近心神不宁总是胡思乱想……晚辈失言,徐伯伯别放在心上。”
&n
第三十一章 试探
翌日,郭维大军拔营,继续南下。
郭知宜在郭维那儿软磨硬泡了半晌,最后还是随军南下了。
郭维虽然有些不放心,但琢磨着放在自己身边,应该出不了什么大事,便拨了一队自己的亲卫一路护着,随她去了。
至于陆韶和方四,则被郭知宜派到了先锋营。
美名其曰保护主帅,实则是给他们一个展露头角的机会。
毕竟,狼烟烽火,金戈铁马,才是他们这种枭雄的舞台。
不过,这两人一走,郭知宜身边就没有什么可用之人了,只能远远看着三军起行,烟尘滚滚。
郭知宜无聊地打了个哈欠,观察起了郭维的这支军队。
当初,郭维暗中截下隐帝刘承的密诏,和部下商量之后,决定拥兵向南,留郭荣镇守邺都,徐崇率领骑兵开路,郭维则带领七成的镇北军紧随其后。
然而,纵然只有七成,镇北军也不容小觑。
从东到西,从幽云到陇右,镇北军征战天下,几乎为北汉打下了半壁江山。
想想就觉得牛逼,有木有!
不过,这也是郭维一家遭逢大难的祸根啊。
郭知宜一时觉得心情有点复杂。
不过,既然已经赶鸭子上架了,不管怎么样都只能往前看了。
往前看的话,有这么一支能打的军队,造反的难度简直直线下降呀!
看看这军容、军纪和士气,要不是被埋没了,妥妥入选华国古代十大精锐部队。
负责开路、侦察、及应付小规模的战斗的前军,担任作战的主力、包括大部分作战部队和指挥系统的中军,主要负责全军的后勤工作的后军,步骑兵联合作战,三军建制完备,职责分明。
连行军途中都隐隐保持着迷惑敌人的玄襄阵:队列间距很大,多竖旗帜,且鼓声不绝,模拟兵车行进的声音,再加上步卒声音嘈杂,完全没有办法确定军队数量。
郭知宜忍不住为想到这种办法的人竖了个大拇指。
真是个小机灵鬼!
走在前面的魏人辅突然打了个喷嚏:“”
“子助怎么了,可是受凉了”郭维看向魏人辅,大战在即,魏人辅这个军师若是出了什么事就不妙了。
魏人辅揉了揉鼻子,一笑道:“无碍,许是有人念叨人辅呢。”
郭维观察他面色红润,心下稍安,但还是语带嫌弃地把魏人辅赶到了后面的马车上,“你们这一个比一个身子骨弱,还在外面吹什么冷风,不够人担心的呢!去去去,坐马车里去。”
魏人辅无奈一笑,心领对方好意,乖乖转身钻进了马车里。
结果,一撩开窗帘就看到郭知宜戏谑的笑脸。
魏人辅:“……”
郭知宜招了招手,笑嘻嘻道:“魏伯伯!您也来了。”
魏人辅点头叹了口气,“是啊,来给大小姐解闷了。”
郭知宜呵呵一笑,身子前倾趴在小窗边。
驾车的马夫很有颜色地调整了速度,让两辆马车速度相同,并道而驰。郭知宜和魏人辅坐在两辆马车里,隔着窗户相谈甚欢。
郭知宜:“魏伯伯,明日的事情已经安排好了么会开战么”
第三十二章 筹谋
一天之后,郭维大军抵达汴梁城城北的刘子陂(bei),在原地扎营休息。
郭知宜跳下马车,四处溜达,看着将士们搭营的搭营,烧火做饭的烧火做饭。
——倒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郭知宜从现代而来,看什么都新鲜的不行,一不留神就转到了火头军做饭的地方。
郭知宜好奇地向这古代的“炊事班”望去,却看见地上摆着一排一排的陶罐。陶罐做工粗糙,边沿处沾着黑乎乎的残渣,看起来脏兮兮的。
郭知宜凑上去问道:“这位大哥,这是干什么用的啊”
正忙着生火的火夫一脸不耐地转过身来,但看到郭知宜后却瞬间呆住了。而等火夫看到郭知宜身后的亲卫,更是惊惧不已:“回、回贵人的话,这些陶罐是用来煮粥的。”
“煮粥”郭知宜秀眉微蹙,似是想到什么,侧首看向郭维安排在她身边的亲卫,“士卒们平日里吃的便是这样的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