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解冻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白奇

    女孩眼里不可言喻的神情让沈攀囧得无地自容,他瞪了彭小木一眼,却乖乖的掏钱付账。周珊一直保持着神秘的微笑,既不反对也不同意,一副任凭彭小木做主的模样。

    一把抢过总台服务员递出来的两张磁卡,彭小木眯着眼笑得像在鸡窝边转圈的黄鼠狼似的。等电梯的时候,她给了一张在周珊手上,故意提高了嗓门说道:“出门在外的,注意安全啊……嘎嘎嘎嘎……”

    周珊终于忍不住推了死党一把,娇嗔道:“该死的,你才需要注意安全,信不信我让沈攀钻进你房间来。”彭小木鼻头一皱,横了沈攀一眼,很鄙视他的说道:“就他,算了吧,再给他一个胆子他也不敢。”

    沈攀站在一步远之外,又不敢离开,只能硬着头皮听着两个女孩越来越狂野的对话,他浑身上下别扭得慌,心里却有一团邪火烧得他脑门晕乎乎的。

    “好了,别逗他了,就知道欺负老实孩子。”瞟了一眼,看着沈攀脸红得比喝酒过量了还要厉害,周珊笑着给了彭小木屁股上一拐杖。电梯能够有多宽,彭小木没躲过去,捂着屁股跳了起来,沈攀飞快的瞧了一眼,赶紧转过身面向电梯门不敢动弹以免惹祸上身。

    就这样,彭小木和周珊笑闹着上了楼。彭小木在一个房间门前停了下来。挥了挥手里的磁卡然后在门上轻轻一靠,“滴”,门上的红灯转绿,彭小木笑道:“我睡觉了,你们弄完叫我,别忘了我还在这里哟。”

    沈攀摇摇头,没吭声继续往前走,那该死的彭小木,还特意在“弄完”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周珊都是又好笑又好气的,想要再给她一拐杖的,彭小木却闪身就进了屋关上了门。

    抱歉的看看沈攀的背影,周珊轻声说道:“小木喜欢搞怪,你别介意啊。等等我,你走那么快干嘛,我现在可是不方便的。”说到最后,周珊忽然“哎哟”一声,沈攀心里一惊,一阵风似的回身冲过去,却看到周珊笑眯眯稳稳地站着,明显这是在逗他。

    “这能开玩笑吗!”沈攀没好气的瞪了女孩一眼,迟疑了一下,还是伸手扶着她。过道里铺设了地毯,拐杖杵在上面软软的的确容易摇晃,好在两个人的房间也就在几米开外,并不算远。

    安顿周珊坐下,把两根拐杖靠在墙角,沈攀又烧水洗杯子泡好茶,一系列的事情忙完,他这才洗了个脸,点上烟,拖过椅子坐在周珊对面:“你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爬山也辛苦,先休息几分钟再看卷宗。”

    说了,沈攀又似乎觉得不大妥当,他摸了摸鼻子,问道:“要不你干脆睡一觉,我先看看卷宗,等你醒了精力恢复了我们再一边看一边讨论,好不好”

    “你比以前更像老太婆了,要不我以后叫你沈老太太算了。”周珊笑了笑,双眼灼灼有神的望着沈攀一动不动,直到沈攀都有些不自在,伸手在她眼前晃动才收回眼神:“有什么好睡觉的,大半年来我睡得太多了,现在一说起睡觉我就失眠。卷宗拿过来,我瞧瞧是什么样的大案让陈队连休假都给你取消了。”

    周珊俯身从电视桌下面拖过沈攀扔在那里的垃圾袋,翻检出里面的文件袋,她动作幅度有些大,牛皮纸袋上的灰尘扬起半个人高,呛得女孩忍不住连声咳嗽。沈攀这下尴尬了,他赶忙拿起文件袋就往问世间走:“那啥,我忘记清理一下,文件袋是从老档案室翻出来的,搁的时间太长,掉落的灰尘有点多。”

    这次沈攀就很小心了,他用湿毛巾擦掉了大部分的灰尘,然后又把卷宗抽出来,牛皮纸袋用衣橱的一个夹子夹好挂在那里晾着水汽。

    随着两个人专注的翻阅和低声的探讨,一个长达十五年之久,大跨度的连环杀人案惊悚的徐徐的显露在了两人眼前。

    一九九年,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在他的《诸世纪》中预言的世界末日的这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也就是诺查丹玛斯的




第170章 那些年被杀害的女人们(3)
    没能找到凶案的第一现场,抛尸现场没有目击者提供有关凶手的线索,对尸体的解剖和检验也未能寻找出有用的信息,大量的走访调查同样无果,警方只得把案件暂时悬挂起来。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原本在商山市引起轰动的清泉河抛尸案也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褪去那激荡的色彩变得平静无波。在警方看来,这个案子和以往的悬案、冷冻案差不多,说不定某个时间某个被抓起来的犯罪嫌疑人为了立功就检举出一些相关的信息,然后警方顺藤摸瓜抓住真凶。

    可是,让警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之后,也就是,在清泉河抛尸案的同一个地点,却又出现了一具女尸,死亡方式竟然和祝青青一模一样。

    这具女尸是一个名叫赵静茹的二十五岁居家妇女,死亡的时候她已经有了五个月的身孕,法医解剖,认定赵静茹腹中的胎儿为男性。也就是说,凶手杀死的是一对母子,一尸两命。

    这起案件在商山引起的轰动更甚祝青青的案子,一尸两命,其中一个竟然是五个月的胎儿。一时间,商山市区民众议论纷纷,特别是女性,天色稍晚一点就少有人敢在街上行走,那些上夜班或者晚上不得不出门的女性都是要么是亲人陪同,要么是呼朋唤友好几个人一起才敢上街。

    来自民间和上层的巨大压力让商山市刑侦大队的刑警们一个个强忍着疲惫连续熬了几个通宵,整个市局可以说是全力开动,所有的民警和协警全部轮班上街执勤。但是,很遗憾的是和上一个祝青青的案子一样,警方一个星期下来都没有能找到丝毫线索。

    没有目击者,没有任何人看到过抛尸现场的“鬼影”,尸体本身也没能给警方提供有效的信息和侦查方向。

    就在警方苦思冥想之际,两周之后,距离第二期赵静茹被杀一案的第十五天,一个居民在回家的途中,为了节省时间选择了穿过一条狭窄小巷的时候,发现了第三具女尸。

    张楚焉,二十二岁,商山大学二年级学生,成绩优秀,在学校表现出色,学生会干部,深得教授讲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张楚焉的尸体和祝青青、赵静茹相同,都被扒光得一 丝 不 挂,脖子上的掐痕让人触目心惊,全身遍布各处的瘀紫让人不忍目睹。更让人愤怒的是,张楚焉的牙齿被强行扒得只剩下一颗,那大张着的血口在无声的向世人述说着凶手的残忍与没有人性!

    显然,这么一个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的被害的惨状与前两名被害女性引起的反响强度截然不同。商山大学的教授们联名写信给省厅和市委,大学生们也天天在学校讨论采用各种方法甚至是罢课的极端手段给警方以压力。

    重重重压之下,毫不夸张的说,商山市刑侦大队崩溃了,多个刑警或者请假或者无理由外出,刑侦队长引咎辞职……一天之间,商山市刑侦大队的办公室剩下不到十个人。

    省厅立即组织了专案组奔赴商山全盘接管此案,并从全省各地抽调刑侦干将汇聚商山市局,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拉开了序幕。

    对商山市局来说,虽然这让人很难堪很丢脸,但相反,商山市局也算是松了一口大气,至少责任不在自己头上了,省厅来当接盘侠,万一再有点什么纰漏这口锅不管什么颜色那都是省厅背在背上。

    对于商山市局的所有刑警,他们在减轻了压力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到无颜面对商山民众。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商山市局成立以来请求外调的最多的人次,对递上来的报告,商山市局的领导们痛定思痛之后大笔一挥全部签署了同意。

    喜欢去哪里随意,只要接收单位没意见,商山市局统统放人。在最后,包括刑侦队长和副队长在内的精英全部调离之后,商山市局才开始着手重组刑侦大队,这一次,他们的筛选要求可以说是全国最严格的……在成为全国警察系统的笑话的同时,商山市局也成功的完成了于痛楚中浴火重生的过程,后来赫赫有名的神探李振铁也是在那个时候作为一个菜鸟刑警进入的商山市刑侦大队,嗯,这都是后话了。

    专案组进驻商山市局,原商山市局刑侦大队只能给专案组打打下手跑跑腿,不过让他们沮丧的是,为了保密要求,专案组甚至不允许他们接触任何的文字资料,连打字员都特意从省厅借调够来,彻底的把他们排除在外。

    应该说,专案组此来是气势凶猛,大有一扫商山阴暗地带的决心。而且,专案组也的确发现了之前商山刑侦大队未曾发现的新线索:一名省厅的刑侦专家在三具女尸的脚底边缘发现类似汽车油漆的痕迹,很淡,无法提取样本进行深入化验,这也是当初刑侦大队忽略的原因。

    这个新的线索让整个专案组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大量的人手被调动分派出去,商山市区乃至城郊所有的汽车修理厂全部纳入排查的视线。就这么一条线索当时专案组动用的警力就超过了一千人次,可想而知那规模有多庞大。

    “啧啧,我都无法想象满大街都是警察在奔走的场景,太壮观了一点。”周珊手拿着一页卷宗,抬头颇有感慨,女孩的眼神缥缈虚幻,显然是在梦想着自己能够加入到那壮阔的场面里去。

    “醒醒吧,你别想得太美。”沈攀摇摇头,点上一支烟深吸了一口,他看得有些累,大部分卷宗都是侦查员手写,有些字迹潦草需要凑近了仔细的辨认:“你又不是不知道走访调查是最枯燥最辛苦的,哪里有你想的那么美妙哟。”

    两人调笑了几句,权当做放松放松精神,然后又继续的往下阅读。

    因为类似油漆的线索,专案组大胆的做出判断:凶手或许就在某家汽修厂工作。于是,专案组的视线转向了汽修厂,并特意着重调查了抛尸现场附近的几家汽修厂。

    要说专案组的做法也没错,他们认为案犯应该对抛尸现场非常熟悉,所以连续两次才会抛尸在同一个地点且没有被人发现,这同样说明案犯对抛尸现场周围环境也了若指掌,那不然他怎么能抓住那个时间差的空档避开所有的目击者呢!

    可是,在耗费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二零零零年的春节都已经过去了,专案组调查完所有的汽修厂及其员工之后,才愕然的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是的,专案组在汽修厂这个方面没能取得任何突破,在转了一大圈后,专案组陷入了和当初刑侦大队一样的困境。

    这时,有专家提出是



第171章 那些年被杀害的女人们(4)
    五局的专家们在花了几天时间通读完所有的卷宗和调查报告之后,闭门开了一个无人得知内容的小会,会议持续时间长达六个多小时。之后,五局的专家们迅速的拿出一个方案,在商山武警部队的帮助下,他们抽调了二百多名武警战士在商山全市设立了三十六个检查点,全面盘查全市所有车辆。

    特别是那些才喷漆不久或者后备箱有喷漆设备以及类似设施的车辆,车主就是重点的排查对象。与此同时,专案组通过部里的协调还调集了周边城市高达三百多人的警力,对商山全市的汽车修理厂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走访。

    根据送到部里化验的样本,也即是从几具尸体上提取到的漆样,五局的专家们确定这是汽车所使用的漆类,与室内装修的漆样毫不沾边。

    应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有了明确的侦查方向,刑警们也就更加的努力了。同时,这一次五局的介入知道并没有排开上商山市局刑侦大队,相反,他们不仅给予了商山本地极大的尊重,对刑侦大队的人手也大量的下达任务,这让商山市局以及刑侦大队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在五局专家们的指导下,各种情况迅速的汇总到专案组,各系统高效有序的运转下,取得的进展和前半年多比起来可以说成绩斐然。

    半个多月之后,警方在这起系列杀人案发生后第一次有了犯罪嫌疑人名单。

    高兵,三十三岁,力运汽修厂技师,专门负责调配漆样,离异单身,独居,会驾驶。而且,让警方重视的是,如果画一幅平面图出来,就会发现高兵租住的房子竟然是在三个抛尸点的中心位置。

    警方做了一个实验,从高兵居住的地点驾驶一辆汽车出发前往任何一个抛尸点的话,大概时间都在十分钟之内,这还是计算了路上的堵车或者等待红灯的时间在内。

    还有就是,虽然高兵不是商山本地人,但他从二十二岁学习汽修开始就呆在商山从没离开去过外地,顶多就是会在春节回家探亲一周时间左右,最长的也没超过十五天。所以,高兵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商山市区的环境,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如果在某个地方居住长达十年以上都会对这里无比的熟悉,所以他能掐准时间避开人流前往抛尸而没有目击者发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卷宗里,记载了当时的情况。警方第一时间联系武警部队出动了数十人,加上刑警十多人,一共三十多人把力运汽修厂围了个密不透风。抓捕高兵的行动非常顺利,他本人也没有任何的反抗行为和对抗言语,可以这么形容,或许就是辖区派出所去个民警高兵估计都会老老实实的伸手双手戴上手铐。

    对高兵的审讯是五局的刑侦专家亲自负责的,省厅的专案组和商山市局刑侦大队都只能在外旁听。这很正常,到这个时候,任何一个警察都希望能一鼓作气的突破高兵的心理防线拿下这个案子,那萦绕不去大半年的压力真的让人有时候恨不得拔出枪来冲着天空拼命的扣动扳机!

    可是,审讯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死循环的僵局,五局的刑侦专家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高兵初始是很惶恐的,没等五局的刑侦专家发问就冒着冷汗供述了一连串的自己倒卖汽修厂材料、以次充好给车主更换配件和某一次趁着厂里财务临时外出盗窃了财务室一千多现金的案子。

    可这些,是大伙儿想要听到的吗说句难听的,就算这时候高兵说他把汽修厂财务洗劫一空了大家都不会感兴趣,没谁关心这个,偷不偷的根本就不是重点嘛!

    在所有的警察,包括五局的刑侦专家的第一认知里,高兵肯定是个老油条,对抗审讯经验丰富,所以才会抛出这些不重要的事情妄图引开警方的视线。不过嘛,这些做法在同样经验丰富得可以出版刑侦教科书的专家们眼里幼稚得可笑,于是,五局的刑侦专家亮出了杀手锏:“高兵,说说你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那天做了些什么”

    一般情况下,对于半年前某一天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情,因为时间间隔太长,人都会产生记忆缺失。但对于某些做下惊天大案的罪犯来说,那一天的一分一秒反而会铭刻在心,他们会牢牢记住那天自己的任何举止行为……经历掌控过数不清次数的审讯,五局的刑侦专家有信心拿到高兵的口供。

    “啊,十二月三十一日!”的确,高兵一愣,旋即脸色大变,他喃喃自语的重复了一下那个时间,忽然抬起头哀求的看着负责审讯的那个五局专家,说道:“我要是说出来能不能算自首啊,能不能从轻量刑呢”

    “嗯,只要你配合,我们不是不可以考虑,这关键是看你的态度。”五局的专家不动声色的给高兵画了一个大饼悬在他面前,其实任何人都清楚,对于高兵而言他的结局只有一个:死刑。

    &n



第172章 无从下手(1)
    原本以为凶手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已经停手的商山市局傻眼了,他们一边立即通过市委政府协调了当地武警部队,恢复了设置的检查点和巡逻队伍,一边十万火急的通知上报到专案组和五局的刑侦专家那里。

    很显然的,五局的刑侦专家和专案组再一次集结在商山市局。这一次大家的看法有了变化,情况就摆在眼前,五局的专家在商山的时候凶手就停手不干,等着专家们一离开凶手立即就冒头出来,而五局专家们的行踪是高度保密的,那么,这是内部人员作案

    当然,这仅仅是讨论会上的一种意见,不能成为主流,主持会议的省厅副厅长更是严令不准把这种意见往外传播,否则整个商山的警察系统非得大乱。谁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在外巡逻了一整天,回到单位还要面对政治部的审查,那非得炸锅不可。

    现在摆在警方面前的难题已经不是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了,而是他或者他们为什么要避开五局的刑侦专家作案,难道上一次五局的刑侦专家采取的某个措施对他或者他们造成了威胁抑或是会让他或者他们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五局和省厅的专家们陷入了这个谜团,谁都知道搞清楚这一点就等于抓到了凶手的尾巴,可谁都不知道要找的究竟是什么!

    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破开谜题,五局的刑侦专家们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苦思冥想。他们必须要回忆起第一次来商山做过的每件事,下达的每条指令,然后再从中找出那条能够威胁到凶手的要件,并以此为突破口破开整个案件直至抓获凶手。

    又耗费了一个多月,五局的专家们无奈的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事实证明他们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对打开突破口没有丝毫帮助,案件自然也就没有进展,继续陷入僵局。

    六具尸体、七条人命,可始终没能寻摸出凶手的作案动机,更不要说抓住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了。也许是警方的震怒带来的大规模的对市区的治安检查和车辆核查,总之凶手并没有再作案。
1...6970717273...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