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这在王静辉的眼中也是没有什么,磨古斯联军和契丹人在潢河展开大战,虽然不知道磨古斯联军如何,就冲着他们所获得的黄金、白银和铜,大宋对他们所要求的火器和其他各种武器装备从来不做阻拦,看着样子本钱还是非常雄厚的。相对于契丹人,磨古斯支撑一年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契丹人到现在也没有开始调动燕云大军,这让大宋高层非常恼火,除了加紧囤积作战物资之外,便是对京东东路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出手在辽国腹地进行登陆作战。

    如果不是王静辉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大宋完全可以出兵燕云和磨古斯南北夹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这样做只是平白便宜了磨古斯。历史走到了现在这一步,他反倒是不愿意看到辽国这么早灭亡了,有辽国在能够对阻卜人形成最有效的威慑,而大宋得到燕云则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北方安全——大宋立国之初国都选择很有问题,辽国掌控燕云十六州使得大宋与在辽国的冲突之中只有在黄河以北进行一次决战,若是失利则直接威胁到国家政权。现在给大宋的选择要么是迁都,要么便是夺了燕云十六州为自己谋取战略生存空间,大宋发展到了今天这一步自然是夺取燕云十六州的兴趣要远大于迁都。

    不过王静辉却是在做着两手准备——一个是积极为发动对辽作战而做准备;另外一个便是在大宋选取更好的位置——他不能肯定辽国之后会不会有其他草原游牧民族崛起对大宋造成威胁,如果要是只有金朝那样的水平有燕云十六州也就足够了,但是若是出现后世元蒙那样的狠角色,说不得大宋在未来还要退回黄河甚至是长江以南,提前做好准备经营南方是非常有必要的,也算是为后人多留下一层保险,况且开发南方也是大宋一个基本国策了。

    当高丽使者坐船千辛万苦来到大宋的时候,已经距离郭州之战快两个月了,大宋对此的解释便是辽国和大宋已经达成了协议,大宋可以向辽国出售火器和其他武器装备。至于女直人手中的火器,大宋是绝对不会认账的,只是推托契丹人买了火器送给谁使用不是大宋所能够掌握的。

    高丽使者对大宋的解释也是无可奈何,他们没有大宋那样的情报系统,尽管高丽人也有一部分在几年前借着大宋发展海外贸易的时机来到大宋,甚至有一些高丽人在大宋通过科举考试被任命为大宋官员,但这种战略层次的情报高丽人显然无法弄到手。不仅如此,高丽人不要说弄到大宋的情报,就是连他们的邻居辽国也是消息不通,假如高丽人对辽国内部情况能够摸得清楚的话,可以轻而易举的推算出大宋支持女直人。这样虽然也不会拿大宋怎么样,但也多少有些提防之心。

    高丽使者在得到大宋的回复之后,高丽使者除了对大宋皇帝转达了高丽王对大宋君臣的问候之后,便接着与大宋在火器等军火物资上给大宋军工下了一份大大的订单——高丽人对鸭绿江以东的土地已经是望眼欲穿。这一次的失败还不能够让高丽人死心,他们还是会对女直人发动进攻的,这对于大宋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大宋君臣对此已经看开了,即便女直人无法接阻卜人的班来继续对辽国袭扰,大宋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而且坐观高丽人和女直人相互征伐,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符合大宋的战略目标的,况且两者之间还有很多的好处可拿。

    与外界北方的征伐不断相比,大宋则是进入了发展积蓄阶段,大宋除了在新获得的西夏领土上获得大批战马来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之外,还要投入巨资来打造它的全新军队——一支完全由火枪和火炮武装起来的热兵器部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完全应用热兵器作战的军队,对此王静辉和大宋君臣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这支完全由热兵器武装起来的军队是从各个禁军精锐中抽调出来所组成的,人数在两万人左右,除了一万三千人的火枪军外,还有五千骑兵和两千炮兵。火枪军装备的就是沈括根据王静辉的提议进一步改造的火枪;而骑兵使用的除了传统骑兵所有的弓弩大刀等武器之外,还有王静辉提出的三眼火枪——设计距离更近只有四十步的有效杀伤距离,但是可以做到三连发,枪支大小有些像后世左轮手枪的放大版。

    装备了三眼火枪后大大增强了骑兵的近距离战斗力量,由于造价问题,每名骑兵只装备了两只这样的三眼火枪,即便如此这样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也是非常强悍了。至于两千人的炮兵部队则装备了五十门火炮,与此相对的是开封城墙上足足装备了一百门火炮,能够做到这样的比例还是拜最近十年来大宋军队没有吃过败仗的福。十年的胜仗多少让大宋军队找回了很多自信,尤其是平复西夏更是让大宋君臣对战争至少没有什么畏惧的感觉了,除了以往的“强干弱枝”政策之外,在火炮应用对比上,能够给一支部队炮兵装备五十门火炮,这在十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大宋组建这支军队并不是摆着看得,这样一支军队仅仅最初的装备费用就已经超过了七百万贯,名副其实的“黄金军队”。好在“黄金部队”所使用的火枪训练成军并不是一件难事,火枪军的优势从训练成军上便显示出了它优于冷兵器的实力——火枪兵不需要勇冠三军,只要熟练掌握装弹、瞄准射击和清膛等动作基本上就算合格了。而且王静辉也采用了十八世纪欧洲军队的传统,使用大鼓来做火枪兵发射信号,以鼓手的敲鼓频率来控制火枪手的动作,这样做居然在训练的时候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人说‘生而知之’本来某是不信的,不过看到此等景象也不得不佩服他了!”文彦博在看着武器实验场中进行操练的热兵器军队后,覆辙胡子笑着对旁边的官员说道。

    “呵呵,有这等军队在,我大宋收复燕云指日可待!不过听说那个人在家正准备收拾下江南呢,不知道皇上知道否!”王安石说道。

    “他下不下江南并不重要,这也是他的习惯了,朝堂之上若论逃避的本事非此人莫属,圣上肯定是知道的,但是想必也不会太放在心上!”文彦博笑呵呵的看着王安石。

    &n




第四百零二章 剑拔弩张
    第四百零二章剑拔弩张

    熙宁六年四月正是草长鹰飞的时节,王静辉一家带着潞国公赵煦殿下来到杭州不过才两三天,汴都情报局便传来一个消息——磨古斯联军在龙化州大破辽军,五万守军被杀得尸横遍野,而驻守在仪坤州的辽军救援并不及时,导致龙化州被磨古斯所占领。

    王静辉虽然避居江南,但是大宋统治高层还是不会忘记他的,尤其是大宋在辽国事务上其政策几乎都是王静辉一手创立,并且后续对辽国的攻击手段也是王静辉所制订,尽管他人不在汴都,但在辽国事务上的发言权是非常有权威性的。

    可是令皇帝赵顼非常失望的是,王静辉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回答,只是重申了几个要点——对于契丹人以外的游牧民族可以扶植但不能够让他们强大到可以独立灭辽的地步;对辽国的目标主要还是在于削弱其实力,重中之重便是迫使辽国调动南京道燕云地区的三十万守军;剩下的一点便是大宋既要削弱辽国,又不能够让辽国覆灭的太快,只是取其燕云足矣……

    “先生,这些要点好生奇怪,可以说是很矛盾嘛!”赵煦对王静辉问道。

    王静辉将上好鱼饵的钓线掷到远处的水面笑着说道:“有什么可矛盾的这些不过是出于大宋的需要,战略层次上要有高远的目光,为政者须知战略上一次失误可以葬送战术上的一百次成功!”

    “弟子明白了,不过先生给父皇的回信中这三个要点确实让煦儿很是疑惑,尤其是取燕云又不能让辽国灭亡……要知道灭辽统一天下乃是太祖太宗皇帝的遗志,现在可以说是大宋百年来最好的机会,放过这个机会难免有些太过可惜了!”赵煦垂手恭敬的说道。

    “辽国迟早是要覆灭的,不过现在却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因为我大宋并没有做好完全继承辽国疆域的准备!大宋取燕云从战略上来说是得到了一个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坚固防线,以大宋守城水平来说只要在其险要之地构筑坚城足以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并且燕云十六州乃是辽国农业之根本,失去燕云十六州后辽国国力会进一步衰退,以后就更不是大宋的对手了,覆灭只是看大宋的意愿而定……”

    王静辉放下鱼竿笑着继续说道:“煦儿可知辽国疆域有多大么”

    “先生说过,辽国的疆域乃是大宋的三倍有余……”

    “是啊,辽国对于大宋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它的人口虽然比不了大宋多,但它的种族数量却远胜于大宋,大大小小的部族难以统计,其实契丹人估计也就占了它所统治疆域人口不到三分之一,有效控制区域也不过才四分之一左右。大宋灭辽不单单是为了完成太祖太宗的遗志,更重要的是将辽国所有为我大宋所用,不敢说能够全部把辽国的疆域继承下来,只需把握住辽国的南京道、西京道和中京道这三道即可,即便如此这三道加起来的面积也是大宋的二分之一了!”王静辉说道。

    “可是契丹人终究是我大宋的宿敌,留着它反而有夜长梦多之变!”

    “大宋灭亡辽国必须有把握来继承辽国的这南京、西京和中京道,最不济也是要完全占领南京道和西京道,还有中京道的南部,这是契丹的精华。现在留着辽国只是让辽国来替代大宋承受阻卜人或是其他什么游牧民族的冲击,是以大宋不出手,一出手必然是有能力灭掉辽国的同时也迅速把握住这三道的领土,这样才不会白白便宜了其他游牧民族来继承辽国的精华!”王静辉笑着说道。

    “先生所说的尽最大可能来调动辽国驻守在南京道和西京道的三十万大军,也是为了大宋能够一举拿下这三道而做准备吧!”赵煦问道。

    “呵呵,不错!不过这次阻卜人攻克了龙化州,显然辽国统治高层为了应付眼前的危机,有很大的可能会调动宋辽边境的守军,这些军队才是辽队中的精华啊!根据大宋情报局所掌握的情报看来,这三十万守军很大一部分都是驻守在南京道,只有五万驻守在西京道,加上燕云十六州基本上就占据了辽国南京道的二分之一,所以一旦大宋兵发燕云,顺势夺取西京道和南京道是势在必行的,这样也可以遥遥呼应新收复的西夏领土,由此连成一条新的防线!”王静辉笑着解释道。

    就在王静辉和赵煦谈论辽国局势后不过才一个时辰,王静辉在杭州西湖的别院中一只信鸽冲天飞去——这是他身边的赵公公按照赵煦的意思写成节略向汴都开封发去的信件。对于周边的人王静辉的态度是十分宽松的,只要不妨碍他和妻子的生活,他是不会管这些杂事的。而且身为驸马,在大宋政坛中又有着很特殊的地位,王静辉也非常有觉悟,他从来不管自己府邸中家丁的来源,这些都是交给赵公公去管理的,至于召进来的人他是心知肚明的。

    磨古斯联军之所以能够攻克龙化州,这还是要拜辽国统治高层内部斗争的福——本来有潢河为防线加上龙化州和仪坤州护卫犄角来和磨古斯联军展开对峙,就算磨古斯联军得到了大宋的支持想要攻破这道防线也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甚至连大宋参谋部在对战局的分析过后得出的结论也并不看好磨古斯的胜率,甚至还得出长久的对峙会催垮磨古斯联军。可惜推测永远只适用于纸面文章,事实上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龙化州的守将萧云良的姓氏——他是铁杆的后族将领,自然是曾经受到耶律乙辛一系的排挤,而仪坤州守将耶律览叶是耶律乙辛一党的走狗,就是在国难当头的现在他也没有忘记借阻卜人之手来打击敌对阵营。

    耶律览叶只是稍微滞迟了援军支援的速度,就导致了龙化州被攻破的局面,到现在只剩下仪坤州一角来独立面对两个方向的磨古斯联军,耶律览叶现在也开始有些后悔给自己的政敌下拌子以讨好耶律乙辛了。

    现在不仅仅是仪坤州岌岌可危,磨古斯联军攻占了龙化州后就获得了向大定府进军的路线,如果是宋将来领兵作战的话,那肯定是先把仪坤州拿下后再向南推进,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后防线稳固。不过磨古斯联军却未必会这么做——大宋给他们的火器可不是白给的,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用真金白银买回来的,而且大宋不会向他们赊购,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财富以便从宋人那里购得更多的武器装备来武装自己获得胜利。仗打到这个份上,磨古斯联军的战利品有三分之二倒是落进了大宋的手中,这已经严重影响到联军内部团结问题。

    磨古斯亦在战斗期间多次派使者前往大宋,希望能够说服大宋出兵北上合击辽国,燕云十六州为大宋所有。开出这样的条件是磨古斯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又没有其他办法,他现在已经感到自己越来越不是辽国的对手了,况且辽国在战场上也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这使得磨古斯联军攻城掠地更加困难,他不敢想象自己的联军若是独自攻打大定府那样坚固的城池结果会是怎么样。

    让磨古斯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的是大宋多次拒绝了他邀请出兵的要求,这个结果也确实够讽刺的——先前大宋邀请磨古斯一同出兵的时候,磨古斯拒绝了大宋,他认为自己能够独立把辽国吃下来,但是后来在大宋提供火器的情况下还是这么困难,这让他对以前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有些动摇了。

    磨古斯联军在获得龙化州后,一路烧杀抢掠可惜耶律览叶却没有给磨古斯以很好的机会夺得船只渡过土河。现在土河



第四百零三章 税法
    第四百零三章税法

    赵煦聪明绝顶,智商和王静辉的那个天才学生李慎差不多,所以在功课上王静辉倒是没有费多大功夫,完全是赵煦学习用功所致。不过正如王静辉经常和赵煦说的那样,为政者光是熟读经史典籍还是不够的,那样和一个死读书的书生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国君对于百姓和国家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居住在杭州的这段日子里,王静辉经常和赵煦易容乔装深入杭州居民中,四处看看周围百姓的生活;也曾到远处的一些村庄中来体验一下农民生活的艰辛。杭州的吏治在前任知州李慎的治理下非常清廉,虽说不能杜绝底下小吏做手脚,但大抵上还不会出现令人发指草菅人命的事件,不过就是这样也让赵煦对帝国的官员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由于杭州是西湖书院的大本营,所以本来读书风气就很浓厚的江浙一带更是文治昌盛,也许格物、数学等科目还并不为这个时代的士子所重视,但终究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读书人因为自己的偏好而选择到西湖书院来就读一些冷门科目。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看在王静辉当初为了培养多种人才而许下的诱人条件而到这里就读,不过怎么说这些被当代读书人认为是“小道”的学科也发展的蒸蒸日上。

    赵煦在随着王静辉在书院中所见到的一切都令他非常惊奇,新的思想和老的观念在这座年轻的书院中不时的发生碰撞,每个旬日的时候,书院都会安排数个专题的讲演还有辩论,这使得西湖书院的学术气氛十分浓厚。赵煦虽然在汴都长大,但是却从来没有去过华英书院,但是在这里他却能够感受的到华英书院的氛围——天下读书人都知道西湖书院和华英书院乃是一脉相承,其办学思想都是继承了王静辉的意愿。若论天下书院资历,大宋许多书院的历史都是在两大书院之上的,可是若论到学术水平和思想解放程度,这还要数两大书院为最。

    王静辉带给赵煦的不仅仅是观念上的改变,更多的是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赵煦的眼界更加宽广,对他未来所要统治的帝国有了一个大致的看法——这种看法和观念都是王静辉引导的。每当赵煦提出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的时候,王静辉在心中都是感到非常的兴奋,他也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但毫无疑问当赵煦长大后接替赵顼成为大宋皇帝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手腕将会比他父亲的起点更高更好,这也让他认识到观念的传承有多么重要,比自己以往所做的那些事情更至关重要!

    对于大宋宿敌辽国的战事,王静辉还是非常清楚的,这也是大宋皇室授意情报局这么做的。当王静辉知道大宋已经根据当前战事做出了准备出兵燕云的判断后,他对此没有表示反对——尽管他提议扶植女直人来骚扰辽国,不过现在看来阻卜人的实力不凡,在大宋的支持下居然能够重创辽国,能够达到这种理想的效果固然有些运气,但也不能不说辽国内部虚弱到了何种程度。

    王静辉斟酌了半天,最终给司马光和王安石各自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一种新的税法——个人收入所得税!无论什么时候贫富悬殊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王静辉对后世的这种税法非常感兴趣,不过他对此做了大幅修改,收税的对象只是针对年收入达到五万贯的人,税率为三成。使用个人所得税这种方法来平衡贫富悬殊的状况,并且使用这些税法所得来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王静辉就是想趁着大宋统治高层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辽国身上的时候暗度陈仓来通过个人所得税税法,为此他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一千万贯的战争捐款和河北诸路“食为天”粮仓中三分之二的储备,估计合算粮食为一百二十万石。

    由于夺取燕云讨伐辽国只能是突然袭击,而且自己又不在汴都开封,所以大宋不能够像征伐西夏那样在短时间内召集商人组成战争投资财团,况且在大宋目前也找不出比他更有号召力的人来说服商人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所以王静辉估计这战争费用很可能是从赵顼的内库中拨款。

    王静辉毫不怀疑在这十年之中太上皇赵曙和皇帝赵顼的内库随着大宋财政的好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发动这次突袭的目标不比百年前太祖太宗皇帝那么宏大,只是夺取燕云,若是可以的话顺便将辽国西京道也纳入囊中,这样算来整个战争费用完全可以控制在两千万贯之内。两千万贯看似数目庞大,但与十年前每年为了应付西夏入侵所花费的军费相比根本不值一提,那个时候几乎每年都要在原本庞大的军费开支上在增添一千万贯的军费专门用于西北战场,这十年来大宋打仗从来没有亏本过,相对节省下来的资金已经是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数字。可以说只要赵顼想要打,哪怕是五千万贯的军费他也拿得出来。、

    王静辉的这一千万贯战争捐款不过是为了缓解大宋财政在短时间内的困难,有了这一千万贯大宋统治高层完全可以不在扰乱民间经济秩序的情况下从容的调兵遣将,而且放出这么一个钓饵也是诱导王安石和司马光力主通过这项税法改革。

    当然为了投其所好,王静辉也分别向司马光和王安石提出进一步减免天下税务,以便求得大宋内部人心的稳定。王静辉在信中向司马光和王安石详细的解释了个人所得税的意义,而且也明确的表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是针对那些收入远在大宋平均收入水平之上的那一小部分人,并且他也非常明确的反对将这种新的税法应用到普通百姓身上——在后世的时候王静辉尽管并不是很清楚这种税法的具体情况,但却知道这种税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失去了其原有的初衷,国家个人所得税的收税对象主要是中层收入人群,而至于原本税法收税的对象高收入人群却没有多大效果。
1...162163164165166...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