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梁山庄园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玉苍闲人

    “大哥说的也是,与梁山实力相比,咱们就是一只蚂蚁,只是他们会要我等吗。”

    狄成这些日为梁山所展现的实力震撼了,本以为自己也有一些斤两,但与梁山诸人接触后,他觉得自己不是他们任何一人的对手,因此有些自卑。

    “不能,小官人连巴三郎、庄明礼这些人都能优待,况且我们。”

    两兄弟正聊着,却见古浩天和卞祥从外头进来。

    “小官人怎来了”兄弟俩连忙起身迎了出来。

    “昨日两位兄弟帮了大忙,还没当面谢过,现下正好空闲,便过来坐坐,聊表谢意。”

    “小官人却是见外了,恁说俺两人的救命恩情还没还呢,又要拿何物来谢你。”

    “哈、哈、哈。”古浩天听了开怀大笑,“恁说,也真是算不清了,也罢,兄弟之间也不必讲究俗礼,不过我今日过来却是有一事与两位兄弟相商。”




第九十四章 山上见闻
    近二十天来,古浩天带人在淮水紧张救灾,而梁山上的压力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十余日时间,连续万余灾民的到来,使梁山的民政处置能力面临巨大的考验。闪舞

    好在灾民是分批到达,在大王庄里都经过身份登记、清洁消毒等相关程序,给山上减少很多麻烦,而且梁山管理机构在以前有过多次灾民安置的经验,所以山上虽忙但并不乱。

    在文焕章的坐镇指挥下,梁山上下通力协作,精密运作的如同一台机器。教导营负责维持全山秩序,骑兵营派到李家道口,水兵营剩下不多的人员,负责来往运送,步兵一营派到山下负责进山人员的引导,步兵二营和三营全部配合基建处在后山抢建临时住所。民政处分配住处,后勤处分配口粮,商务处采购物资,基层处却又是最忙的——抢建房屋。

    自金岭镇矿工过来之后,又经一段时间的建设,后山又建成容纳四千人左右的住所,但这次的灾民一下子来了太多,几乎是梁山原有居民的一倍,房子就极度不足。文焕章审进度势,提出五条安置要求,一是打破原有安置政策,所有房子按空间大小尽量安置;二是动员原有住户,住房宽松的先腾出来,由民政处出钱租下,用于安置;三是前山兵营也腾出一部分暂用于安置;四是大量抢建临时用房;五是于李家道口租借房子,安置一部分。

    在多种手段的综合作用下,后山原本四千人的住房,生生安置下了六千多人,前山兵营腾出了一千多人的住处,在李家道口安置了一千多人,余下的全部暂居于临时住房,好的是现在刚刚入秋,天气晴好对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古浩天赶回梁山时已是八月初十,船到山下时,正看到阮小五他们前头赶到的粮船正在卸货,宋万领着后勤处的人员在步兵一营的协助下,指挥着数千民工在搬运。梁山上如今最不缺的便是人手,民政处把以工代赈运用的很娴熟,新来的灾民一安下家,便纷纷加入搬运物资的队伍中来。

    闻焕章领着山上的一众留守人员,还有先前到来的袁朗、滕戣、滕戡、鲁成等人,迎到了金沙滩。

    “先生辛苦了。”

    古浩天一步上前,紧握着他的手说,他深知梁山的压力更大于淮水。

    “梁山终于成势,我心甚慰,何来辛苦。”

    万余人口,数员虎将,大批船只、粮食,梁山在古浩天江淮之行后实力空前加强,闻焕章心里非常清楚,此后梁山足以立足江湖,甚至对抗朝廷。

    师徒两人于码头执手相看,却都是满怀壮志,一腔豪情。

    随后古浩天又把萧嘉穗和费保、狄成等人介绍给众人,由于先前连续有豪杰上山,大伙对不断出现的新人似是有些习惯了。

    “便是萧嶦刺史后人。”

    只有闻焕章听到萧嘉穗的名字是,很是惊讶,看着他问道。

    “见过闻先生,学生碌碌无为,愧提先人。”

    萧嘉穗与闻焕章只相差七、八岁,却对他甚是尊重,自称学生。

    “何来此语,梁山虽小却是潜龙之渊,谁说你我将来不能成就一番伟业。”

    闻焕章强烈的自信一时感染了萧嘉穗,也使他对梁山有了更多的信心。

    “学生自当尽力。”他对着闻焕章郑重说道。

    “此后我不寂寞矣。”

    闻焕章开心大笑,随后拉着萧嘉穗一同往山上而去。

    从前山上去一路行来,沿途所见众人各有感触,而萧嘉穗却专注于来往于各处的护卫队员,只见他们站立如松,行动如风,两人成行,多人成纵,动作一致,精神抖擞,全然没有时下军伍的颓废之态,扑面而来的却是一种朝气、一种自信,萧嘉穗在心里暗暗称赞。

    闻焕章对萧嘉穗一路上的反映看在眼里,他介绍说,梁山护卫队的训练方法,包括护卫队军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乃小官人一人所创,最早在古家庄训练护卫队时他只十一岁。萧嘉穗听了震惊不已,他原以为这些必是闻焕章等人所为,却不料古浩天还有这等逆天的才能。

    不觉便到了中华堂,众人站立于前面的广场上,只觉的迎面而来一股雄浑庄严的气势。

    “中华,好大的气魄。”萧嘉穗情不自禁的赞道。

    “华夏子孙,泱泱中华,立足梁山、胸怀中国,中华堂取得便是其中之意,这些都是浩天的胸臆啊。”闻焕章今日有意把古浩天的才华介绍给萧嘉穗。

    “小官人胸藏寰宇,在下万莫能及。”萧嘉穗的内心这会却是真的有几分敬意了。

    “我也只是信口所言,并没有什么深意。”古浩天在一边谦虚的应道。

    参观了前山的三大建筑,众人又来到了后山,而目前的情形不但新来人员有些吃惊,便是古浩天也有些意外。一万多人口,在这时代已经是经济比较富庶的县城人口数量了,况且拥挤梁山的山岙里,所以眼前后山的街市村居,顿显人烟稠密。

    然而更令人称奇的是,尽管人口大增,但街市依然井然有序,卫生整洁,大伙看到街上的几个路口都后勤处的士兵在站岗,路边设有垃圾放置点,甚至有几个中老年人拿着工具在打扫卫生,往来的行人个个都衣着整洁,便是新来的灾民,即便衣物破旧,却也缝补整齐,浆洗干净。这些个灾民在大王庄之时的样子,他们都很清楚,怎么几日之间怎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大家心里都纳闷不已。

    “咦,这不是大王庄见到的那



第九十五章 扩军安民
    淮水之行虽然收获巨大,但也打破了古浩天读书备考的美好愿望,至少目前他根本无法静心读书。

    眼下当务之急就是万余灾民的就业问题,他不可能让这万余人在梁山吃闲饭。一夜安睡之后,一大早他便请了闻焕章、萧嘉穗等到中华堂议事。

    萧让代表民政处汇报灾民的情况。截止昨天梁山共接纳淮水灾民一万一千余人,青壮七千余人,其中二十五岁以下青年人有四千余人。

    “二十五岁以下的,全部招入护卫队。然后把一技之长的人挑选出来,民政处根据其专长,安排到各处就业,若有读书人要优先使用”

    古浩天首先明确了这部分人的使用,护卫队自然是重点。

    “去除进入护卫队的四千余人,其余三千多的壮年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当前可以放在基建处使用,但长远看还应该找个更为妥当的去处。”

    当前山上人口大增,基建的压力大,用人也多,但不可能长期要用这么多的人,所以闻焕章认为要对这些人做长远打算。

    “李家道口已经拿下了,可以在那里增加一些人手做农耕。”萧让建议。

    “李家道口土地不多,目前安置了一千余人,已经足够了。”闻焕章说的也是实情。

    “我倒是想到一个地方,就是吴县尉那个卧虎庄,那里有良田万亩,目前好像还是无主之地,我们不妨以他人的名义,到县衙把这个庄子盘下,那处房屋俱全,进即能住,经营得当将来可成为山上的一个粮仓。”

    古浩天突想到卧虎庄,那里交通也方便,做的隐蔽可以长久经营。

    卧虎庄确实是个好地方,大家都觉得不错,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身世与梁山没交集的人去经营,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不测。几个人议了一下,山上似乎没有合适的人选,护卫队那些人肯定不行,古家人也不行,其他的不是不合适,就是离不开。

    “我倒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古浩天突然想到了一人。

    “甚人”几人同声问道。

    “上官义。”

    “是他。”

    这个人在坐的就闻焕章没接触过,不过这次淮水救灾,就设于大王庄他还是知道的。几人议了一下,都觉此人来自江淮,明面上与梁山没有任何瓜葛,本身也是庄主,懂的庄园的管理,确实是个最合适的人选。

    “萧先生可有什么看法。”

    萧嘉穗初来乍到,一直没有发言,古浩天便主动询问。

    “在下初到,对山上事务不甚了解,没有多大的见解,不过昨日上山时看了一圈,却有一些想法,在下看来山上的防卫做的还是不够的,山下没有水寨,只是简单的码头,万一有外敌来侵很是危险,又比如山上与山下的距离过长,道路过陡无法跑马,限制了兵力的快速运动。”

    萧嘉穗初来梁山,就准确指出防卫上不足,军事方面的素质确实不错。

    “萧先生所说甚是,这些不足下步要尽快补上,到时若有所请教,请先生不吝赐教。”

    梁山的防卫古浩天心中早有规划,只是当前他专注于经济和人口,所以把防务建设滞后了,萧嘉穗这次提出来,他觉得也应该提上日程了,尤其是水寨,这次一下子增加了七十余条船,梁山大小船只已达到一百六十余艘,下一步必然要购置正宗的战舰,所以水寨不但要建,而且要南北两边都要建。

    灾民安置的讨论历时一个多时辰,才有了初步的安排。古浩天便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着民政处通知相关部门人员执行:时迁赶赴郓城县找朱仝打前站,为买下卧虎庄做准备。教导营和民政处配合,做新兵征召的调查和宣传。后勤处和民政处做好人才的排查,基建处在入冬之前确保往房建设的同时,要做好两处水寨的规划设计。

    萧让带着命令出去了,古浩天与闻焕章、萧嘉穗留下讨论护卫队的扩充问题。现在梁山护卫队的三大兵种二千余人,其中骑兵最少,只一百五十人,水兵近五百人,步兵最多,三个营一千两百人,亲卫营和教导营近三百人。这次扩军达四千多人,如何规划各兵种,关系到梁山军队将来的格局。

    “骑兵是当务之急,即便没有战马,也要先把底子打好,将来战场骑兵必为主力,若如今滞后太多,到时无骑兵可用,必吃大亏。”

    闻焕章对骑兵发展早有想法,这次大量增兵,他首先便想到骑兵。

    “教导营也要扩充,大量的新兵入营,其百余人的人手就不足了。水兵也要扩充,淮水灾民,很多精通水性,而且来了费保四兄弟,将领也不缺。”

    除骑兵营外,这两个营力量都相对不足,古浩天乘此机会把他们补足,亲卫营他也想扩充,但对其设置的门槛较高,所以他也不提出来,到是看看有没有好苗子。

    “骑兵的关键在战马,我年前曾于北地游历,辽地如今与大周一般,朝廷官场,地方豪强各自为政,若派得力人手前去,购买战马也不是难事,关键是运输比较困难,我看梁山水军甚是强大,若能开辟一条水路,于平州、迁州、莱州、兴城一带买马,从海上运来,战马短缺问题或可解决。”萧嘉穗这时主动发言道。

    萧嘉穗的话提醒了古浩天,他突然想到,如今的辽国也已是强弩之未,和周朝相比也不遑多让,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已大大削弱,特别是一些原来附属过来的部族,实际上近乎于独立了,只要开通海上通道,利益面前他们何事不敢做。那时不但战马连那些北地优秀的骑兵兵源,或许也可召揽一些。他立即想到了段景住,这位以前一



第九十六章 中秋议政
    大周承平十一年中秋,八月十五日,也是古浩天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三个中秋。

    梁山的中华堂举行了落成以来的第二次大会,山上的军民头领全部参加。便如前次一样,古浩天对人员的座次花了很大的心思。若把新来的人员安排在原来的人员之前,原来的人员恐心有不服,若把他们排在后面,新来的人恐感觉不被看重,想了半日没有结果,他只得拉过闻焕章和萧嘉穗,一起进行商议。

    最终还是采纳了萧嘉穗的建议,他说新老人员对彼此的能耐、学识都不了解,惘然排座会引起各方不服,不如按先来后到的坐好,待新兵营训练结束后,那时各人能耐相互之间都有了解,再确定了职务,彼时定坐次便无异议。

    座次规则定下之后,古浩天参照后世开会的方法,让民政处把各人的名字帖在椅子上,便让民政处派机灵的人在门口引导,防止一些人不识字出笑话。

    辰时中,梁山上除了远在金岭镇的朱贵和去北地买马的段景住外,所有人员全部就位。

    左侧坐的是闻焕章,萧嘉穗、杜迁、萧让、古松、陶宗旺、时迁、宋万、朱富、古柏、汤隆、韩江平、沙铜。

    但是萧嘉穗自己提出来先来后到的规则,死也要坐到最后去,古浩天劝不过只得让那位置先空着。

    右侧坐着是着卞祥、马犟、阮小二、周云清、縻胜、孙安、马勥、阮小五、雷横、阮小七、古波、耿恭、竺敬、李逵、周瑾、焦挺、薛灿、上官义、袁朗、滕戣、滕戡、鲁成、费保、狄成。

    古浩天坐定后,看着一堂豪杰,不由豪气满胸。这时萧让站起来宣读庄园理的有关决定。

    “……萧嘉穗,大梁高祖武皇帝之弟,荆南刺史萧嶦之后。志气高远,度量宽宏,武艺精熟,谋略过人,今请为梁山庄园副总管,……”

    萧让念完,在坐诸人心里无不震惊,想不到这位萧先生却是皇帝之后,也有不少人转念一想,连这等身份的人都上了梁山,那自己便是跟对人了。

    众人神态古浩天都看在眼里,这时他站起身来,向萧嘉穗拱手行礼,说道“请先生屈就。”

    萧嘉穗见古浩天如此敬重于他,心里很是感动,他站起来走到大堂当中,面对古浩天郑重的行了一个大礼,然后也不矫情,便到了闻焕章身边坐下。

    接着萧让又继续宣读第二个决定“本次淮水灾民征新兵员四千六百五十人,太湖即将新来水兵一百五十人,共计四千八百人。庄园管理处议定,亲卫营增加至二百人,教导营增加至三百人,骑兵营增加至五百人,水兵营增加至一千八百人,步兵营增加至四千二百人。”

    萧让还没宣读完毕,下头已经纷纷议论,最兴奋的却是阮家兄弟,水兵在梁山一直势单力薄,论金贵不如骑兵,论人数不如步兵,至于亲卫营和教导营本来不在攀比之列,如今一下子增加了千余人,且有太湖四杰相助,顿时觉得气壮了许多。只有周云清有些郁闷,他的人马与水兵和步兵相比增加太少,即使知道山上缺马,心里也觉不平。

    “教导营先从全部的护卫队中选调人员,开展新兵训练,待本轮新兵结束之后,亲卫营、骑兵营可在新、老队员之中优先选人。”

    “兄弟,你听,就知道不会亏待你骑兵营这个宝贝疙瘩的,人员由你选,这一营岂不当得别人几个营。”

    萧让刚读到这儿,阮小二就悄悄的对身边的周云清说。

    “嘿!嘿!”
1...3031323334...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