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说到这里,赵显声音严肃无比:“自今日起,往后半年到一年之中,你们便就住在这军器监,跟随军器监的匠人师傅们,一起熟悉改进这些新奇物事,一年之后,只要你们能够熟练掌握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并且忠心大启,本王会给你们每个人一个登天之路。”

    能进入宗卫府内府跟禁军之中的,大多都是身世清白之人,尤其是站在赵显面前的这批年轻人,祖上三四代人都被赵炳查了个干干净净,绝没有可能被齐楚两国的奸细混进来。

    同样的道理,这批人之所以要进宗卫府跟禁军供事,是因为他们不是出身寒门,就是将门庶子,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下半辈子要么在禁军或者宗卫府之中混成一个兵油子,要么就会进入临安府衙或者巡检司这些衙门之中混到一个差事,然后此生就到此为止。

    赵显口中的这个“登天之路”的意思,意思就是可以给他们知道进身之阶,让他们有机会从寒门进身高门,从庶族成为新的贵族。

    而这些东西,每一样都可以让古人奋斗终身了!

    所以,当赵显说完这句话之后,这些年轻人每一个人的呼吸都粗重起来。

    赵显对于这个效果很是满意,他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很好,稍后军器监的监正李清会给你们安排食宿,你们这队人总共五十人”

    说到这里,赵显伸手指向了那个如同高塔一样的大个子。

    “就由他来领头,如果有人




第三十三章 武威郡王
    安排好这些少年人之后,赵显又在军器监多待了一天,跟李清等人商量了一下神臂弩之类的冷兵器改进方向。

    至于那门刚造出来的红夷大炮,赵显把他命名为“肃武炮”,这个名字是来源于赵长恭,老肃王死后谥号乃是一个“武”字,全称应该是肃武亲王,为了纪念这位素未谋面的父王,以及聚拢肃王一系武将的人心,所以赵显把这第一门大炮命名为“肃武”。

    再有,就是军器监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由于肃武炮的出世,赵显跟李清仔细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放弃当下大启最为流行的步兵重甲,改为研制轻骑甲胄。

    从前由于大启无马的原因,从立国以来一直到景帝赵宗睿,都十分重视步卒,因此大启的重甲步兵也是三国之中最为精锐的步卒,这些重步卒结阵的时候,甚至可以正面硬抗骑兵的冲击,算得上是大启对抗齐楚两国骑兵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

    但是,随着“肃武炮”的问世,笨重的重甲步卒,乃至于重甲骑兵,都必将被这个时代淘汰,毕竟无论再厚的铁甲,在肃武炮的实心弹之下,也会瞬间被打成碎片,在这种前提下,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防御上,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进攻上头!

    在这种前提下,赵显嘱咐李清除了改造肃武炮之外,还要努力改进大启的长弓短弓以及神臂弩,毕竟这些东西,才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远程杀伤力量。

    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赵显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肃王府,回府之后,他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先赶到书房让李香莲等人挑出这几天有关北齐的情报,细细阅读一番之后,赵显才打了个哈欠,喃喃自语:“这个姜堰,是要强行把姜无忌捧上皇位啊。”

    就在赵显在军器监闭关的这几天,北齐燕都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首先是元庆帝力排众议,把八皇子姜无忌捧在了太子之位上,再次就是元庆帝从北齐的西北边疆,把早年被他亲自流放在那里的武威王姜小白召回了燕京!

    这位武威郡王,乃是元庆帝的二十四弟,今年也就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十二三年前元庆帝未登基的时候,这位姜小白跟姜堰乃是竞争对手,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姜小白出手跟姜堰争夺帝位,失败之后就被元庆帝找了个借口流放到了武威,封了一个武威郡王。

    这一流放,就是十二三年!

    而武威,就是整个凉州最大的一座城池。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年仅十八岁的武威郡王姜小白,如今也成了一个而立之年的中年男人,由于西北凉州风沙太重,姜小白早已经不复当年的风华正茂,反而一副被岁月砥砺出的坚毅模样,几道皱纹已经毫不客气的爬上了他的脸颊。

    在被接近燕都城的这段时间里,姜小白的内心出奇安宁,他只是静静的坐在前往燕都的马车里,轻轻闭着眼睛,心如止水。

    他被流放在西北已经整整十三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位曾经的二十四皇子,总算收拢起了锋芒,成为了一柄并不耀眼,但是却足够危险的利器。

    姜小白在几个宦官的带领下进了燕都之后,然后他拉着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农家『妇』以及一双皮肤略微发红的儿女,轻轻走下马车,马车前头,来自北齐皇城之中的大太监彭玉,已经点头哈腰的等在那里,见到姜小白下车之后,彭玉连忙迎了上去,对着姜小白弯下了腰。

    “二十四殿下,您总算来了,可把老奴给着急坏了。”

    姜小白显然认得彭玉,他带着一家老小下车之后。淡淡了瞥了一眼这位大太监之后,随即轻声笑道:“原来是彭公公到了,小王久未归京,一时有些不查,还请公公莫怪才是。”

    “王爷这是哪里话”

    彭玉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着姜小白说道:“王爷就莫调侃奴婢了,快快进宫去吧,陛下已经等了您好几天时间了。”

    姜小白犹豫了一下,让你来轻轻蹲了下来,对着自己的一双儿女这样说道:“你们听着,这现在为父要有一件大事去办,这段时间里,你们俩就跟你娘在这里好好待着,听见了没有”

    “知道了父王。”

    &n



第三十四章 托孤
    燕都的皇宫,对比其他两个国家来说,只能说得上是中规中矩,论占地它远没有郢都那座皇城那般庞大,而论精美,它又远不如位于江南的启国那般精巧。

    但是,就是这座坐北朝南的皇城,静静地待在燕都,却自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势在,这种气势是建立在北齐远超其余两国的国力之上,是建立在北齐纵横天下的军力之上!

    此时,这座皇城的御书房里头,一对别样的兄弟,正跪坐在一张矮桌两边,对坐而望。

    两兄弟,一个垂垂老矣,一个正当壮年,一个皮肤白皙,一个面『色』焌黑。

    元庆帝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给坐在对面的姜小白倒了杯茶,然后用手轻轻敲了敲桌子,轻声道:“燕都的情况大抵就是这样,眼下朕还活着,燕都朝局还能够压制得住,一旦朕死了,燕都朝局将会瞬间到崩溃边缘,以无忌的能耐,未必能够应付这个局面。”

    姜小白笑着喝了口茶,轻声说道:“皇兄那个八皇子,臣弟在武威那里也听说过,听说这小子很是有些手段,如果皇兄能教他几年,坐稳皇位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元庆帝也端起了茶杯,对着姜小白遥遥敬了一杯,洒然一笑:“理是这个理,但是朕没有时间了。”

    姜小白脸『色』一沉,轻轻放下手里的茶杯,皱眉道:“不至于吧,皇兄你身子骨一直不错,近几年也没听说有什么大病,何至于突然就病重到这个地步”

    “不是生病。”

    元庆帝轻轻咳嗽了一声,脸上隐隐有些蓝气浮现,然后急促的喘了几口气,脸上的神采黯淡了下来:“朕是给人下了毒。”

    话说到这里,这位姜家上一代最耀眼的二十四皇子才变了脸『色』,他抬头看向自己的大兄,低声道:“皇宫的吃食不说层层把控,但是至少也会有试『药』的小太监,皇兄你怎么会给人种下这么深的毒物”

    “也不算是毒,太医院的那帮庸医说了,只是一种剂量很轻的『药』。”

    元庆帝微微一笑:“这种『药』,吃一点并不会有什么害处,反而可以有提神的效果,让人觉得精神倍增,但是如果上了年纪的人吃多了”

    “就会落到朕这般地步,随时会被这种『药』石夺去『性』命。”

    姜小白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但是最终还是放弃,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声音沉重:“可查到是谁干的”

    元庆帝摇头:“太监宫女杀了无数,甚至太医院的那些庸医朕也杀了不少,但是没有什么用处,那幕后下手之人若不是手眼通天,就是朕的身边人。”

    元庆帝这句话说完,姜小白的眼神瞬间凌厉起来,直接房门口待命的大太监彭玉。

    论起嫌疑人,能够无声无息在元庆帝膳食里下『药』的,也就只有这位从潜邸之中便跟随姜堰,至今已经二三十年的大太监彭玉了。

    元庆帝看了看姜小白,微微摇头:“不是彭玉,彭玉的为人朕心里清楚,他三十年前在皇子府里便跟着朕了,三十年里几乎没怎么跟外人接触过,朕信他。”

    “他没有害朕的理由。”

    姜小白眯了眯眼睛,有些焌黑的面容上『露』出一个笑容:“皇兄啊皇兄,早知道你现在落到被人种『药』下毒的地步,十三年前你还不如把这个位置让给臣弟,臣弟最起码还能保你一世平安。”

    元庆帝瞪了一眼姜小白,低哼道:“放肆,这皇位是从父皇顺递下来的,当年你胡作非为,朕已经饶了你一次,你现在还敢口出大逆不道之言!”

    武威郡王怡然不惧,只是淡然一笑。

    元庆帝无奈的叹了口气,低声道:“这幕后下手之人是谁,朕虽然没有明确查出来,但是或多或少也能猜出来一些,估计是朕的那个大儿子这些年韬光养晦,等的不耐烦了,想让朕提早驾崩,他好接过皇位。”

    姜小白眼中闪烁寒光。

    “姜楷”

    武威郡王姜小白虽然是大皇子姜楷的亲生叔父,但是论起年纪他还要比姜楷小上一些,十几年前姜小白还在燕都生活的时候,两个人曾经打过不少交道,因此姜小白对于这位大皇子并不陌生。



第三十六章 冲突的理念
    临安城南,军器监。

    双眼布满血丝的赵显,正在跟李清还有周大有,章质等人商量着一张图纸,这是一张关于改进肃武炮炮管的图纸,虽然对于具体的工艺流程赵显并不了解,但是他还是凭借着后世的经验给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不止是李清周大有这些赵显的学生,就连在场的几个军器监的老师傅也频频点头,受益匪浅。

    能在这个时代搞出“肃武炮”,赵显心中是颇为激动的,他甚至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因为此时在这个不起眼的军器监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处在这个时代的最尖端!

    这种“引领时代”的感觉,颇让人沉迷其中。

    等到赵显跟李清商量到七七八八的时候,一个身穿青丘服的中年汉子,躬着身子走到了赵显面前,声音恭敬:“王爷…王妃唤您回府。”

    这是青衣卫外府的大统领赵慷。

    赵显头也不抬:“告诉她,本王这里有极为重要的事情,过几天再回去。”

    赵慷苦笑一声:“王爷……王妃让卑职转告您,您在军器监,已经待了四天时间了,您……”

    “不该待在这里这么久的。”

    听到这句话,正用手指着图纸上某个炮管薄弱处的赵显猛然愣住,他皱眉思索了片刻,这才想明白项樱话里的意思。

    此时,他已经不是那个曾经的肃王殿下了,身为启国实君,应当面面俱到才是,无论军器监的事情多么重要,他都不应该在这里付出太多时间,置其他事务于不顾。

    尤其是现在,肃王府还没有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谋士角色,也没有一个能够替他处理大小事务的“宰相”角色,肃王府一旦离了他赵显,就会显得没有那么权威。

    他已经在军器监里滞留了四天时间了,如果他在继续待在这里,临安城暗处恐怕会涌出许多不必要的波澜。

    想到这里,赵显闭上有些酸痛的眼睛,轻声说道:“本王知晓了,你派人回去通知王妃,稍后本王就回府里去。”

    赵慷躬下身子:“卑职遵命。”

    赵显起身,伸了个懒腰,找了盆清水洗了把脸,然后转身看向李清周大有等人,轻声笑道:“本王还有些别的事情要忙,这军器监的事情暂时就交给你们,碰到什么难处了,就派个人到肃王府通知本王,本王会尽力给你们解决问题。”

    此时,身为军器监监正的李清,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着赵显深深鞠躬:“老师放心,学生们定然不辜负老师的厚望,替大启制出护国神器,保我大启疆土千秋万代!”

    随着李清躬下身子,章质,周大有这些赵显的学生们,纷纷对赵显弯下了腰,齐声道:“必不辜负老师厚望!”

    这个鞠躬礼,是赵显亲自教给他们的,如今放眼整个临安城,也只有这十三个学生敢这么对赵显行礼,其余哪怕是临安的二品三品大员,碰到赵显都恨不能跪下请安。

    赵显欣慰一笑:“好了,本王这就回了,做事的时候尽量问一问军器监的那些老匠人,如果那些老匠人帮忙解决了问题,当赏则赏,碰到有大功的,可以报到本王这里,本王给他封爵也不是不可以!”

    封爵对于古人来说,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诱惑了,毕竟自古以来都是贵族们高高在上,能从“贫民”“寒门”一跃成为寒门贵族,是所有老百姓共同的梦想。

    重赏之下,整个军器监的人都双眼发红,齐声嘶吼:“必不辜负王爷厚望!”

    “好!”

    赵显脸色肃然,对着这些脸上或多或少沾着黑灰的军器监匠人躬身行了一礼。

    “大启未来国运如何,悉数寄托在诸位身上,若有所成,赵宗显绝不敢忘诸位大功!”

    说罢,他不理会这些深感惶恐的匠人们,而是转身



第三十七章 乾纲独断
    其实项樱生气,并不只是因为赵显去跟那些匠人厮混,更多的是因为赵显直接消失了四天,把那些无比重要的朝中事务抛诸脑后!

    此时听到了雷震子这三个字,她心中的怒火就消散了不少。

    没有人比她更清楚雷震子的厉害了,从赵显带兵第一战的江宁之战,到后来两个人携手前往西楚,甚至包括了那次定鼎西陲格局之战,雷震子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说一句毫不夸张的话,如果没有雷震子,赵显基本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甚至说不定在江宁的时候,就会被姜无忌给捉到北齐去!

    “你又鼓捣出什么东西了”

    赵显拉着项樱的手,轻轻在她掌心里挠了挠,然后微笑道:“这个就先不告诉你了,你现在有着身子,思虑太多不好,放心,为夫什么时候让你失望过”

    项樱竖起蛾眉:“你说不说”

    赵显果断认怂,无奈说道:“是一种……火炮。”

    “什么叫火炮”

    “火炮就是……”

    赵显停顿了一下,没有实物演示的情况下,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具体的跟项樱描述火炮这个东西,涨了片刻之后,他才开口说道:“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发射暗器的机括。”

    项樱皱了皱好看的眉头,用手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肚皮,轻声开口,
1...158159160161162...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