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燃情年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银色纪念币

    黄河壶口瀑布,人山人海,挤满了各路的媒体人和现场的观众,香江影视特效明星柯受良架势着一辆重1491公斤、前窗上贴有“飞越黄河,迎接九七”字样,车顶和车门印有“飞科小灵通,联通你我他”标志的战车,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战车开始发出隆隆轰鸣,缓缓的驶上提速跑道,然后均匀加速,很快就到达了接近起跳点的位置。

    但就在车刚压线的一瞬间,忽然一阵刺耳的轮胎噪音,激起一阵烟尘,紧急刹车停在了原地。

    &nb




第531章 两百页和几十年
    滨海市烧小灵通和飞跃黄河两件事,原本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虽然这两件事,都和飞科小灵通有关,任何一件事,对于小灵通未来的发展,都有不错的帮助,可是梁一飞既然选择让这两件事在同一个时间段发生,那想要达到的目的,自然不是1+1=2那么简单。

    1+1一定要大于2,至于大多少,那就得看,怎么样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让这两件事加在一起发酵。

    这事还得落在媒体的头上。

    目前走媒体的路子,梁一飞有两个助理。

    暗地里的,是凤凰新传媒,这个广告公司由于长期和全国各地方台乃至央视打交道,积累了不少用得上的人脉,加上凤凰新传媒的负责人张峰本身就出自于行业世家,行业内的故旧朋友很多,配合上幕后梁一飞的财力背景,凤凰新传媒可以说在国内的媒体界,隐隐约约算是一条隐形的大鳄。

    明面上,有潘觉这把犀利的刀。

    这把刀,经过这么多年的投入培养,乃至磨练,如今已经锋利无比,在身份上,是省级大报的副总主编,社会地位上,则是全国知名的经济学者、年轻优秀媒体人,同时,还拥有好几个地方政府经济顾问智囊的头衔。

    像潘觉这种身份的人,只要他的声音允许被发出来,那么足够让一个行业产生重视,可以轻易的捧起来,或者重创一家中型企业。

    这一明一暗,一个是锋利的武器,一个是深厚的内功,确保了梁一飞面对任何非官方的对手时候,在舆论上都不会吃亏,如果想通过舆论来为自己服务,也比较轻松达成。

    其实除了这两个,还有个侧面隐形的助力。

    谢四少爷谢逸飞当年就是在央视负责正大综艺的,和央视各部门的关系都非常好,别看他现在不在位了,但是作为谢家在大陆的代理人,他如果真出面讲话,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至于他如今到底是不是谢家在大陆的代理人,这事也就只有少数人心里明白。

    如今谢逸飞做壮阳药做得不亦乐乎,钞票和流水一样朝口袋里钻,看得梁一飞都有些眼红。

    谢逸飞早就有心思,实际上脱离谢家的束缚,自立门户了。

    但是时机毕竟还是不成熟,他和梁一飞聊过一次,梁一飞觉得,目前他这个药虽然赚钱,可毕竟产品过于单一,风险很大,一旦政策有风吹草动,这一个产品就决定了他的生死。

    况且现在他能得到的好政策,大多还是以为看在正大集团的面子上,如果和正大集团脱离的关系,谢逸飞在大陆未必就能过的像现在这么舒服。

    乘着现在大环境好,不缺钱,尽量多收购一些有价值的药厂和配方,组建成医药集团,有两三种老百姓必备常用药物作为主打,拥有自己的药物实验室。

    到时候,脱不脱离谢家,其实也就是个名义上的问题,牢牢的控制住药业集团,和谢家保持着名义上的从属关系,依旧扯谢家这张虎皮,获取属于自己的利润,远比公开脱离谢家要好得多。

    说到底,这就是谢逸飞赌一口气而已,等到他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功成名就,可以平视当初对他不公的谢家的时候,这股子怨气也就自然而然的消散了。

    讲句良心话,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梁一飞倒是觉得,谢家对谢逸飞,并没有什么过分的‘不公’,作为一个旁支,谢家没有去刁难刻薄谢逸飞什么,毕竟还给了他一个施展的舞台和对应的资源,比起当初温玉春家里给点钱赶出家门要强得多。

    说到底,毕竟是旁支,换成任何一个家族企业,都不可能让旁支进入核心层。

    “终究是血浓于水的,做自己的事,犯不着对家里有太多的其他想法,等有那一天,可以和你那几个兄弟坐而笑谈的时候,一切也就过去了。”电话里,梁一飞劝了谢逸飞一句。

    好在谢逸飞最近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泰国壮阳药做得风生水起,他又打上了一款进口药的主意,看样子准备先一统国内男性市场,再开辟新战场。

    也是巧了,就是后来著名的伟哥。

    总之几路一起使劲,在柯守良飞跃黄河之后半个月,潘觉又一次登上了央视的热点访谈。

    这一期热点访谈节目,并不是揭露什么黑幕,也没有专门针对什么行业,而是谈一个大而化之的话题。

    国货和外国货之间的差别。

    在当前,这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大批国产厂家崛起,催生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在95年96年之前,假冒伪劣,是国产商品的一个最大热点;

    到了95、96之后,对于国货的讨论,不知不觉的从假冒伪劣,转移到了商品质量上。

    主要是因为和国外的对比,相差太大。

    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和各地方政府,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意愿,去支持国货,去扶植民族品牌发展。

    毕竟,技术也好,好的产品也罢,只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才能最大的受益,才能不受制于人。

    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目



第532章 黑色幽默式创新
    企业和老百姓急躁,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展起来,追上世界水平,也为个人赢得财富,虽然并不是什么好心态,但从大环境上来讲,这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穷了这么多年,苦了这么多年,落后了这么多年,即便是建国之后,实际上也被发达国家蔑视了这么多年,加上近百年来,近代史屡屡被列强欺负,中国从上到下,有憋着一股劲,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冲天而起。

    理解归理解,可是落在实践之中,这股劲在很多情况下,使得不是地方,用歪了。

    中国人聪明,但是这种聪明,很多时候体现在小聪明上,不愿意踏踏实实的投入,沉下心来研发,而是走小路、抄捷径,看起来数据是上去了,可是底子并没有强多少。

    “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动力之一,也是企业不断提升自我深度和水准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有一些企业,号称所谓的高科技、研发,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这一次潘觉来开炮了,举了几个例子。

    从96年开始,国内流行一股高科技风,众多所谓的高科技企业纷纷崛起,但是这些企业,大多都在做一件事:买国外的零配件组装,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

    这在最初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从抄袭到原创,本就是一个过程,但是从这些企业的年报里可以看到,研发经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最擅长的,是不停的推出各种各样和产品本身性能并没有关系的噱头。

    甚至有高科技企业领导直言,做企业,就应该贷款、收购、兼并、上市、出售,这样滚雪球,比做企业本身更赚钱。

    而这么宣传的那家企业,俨然是中关村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一家所谓it企业。

    大前研一也举了几个例子。

    他是日本人,而日本和中国的合作,在家电领域最多。

    96年,中国国产冰箱的龙头科龙集团创始人曾经讲过,‘如果在我们有生之年不能制造出一台百分之百的国产冰箱,我们这代人愧对后人’。

    90年代开始,大批国产冰箱、彩电等家电企业纷纷冒头,涌现出诸如海尔、长虹等等一系列知名的民族品牌,花了大价钱从国外进口生产线和技术,这些企业也纷纷在发达国家建立了‘前沿技术中心’。

    事实呢,大前研一去实地调查过,讲得好听点,叫做绝大多数,讲的比较符合事实,是他所见到的全部所谓的‘海外中心’,全部是用来炒作的题材,不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室,大多数甚至都压根没有买地租地,更不要提破土动工了。

    有几家倒是干脆,直接给国外的一些实验室捐了点钱,然后在实验室的牌子上,加上某企业的名字。

    最搞笑的一家,明明是做电视机的,却给一家大学的生化实验室捐钱,原因倒也简单,这家大学的生化实验室再没有资金注入,就要撑不下去被取消了,而这家实验室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有两个词听起来和电视有关:清晰、色彩……

    这是一家眼科实验室。

    还有目前中国已经号称有着世界最大生产量,最先进生产技术的洗衣机、电视行业。

    这些行业所谓的研发、创新又是什么样子呢

    某行业领头羊企业,得到了一个金钱无法买到的‘重要市场信息’,某地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结果地瓜泥巴太多,水排不出去,于是集中科研力量,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终于研发出了新一代地瓜洗衣机。

    这个创新就是:加了一条更粗的排水管。洗衣服用细的,洗地瓜用粗的。

    之后,还推出了一系列‘先进’产品,比如‘打酥油洗衣机’、‘洗小龙虾洗衣机’、‘搅拌饲料洗衣机’。

    这些近乎魔幻现实的存在,恰恰是当前中国众多企业,甚至是一线企业的科研成果。

    至于电视机



第533章 年轻的企业
    作为一个嘉宾,大前研一既然愿意出席这档节目,那么就等于是默认并且接受了节目的安排;

    同样,作为一个学者,在接受节目安排的同时,大前研一也必须为自己的话负责,所以在节目正式录制之前,他的确做过一些调查。

    调查的结果,和他从节目组听到的,之前和潘觉交流的,的确相差不大。

    所以才有了之后在节目中的一番话。

    “据我所知,中国有一家做通讯器材的企业,前一段时间,当众销毁了市值数百万元的残次品,不知道两位是否有所耳闻。”大前研一问。

    主持人自然是一脸‘没有听说过’的样子,而潘觉却是微微点头,说:“这我知道,就是我们市的一家企业,新成立不久,说起来大家未必知道,不过前一段时间,柯守良飞跃黄河,这个全世界瞩目的壮举,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应该都有所影响。”

    主持人插话道:“那次直播我就在电视机画面前全程观看,十分的紧张精彩,那可是一桩全国人民都关心的大事。只是不知道,和您说的这个厂家有什么关系”

    “主持人,有当时的录像吗”

    “有的,可以现在调出来。”

    编导调出了当时飞跃黄河的录像,刚放了一会,主持人就立刻明白了过来,道:“您说的这个厂家就是这次飞跃的赞助商飞科吧”

    大前研一和潘觉相互看了看,然后同时点了点头。

    “飞科小灵通,联通你我他”主持人用不解的语气,读着车身上的广告,说:“小灵通,这是什么东西”

    说着呵呵一笑,道:“我倒是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五十年代的科幻卡通书,叫做小灵通畅游未来,书里的小灵通是个很聪明的小男孩,和飞科公司的小灵通是否有什么关系呢”

    “小灵通本质上是一种电话,但是它是无线电话,不需要用电话线连接,和大哥大差不多,但是由于采用了新的入网技术和制造工艺不同,所以小灵通价格便宜,只有手机的几分之一乃是十分之一……”

    潘觉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小灵通,然后从包里拿出来一台红色只有手掌大小的‘手机’,冲着主持人和镜头晃了晃,笑道:“我们滨海市是全国最早开通小灵通的城市,我买了一台。”

    “呦,这个看起来很小巧啊。”主持人接过来,好奇的前前后后打量了一番,说:“质感上没有手机那么好,但是明显要轻便许多。潘主编,您使用感觉怎么样”

    “正如主持人您讲的,这个小灵通它不如手机有质感,所以便宜的多嘛。买的时候,售货员告诉我,小灵通是专门针对本地通话的,主要的受众是城市人群,好处是收费和售价都很便宜,缺点是离开当前城市,信号会变得很差或者没有信号。比较适合活动半径相对小的人使用。”

    潘觉顿了顿,接着说:“这款手机是给我太太用的,她每天的生活路线基本就是家里--办公室--菜市场,周末去逛逛商场,出差到外地比较少,当初想买个手机,可是手机太贵了不说,月租、花费也非常高,她舍不得,这才买了小灵通。用了一段时间,感觉基本可以满足要求,除了偶尔在厕所、地下室这样比较偏的地方,绝大多数情况下,感觉和手机差不多。”

    “我说呢,这



第534章 超前的广告公司
    后世有一类‘传媒’公司,专门负责炒作、宣传等工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新闻舆论焦点,足够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或者二三线明显,一夜之间就推上热门。

    如果能力再强一些的传媒公司,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造成整个社会对某个事件、某个人物的关注。

    当初梁一飞让周峰成立凤凰新传媒,就专门跟他聊过。

    凤凰的责任,不仅仅是和各地方、各媒体搞好关系,去拿广告位,等等诸如此类的,都只不过是日常工作而已。

    凤凰应该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不动声色的利用全方位的媒体手段,把自己需要的热点尽快聚焦,然后放大,乃至成为一场国民讨论的盛宴。

    这个理论和目标,对于当前的广告公司,绝大多数媒体人而言,是很超前的概念,虽然从学习传媒的一开始,所有这个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都学到了‘传媒可以用来引导舆论’这个最基础的知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任何相关的课程、技能可以像学校念书一样去学习,更不存在系统性的学习方式。

    但是这一套方法,在20年后,却是已经非常成熟,虽然也没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但是是从业者都具备的能力,连像梁一飞这样非此行业,但是经常要和媒体打交道的企业家,都知道个七七八八的。

    这七七八八,放在当前,就是非常厉害有效的手段。

    周峰跟着梁一飞,不光赚钱,也的确学到了不少‘新东西’,术业有专攻,像媒体这一行,除了职位上升空间之外,‘技能’也是需要不断提高的,但是怎么去提高提高摄影摄像技术提高写稿能力这显然都太流于表面了,可自从和梁一飞聊了这些之后,周峰隐隐约约觉得眼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通往一个以前他从未想过的世界。

    这一次,他有了一个实践练手的机会。

    在之前,梁一飞已经给他创造了很好的机会,铺出一条平坦的大路:烧小灵通,让需要宣传的对象--飞科小灵通,拥有了全国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的劲爆话题;赞助黄河飞跃,让全国老百姓对‘飞科小灵通’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这么个东西的存在;推潘觉上央视,即介绍了小灵通到底是个啥,更把飞科和民族企业、民族崛起联系在一起。
1...174175176177178...1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