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大宋做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吴仲达

    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是无可厚非的。安东大都护府汉人当政,而且在安东大都护府治下生活确实要比在大宋治下生活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至少安东大都护府没有那么许多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

    大宋的文人深受“皇恩浩荡”,自是不遗余力的鼓吹大宋的正统地位,可百姓却是很注重实际的。正统再重要,也没有自家的肚皮重要。人心的向背,自然也就向着安东大都护府这面有所倾斜。

    辽国南京道是被大宋朝廷收复了,可安东大都护府不仅拿下了辽国的西京道,更是多出了一支以辽人为主的军队。两相对比,还是安东大都护府技高一筹。而且更重要的是,西京道内的辽人已经认可了安东大都护府的统治地位,而南京道,却还需要费上好一阵子呢。表面上看大宋朝廷与安东大都护府在辽国两道问题上平分秋色,可实际上大宋朝廷所得的只




第三百二十二章 埋种
    相比起兄长完颜阿骨打以及完颜晟,完颜斜也的本事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既没有完颜阿骨打骁勇善战,也没有完颜晟老谋深算。而且更要命的是,完颜斜也的耳根偏软,容易轻信他人,没什么主见。

    仅仅因为薛时对他有所关照,便轻信薛时,认为此人为可交之人,全然忘记了二人本属敌对阵营,所说之话不可轻信。当从薛时那里得知兄长完颜阿骨打亡故的消息以后,完颜斜也不由悲由心生,止不住放声痛哭。

    完颜斜也才能虽不如兄长,但也并非庸才。但他不该在止住了悲声后留下薛时一起讨论此时金国欲将他赎回的用意。相比起完颜晟,完颜斜也更愿意相信完颜阿骨打与自己还有一份兄弟之情。倒不是完颜晟与完颜斜也过去有什么过节,只是完颜斜也天生的不愿与心眼多的完颜晟亲近。

    此时来商议赎回自己的是完颜晟,这就让完颜斜也本能的怀疑这是不是完颜晟要耍什么阴谋诡计。正所谓病急乱投医,玩心眼并非完颜斜也所长,而对薛时的学问,完颜斜也又惊为天人,这时自是要求教一二。

    薛时本不愿与完颜斜也讨论此事,毕竟他是外人,可架不住完颜斜也一再请求,薛时也就只好“勉为其难”的替完颜斜也分析了一下金国目前的情况。

    “完颜将军,想必即便我不说,你也知道你兄长完颜阿骨打生前曾有意改变金国的传位制度,即仿照我汉人的父死子制。可惜天不予时,他还未完成此事便撒手人寰。这皇位还是按照目前金国兄终弟及制落到了完颜晟的手中。”

    “我家主公曾言,完颜阿骨打一代豪杰,而完颜晟亦是一位枭雄。虽然依照金国兄终弟及制才得到了皇位,但完颜晟亦想要采取父死子继制,将皇位永远留在他那一脉传承。”

    “过去完颜阿骨打当国,他的子孙自是希望皇位会传给他们,所支持的自然就是父死子继制,但如今皇权已经落到了完颜晟那一支的手中。为了日后可以名正言顺的取回皇权,完颜阿骨打的子孙自是希望金国的传承依旧采用兄终弟及制。”

    “而完颜晟的想法则恰恰与过去相反。用我们汉人的话来说,这就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皇权的交替是改变两派态度的关键。完颜阿骨打一系的子孙此时在军中手握兵权,而刚刚继位的完颜晟则不想在此时发生内乱。他想使缓兵之计,但由于完颜宗干、宗望等人对他的不信任,他才必须要救回将军好证明自己此时的态度。”

    “将军归国以后不必担心会受到太多的刁难。相反的,为了拉拢将军获支持,无论是完颜晟还是完颜宗干、宗望等人,都会对将军示好。而将军要做的便是左右逢源,从中捞取好处。若是一定要有偏向,薛某倒是建议将军偏向完颜宗干、宗望更有利一些。毕竟将军也是兄终弟及制的受益者,完颜晟若是想让父死子继制取代兄终弟及制,那将军就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绊脚石。”

    “先生大才,可愿随我一同返回大金”

    “蒙将军错爱,薛某愧不敢当。”

    “先生何故不肯随我一同离开,我可以向先生保证,回到了大金,先生便是我的座上宾……”

    “将军,薛某可并非见利而忘义的小人。”薛时打断完颜斜也的话道。

    “呃……先生教训的是,是我孟浪了,还望先生恕罪。”

    “将军言重了,此番归国,薛某无有什么金银相赠,便以良言相赠。”

    “先生请说。”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金国国内正值多事之秋,将军回去以后切莫过早表明自己的立场,那只会让自己深陷麻烦当中。”

    “……多谢先生提醒。”

    送走了薛时,完颜斜也独自一人回想之前与薛时的谈话,不由惊恐的发现薛时对于金国国内的情况似乎比自己还要了解。薛时隶属安东军,他既然知道了这些事,那是不是也意味着金国对于安东军来说不存在所谓的秘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金国被安东军了解的如此“透彻”,那双方若是动起手来,金国的胜算能有几成越想越觉得不安的完颜斜也一夜没睡,以至于次日再见到薛时时顶着一对熊猫眼,吓了薛时一跳。

    “将军也不必过于担忧归国后的待遇,无论是完颜晟还是完颜宗干、宗望等人,在将军未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前,他们还是会以拉拢将军为主。”薛时安慰完颜斜也道。而完颜斜也也不可能去告诉薛时自己一夜没睡不是担忧自己回国后会遭到什么刁难,而是惊恐安东军对金国的渗透已经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

    完颜斜也知道安东军不好对付,但除了知道安东军战斗力强悍外,对于安东军内部的情况,也就所知不详了。金人习惯了用刀把子说话,但凡是遇到敌人,往往先上去的就是手中的大刀片子。

    可一旦遇到了能够与其抗衡的对手,金人才惊觉对对手的不了解。这两年金人对于安东军的情报也是加强了收集的力度,但由于完颜斜也是带兵打仗的将军,而金人早先的大敌是辽国,对安东军不甚了解也就怪不得完颜斜也。

    未知往往会令人感到恐惧。金人步战无双的信念早在完颜斜也被安东军正面击溃时而土崩瓦解。而安东军所表现出的强大战力,也让完颜斜也不禁暗生担忧。虽然击败了宿敌契丹人,但完颜斜也知道,并非契丹人无能,而是上位者不懂知人善用所致。契丹人里有多少英雄豪杰不是死在金人手里,而是死在了身背后自己人的算计当中。

    一想到安东军成为金人的下一个对手,完颜斜也的心中就愈发的不安,对于能否战败安东军感到怀疑。被关押在大同府的完颜斜也也不是完全失去了自由,每隔上半个月他就有机会在专人的“陪同”下上街去放放风,领略一下大同府的风土人情。虽说期间不能与人交谈,但能够出来呼吸一下新鲜口气,就足够让完颜斜也感到庆幸。

    不能与人交流,但还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让完颜斜也感到困惑的是,自己所见的契丹人似乎并没有因为即将亡



第三百二十三章 自食其果
    凡事皆有度,过了就容易好事便坏事。分寸的把握,也是对一个人心智的考验。张宝自是希望金国陷入内斗,但他又不能做得太“露骨”,只能选择旁敲侧击。

    内斗,永远是消耗自生实力的最有效手段,因为无论胜负,损失了都是自己人。金国强大,强大在团结。但随着完颜阿骨打这位具备一呼百应能力的豪雄去世,金国内部必会因为权力纷争而进入群雄割据的局面。

    或许内斗也是人的天性之一,当外敌不足以威胁到自身地位的时候,内斗也就成为了主旋律。昔日金国弱小,朝不保夕,金人为了求活尚可做到万众一心,可随着实力日益壮大,为了多吃多占,金人也就变得不如从前那样团结了。

    完颜阿骨打在世时,可以凭借个人的威望压制住手底下那些人的私心膨胀,但随着完颜阿骨打这个可以镇住场子的主去世,平日里被压制着不敢轻易露头的野心就如同草原上的野草,纷纷冒头。都是跟着太祖爷打天下的小伙伴,凭啥他就比自己多吃一口。完颜斜也的回归,并不会打消那些心里不平衡的怨气,如何协调内部的利益分配,也就成了完颜晟的当务之急。

    看人挑担不吃力,过去完颜晟看完颜阿骨打处理内部事务游刃有余的模样时还觉得不过如此,换自己同样也可以这样。但等到自己真的接过这副担子以后,完颜晟才深刻理解了完颜阿骨打当初的不容易。

    相比起对外征战,处理内部事务真是叫人心力交瘁。一方面没考虑到,就容易引起某些人的反弹,可安抚这种事就如同按葫芦瓢,这头按下去,那头翘起来,想要所有人都满意,真的很难。

    其实这也是完颜晟自己走进了误区,他越是想要尽善尽美,结果就是越有可能不尽如人意。对待外人,一言不合就动刀子是最有效的手段,可对待自己人,那就不能动不动就亮刀子了。完颜晟希望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可张宝却知道这种想法是痴心妄想。利益的诉求各不相同,又怎么可能做到让人人都满意。

    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取舍,最好的办法便是站在多数者的一边。做皇帝就要做一个仲裁者,而不是当一个决策者。就如同在拳击台上,皇帝要当个裁判,而不是做个拳击手。当然张宝不会告诉完颜晟这些,先不说完颜晟会不会听,单是张宝本人,他巴不得金国越乱越好,要不然也不会那么痛快的把完颜斜也放走。

    利益诉求需要一个代表,诉求越多,越是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完颜晟是一股,完颜宗干、完颜宗望是一股,完颜宗翰、完颜银术可是一股,完颜斜也同样也是一股。在没有外敌干扰的情况下,金国内部这四股势力的争斗就够瞧了。

    而为了防止金国完颜晟玩一出祸水东引,在放走完颜斜也的同时,张宝也下令安东各军提高戒备,小心防范。

    张宝并没有打算趁着金国新主上位之际发兵征讨,那样不是趁火打劫,而是会帮了完颜晟的大忙。一旦有了外敌威胁,完颜晟就可以此为借口整合内部势力,从而达到巩固自身统治地位的目的。

    张宝不想替他人做嫁衣,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才显得惬意,也符合安东军目前的状况。别看安东军在战场上战无不胜,但连续作战对粮草辎重的消耗也是十分惊人的。张宝不需要因为穷兵黩武而影响了安东大都护府自身的发展,暂时罢兵不战也是符合此时安东大都护府的现状。

    新的地盘要治理,新的人口需要安置,而这些都离不开钱粮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对外的征战就必须暂缓。打铁还需自身硬,从长远考虑,适时的休战,更符合安东大都护府的长远利益。

    与安东军交换战俘,也是完颜晟试探安东军态度的一种手段。金国大多数人虽将安东军视为日后的最大敌人,但此时自顾不暇,也就不希望在这时过早与安东军发起全面战争。短暂的和平,是金国目前需要的。至少在完颜晟安抚住国中各股势力之前,完颜晟并不希望与安东军兵戎相见。

    完颜斜也的回归,也就让金国明白了安东军无意开战的讯号。一个完颜斜也并没被完颜晟放在心里,安东军此时的态度才是完颜晟最关心的。不过完颜晟也是看人下菜碟,安东军强大,金国才会慎重对待,但大宋朝廷就得不到金国的这份重视。

    不能怪金国势利眼,只能怪大宋朝廷自己不争气,还不知道藏拙,早早就被金国看清了底细。金国以武立国,尊重强者,鄙视弱者,大宋西军在伐辽的表现差强人意,也就怪不得金国拿有色眼光看待大宋。

    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如何能获得尊重盟友辽国都亡了,这时候还提什么盟约。当宋国使者抵达金国提出想要讨还金国在南京道的缴获时,金国上下对此嗤之以鼻。不仅没有答应宋国使者的要求,反倒要求宋国仿照当初与辽国所签的盟约,将原先要上缴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

    宋国自是不肯答应。好不容易赶走了辽国那匹狼,没想到转眼又跑来金国这头虎,而且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这头虎还是自己招来的。一想到当初朝中那些提醒朝廷应该联辽抗金的人,宋国君臣就感到脸上有点火辣辣的。

    只是木已成舟,宋金两国已经接壤了,金国可以通过南京道直接杀进宋国的腹地,而令宋国尴尬的是,本国的军队却不足以保证可以抵御金兵的入侵。

    有人提出可以借助安东军抵御金军,但问题是早先宋国君臣与安东大都护府的关系不睦,算计人家不止一次两次。就是现在,安东大都护张宝的侧室还有一人被扣押在汴梁。这时候想要人帮忙,人家肯不肯帮谁也不敢拍胸脯保证。

    但本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朝廷的使者在金国碰壁后,便又跑到了西京道的大同府,求见安东大都护张宝。而等张宝听明白了对方的来意以后,不禁哭笑不得。谁给他的勇气跟自信,让他认为自己会在这时伸出援手

    呵呵,用得着的时候就是忠臣良将;用不着的时候就是乱臣贼子。这大宋朝廷也太现实了一点吧真当别人都是傻子,随便说两句好话就能糊弄的别人去卖命等到别人拼得两败俱伤时再坐收渔翁之利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思悔改
    不见棺材不落泪,许多人往往都是要等到大祸临头时才会幡然悔悟。而在祸事来临之前,这些人对于与自己所想不符的意见,往往也是采取自动屏蔽的态度,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固执。

    金兵已经大军压境,可以赵佶为首的大宋朝廷依旧固执己见的认为这是金人虚张声势,想要借此逼迫朝廷签下与金国的不平等条约。

    威武不能屈!这种听了让人感觉操蛋的话成了宋国大臣此时的口头禅。可想要硬气,那也要有硬气的资本,金兵都杀到家门口了,可宋国朝廷除了口头强硬外,竟然对边关的防范依旧如故,丝毫不见紧张备战的态度。

    许多人在犯了错以后首先会说的就是三个字,我以为……可这世上的事从来不会如你以为的那样发展。我以为……以为你大爷!

    当金兵真的杀过边境,进入南京道后,宋国君臣集体傻眼了。本以为金国大军只是吓傻他们,却没想到金国是玩真的。南京道才刚刚到手没多久,朝廷压根就没来得及对被金兵破坏严重的城池关隘进行重新修缮,再加上宋国如今财政吃紧,驻守南京道的宋军士气低落,与金兵一接触几乎就是溃不成军。

    金兵一路过来几乎就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势如破竹般的就杀进了大宋的河北。朝廷慌了神,急忙找到还留在汴梁的完颜希尹表示愿意答应金国早先所提的条件,希望两国以和为贵。但完颜希尹却以今时不同往日为由,重开条件,不仅提高了每年宋国需要上缴给金国的岁币数量,更是将南京道划入了金国的治下。

    这就是割地赔款!失去了南京道,金兵就可以随时南下,而宋国君臣这一犹豫,正在河北攻城掠地的金兵却没闲着,利用打了金国一个措手不及的机会,长驱直入,一支金兵竟然就直愣愣的杀奔汴梁而来。

    宋徽宗赵佶闻知此事后不由大惊失色,误以为汴梁以北已被金人控制,惊慌之下也顾不得多想,匆忙将帝位传给了长子赵恒,自己则带着亲信逃出了汴梁直奔江南。

    赵恒早先还在为争夺储君之位费尽心机,却没想到皇位会来的这么容易。虽然他心里清楚父皇“退位让贤”的用意是准备用他顶缸,可皇位既然到了手里,那再想要夺回去就不是父皇能说了算的。

    在执掌了朝廷大权后,赵恒并没有着急处理与金国的纷争,而是先提拔自己的亲信,安插在百官中取代了赵佶为帝时所宠信的那一批重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恒在这件事上的处理手段简单粗暴而有效。过去依仗官家赵佶而得志的高俅、蔡京、童贯、梁师成等人无一幸免,尽数在这次清洗中被扫落下马。而百姓对于新官家赵恒的做法自是拍手称快。

    不过朝廷的这次人事变动也耽误了朝廷组织人手抵御金兵的时间,当张叔夜、徐槐奉旨组织人力抵抗金兵的时候,那支由于迷路而误打误撞避过沿路关卡的金兵也已经距离汴梁不足一日的路程。

    得知金兵已经距离汴梁不远,赵恒也想要学习一下太上皇的做法,只不过他的这一想法遭到了以张叔夜、徐槐为首的一众大臣的集体反对。赵恒也没想到自己刚刚才提拔重用的张叔夜等人会立刻跟自己对着干,迫于形势,他只得对外宣布要留在汴梁与金人奋战到底。

    小人永远是无处不在的!张叔夜、徐槐并没有意识到由于他们的劝留已经让赵恒心存芥蒂,在得到赵恒的明确态度后,还在为遇到了一位“明主”而欢喜。而在他们的努力下,汴梁城内的百姓被动员了起来,积极参与守城。

    这回来的金兵并不是什么大股人马,也就只有五千骑,而且还皆是骑兵,也没携带什么攻城器械,只要汴梁紧闭城门,等到四周的勤王人马赶到,这股金兵就会不战自退。但金兵退走了,当初劝阻赵恒不要离开汴梁的张叔夜、徐槐等人不仅没有被论功行赏,反而被以各种理由调离了汴梁。表面上的理由冠冕堂皇,说是让张叔夜、徐槐等人主政一方,可实际上就是赵恒不想将张叔夜、徐槐这种要跟自己唱对台戏的人继续留在汴梁给自己添堵。
1...120121122123124...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