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北平说书人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唐四方

    郭文华也来了,这一次他没有跟高杰义说话,他只是在旁边寻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陈斌和和赵日华师徒也来了,这两人也是一样,缩在了角落头。

    马杰明连门都不来,得,他直接缩在窗户边上了。

    秦致远对高杰义道“你潘叔来了,去扫听扫听今儿你的对手是谁?”

    “得。”高杰义应了一声,走了过去,笑嘻嘻叫了一声“潘叔好。”

    “嗯。”潘会长应了一声,抬眼瞧了一下高杰义。

    高杰义嬉皮笑脸拍着马屁道“潘叔您真是瞧着越来越年轻了,嘿,看着跟个小伙子似的。”

    潘会长没好气道“还小伙子?我要是还年轻个十来岁,按照那时候的脾气,我非揍你不可。”

    高杰义露出惊奇的表情“呦呵,潘叔您年轻的时候这么猛啊?”

    刘月鹏师哥也惊讶道“师父你还会打人呢?”

    潘会长是出了名的好脾气老好人。

    “上一边玩去。”潘会长没好气地骂了一声。

    高杰义笑着搓了搓手。

    潘会长瞅了瞅他,问道“说吧,过来干嘛?”

    高杰义小声道“我呀,就是来打听今天的对手是谁?”

    潘会长没好气道“不用跟做贼似的,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高杰义不好意思地笑着“嘿嘿,我这不是谨慎嘛。”

    潘会长摇了摇头。

    刘月鹏看看高杰义,露出了点坏笑“我说小义儿,你猜猜今儿来的是谁?”

    高杰义小心翼翼猜测道“别是专说西游那一支儿吧?”

    刘月鹏笑了“嘿,猜的还真准。”

    果然是他们,高杰义咽了咽口水,又问“关键是哪位先生?”

    潘会长哼一声,没好气道“活猪八戒,恒永通。”

    高杰义倒吸一口凉气“这阵仗也太大了吧?”

    刘月鹏挤兑道“谁让你厉害呢?来个普通人能压得住你吗?”

    高杰义顿时无语了,这回乐子是真大了。完蛋,果然来了一个比郭文华更猛的人。

    郭文华那场自己还有李寿海的单口相助。

    这场怎么办?

    要不赶紧再把汪老鱼叫回来?

    不行,要不去找矿山上的三兄弟?

    。

    (iishu)是,,,,!




第二百二十章 最独特的一支儿
    【】(iishu),

    神怪书就那三本,西游、济公和封神。

    西游和封神是纯神怪书,内容是神魔鬼怪大斗法,内容离奇荒诞。

    而济公的话,是半人事半神怪,他除了讲神魔鬼怪斗法,也讲公案凶杀,这部书可以包含的内容很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说法,各门都有各门的秘本。

    尤其是在1929年之后,说济公传的艺人开始分派了,主要是在“八魔炼济癫”之后,有些说“小西天熏香会”,有些不说,有些甚至拐到了公案书里面。

    反正很热闹就是了,艺术嘛,就得百花齐放才精彩。

    还有封神。说封神的艺人最享盛名的就是双厚坪了,人称评书大王。你看别人艺人说书说的好,也只是被人称作“活某某”,人家双厚坪直接称王了,这等级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他说封神,把所有的神仙都起了外号,惹人发笑,也让人印象深刻,一直被同行津津乐道数十年。

    还有邹滕宵说封神,就把原文大改了一番,他把自己擅长的炼养之术融入进去了,弄的这书跟医学要旨相通了,听他的书就跟听养生讲座似的。

    所以啊,说书这门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所谓的正宗不正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绝活。传统艺术并不陈旧老套,它其实非常灵活善变。

    不过封神有点可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书坛再无人说这本书了。

    还有最后一本西游,这个非常稀奇,不是说西游这部书很稀奇,而是说这书的人很稀奇。他们这一支儿可以说是整个评书一门最独特的一支儿了。

    先得说说西游这部书,这个没太大好说的,有点文化的人都应该清楚它的来历,毕竟是四大名著之一嘛。

    既然是名著,那么改编的种类就特别多。改编成戏曲啊,搬上大舞台;改编成小曲,弹弦而唱;改变成鼓曲,击鼓而鸣……

    就跟后世大ip改编似的,游戏、动漫、影视、周边等等,一系列大开发。

    西游作为评书呢,最开始是以渔鼓道情书目出现的。说书呢,有两类。一种呢就是说书先生往台上一坐,手上拿着块醒木一拍,正正经经说出来。

    另外一种呢,就是唱。其实说书最早的形式就是唱。评书的老祖是柳敬亭,他就是活跃在江南地区的鼓曲艺人,用鼓曲伴奏,自己唱出各种书目内容。

    直到其后来要进宫演出,因为不允许携带三弦,害怕藏有兵刃对君王不利,所以柳敬亭才改用了一块小小的醒木,由唱改为半唱半说,才有了后来的评书。

    包括创作了三侠五义的评书前辈石玉昆,其实也是鼓曲艺人,人家也是拿着大鼓和三弦去礼王府说书的,他的形式也是唱。

    一直到现在,北京评书门才是拿短家伙说书的,这个短家伙指的就是醒木;西河大鼓门还有京韵大鼓等等大鼓书,也说书,不过是用唱的形式。

    还有一个是竹板书,竹板书也是说书,人家打着竹板,这也是短家伙说书,说的书目都差不多。竹板书和后来的打快板可不一样,这是说书。

    再说这会儿盛行的还是快板艺术的前身数来宝,数来宝艺人这会还是拿着两块牛胯骨半跪在地上唱数来宝,半乞半艺呢。快板这玩意儿都没出来呢。

    只不过竹板书在后来也就慢慢失传了,很少出现在舞台上了。反倒是打快板,倒是出人头地了,好多人都学过,算是传统艺术里面最红的乐器了。

    真是世事难料。

    现在的大鼓书还是以唱为主,再过些年,西河大鼓门就要舍弃大鼓和三弦了,不用配乐,而跟北京评书门一样用醒木说书了。

    那时候,两门又开始争起来了,又很热闹了。

    好了,扯远了。

    说回西游这部书,原本是渔鼓道情书目,什么意思呢,就是用驴皮渔鼓当做乐器来唱的书。

    在清朝末期,艺人安太和学习了之后,将其改成了评书,但是并没有完舍弃渔鼓这个乐器。

    他们说书,大部分地方都是用说的形式,驴皮渔鼓放在身旁是不动的。一旦说到原文里的诗赞处,就会敲打驴皮渔鼓用唱的形式来唱这些诗词赞颂。

    尽管大部分已经改成了评书,但是他们还是保留了一些最原始的滋味。

    也因为大体上属于评书了,他们这一支儿也成评书一门了,成为了最特别的一支儿。

    特别在哪儿呢,不仅是乐器演唱,而是他们的传承方式,在安太和改成西游为评书之后,他传下四辈字号,“永、有、道、义”,他规定了他们这一支儿的传人不可以学别的书,只能说西游这一部。

    所以被人称作“专说西游,永有道义”。

    在永字辈里面,最享盛名的就是恒永通了,当时的观众对他有“见者真如观猪八戒”的评价,所以他也因此得外号“活猪八戒”。

    这是在光绪年间就成名的艺人了,不过也别以为光绪离现在很远,光绪1908年死的,这会儿还是1918年呢,才死了十年。

    再下一辈,是“有”字辈,最出名的是李有缘和庆有轩,庆有轩就是老云里飞,老云里飞有个儿子叫云里飞,云里飞有个儿子叫飞不动,也就是天津相声界的老前辈白福老先生。

    再下一辈就是道字辈了,最出名的就是奎道顺和田道兴了,尤其是奎道顺,被人称作是活孙悟空。

    再往下就是义字辈了,最出名的邢义如和什义江,传到这俩人的时候。他们在诗赞处就不击打渔鼓而唱了,他们通篇内容都是说表。

    只有开场的时候,先打一通渔鼓。此时的渔鼓才真正变成了象征意义,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了。

    这一支儿另外一个最奇特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打钱方式不一样。别的说书先生,都是说一节儿,留个驳口,让徒弟下去打钱去,拿到钱了他们才接着往下说。

    但是这一支儿,从来不下去拿笸箩打钱。他们说完了一节,也一样留个小小的驳口,然后下场卖东西去了。

    他们这一支儿都会做一种药糖,叫做“沉香佛手饼”,每说完一节,就下去绕一圈卖药糖去了,他们就跟做生意似的,他们挣的钱是从这里面得的。

    所以很多时候有些恍惚,他们到底是靠卖艺挣钱呢,还是靠卖东西挣钱?

    老年间好多买卖都是这样的,半卖艺半卖东西,比如调料十三香,就是有专门小曲的,一边唱小曲一边装各种香料卖给你。

    这一支儿也是如此,在很久之前就是这样,安太和把西游改成评书之后,除了渔鼓没有舍弃,这一卖药糖的传统也一样保留了下来。

    。

    (iishu)是,,,,!



第二百二十一章 恒永通
    【】(iishu),

    很快,人都齐了。

    众人在底下对着高杰义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高杰义则是紧锁着眉头,心思沉重。

    高杰义赢了郭文华,已经是一战成名了。按照他现在的档次来说,他已经是北京城里的评书名家了,现在已经没人会把他当做是一个才刚出师的学徒。

    但是他想要当上评书门的当家人还是不够的。

    如果够格的话,郭文华不就是门长了么,可是哪里轮得到他?

    昨天他赶走汪老鱼的事儿,行人也知道了,众人的确对高杰义的身份背景有所猜测。

    但是单凭他赶走汪老鱼还是有些不够,毕竟说来说去,汪老鱼也仅仅只是个菜牙子而已,在京城混混堆里不算露脸。

    仅凭这个,大家还是信不过他,不敢把行都托付给他。

    其实这也是斗艺继续的最大原因,那些名家大辈儿们都想再等等再看看。

    至于活猪八戒恒永通倒不是他们找的,而是老先生自个儿来的,他自己主动说要来斗艺的,众人也就顺水推舟了。

    老先生现在年纪也大了,也还说书,只不过说的很少了,一年可能就说一转儿吧,说多了身体也吃不消,现在比较专注于教育下一代。

    “恒先生来了。”人群中有人叫了一声。

    评书门的人都起身迎接了,究竟是个老人和大辈儿,值得大家伙儿尊敬。

    恒永通已经须发花白了,不过精神还很瞿烁,拄着个拐杖,走起来脚步还是很稳健的,或许拐杖对他来说只当做是老年人的装饰吧。

    恒永通在徒弟的陪同下走进来,对着门长潘会长笑着道“潘先生好啊。”

    老先生一出声,声音还是非常洪亮清澈,丝毫不显老态。

    潘会长也客气道“恒先生好,难得恒先生愿意指点晚辈,是这小子的荣幸。小义儿,还不快过来谢谢老先生?”

    高杰义上前两步,抱了抱拳道“小子先谢过恒老先生了。”

    恒永通上下打量了高杰义数眼,然后点点头“好,不错,年轻有为啊。”

    高杰义却说“老先生,您近来身体可好啊?要不去歇歇?别累着您,这场啊,换人来也行。”

    潘会长呵斥道“什么话,这叫。”

    恒永通大笑了两声,然后道“你小子莫不是怕了老头子我吧?”

    高杰义理直气壮道“废话,您一个成名已久的老前辈,好意思欺负我一孩子么?”

    恒永通却道“那没辙啊,谁让你想做我领导呢,那你总得拿出点真本事来啊。”

    高杰义顿时有些龇牙咧嘴。

    恒永通又是大笑了几声,然后问道“秦先生呢。”

    潘会长往旁边一指,满心嫌弃道“在那儿呢。”

    恒永通看了过去,只见秦致远缩在一旁闷头抽烟,谁都不理,连头都不抬一下。

    潘会长看见他这样就来气。

    恒永通也有些古怪地看了看他,问道“哟,秦先生,您这是来哪一出啊?”

    秦致远依旧不抬头“您甭管我,您自个儿招呼着来。”

    恒永通倒是一怔。

    潘会长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这个做师父的真是绝了。

    恒永通也只是摇头笑笑,他问“潘先生,我能开始了吗?”

    潘会长道“您随意。”

    “好。”恒永通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高杰义,笑着道“小高先生,那我就不客气了。”

    高杰义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哈哈哈……”恒永通又是大笑数声,然后拿着驴皮渔鼓上台。

    见有人上场了,台下书座儿纷纷交头接耳。

    恒永通坐好了,先敲打了一通渔鼓。

    节奏明快的砰砰声不绝于耳,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说书时候,场上肯定是会有吵杂声的,这是很影响说书的。所以一个成熟的说书先生都会有自己定场压言的方式。
1...111112113114115...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