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成美男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半堕落的恶魔

    对此,铁杆太后党宗楚客很高兴,不免心头意动,劝太后:“太后,时机已至,臣请太后登位,以安天下。”

    韦太后愣了一下,面上的神情震惊里还带着几分恍惚:“卿家何处此言这……天子不是已经有人了吗”

    宗楚客立即道:“禀太后,往年先皇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先皇崩逝,新君登基,本是应当,可自新君登基后,天下如何水旱之灾频发,各地民众大受其苦,这是天象示警,人主德不配位,是故灾害频发,理该另立新君,拔乱反正,安定天下万民之心。”

    宗楚客铿锵有力的说了一通,看太后脸上惊讶至极的表情,继续卖力的游说:“然先皇膝下,唯有新君一子,后继无人,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能让群臣拜服,能安天下民心者,非太后莫属,还请太后垂怜,早日登位,以安天下,如此方是利国利民之事。”

    “这……这……”

    韦太后还有些犹豫,也不是没想过,只是,真真事到临头,有人这么明确的说出来,却还是忍不住有些虚。

    一旁的安乐见状,也跟着劝道:“母后还在犹豫什么天象都示警了,自是李重茂皇帝做的不好,李重茂担不起为君者的责任,自是辅政大臣里有人不曾尽到责任,两位韦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母亲一片忠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张仁愿、唐休璟是个什么东西也配居辅政大臣之位才德不堪其位,自是无法辅佐君王的。”

    韦太后脸上一片潮红,勉强抑制住心头的激动,略带忐忑:“可是,朝中还有太平,金吾卫还在张昌宗手里,张昌宗是太平的女婿,自幼便与她亲近,情份非同一般,定不会归顺我们,且张昌宗此人能征善战,便是找遍韦、武两家,也无人可与他比拟,若是金吾卫乱起来,莫说成事,这宫里怕是要换主人了。”

    宗楚客立即道:“若是太后忧虑于此,臣这里倒有一计。”

    韦太后与安乐对望一眼,韦太后还未说话,安乐已然急忙问道:“计将安出速速道来。”

    &nb




第485章 黎明将来
    半夜,舆部送急讯过来,左右卫有异动,危机亦是时机到来了,并且,等不了了,错过就是身死家破。

    张昌宗身上还穿着睡衣,脸上神情有些怔忪,一时间,颇有些百感交集,莫非真是天意如此

    薛崇秀也很郁闷,揉了一下眉心,振作精神道:“我们已经做好了我们能做到的,太后等的行为、决定不受我们控制,眼下只能顺势而为了!”

    “可是,岳母那里……若是将来……”

    张昌宗有些不甘,他知道薛崇秀说的是正理,但就是不甘心啊,忍不住异想天开:“或许,我当年应该趁着他还小就把他弄死”

    “胡说!”

    薛崇秀嗔了一句,问他:“你能下得去手”

    下不去啊!就是下不去!为了还没发生的事情去杀一个小孩子,张昌宗下不去手,他又不是泯灭人性的人,有赖党和国家的多年教育,他的三观没崩坏。

    “所以说,我们这是性格决定命运”

    张昌宗无奈的叹了口气,薛崇秀笑了笑,也跟着叹息一声,不过,神情却轻松了不少,道:“罢了,事已至此,多想无益,还是想想怎么顺势而为,让事态向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吧!”

    “也是,比起死,眼前这点变数确实不算什么。”

    张昌宗点头赞同,如果连活都活不下来,再说什么也是枉然,他心态一直摆得很正,自知不是神仙,更不是什么算无遗策、智多近妖的人,他素来勤恳就是明白自己只是普通人,希望勤恳些,刻苦些,多学些东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是个真实的世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活生生地人,他不可能因为是穿越的就能去主宰谁的命运,那不可能,即便是神仙也不是做到掌控人心,何况他不过是一介凡人,目前当务之急,还是要先解目前之局。

    收拾振作精神,张昌宗也不再耽搁,立即就换衣裳,与薛崇秀一起去见太平公主。薛崇秀担心他,劝着让他在衣内穿了件软甲,然后才一起去求见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的居处,张昌宗大晚上的不好去,让薛崇秀先进去,他在外头等着。没等多大一会儿,太平公主穿戴整齐出来,出来劈头就问:“怎么了”

    张昌宗道:“禀岳母,舆部传来信息,左右卫有异动。”

    太平公主凝眉,追问:“左右卫没动禁军”

    张昌宗点头:“对,没动禁军。”

    相比起宫外的左右卫,驻扎在宫内的禁军才应该是首选才对。按下疑惑,张昌宗又道:“今日国丧整好一月,该议登基仪式的事情了,各部主事与职事官是必要上朝的,选在今日动手也好,各府的主事都在宫里,宫外就好控制。岳母准备一下,与秀儿安守府中,外头我去,我是金吾卫大将军,京里有兵事调动,查问一下也不奇怪,我要负责京城治安的。”

    太平公主面色深沉,颔首:“可!不过,安全起见,却是等不得了,你找人去临淄王府传话,待天亮便起事。”

    “喏。小婿这就去安排。”

    张昌宗应着,太平公主略作沉吟,道:“我欲你与三郎一起进宫,外间事,何人可托付主事”

    张昌宗明白了,虽然大义的名份、大便宜给了李隆基,但是,太平公主也不想白白出力,他参与进去,也能沾几分功劳。立即道:“外间事小婿俱已安排妥当,主事让阿植来就行。”

    太平公主从不质疑张昌宗的军事安排,立即便答应:“你既有成算,那便照此行事。”

    “喏。”

    张昌宗答应着,



第482章 母女情深
    “女儿看六郎读兵书,《孙子兵法》上写着,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吴子兵法》上也有云,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凡治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说来说去,不过是两句话,师出有名,名正方能言顺。”

    太平公主府里,此时正是上职的时间,张昌宗去上班,薛崇秀陪太平公主坐着,母女俩儿随意的聊着,薛崇秀很大胆的夹上私货劝谏母亲。

    太平公主白她一眼:“知道了,知道了!接你过来就是让你在为娘面前整日唠叨的吗”

    薛崇秀理直气壮:“因为是母亲,所以才唠叨,否则,您看女儿朝谁多过嘴的”

    太平公主瞅她:“你冲我啰嗦,为娘的还要感激你不成”

    薛崇秀一笑,抱住母亲的胳膊,亲近的道:“女儿自是晓得的,因为母亲是女儿的母亲,所以,女儿的话明明很不中听,母亲也忍耐着听了,女儿多谢母亲包容、爱护。”

    “你呀!”

    太平公主看她这么娇俏的样子,心里即便有些不爽快的也散了,不过,还是伸手拍了她一下,嗔道:“也就是你知我性子,我也晓你的意思,换了旁人,敢在为娘的面前说这些,看我能让他好过!”

    薛崇秀轻轻一笑,很诚挚的道:“多谢母亲。”

    “哼!”

    太平公主哼了一声,语带嗔意的道:“一定是六郎那个浑小子在背后捣鬼,他自己不来为娘面前说,反而唆使了你来唠叨,真真讨打!”

    张昌宗被这么说,薛崇秀却不乐意了:“母亲,六郎并未唆使过女儿,这些都是女儿自己想劝母亲的,六郎那人难道你还不知吗他素来敬爱母亲您,只要是您的意思,便是肝脑涂地,他也是在所不辞的!女儿之所以与母亲说这些,不过是想帮助母亲审时度势。”

    太平公主窒了一下,忍不住又翻白眼:“张昌宗是你的心肝宝贝吗为娘的不说是随口说了一句,就劳你这么长篇累牍的反驳”

    薛崇秀也不害臊,笑道:“女儿这不是怕母亲误会他的心意吗人心最是经不起伤害的,不管是木齐你还是六郎,都是女儿的心肝宝贝,自不愿看你二人之间有嫌隙。”

    太平公主不意竟能逗出女儿这么一句话来,她这女儿自幼便是个沉静寡言的性子,性情冷静理智,越大情绪越少外露,相处起来很是无趣。

    而六郎又是个活泼开朗的人,两人刚成亲的时候,她曾担心过,怕六郎有一天厌弃了她那般无趣的性子,导致最后两人得不到好结局。不意这么多年过来,两人反而越处越好,琴瑟相谐,颇为美满。

    一时间,太平公主不禁满怀感慨,抬手摸了摸女儿的肩膀,道:“你二人的用意,为娘如何不知只是,人活在世间上,大好的机会放在面前,有些事若是不做,将来若是后悔怎么办为娘活了半生人,如今想来,真正快活的日子却没有多少,我只希望我的孩儿们能称心快意的生活,而不用仰人鼻息,受人摆布。”

    “母亲!”

    薛崇秀心头震动,忍不住紧紧握住她的手,哽咽:“这就是六郎抛下书本,披甲带刀上战场的初衷,也是女儿耗费心血、努力经营的本意。”

    太平公主一震,声音都不自禁的有些颤抖:“你……你们是何时有这等心思的可……可是你父亡时立下的”

    提起薛绍,薛崇秀不禁红了眼眶,薛绍是她们母女心口上的



第483章 合谋
    “啊!竟有这等事”

    这声惊呼是薛崇简发出来的,惊讶的去看他娘,却发现他娘严厉的瞪着他,他姐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傻子!

    可不是傻子吗!他娘、他姐都一脸淡定的样子,就他一人大惊小怪,而他还是跟着李隆基一起进来的。

    薛崇简有些委屈:“先前三郎并未对儿子说过是为此事而来。”

    太平公主极具威严的扫薛崇简一眼,淡然示意:“三郎今日上门总不会只为了报信吧有何打算尽可说出来听听。”

    “喏。”

    李隆基应了一声,朗声道:“朝廷、宫里如今的乱象,姑母只怕也看不下去了吧”

    虽是问句,眼神、语气却极为笃定。

    太平公主不置可否:“那又如何”

    李隆基挠挠好脑勺,拱手道:“姑母德高望重,于朝野、宗亲中素有名望,此时,若姑母不能站出来,何人还能站出来”

    太平公主终于正眼看他,慢条斯理的道:“难为你这整天胡混的临淄王居然能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李隆基被这句话说得面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来,然还是慷慨激昂的道:“小侄也是李唐的子孙,虽人言轻微,但保护祖宗传承下来的基业也是责无旁贷之事。若是再让韦氏登顶,我李唐子孙还能活几人小侄的父王自是首当其冲,姑母呢姑母便能安然无恙否”

    这人到是有见地。

    薛崇秀静静地旁听,之所以反对太后登顶,对李唐皇族来说,为国为民或许有,但更多的则是为了保命。当年则天皇帝登基,御座之下,不止有满朝文武的鲜血,也有李唐皇族的尸骨,高祖、太宗、高宗三代皇帝的骨血,铺就了武则天的登极之路。

    若是再让韦太后登顶,以李氏如今的人丁凋敝,怕是连这仅有的骨血都要被杀灭殆尽。对旁人来说,或许只是愿不愿意又有一个女帝登基的问题,但在李唐宗室来说,毁家灭族之祸近在眼前,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特别神龙政变,李唐复辟的前车之鉴刚过去不久,武则天是留了两个亲儿子,韦太后可一个亲儿子都没有了,杀起李唐子孙只会更加辣手,绝对不会留情。

    太平公主、张昌宗、薛崇秀都看出了危机,所以大家都在不遗余力的去准备应对,只是,张昌宗和薛崇秀的顾虑更多些,毕竟,太平公主只是公主,还是出嫁有了丈夫儿子的公主,若她承头,事成她也不会有好下场,不管是李唐宗室还是群臣,都不会在好不容易打倒了一个女主之后又承认另一个女主,还是那句话,由太平公主承头,名不正言不顺,于她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可是,这不代表张昌宗和薛崇秀会同意让李隆基来参与。

    薛崇秀顿了一下,虽努力掩饰,但不免多看了李隆基几眼,李隆基被看得一愣,还朝薛崇秀笑了笑,薛崇秀凝着眉头不语。

    太平公主对薛崇秀更熟悉些,虽觉得奇怪,但也不好现在就问,只得暂时压下心里疑问,毕竟,眼下更急迫的是面前的三郎。

    太平公主挑眉,脸上神情不变,只丢出两个字:“所以”

    李隆基立即跪下道:“姑母,侄儿不想死,小侄七岁起,随父王被幽禁宫中七年,这大好的天下,大好的江山尚未看够,叫我现在去死,小侄如何能甘愿!姑母,求您救一救小侄吧!”

    说到被幽禁宫中的日子,李隆基不禁满脸的害怕和眼泪,那种危在旦夕,惶惶可不终日的日子他是真过够了。

    &nbs



第484章 形势
    “我儿为何如此说”

    太平公主一敛方才对李隆基时深沉的模样,对薛崇秀态度温和不少。薛崇秀道:“看他行事,也不是心无成算之人,母亲相信他只是因为喜好结交豪杰义士,所以才与羽林中人颇多来往羽林卫是什么地方,他一个皇子,难道不该避嫌吗”

    太平公主点点头,薛崇秀又道:“既是有心人,怎会无所图覆灭乱朝祸国的太后一党,保住李唐江山国祚绵延是何等大功母亲是公主,再封赏不过是增加食邑,最后落好处的只会是李隆基,不会是母亲!”

    太平公主笑了,扫她一眼,笑道:“这些你和六郎不是早就预料到了吗生来就是女儿身,我又能如何比起毁家灭族,旁地又算得了什么秀儿,世事岂能十全十美。”

    薛崇秀瞬间无言。

    约莫是看着女儿鲜少这般样子,太平公主心头一软,复又道:“纵观李唐全族子弟中,除了三郎,还有何人更适合”

    论出身与尊贵,李隆基的爹相王做过皇帝,虽然后来被则天皇帝给废了,但是嗣皇帝的名头也当了好多年的。纵观李唐满族子弟,除了李显的儿子,也就是李隆基兄弟了。就像张昌宗一直在强调的,名正言顺,李唐宗族中,除了李显的儿子,再没有比相王的儿子们更名正言顺的了。

    “……再者,你说他有谋算,要做事,有谋算比之心无城府,谁更好”

    迎上母亲带有深意的目光,薛崇秀一张脸板得紧紧地,不见半分笑模样儿,很是有几分慑人的风姿,太平公主满意地看女儿一眼,却不愿再细说,伸手拍拍女儿的脸蛋儿,道:“往日看你识人、用人皆有章法,为何对上三郎却似乎对他有偏见呢”

    薛崇秀心里一凛, 只得道:“母亲,若事成,以功论,能匹配三郎功绩者,除了皇位,还能有何职位若他愿意,便是登皇位,朝里的大臣们也不会反对。平复太后乱政之祸,重振李唐皇室声威,拨乱反正之功,在朝中的声威还能小了”

    太平公主神色夷然不惧,反而老神在在:“那又如何此事主导乃是我们,想登皇位……以他这些年的名望,我儿说,能压住阵否再者,我身负拥立之功,三郎要立足,要服众,怎敢薄待我再者,为娘难道是那等束手待缚之人秀儿,拨乱反正并非终局,拨乱反正之后才是开局。”

    看着自信满满、踌躇满志的太平公主,薛崇秀无法再劝,总不能告诉母亲,说她将来败于李隆基之手,最终只能落得个凄惨下场!
1...115116117118119...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