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赵显从主位上站了起来,负手道:“别的年份,本王懒得与你们计较了,只说成康十五年,织造局递给朝廷的数目是棉三十五万匹,丝十五万匹。”

    赵显走到白芷若身前,弯下身子轻声说道:“可在成康十五年一年,只白家一家给织造局交的货,就大概是这个数了,我说的没错吧,白小姐”

    白芷若脸色变了变,她不明白赵显从哪里知道的数目。

    白家总共上百家布行,十几个大型作坊,每年织出多少布,织什么布,就连家里一些高层的大掌柜也搞不明白,只有到了年底,汇总到自己这里,自己还要找几十个账房,精算好几天才能算的出来,这个肃王爷,从未听说他接触过绸布行当,他是怎么知道的

    难不成,传说中无所不知的青衣卫,就真神通广大到了这个地步

    她脸色变幻不定,良久之后才咬牙说道:“我们只是按织造局的要求来做,至于每年做多少,也不是我们这些商户可以决定了,就算肃王爷您说的是真的,您也该去追究织造局的责任才是,关我们这些绸商什么事情”

    “哦,原来不关诸位的事情啊。”

    赵显有些疑惑的问道:“既然不关各位的事情,那么各位来肃州府做什么,难不成是为了相亲吗”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冷了下来:“既然各位抵死不认,那么请离开本王的藩国,各回各家,以后各位家里要是出了什么事情,莫怪赵七没有有言在先。”

    的确,如白芷若所说,织造局拿货的数目与上交朝廷的数目不同,是织造局的问题,但是这些绸商多给织造局的绸布,都是从织造局结到了货款的。

    不止如此,如果赵显猜的没错,这些“多出来”的布,都是没有缴税的。

    启国的商税并不高,与明朝相若,都是三十税一,只不过这种看起来很低的税,都是层层收税的,也就是每一个环节都要收一次税。

    从生丝,到成布,再到运货时的每一个关口都要三十税一。

    累积下来,也就不低了。

    如果都按照成康十五年这种比例来算,四大绸商每年光是漏掉的税,就有数百万两银子,甚至更多!

    这些事情,一旦追究下来,织造局的官员固然逃不掉,这四大绸商,个个都是抄家的下场。

    白芷若虽然精明能干,但究竟只是一个商人之女,她没有太多的政治经验,当即被赵显唬住了。

    如果她在临安做过几年官,就会听得出来,赵显刚才那番话看似凶狠,其实他什么也没有说。

    李家的李源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肃王殿下,您是九天上的人儿,何苦与我们这些在稀泥里打滚的商人一般计较且放我们一条活路吧……”

    你们在稀泥里打滚

    那那些在地里刨食的人是什么被你们打滚压死的可怜虫

    赵显懒得跟这些人扯皮,断然说道:“你们绸商的烂账,一旦翻开,江南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本王也懒得去翻,眼下,只有一条路给你们走。”

    张若谦站了起来,陪着笑脸说道:“殿下的意思是”

    &nb




第二十六章 买定离手
    既然白家服了软,赵显也不想太过计较。

    毕竟四大绸商只不过是一些人挣钱的工具而已,江南最大的症结并不在这些绸商,而在织造局。

    织造局每年多出的那么多绸布,到底去了哪里,这些绸布挣得银子,又流入到了什么人的口袋里,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赵睿让赵显查江南绸商,其实这个差事,在谢府的那个夜里,赵显就已经办完了。

    如果赵显上心,马不停蹄的去办这个差事,那他现在已经可以回临安复旨了。

    不过他并不想回临安,所以手段温和了很多。

    四大绸商认了栽,这笔高达六百万两的赔款按照皇商的比例赔付,也就是说,白家四成,李家三成,谢家两成,张家一成。

    摊派下来,虽然不少,但是最多也就是从他们身上割了些肉下来,远远没有伤到筋骨。

    白芷若咬牙切齿的离开的肃州府,这次他们白家亏损最多,足足要认罚两百四十万两银子。

    李家也出了大血,该一百八十万两。

    谢呈满嘴苦涩,谢家的布行挣得钱虽然多,但是谢家家大业大,需要养活的人也多,这一百多万两的罚款,已经伤到了谢家的筋骨。

    至于张若谦父子,倒是若无其事,张家远不止绸布行当这一个买卖,几十万两银子,他们还是出得起的。

    分配完罚款之后,谢呈正要起身告辞,瞥眼看到赵显跟项樱仍旧坐在张府里头未走,他心里心中一动,找了个借口,也留了下来。

    到了下午时分,项樱觉得无趣,带着几个丫头先回家了,赵显仍旧留在张府里头,与谢呈还有张若谦在张府后院的亭子下面说着话。

    “表兄见谅,方才是为了做事,不得不唱一唱红脸,没有吓到表兄吧”

    赵显向谢呈赔礼。

    说实话,青衣卫的情报虽然出色,但是如果仅靠青衣卫去查,是查不出这么详细的情报的。

    毕竟,青衣卫最主要的功能,是监察百官以及藩王,对于四大绸商这种平头百姓,青衣卫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比如说方才,赵显说能查的到李源底裤的颜色,这是在吓唬李源他们。

    不过要说越王,吴王这些藩王每天的底裤颜色,如果赵显想知道,他还真能知道。

    在面对四大绸商的时候,赵显之所以能占尽先机,全靠那天晚上,谢呈的倾囊相告。

    谢呈苦笑道:“殿下客气了,谢家与殿下同气连枝,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他这话说得很委婉,意思是你看,咱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谢家倒了霉,你肃王殿下不也脸上无光不是

    赵显呵呵一笑:“表兄这话说的是,别的不说,只看在祖母的份上,我也不能看着谢家倒霉。”

    “这样,表兄回了谢家之后,做出一副筹钱的模样出来,我这里也做出收到了钱的样子,等户部的人来收钱的时候,然后我给户部点检的人打个招呼,这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就免了去,如何”

    谢呈闻言,大喜过望,随即有些扭捏的说道:“殿下这样做,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这有什么麻烦的。”

    赵显淡淡一笑:“这件事是我负责的,到时候户部来收钱,我跟他们说多少钱,他们就只能拿这么多钱。”

    赵显这话的意思是说,户部来收银子的时候,该收多少银子,是他赵宗显说了算的。

    谢呈喜不自胜,对着赵显鞠躬道:“谢呈代谢家上下,感谢殿下大恩。”

    说着,他喜气洋洋的离开了张府,回山阴去了。

    一旁的张若谦嘴角抽搐,他不明白这么隐秘的事情,赵显为什么会安排自己旁听。

    赵显跟谢呈说完话之后,转脸看向张若谦,笑呵呵的说道:“大半年未见,张兄近来可好”

    张若谦点头笑道:“有劳殿下话音,愚…呃…挺好的。

    他想自称愚兄,后来又觉得不太合适,仓促之下,就变得有些尴尬。

    赵显摇头感慨道:“转眼间又是二月了,还记得一年前的时候,本王处境艰难,狼狈不堪,全靠张兄慷慨解囊,赠予了一千两银子。”

    赵显语气真诚:“或许在张兄看来,那一千两银子无关痛痒,但是当时确实是肃王府的雪中之碳,此事赵显一直记在心中,等有一日好回报张兄。”

    “如今,机会来了。”

    赵显微笑道:“当日那一千两银子,如今赵显百倍偿还,抵消十万两罚银,如何”



第二十七章 白家
    明教原先叫做摩尼教,又被时人称之为“食菜事魔”,意思是他们吃素,做事又很邪门。

    前朝大周王朝覆灭之后,天下三分,渐渐的明教也跟着分裂成了三个教派,数南明教的势力最为庞大。

    南明教势力最大的时候,应该是在十多年前,江南有一些偏一些的地方,一度是家家有人拜明尊,甚至还有一些忠实的明教徒聚众强占寺庙,作为“明尊“的道场。

    一些地方官一来怕事,二来真怕得罪那位所谓的“大明尊王”,因此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一些类似于瑶山城的偏远县城里,知县老爷家中,也供奉着大明尊王。

    这种情况,在十一年前得到了改变,当时老肃王赵长恭黯然离开临安朝堂,他心灰意冷,想要为启国做最后一件事情然后就安心就藩养老,于是老肃王带着三千肃王卫,从临安一路向南,身上但凡纹着“唯光明故”四个字纹身的,就地斩杀。

    当时的南明教主,被江南百姓奉若神明,被赵长恭当着江南百姓的面前,一剑削首。

    而现在的卫教主,当时不过是南明教的一个法王而已。

    好在明教吸纳教徒的条件很是严苛,大部分信众也只是信众而已,远远没有到教众的地步,不然,赵长恭不知道又要犯下多少杀孽。

    自那时起,南明教一蹶不振,彻底转入地下,一度在江南地区销声匿迹,直到四年前老肃王撒手人寰,这些南明教徒才敢重新露头,在江南地区蠢蠢欲动。

    如同金大侠小说中写的那般,明教却有四**王,不过不是倚天之中那四位动物,而是分别对应着那罗延尊者,苏鲁支尊者,释迦文佛,跟夷数佛的四位法王。

    这四位法王,是摩尼教从印度教,佛教,天主教等等四大教派的教义之中“偷”来的,比如说释迦文佛就是佛教中的如来老佛,而夷数佛则是西方的那位圣子。

    当然,这些东西老百姓们是不买账的,他们只会关心明王降世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福报,并不会去追究自己信仰的神灵究竟是从哪来的。

    由于明教早已三分,南明教的总坛自然不可能在传说中的“光明顶”,事实上,南明教早已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们从群众中来,最终也回到了群众之中。

    南明教在启国总共有十个分舵,每一个分舵都是一个行当,镖局,酒楼,当铺,青楼,他们什么都做。

    当然,数青楼和酒楼最多,因为这两个地方,最容易混杂鱼龙,也方便沟通消息。

    相比起来,南明教的总舵做的生意就要大气的多,他们做的是江南一带最挣钱的买卖——丝绸。

    ——

    通州城,白家。

    只要出门就必然戴着白纱的白家掌门人白芷若,此时已经摘下面纱,她坐在白家正堂的主位上,俊俏的小脸上尽是煞气。

    早在年初九,肃王刚刚出京的时候,白家就收到了政事堂杨相传来的消息,告诉了白家人,朝廷派出了肃亲王要对江南绸商动手,于是整整一个月时间,白芷若都在想办法应付那位肃王爷。

    她联络其余三家绸商,想要抱团对抗赵显,只要四大绸商紧密抱团,即便是朝廷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除非,江南织造局不想要绸布了。

    可是,在肃州府的发生的事情,让这个素来果决的白家掌舵人没了主意,那位赵家的亲王,做事太不讲章法了,一通威胁,就把另外三家逼得服了软。

    二百四十万两的赔款,即便是白家,也要元气大伤。

    白芷若正在沉思,一个家丁模样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他对着白芷若轻轻抱拳:“圣女,教主来了。”

    白芷若从沉思中惊醒,她目光复杂的说道:“知道了。”

    圣女。

    是的,白家远不止是一个白家这么简单,更不止是中书令杨吉的敛财工具这么简单,早在白家还未发迹之前,他们就是明教的白莲分舵了。

    白家的“白”字,也是出自于此。

    那时的白家,还不是明教的总舵。

    明教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了上千年,教内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山头,白家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南明教历代仅次于教主地位的圣女,大多是出自白家。

    十年前嫁给中书令杨吉的那位白小姐,是南明教的上一任圣女,而白芷若,则是这一代的圣女。

    白芷若深呼吸了几口气,转身走进了白家大院里头,在白府后院的最深处,有一座不起眼的院子,一年当中大约只有两三个月住人,眼下这个院子门口,有几个样貌普通的汉子把手,这几个



第二十八章 两个计划
    一年前肃王府的日子为什么过的这么惨

    按理说,以一个王府的财力,养赵显以后废人,莫说三年,三五十年也是没问题的,肃王府之所以落到当时那个地步,原因有很多。

    萧皇后授意萧安民刁难肃王府是其一,肃州府商户强买肃王府产业是其二。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位白家家主白芷若的报复心理了,以当时肃王府的处境,她想杀赵显轻而易举,她偏偏不杀,她就是想看着以前那个不可一世的肃王府,只剩一个疯癫世子的样子!

    卫道人有些可怜的看了看白芷若一眼,十一年前,他卫明跟白芷若的父亲白羡安同为南明教法王,更是义结金兰的兄弟,白家遭难的时候,他却只能坐视,无能为力。

    当时南明教千疮百孔,几乎灭教,也是他卫明跟白羡安一起,用白家的财力重建了南明教。

    想到这里,他出声安慰道:“过去的都过去了,圣女该放下的也要放下才是。”

    白芷若咬牙道:“十一年前的旧账还未跟他算,现在他张口便是二百四十万两银子!要是把这笔钱给了他,咱们圣教三五年都别想动弹了。”

    白家的钱并不多,他们这些年挣得钱大部分要上交给那位高高在上的杨相,另外的钱还要去发展南明教,所以白家这些年虽然挣了很多钱,但是却没能存住很多钱。

    别的不说,这二百四十万两银子,白家凑一凑是拿得出来的,不过拿出来之后,往后五年,南明教就再也别想从白家这里拿到一分钱了。

    卫道人愣了一下:“多少”

    白芷若咬牙重复了一遍:“整整二百四十万两白银!”

    原本仙风道骨的卫道人顿时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把一桌棋子打的四散开来,这位南明教主怒怒不可遏:“赵七欺人太甚!”
1...9394959697...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