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说书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唐四方
他说的是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十常侍和外戚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便派遣督邮监视天下,时时报告各地情况。
但是汉末官场混乱**之极,督邮实际上变成了权力倾轧的工具。这些督邮仗着手上的权力无恶不作,在巡视各地横征暴敛,肆意安加罪名。
评书版的《三国》,第一出就是督邮到刘备做县尉的安喜县来敲诈勒索,肆意构陷,然后被张飞一顿暴打。
鞭打督邮之后,三兄弟知道自己闯了祸端,这安喜县自然也是待不下去了,所以他们便远走代州。
所以第一回讲的就是《鞭督邮刘备走代州》。
马杰明也是个成熟的说书艺人了,本事虽然不怎么的,但是也没太大毛病,老老实实正正经经说下来。基本功还算扎实,说书也不错,没什么亮点,但是想来对付高杰义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崽子是足够了。
马杰明道:“那刘备知道大祸已闯,已经无力回天,索性离了这安喜县吧,这天大地大哪里去不得,便出声唤道‘二弟三弟,我们去也’。说罢,三人骑了马奔向远处,至于他们要去哪儿,咱们下回再说。”
说完,马杰明一拍醒木,站起身来鞠了一躬。
这回就不像平时了,底下都是捧他的书座儿,大家还会鼓鼓掌,现在下面坐着的都是高手大蔓儿,人家听出来一堆毛病呢,可没人搭理他。
马杰明露出有些不好意思笑,拱手道:“学艺不精,献丑了,献丑了。”
其他人也有些不置可否,他们的要求可高,马杰明的演出肯定算不上好,幸亏不是他们的徒弟,否则他们早骂街了。
郭文华也只是微微颔首,说了一声:“行了,说完了,那就下来吧。”
潘会长也多看了郭文华两眼,他知道郭文华还是留了情面的,因为他找了个没太大本事的说书人,不至于让高杰义输得太难看。
高杰义上台去,只要老老实实把书说完了,别打磕绊,正经一点,规矩一点,那也不会输上太多,传出去也不会太丢人。
郭文华又看向了高杰义,有些阴阳怪气地说道:“小高先生,到您了。”
高杰义站起来,笑道:“哟,您客气,不敢担您一声先生称呼。”
“呵,你都要爬我上头了,还差我这一声先生不成”郭文华有些皮笑肉不笑。
高杰义说话也很客气:“甭管爬到什么地步,还不是都是为您诸位前辈效劳么位置低些,出的力也小些;位置高些,能做的也多些。”
郭文华上下看了高杰义两眼,他是真看不出这小子身上有多少桀骜之气,根本没什么年少轻狂的模样,但是这小混蛋干出来的事情怎么这么混账啊
郭文华生着闷气,没好气道:“得了得了,事儿是你自个儿选的,你上去吧,甭说别的废话了。”
高杰义一拱手:“得嘞。”
高杰义轻轻撩起大褂下袍,迈着戏曲程式里的四方步,不紧不慢,不慌不忙,非常稳重地一步步走上前去。
高杰义这幅沉稳的姿态倒是让在场的老前辈们微微有些讶异,委实是他们在心里对高杰义的印象太差了,能干出这种混账事儿的,指定是眼高于顶的小混蛋。
结果没成想,这小子这两下子居然走到这么沉稳。
其实走路就很能看出来一个人的性格,尤其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是轻佻、是稳重、是自卑、是自负、亦或者是意气风发,一眼便知。
高杰义单凭走上台去的这几步,就让别人高看数眼了。上台之后,高杰义拉开椅子,坐好了,看着满场的名家大蔓儿,他倒是一点都不怯场。
高杰义露出微微笑意,说道:“往常说书先生打这儿一坐,在开书前常念一段定场诗或说一段醒木赞词。先生也曾教导过许多次,以前我总以为醒木赞词仅仅是在说什么是醒木。”
“但是现在看来,却有着许多不同感悟,这次也说来与诸位前辈共同体悟体悟。啪……”
高杰义敲了醒木,朗声说道:“一块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
高杰义一声既出,满堂皆惊。
无他,皆惊于高杰义的出声功夫,他们都没想到这小子的练声居然练到了这般地步,这基础未免也太扎实了吧。
使口的出声功夫,讲究声声入耳,要把每一个字儿都送进在场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场子比较大,底下的座儿坐的比较分散,要把每个字儿都均匀地送进每个人的耳朵里,这不容易。
你声音大了,远处观众听得清楚,不费劲,可坐的近的就会觉得吵了。你声音小了,近处的观众听着舒服,可远处的就费劲了。
这年头卖艺可没什么音响,全靠一张肉嘴。可这练声的本事太难了,而且这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很吃功夫,但不见功夫。
行内人一耳朵就能听出来,可观众却没那么敏感,吵点吵点呗,声音小点小点呗,他们没太明显的感觉。
所以好些艺人都不会下功夫苦练这门基本功,因为没必要。但那些真正的名家大蔓儿,无一不是基本功极其扎实的人,你觉得这门功夫那门功夫没必要,其实恰好是在向成为名家大蔓儿的远处走了。
高杰义这门基本功自然是扎实的,上次忽悠汪老鱼的时候,他就展示过,他一出声就让汪老鱼吓一跳,还以为自个儿见鬼了。
现在摆在这儿,也让前辈们纷纷侧目,马杰明也咽了咽口水,他的基本功可没练到这份儿上。
潘会长也有些讶异,但更浓重的却还是担心。
只有秦致远嘴角露出些许微笑。
第二百零五章 夯实之极的基本功
“一块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
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
圣人一块警教儒,天师一块警鬼神。
僧家一块劝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
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
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艺……啪……论家门。”
高杰义念完了醒目赞词,北京评书在念定场诗的时候,都会在末尾留几个子儿出来,先拍醒木,再说最后几个字儿。关外东北地区的评书艺人,是念完了整首之后,才拍醒木,这是有区别的。
刚才高杰义说他对这首醒木赞词有着不同的感悟,现在他念完了,有些人陷入了思索,但更多人是不以为然。
高杰义说道“我知道在场许多前辈都对我不以为然,认为我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我一直都不曾解释,因为有些事情说不清,说了也没人信,我喜欢直接做,只有能做到,才能取信于人。”
“许多人都不解我为何要如此,我也不愿多说,也罢,今日有此机会,也请诸位前辈容我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故事不长,片刻就好。这个故事就是我的心声,便是我为何要如此做的原因。”
“啪……”高杰义拍了醒木,开始说道“这故事发生的年代有些久远,在汉朝末年……”
高杰义三言两语便开书了,但是这三言两语中却是藏着极深的功夫。
评书艺术说白了就是讲故事,但是故事每个人都会讲,但是要讲的大家爱听,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里面是有许多技巧的。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就是“把点开活”,说白了这就是评书的开头儿。把点儿,什么叫点儿,这是江湖春点中的行话,现场坐着的观众就是点儿,你要说的书的内容就是点儿,现场的环境和现在观众的情绪,以及时事政治都是点儿。
说书先生往这儿一坐,你得知道你底下坐着的是什么人,你得知道他们爱听什么,你得知道你要说的是什么,你得知道你的书要怎么说才能让他们喜欢。
所以说书叫做一遍拆洗一遍新,你每次说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哪怕说的是同样的一段书。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台下坐着的观众不一样了,因为现场环境不一样,因为社会环境不一样。
所以得变,传统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它非常灵活,灵活才是它的生存之道。评书的生存之道就是把点儿开活。
所以开书之前,说书先生都会跟现场观众聊很长一段闲白儿,得摸透现场的座儿都是些什么人,另外也是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人家愿意听你说,最后聊着聊着引出来你今儿要说的书是什么。
引出之后,这个时候就可以开书了,这叫把点开活。点儿没把好,你这书就没法开好,后续的也就说不好了。
马杰明就犯了这个行内大忌,他平时倒是会把点开活。但是因为底下坐着的全是名家大蔓儿,没有一个是普通书座儿,这些人个个都比他强。
完蛋了,他顿时不会了。
这些大蔓儿的点儿他哪敢把呀,他也不敢跟这些人聊闲白儿,因为他就算聊了,人家也不会搭理他,一旦冷场了,那这场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他选了个笨办法,那就是直接开书了,正正经经开始说书了。
但是高杰义却不一样,高杰义知道这些人肯定也不会配合他聊闲白的,这些人对他意见大的很。
所以他把的点儿,不是把的底下这些坐着的名家大蔓儿,而是把的自己的点儿。你们不是很疑惑为什么我这么嚣张地要做评书一门的当家吗嘿,我不多解释,想知道原因,得,我说段故事你们就明白了。
这活儿开的太漂亮了,一下子就把在场所有人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引到他身上了,所有人都想着要听他接下来的故事说什么了。
如果今儿下面坐着的是普通观众,高杰义这番话不会有任何效果,但是今天底下全是坐着对他有意见的行内名家呀,他这番话说的太准了。
当然,这也正好说明了他的高明之处,面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评书,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说书人应当具备的素质。
马杰明没有做到,但是高杰义做到了。
尽管高杰义上台才说了这么几句话,但是他已经占尽了上风。
在坐的全是行内名家,都是最懂行的人,谁都看出来了。潘会长也很诧异,他都没想到高杰义居然开活儿开的这么漂亮。
就连一直对他有意见的郭文华都有些惊异,一个从未上台说过书的小子,一个才刚刚出师的雏儿,居然开活儿开的这么好。
尤其是在面对这么多行内大蔓儿,没看刚才马杰明都乱了阵脚嘛。这小子居然这么厉害,真不愧是秦致远的徒弟。
田岚云也是露出了笑容,满意地点了点头。
马杰明的脸色就很难看了,他也没想到高杰义居然这么厉害。他赢了高杰义可一点都不露脸,可他要是输了,那就丢人丢大发了,在行内可混不下去了。
只有秦致远依旧低着个脑袋闷声抽着水烟,在装死。
吕杰诚和张啸轮窝在角落头吃东西,张啸轮问一声“你师哥说的怎么样”
吕杰诚赶紧点头“很厉害。”
“哦。”张啸轮随意应了一声。
高杰义不急不徐地往下说“刘关张三人由孔先生陪着,往城外去迎接督邮,几人往城外走出十几里地,玄德公站定了,举目这远远一瞧。”
高杰义双手往下一压,身子往前一探,做出了一个举目远瞧的姿态。说书不是背书,不是坐这儿把书背出来就行的。
这是表演,得有演的成分。你说要举目远瞧,那就要做出这个举目远看的姿态来,这个是姿态是怎么做的,这得从戏曲里面学习。
评书跟戏曲这两门艺术是分不开的,一个优秀的评书先生,肯定也是一个戏曲高手。说书的一些腔调,抑扬顿挫,很多时候是需要有戏曲功夫打底的。
倒不是说你说话得有戏腔,而是你得知道你要怎么抑扬顿挫才能让观众喜欢,而不让人觉得厌烦吵闹,这是有技巧的,这个技巧得从戏曲里面领悟。
另外戏曲里面的各种身法程式,是说书先生必须要学习的,他们在说评书里面也是必须要用出来的,这是能大大增加书座儿代入感的方法。
这也是说书先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高杰义刚刚又露了一手。马杰明脸色更难看了,因为他发现他真的没高杰义厉害。
高杰义说完这一句之后,微微吸了一口气,比出一指头道“只见远处有二十几个天使军,中间有一个红罗伞,伞下一匹黄骠马,马上端坐一人。此人四十几岁的年纪,身量不高,长得很瘦。他的两眉如秃笔,二目似枣核,鼻如大蒜,口似蹦皮,是双耳如锥,一部短髯胸前飘洒。头戴尽管,身穿锦袍,骑到马上耀武扬威,趾高气扬,是面有傲色。”
这是评书里面的另外一道基本功,叫做开脸儿,就是介绍人物的模样。常用一大段贯口,没错,评书里面也是叫贯口的。
这考验的也是演员的基本功。
自然,高杰义刚才这段基本功也是非常不俗的。
。
第二百零六章 高杰义胜
高杰义也是从小跟着秦致远学艺,之前人虽然老实木讷,但也正因为是老实木讷之人,才能下死功夫去夯实基本功。
像之前那练声的功夫,正常人谁会花那么大的功夫去练这并不是特别重要的本事啊,但是高杰义会,他是下了死功夫的。
所以他的基本功是砸的非常瓷实的,别看吕杰诚非常聪明,但是他的基本功远没有高杰义扎实,这往往也是聪明人的弱处,因为他们太聪明了。
毫不夸张地说,高杰义的基本功比他这些同辈人都要扎实,甚至比许多成名已久名家大蔓儿都要扎实,高杰义的基本功在全行里面都是顶尖的。
冰冻三尺,岂是一日之寒这是他之前十几年来,每日安安心心锤炼才能有如此的成就。
正常的一个说书艺人的培养,从学徒到出师,不过年时间,期间除了夯实基本功,还要学习大量的评目,还要干各种杂活儿,所以也导致了他们的基本功不够扎实。
而高杰义从记事那天起就在学评书了,之前秦致远觉得他脑子笨,说不了书,说书不是背书,是需要脑子很灵活的人的。
因为你面对不同的观众,要说不同的书,还要有现挂的本事,还得有把点儿开活的能耐,还得有创作的技巧,更得要会评人评事评理评情。这不是靠基本功能完成的,你基本功再扎实,顶多也就是正正经经背书,成为不了一个真正的评书先生。
所以之前秦致远一直只让高杰义砸基本功,却恰好砸出了一个基本功出奇高的家伙。再加上这小子一朝开悟,脑袋变灵光了,这一下子短板补齐了,那可就了不得了。
高杰义尽管是第一次上台,但是初试锋芒就让这些大蔓儿吃惊不已。
随着高杰义越说越多,他那夯实的有些变态的基本功就彻底展露出来了。在场的名家们都看呆了,他们平时教学生的时候才会如此标准地去展现基本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