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美男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半堕落的恶魔
万一这仨儿手段再像韦、高二人那么拙劣,左右卫的士卒可不像羽林卫,羽林卫只有区区三千人,左右卫可是好几万呢!任由他们肆意妄为,万一……京城还要不要了天下呢
不由得人不深思,也更让人觉得张昌宗的凶残,韦巨源老脸都青了,韦温看他的眼神,简直跟淬了毒一样。
然而,张昌宗完全不在乎,他口齿清楚、抑扬顿挫的读完自己的疏奏之后,就等人把疏奏收上去呈给帘子后的太后,直接道:“两宫安危关系江山社稷、天下安危,此等
第476章 议
“太后不该同意让相王入朝辅政的。”
薛崇秀叹息了一句,倒不是为太后可惜,纯粹就是感叹,张昌宗点头表示同意。
其实,打一开始,张昌宗就看出来了,韦太后这人没什么政治才能,更不要说治国理政了。别的都不用说,辅政居然同意把相王拉上,哈,这是嫌弃自己位置做得太高,想换一换了,相王可是做过皇帝的人,论名望、论地位都不是韦太后一个后宫女人可比拟的。
韦太后是有几分机巧和泼辣,对,就是泼辣,连狠辣都算不上,骨子里她就还是那个在房陵过苦日子的辣婆娘,这是她阅历在她身上刻下的痕迹,就跟她教养出的那些儿女一样,上不了台面。
但是,相王李旦就不是,看看李成器,再看看李隆基。李隆基再不好,也是开辟了开元盛世的皇帝,肚子里还是有些东西的。李成器更不用说了,以张昌宗接触过几回的感观,是个优秀的嫡长子与继承人。
韦太后就是能做得好,拥有足够的智慧,引做过皇帝的相王入朝,也只会对她造成掣肘,帮助并不大,何况,韦太后还是一个没什么政治智慧的女人,小皇帝也没什么威望,还有个最大的问题,韦太后加上韦家那一群都没什么自知之明,就这种猪队友成群的情况,居然还妄想学女皇登基称帝……还不如洗洗睡吧,根本不用想,基本成不了事。
张昌宗道:“太后只看到当年女皇陛下用武家人占据朝廷高位,迫害朝臣的那些手段,却没看到之前她做皇后时,高宗皇帝的支持和维护,若无高宗皇帝支持让女皇积威,有足够的时间积攒政治资本和人望,女皇也是登不了基的,否则,女皇又何至于花甲之年才当上皇帝。”
薛崇秀颔首表示赞同,道:“若太后不存了效仿女皇的心思,大家也不至于容不下她,总换皇帝,于朝于国来说都不是好事。”
“是啊。”
然而,他俩儿都不可能影响到韦太后。韦太后大概以为自己的心思藏得很好,大概也以为韦家的后辈们把京城里大半的兵握在手里了,行事越发的不顾忌起来,在朝上行事越来越霸道不说,小皇帝也越来越不放在眼里,动辄便对他又是呵斥又是叱骂,毫无半分慈爱之心。就连安乐公主那两口子,见了小皇帝,连礼都不行了,放肆起来,甚至以名称之,端是无礼。
“城里情形如何了”
这日一下朝,张昌宗就被岳母大人拉了过去,他那岳母大人寒着一张脸,眉宇间一片冷厉之色,张昌宗心里叹了口气,口中道:“最近城里因为盛传太后有登基称帝的意思,人心惶惶,不太安稳,就小婿所知,已有好些人家撤了许多子弟出城,虽各有名目,但是,现在的情势下,显然都是为了避祸,不想全家全族都陷在长安城里。”
天下间聪明人很多,韦太后自以为藏得很隐秘的心思,看出来的人并不少,只要是看出来的人家,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也送了子弟出长安。时间过去的并不久,大家几乎都经历过当初则天女皇登基时的血流成河,都被杀怕了,而韦太后的手段,一看就是模仿着女皇来,若是她也任用酷吏,长安城里还不知会有多少人头落地,不得不防。
太平公主阴着脸,道:“不能再继续这么下去了!本宫可不想于朝上跪拜阿韦,看着李唐江山再次易主。”
张昌宗
第477章 小人得志
大约是目的达成了,虽然只是副手,但是,仗着太后的势,架空了正职将军,三舍五入也算是目的达成,韦太后并韦家最近真真可谓春风得意,韦巨源那个老头儿上朝走路都带风,韦温更不用提了,对上张昌宗,眼里的得意几乎要实质化了。
啧,小人得志!
人说,家有犟儿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可是,诤臣这种东西,现如今的朝堂上可没有,五位辅政大臣不是,张昌宗也不是。有时候,反对派也是好东西,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保持清醒,一言堂并非好事。
张昌宗骑在马上,也不急促,晃晃悠悠地往家走,有些意兴阑珊,在这样的朝堂里当官,真真是没趣味至极,莫名的,有些怀念女皇,当然,是前期的女皇,虽然吓人,但好歹做事还是有回报的,现在的就算了,打击积极性啊。
“张将军!”
路上遇到安乐公主进宫的车驾,张昌宗只是随身带着几个亲兵,便避过让安乐的车驾通过,他不是那种喜欢争表面面子的人,并不介意让路。只是,安乐的车驾行到他跟前时突然停住,安乐从车里探出头来,与他说话。
张昌宗回长安也没几日,因为是夺情,两口子基本都是深居简出,并没有参加京城的社交,除了刚回来那几日,基本也没见过安乐,交际圈没交集。不过,这次倒是没喊表兄那么叫人蛋疼的称呼了。
“臣见过公主。”
张昌宗跳下马来行礼拜见。他素来能坚守礼仪,并不以对方是谁而论,郑太太当年曾教导过他,如果连守礼这等小事也无法坚持做到,那轮到大事的时候当如何坚持张昌宗听了,觉得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另一种说法,便遵守了。
安乐神情复杂的看着他,也不说让他免礼的话,感慨道:“张将军历来都是这样,从不肯失礼,待人守礼,不因其位变化而变化,真真世间少有。”
张昌宗淡定:“公主过誉了,守礼之人世间多了,非止我一人。”
安乐哼了一声,秀眉微挑,下巴微扬,复又问道:“现如今,张将军仍不改其心吗”
张昌宗纳闷:“为什么要改”
安乐道:“我家如今如煌煌天日,天下臣服,将军当如何”
张昌宗笑了:“公主,容臣提醒,您如今是武家妇,武家可论不上煌煌天日,这话臣今日就当没听见,若是让外头的人听去了,怕是要误会公主的。”
安乐笑了,笑容放肆且张狂,在她那张美艳的脸上,透着一股别样的风情:“误会又如何又能奈我何”
张昌宗哑口无言,现如今朝上做主的是她娘,小皇帝……那就是个吉祥物都轮不上的装饰物,还真不能如何!最多,也就是风评变得更差,可是,安乐是介意风评的人吗
看张昌宗不说话了,安乐一笑,眉眼间带着自得,笑道:“虽说我敬佩将军守礼,然而,人嘛,识时务者为俊杰,将军还年轻,路还很长,选一条对的路走,也是很有必要的。将军说呢”
张昌宗不说话,安乐又笑了笑,摆摆手,命人起驾,张昌宗躬身抱拳行礼送行,待安乐的车驾走了,才又跳上马继续往家走,不过,这次不再晃晃悠悠了。
一路骑马回家,掸尘土梳洗,换了身衣裳才去见媳妇儿,闺女送回庄子去了,郑太太快要南下了,过去陪陪老人家,聆听一下教诲。
“我看韦家是不得了了,这朝廷怕是开不了几天又要完蛋了!”
张昌宗进去的时候,薛崇秀正在伏案书写,见他进来了,就丢下笔,让人去洗毛笔,自己给他倒水,顺口问一句:“怎么说”
张昌宗便把在门口遇到安
第478章 议
“太后不该同意让相王入朝辅政的。”
薛崇秀叹息了一句,倒不是为太后可惜,纯粹就是感叹,张昌宗点头表示同意。
其实,打一开始,张昌宗就看出来了,韦太后这人没什么政治才能,更不要说治国理政了。别的都不用说,辅政居然同意把相王拉上,哈,这是嫌弃自己位置做得太高,想换一换了,相王可是做过皇帝的人,论名望、论地位都不是韦太后一个后宫女人可比拟的。
韦太后是有几分机巧和泼辣,对,就是泼辣,连狠辣都算不上,骨子里她就还是那个在房陵过苦日子的辣婆娘,这是她阅历在她身上刻下的痕迹,就跟她教养出的那些儿女一样,上不了台面。
但是,相王李旦就不是,看看李成器,再看看李隆基。李隆基再不好,也是开辟了开元盛世的皇帝,肚子里还是有些东西的。李成器更不用说了,以张昌宗接触过几回的感观,是个优秀的嫡长子与继承人。
韦太后就是能做得好,拥有足够的智慧,引做过皇帝的相王入朝,也只会对她造成掣肘,帮助并不大,何况,韦太后还是一个没什么政治智慧的女人,小皇帝也没什么威望,还有个最大的问题,韦太后加上韦家那一群都没什么自知之明,就这种猪队友成群的情况,居然还妄想学女皇登基称帝……还不如洗洗睡吧,根本不用想,基本成不了事。
张昌宗道:“太后只看到当年女皇陛下用武家人占据朝廷高位,迫害朝臣的那些手段,却没看到之前她做皇后时,高宗皇帝的支持和维护,若无高宗皇帝支持让女皇积威,有足够的时间积攒政治资本和人望,女皇也是登不了基的,否则,女皇又何至于花甲之年才当上皇帝。”
薛崇秀颔首表示赞同,道:“若太后不存了效仿女皇的心思,大家也不至于容不下她,总换皇帝,于朝于国来说都不是好事。”
“是啊。”
然而,他俩儿都不可能影响到韦太后。韦太后大概以为自己的心思藏得很好,大概也以为韦家的后辈们把京城里大半的兵握在手里了,行事越发的不顾忌起来,在朝上行事越来越霸道不说,小皇帝也越来越不放在眼里,动辄便对他又是呵斥又是叱骂,毫无半分慈爱之心。就连安乐公主那两口子,见了小皇帝,连礼都不行了,放肆起来,甚至以名称之,端是无礼。
“城里情形如何了”
这日一下朝,张昌宗就被岳母大人拉了过去,他那岳母大人寒着一张脸,眉宇间一片冷厉之色,张昌宗心里叹了口气,口中道:“最近城里因为盛传太后有登基称帝的意思,人心惶惶,不太安稳,就小婿所知,已有好些人家撤了许多子弟出城,虽各有名目,但是,现在的情势下,显然都是为了避祸,不想全家全族都陷在长安城里。”
天下间聪明人很多,韦太后自以为藏得很隐秘的心思,看出来的人并不少,只要是看出来的人家,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也送了子弟出长安。时间过去的并不久,大家几乎都经历过当初则天女皇登基时的血流成河,都被杀怕了,而韦太后的手段,一看就是模仿着女皇来,若是她也任用酷吏,长安城里还不知会有多少人头落地,不得不防。
太平公主阴着脸,道:“不能再继续这么下去了!本宫可不想于朝上跪拜阿韦,看着李唐江山再次易主。”
张昌宗
第483章 合谋
“啊!竟有这等事”
这声惊呼是薛崇简发出来的,惊讶的去看他娘,却发现他娘严厉的瞪着他,他姐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傻子!
可不是傻子吗!他娘、他姐都一脸淡定的样子,就他一人大惊小怪,而他还是跟着李隆基一起进来的。
薛崇简有些委屈:“先前三郎并未对儿子说过是为此事而来。”
太平公主极具威严的扫薛崇简一眼,淡然示意:“三郎今日上门总不会只为了报信吧有何打算尽可说出来听听。”
“喏。”
李隆基应了一声,朗声道:“朝廷、宫里如今的乱象,姑母只怕也看不下去了吧”
虽是问句,眼神、语气却极为笃定。
太平公主不置可否:“那又如何”
李隆基挠挠好脑勺,拱手道:“姑母德高望重,于朝野、宗亲中素有名望,此时,若姑母不能站出来,何人还能站出来”
太平公主终于正眼看他,慢条斯理的道:“难为你这整天胡混的临淄王居然能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李隆基被这句话说得面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来,然还是慷慨激昂的道:“小侄也是李唐的子孙,虽人言轻微,但保护祖宗传承下来的基业也是责无旁贷之事。若是再让韦氏登顶,我李唐子孙还能活几人小侄的父王自是首当其冲,姑母呢姑母便能安然无恙否”
这人到是有见地。
薛崇秀静静地旁听,之所以反对太后登顶,对李唐皇族来说,为国为民或许有,但更多的则是为了保命。当年则天皇帝登基,御座之下,不止有满朝文武的鲜血,也有李唐皇族的尸骨,高祖、太宗、高宗三代皇帝的骨血,铺就了武则天的登极之路。
若是再让韦太后登顶,以李氏如今的人丁凋敝,怕是连这仅有的骨血都要被杀灭殆尽。对旁人来说,或许只是愿不愿意又有一个女帝登基的问题,但在李唐宗室来说,毁家灭族之祸近在眼前,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特别神龙政变,李唐复辟的前车之鉴刚过去不久,武则天是留了两个亲儿子,韦太后可一个亲儿子都没有了,杀起李唐子孙只会更加辣手,绝对不会留情。
太平公主、张昌宗、薛崇秀都看出了危机,所以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去准备应对,只是,张昌宗和薛崇秀的顾虑更多些,毕竟,太平公主只是公主,还是出嫁有了丈夫儿子的公主,若她承头,事成她也不会有好下场,不管是李唐宗室还是群臣,都不会在好不容易打倒了一个女主之后又承认另一个女主,还是那句话,由太平公主承头,名不正言不顺,于她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可是,这不代表张昌宗和薛崇秀会同意让李隆基来参与。
薛崇秀顿了一下,虽努力掩饰,但不免多看了李隆基几眼,李隆基被看得一愣,还朝薛崇秀笑了笑,薛崇秀凝着眉头不语。
太平公主对薛崇秀更熟悉些,虽觉得奇怪,但也不好现在就问,只得暂时压下心里疑问,毕竟,眼下更急迫的是面前的三郎。
太平公主挑眉,脸上神情不变,只丢出两个字:“所以”
李隆基立即跪下道:“姑母,侄儿不想死,小侄七岁起,随父王被幽禁宫中七年,这大好的天下,大好的江山尚未看够,叫我现在去死,小侄如何能甘愿!姑母,求您救一救小侄吧!”
说到被幽禁宫中的日子,李隆基不禁满脸的害怕和眼泪,那种危在旦夕,惶惶可不终日的日子他是真过够了。
&nbs
第480章 计划通
说是起了心思,但真正成事,欠缺的却是时机。宫里简单,动起也来也容易,难者在于事成之后带来的影响及各种后续反应,太平公主即便是镇国太平公主,也只是个公主,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操作不当,不止身败名裂,还有家毁人亡,自是要慎之又慎,整个镇国太平公主府表面上看一如往常,除了薛崇简这个纨绔被拘在家里不得外出之外。
自己教出来的人,张昌宗心里清楚他们的水平,进宫并不需要担心,肯定能完美完成任务,唯有宫外,就怕变数太多。
张昌宗又是从来不打无准备战的人,自然更要举重若轻,小心谨慎,最好的是,他掌着金吾卫,又有名望,执掌金吾卫并没有什么问题,加上舆部暗中加强了对韦家和安乐公主府的监视,情况尽在掌握之中,欠缺的就是一个时机。
朝上,继韦家子弟掌控了羽林卫又插入左右卫后,韦巨源、韦温联手并宗楚客,几人联手,打着太后的名头,开始在三省六部收拢人手。
今年天气有点怪,天下四方,多有水旱之灾发生,趁此机会,韦巨源、韦温揪住六部主事的漏洞,多有参奏,六部尚书里并各部的侍郎,或流或撤,竟哗啦被他们拉下去一大半,没有被波及的,一时间也是人人自危,多有依附,太后及其集团在朝中自是大权在握,权倾朝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