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成美男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半堕落的恶魔

    张昌宗道:“自是不能就这么移居,若是岳母大人移居洛阳,等于是把自己的所有优势一朝尽弃,把大好的局面拱手让人,旁地不用说,陛下就等着退位让贤吧!”

    太平公主听得连连点头,薛崇秀也道:“陛下于措不及手间登基,于朝中根基薄弱,陛下之所以能手握部分实权,乃是因为母亲与太子两方平衡之故,母亲若是移居洛阳,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而陛下于朝中并无抗衡太子势力的根基,以陛下趋吉避凶之习性,为了自保,定会退位让贤于太子,安坐太皇之位,届时,性命无忧不说,还可继续荣华富贵,尽享人生。但是,陛下甘心就这般退位让贤吗”

    说到趋吉避凶的时候,还眼神带笑的看了张昌宗一眼,张昌宗跟着嘿嘿笑,对老婆大人的发言表示点赞,并不吝惜掌声,“啪啪”拍巴掌:“秀儿说得对。”

    太平公主懒得说小两口,这么多年,他俩儿一直这样,她都习惯了,强作不知,径直道:“若是昨日,我还敢说能看破皇兄心意,现如今……我却再无把握。”

    张昌宗道:“别的不敢说,要看透这件事上陛下的真意,很简单,就看这密奏会不会被曝光就知道了。若陛下有意,密奏一事,陛下当会低调处理,以免让岳母大人知晓后触怒岳母,打破朝中平衡;若陛下真无心皇位,此事定会被引爆,置岳母大人于风口浪尖上。这样一说……”

    张昌宗悚然一惊,惊道:“岳母大人,密报给你的人当真可靠岳母大人又是如何联想到太子身上的”

    &nbs




第533章 病休
    因那日唤了太医,太平公主便顺势病了几日,安静在府里休养,皇帝李旦遣了亲近之人来慰问,不止给东西,还送来派了个太医来。

    太医来了,看太平公主神情恹恹,也不敢说长公主您没病,只云里雾里的绕了一通,安神的药开了一堆,让长公主殿下好生休养。太平公主遂顺势歇了朝会,在家静养。

    这一下,连太子东宫都惊动了,李隆基竟亲自过来探视,薛崇简把他迎入府内。太平公主犹豫了片刻,终起身相迎,神情恹恹,一脸倦容:“三郎怎么亲自来了你如今是太子,与先时不同,你身边的人也不劝劝”

    李隆基一脸关切之色,毫无作伪之态:“小侄如今虽是太子,但姑母却与旁人不同,不亲自来看看,小侄如何放心!姑母可好些了不知是何处有恙问太医,太医也说不清楚。”

    说得情真意切,薛崇简满脸的感动与感激。

    太平公主淡然一笑,道:“太子有心了,没什么大毛病,不过是年纪大了,日盛的暑气有些熬不住,苦夏罢了。我这一病,不止惊动了皇兄,连太子也惊动了,罪过罪过。”

    李隆基连忙道:“姑母说的是什么话!姑母是国之功臣,姑母有恙,父皇与我自该关心才是。听闻姑母只是小恙,那小侄就放心多了,不过,姑母还是要好好安养才是。”

    “多谢太子关心,只是,我身上不好,精神不济,不能奉陪了,二郎,替为娘的好好招待太子。”

    “喏。”

    薛崇简连忙应下,太平公主身上不舒服便回房去了。李隆基目送着太平公主退走,一脸担忧的问薛崇简:“崇简,姑母真的只是苦夏吗我看着似乎精神颇为不济”

    薛崇简耿直的道:“太医是这么说的,具体的毛病,太医说得云遮雾罩的,臣也不太懂,来了两个太医都这样,母亲只说感觉身上不爽利,药喝着,也静养着,但精神就是不济,只能将养着。”

    李隆基点点头:“是这样吗要不换个太医来看看我听民间有种说法,说是生病吃药,也是要挑缘法的,撞对了缘法,几乎马上就能药到病除,要不我另寻医者来试试”

    薛崇简连忙感激的行礼道:“谢太子挂怀。不瞒太子,阿姐和姐夫也寻了民间的名医来看过,皆无太大起色。阿姐说,许是母亲年轻时生崇宁时候受过苦楚的缘故,有些病只能养,无法根治的,我也不太明白。”

    李隆基恍然,点点头,关切了几句,又道:“姑母因病无法上朝,事务全积压到我这里来了,今天出来还是推了许多事务才得空的,崇简你好好照顾姑母,需要什么,有什么为难之处,尽可遣人来东宫找我,我先走了。”

    薛崇简又是感激又是感动,连忙道:“臣知道了,劳太子费心了。”

    李隆基道:“因为是姑母,自然这些都是应该的。”

    两人说了一阵话,李隆基又千叮咛万嘱咐的让薛崇简尽好为人子的责任,这才回东宫去了,把薛崇简感动的,回头还跟自己媳妇儿感叹太子真是个仁厚之人。

    太平公主知道后,也只是低低一笑,说了一句“太子有心了”,便再没多言,也没对薛崇简说什么。

    将养了几日,太平公主才又开始参与朝会,只是,也不知是否是身体尚未恢复康健,或是病过一场后,身体有些垮了了缘故,在朝会上,也不爱说话了,多数时间皆安静地听着,安静地看着。

    朝臣们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但在初初的不适应之后,面上虽然依旧,但行动言辞间,却似乎有些喜不自禁,争相建言,长公主不愿理事了,自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此时正是太子站出来的好时机,便是姚宋两位宰相,也常在陛下面前,在朝会上,有意无意的在加深太子



第533章 病休
    因那日唤了太医,太平公主便顺势病了几日,安静在府里休养,皇帝李旦遣了亲近之人来慰问,不止给东西,还送来派了个太医来。

    太医来了,看太平公主神情恹恹,也不敢说长公主您没病,只云里雾里的绕了一通,安神的药开了一堆,让长公主殿下好生休养。太平公主遂顺势歇了朝会,在家静养。

    这一下,连太子东宫都惊动了,李隆基竟亲自过来探视,薛崇简把他迎入府内。太平公主犹豫了片刻,终起身相迎,神情恹恹,一脸倦容:“三郎怎么亲自来了你如今是太子,与先时不同,你身边的人也不劝劝”

    李隆基一脸关切之色,毫无作伪之态:“小侄如今虽是太子,但姑母却与旁人不同,不亲自来看看,小侄如何放心!姑母可好些了不知是何处有恙问太医,太医也说不清楚。”

    说得情真意切,薛崇简满脸的感动与感激。

    太平公主淡然一笑,道:“太子有心了,没什么大毛病,不过是年纪大了,日盛的暑气有些熬不住,苦夏罢了。我这一病,不止惊动了皇兄,连太子也惊动了,罪过罪过。”

    李隆基连忙道:“姑母说的是什么话!姑母是国之功臣,姑母有恙,父皇与我自该关心才是。听闻姑母只是小恙,那小侄就放心多了,不过,姑母还是要好好安养才是。”

    “多谢太子关心,只是,我身上不好,精神不济,不能奉陪了,二郎,替为娘的好好招待太子。”

    “喏。”

    薛崇简连忙应下,太平公主身上不舒服便回房去了。李隆基目送着太平公主退走,一脸担忧的问薛崇简:“崇简,姑母真的只是苦夏吗我看着似乎精神颇为不济”

    薛崇简耿直的道:“太医是这么说的,具体的毛病,太医说得云遮雾罩的,臣也不太懂,来了两个太医都这样,母亲只说感觉身上不爽利,药喝着,也静养着,但精神就是不济,只能将养着。”

    李隆基点点头:“是这样吗要不换个太医来看看我听民间有种说法,说是生病吃药,也是要挑缘法的,撞对了缘法,几乎马上就能药到病除,要不我另寻医者来试试”

    薛崇简连忙感激的行礼道:“谢太子挂怀。不瞒太子,阿姐和姐夫也寻了民间的名医来看过,皆无太大起色。阿姐说,许是母亲年轻时生崇宁时候受过苦楚的缘故,有些病只能养,无法根治的,我也不太明白。”

    李隆基恍然,点点头,关切了几句,又道:“姑母因病无法上朝,事务全积压到我这里来了,今天出来还是推了许多事务才得空的,崇简你好好照顾姑母,需要什么,有什么为难之处,尽可遣人来东宫找我,我先走了。”

    薛崇简又是感激又是感动,连忙道:“臣知道了,劳太子费心了。”

    李隆基道:“因为是姑母,自然这些都是应该的。”

    两人说了一阵话,李隆基又千叮咛万嘱咐的让薛崇简尽好为人子的责任,这才回东宫去了,把薛崇简感动的,回头还跟自己媳妇儿感叹太子真是个仁厚之人。

    太平公主知道后,也只是低低一笑,说了一句“太子有心了”,便再没多言,也没对薛崇简说什么。

    将养了几日,太平公主才又开始参与朝会,只是,也不知是否是身体尚未恢复康健,或是病过一场后,身体有些垮了了缘故,在朝会上,也不爱说话了,多数时间皆安静地听着,安静地看着。

    朝臣们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但在初初的不适应之后,面上虽然依旧,但行动言辞间,却似乎有些喜不自禁,争相建言,长公主不愿理事了,自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此时正是太子站出来的好时机,便是姚宋两位宰相,也常在陛下面前,在朝会上,有意无意的在加深太子



第534章 姚崇被贬
    第二日,朝会之上,有御史出列,参奏宰相姚元之纵容长子姚彝、次子姚异招权纳贿,胡作非为,教子无方,不堪为相。

    随同奏章一起递上去的,还有证据。这些证据,有刑诉经验的人,只听一听便知道十有**是真的,并无虚假。

    太平公主静静地坐着——

    李旦怜她初病愈,特意赐座。

    站着有站着的风景,坐着也有坐着的乐趣。站着时候,看到的是人的表情,坐着的时候,看到的是手和下半身的动作。这朝里的重臣们,面上绷得住的不少,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自觉地小动作,以前从不注意,现在突然这么一看,太平公主觉得挺有意思,还看出乐趣来了。

    金銮殿上,朝臣们鸦雀无声。

    太平公主心里一哂,这些大臣何等的无耻,招权纳贿……轮到姚元之相关的人,他们便悄无声息,若是轮到与她相关的人,怕是早就人人喊打了。六郎说这种行为叫什么来着对,双标!

    “姚卿,御史所奏,你有何话说”

    李旦看大家都不说话,开口问了一句,语气十分温和,甚至还带着一点关心询问的意思。张昌宗站在武臣班子里,一边默默地翻白眼,一边看向姚崇。

    姚崇姚元之好在还有几分羞耻之心,直接被问了个满脸通红:“臣……臣惭愧,有负圣恩,一切悉听圣裁。”

    李旦顿了一下,转向太平公主:“皇妹怎么看可有何建议”

    太平公主不意他会在朝会上这么问,微微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压下心里的狂喜,面上镇定的道:“回皇兄,姚相之子如何,臣妹非刑部、大理寺之主官,也非御史,不敢妄言。再者,事关宰相,此事当皇兄圣裁才是。不过,臣妹这里虽无建议,却有个疑问想问问当朝的大臣们。”

    “皇妹欲问何事尽可问就是。”

    一副极为尊重太平公主意见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甚至还高兴地比了比手,对太平公主荣宠之至。李隆基默默望了一眼,脸上表情如常,未见异样之色。

    太平公主心里又是一哂,面上淡然道:“御史方才参奏姚彝的罪名是招权纳贿,胡作为非吗”

    太子李隆基凑了个趣,答道:“回姑母,正是这两个罪名。”

    太平公主唇角微微一勾,看似笑了,只笑容却无半分温度,甚至带着淡淡地嘲讽之意,道:“多谢太子。若非太子确认,我当真以为这两个罪名只会是皇族宗亲专有的罪名,与大臣是扯不上关系的。”

    在场诸臣,有那聪敏的,已然反应过来太平公主要说什么了,正直如宋璟,直接涨红了脸膛,羞愧的低头。

    李隆基自然也猜到姑母要说什么了,肚里惊讶之余,有些想笑,不愧是姑母,这话也就她敢说,她有资格说,旁地人……无论是宗亲中什么身份的,说出来都不及她的份量。

    太平公主气定神闲的坐着,继续道:“从高祖开国立下基业,到如今皇兄当政,皇室宗亲被参奏招权纳贿者不知凡几,每一次被参奏,几乎朝上人人喊打,甚或有忠直之臣犯颜直谏,欲意皇帝大义灭亲,似乎不如此不足以振朝纲,不足以示天下。同样的罪名,轮到不同的人的时候,怎么朝上竟鸦雀无声了何以如此何以有区别还请诸臣工教我!”

    &nb



第535章 朝辩请封
    宰相五去其一,朝上自是不可能毫无动荡,自问有点儿资格的,都盯上了那个空出来的宰相位子,自己一边盯着的同时,还暗戳戳地揣测谁有资格同自己竞争,一时间,东宫、镇国公主府走动的人都骤然多起来,朝上的各种争斗也骤然多起来,反正御史们是挺忙的,今天参这个,明天奏这个,黑料满天飞,参得厉害了,还会在朝上吵架,搞得每次轮值当任殿中御史维持秩序的大臣也挺忧愁,每天下班嗓子都是哑的。

    皇帝李旦似乎也对太平公主愈发信重起来,但凡有大臣去禀事,大多会问一句‘是否禀报过镇国公主’的话,在朝上的时候,还会垂首询问太平公主的意见,显得极为看重。

    而张昌宗则是趁着大臣们瞄准空出来的宰相位子,御史忙着参人的时候,趁机扔了些黑料出去,不止太子系的人马,就是太平公主系的人马,也有好几个中招,不止被贬斥,还有被治罪流放的,倒是趁机搞了一番优胜劣汰。

    皇帝李旦也有了变化,更加的信重太平公主,但凡有大臣参奏事项,多会问一句,可询问过镇国公主或是可知会过镇国公主,更为看重太平公主。

    在这样的纷纷乱乱中,张昌宗出人意表的上书,奏请晋封镇国太平公主匡政一职,辅国理政。

    这一本奏表扔出来,争得快成乌眼鸡的各路人马皆愣住了,包括太平公主一系的大家只想着公主为了争权,应该会推出本派的人马出来做宰相,完全没想到张昌宗居然脑洞大到直接把公主推出来,哪怕是同一派系的人,也忍不住想跟着朝臣们问一句——

    张金吾你节操被狗吃了

    太子一系,朝臣一系的人,也都愣住了,愣住之后,反应过来就是拼命地反对,太子一系是不想太平公主的权势扩大,朝臣们则是不想开妇人掌权做官的先例。

    “匡政一职,出自高宗朝,改自尚书仆射一职,位高权重,非大功者不可享,非德高者不可居,更无妇人任职的先例,臣反对!”

    这是朝臣一系反对女人当官的。

    张昌宗只想呵呵,女皇帝都出过了,在场的大多在女皇朝任过职,大家节操早都丢了,现在才来说女人不可以掌权,早干什么去了!

    反对的要是有魄力学裴炎,那张昌宗还敬他是条汉子,可惜大家都曾臣服于女皇御座之下,做了威武就屈的大周朝臣子,就不要讲什么节操不节操的了。想也不想的撩袖子,当场就给人怼回去:“早先无先例,那是因为早先没有如镇国公主这等于国有大功的妇人和公主!现如今有了镇国公主,异于前朝诸公主,自该封赏也与先前不同。”

    说完,顿了顿,就开始数起太平公主的功劳来,从先前女皇朝时,暗中接济、照顾中宗和现任皇帝李旦开始说,一直说到支持太子政变,诛杀韦后,力挽狂澜,一桩桩,一件件,细数过来,全无虚假。

    张昌宗直接道:“当年神龙政变,因为复辟李唐之功,五异姓者封王,镇国公主之功,自是不敢与五王相比,只是,这样的功劳,只是奖励食邑、上尊号便足够了吗难道镇国公主之功是假的吗明明是于国有功之大功臣,今日却要在这里受诸位同僚质疑,陛下稍有厚待,还要受非议,这是我朝对待功臣应有的态度和待遇吗这是要功臣倾尽心血之后,还要性命不保吗”

    “张金吾慎言!镇国公主于国有功,天下皆知,然身为公主,陛下已然赐与足够之封赏,还以公主之身位列朝堂,如此尊荣,亘古未有,见所未见,何以得寸进尺,置礼法于不顾”
1...127128129130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