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速之客
    第一百四十二章不速之客

    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初衷,王静辉都不希望自己的老丈人在这个时候身体出现什么问题,这不仅关系着亲情更关系着这个国家未来命运的走向。

    英宗赵曙看到王静辉对他的身体状况如此上心,心中也很安慰,说道:“嗯,对于朕吃的药,还是由你和那些太医来商量着去办吧!朕还要看到大宋完成收复汉唐故土呢!”

    给老丈人把完脉后,王静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其实英宗赵曙的身体状况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处于正常状态,但如果不注意保养的话,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病,依靠现有条件那王静辉就是在他身边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时至中午,英宗赵曙本来打算让王静辉和他一起共享午宴,算是对他在楚州所做出功绩的一种褒奖,但王静辉更希望和蜀国公主在一起,便推辞掉了,英宗赵曙也颇为通情达理,知道他们夫妇两人相聚时日不多,便放他回去了。

    王静辉回到驸马府后,亲自下厨和那两个太后赏下的御厨张罗了一桌丰盛的午宴,同时也没有忘记关好大门叫上全府上下的仆人一起吃饭。王静辉这种做法在外人眼中很难理解,但驸马府上下仆人早就习以为常,蜀国公主温婉贤良也不会逆着他的心意,这么一大家子吃饭倒是显得其乐融融,让她也感觉非常不错。就是管家王福心中有些苦恼:驸马夫妇待下人宽厚仁慈,但对于他来说调教这些人可就困难了,好在这些仆役都是韩琦、赵顼、曹太后送来的,当初都是得到非常严格的训练,都知道宗室门槛的规矩,虽然在一起吃饭,但在外人面前却从来没有乱过规矩。

    饭后让李慎回家见他父亲,王静辉顺便让他给李管事带个信儿:今天下午他要陪蜀国公主,请李管事他们晚上到驸马府赴宴,顺便带上他所需要咨询的制纸工匠。现在的李慎已经比王静辉刚见到他的时候长大了,十七八岁的小孩成长速度是十分快的,再过两个月,他就要参加金秋大比了。李慎听过王静辉的嘱咐后,便点点头回家了。

    每次王静辉回来,驸马府都会变一个样子,虽然他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并不挑剔,但和他有关连的人却不这么看,韩琦、徐老、曹太后、高皇后加上他的老丈人都会派人或是赐下钱财来不断的装修驸马府。

    王静辉和蜀国公主现在就在后院池塘边上的一个凉亭中依偎在一起,在这个时候驸马府的仆役们除了有十分紧急的事情外,都退的远远的,不过他们还是能够听到蜀国公主清脆的笑声。每次驸马回来的时候,蜀国公主的笑声不断,好似王静辉肚子中有讲不完的笑话和故事一般。

    王静辉手中握着一根长长的鱼竿,旁边的蜀国公主依偎在他的臂弯当中,荷塘中放养的锦鲤数量倒是不少,但不知道怎么回事,王静辉半天来就是钓不上一条鱼,不过好在他的心思也不在这上面,这钓鱼也不过是个幌子而已,连自己的仆役都知道,更不要说他和蜀国公主了。

    蜀国公主手中玩弄着王静辉的一块儿腰间悬挂的玉佩,淡淡的说道:“夫君,我听大王兄说你曾经和父皇要求在楚州任满后归隐,是吗”

    王静辉心中暗骂了颍王赵顼一句,怪这小子多管闲事,但对蜀国公主还是温和的说道:“娘子,现在不要想这么多,以后的事情又有谁能够知道呢现在你还是安安心心的修养身体,等我在楚州忙完之后就回家,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过逍遥日子!”

    蜀国公主的秀眉皱了皱说道:“相公正当大展才华之际,怎么会有退隐之心呢娘娘与母亲前些日子和我闲聊的时候,还直夸你才华绝顶呢!”

    王静辉知道老婆嘴中的“娘娘和母亲”便是曹太后和高皇后,这两个女人和辽国的萧太后有的一拼,他真是有些奇怪:怎么中国历史上表现非常出色,让人非常尊敬的女人都处在这个时代了,如果萧太后和慈喜太后调个个该多好,那辽国还更容易对付点。对于曹太后和高皇后夸奖他,他一点也不奇怪:这两个女人虽然在历史上有“女中尧舜”的美名,但他们的家人可实在是龌龊的很,为了搞好双方的关系,王静辉除了好东西一直不断的往宫里送外,还在生意上让李管事多注意一下和曹、高两家往来,仅在大宋皇家海运项目上,这两个家族所占的股份就高达百分之七。等船队从高丽回来后,按照保守计算来看,他们也将会获利数十万贯,这么一笔大力大礼,相信曹、高两家族人会在她们的耳边吹吹风的,得到她们两人的夸奖那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王静辉说道:“浅予,其实我不是个做官的料,官场上面还不知道暗中得罪了多少人呢,还是退下来比较好。你我成婚快要两年了,虽然说不上聚少离多,但我心中总是有愧疚的,不当官了也可以在你身旁陪伴你。其实就算我身不在庙堂,那也不会撒手不管的,身负一身才学而不顾百姓生活困苦,这种事我是做不来的,父皇和颍王殿下待我不薄,若是日后有什么难解之事,我也可以在一旁出谋划策,这样也不算是越了太祖太宗皇帝立下宗室的规矩!”

    “啪!啪!……”一阵鼓掌声在王静辉的身后响起,王静辉夫妇二人回过头一看,原来是颍王赵顼,他的身后便是当今的翰林学士王安石,不过王安石离他们比较远些,旁边还有管家王福在他身边,以避蜀国公主之嫌。

    原来颍王赵顼本来想在福宁殿面圣之后便要约上王静辉的,不过他老爹要驸马去逛花园,他便和王安石回颍王府邸去了,下午来到驸马府的时候,听管家王福说驸马夫妇正在后花园钓鱼,也没有让管家带路直接进后花园去找王静辉了。颍王赵顼是蜀国公主的亲哥哥,以前王静辉在汴都的时候,他就经常出入驸马府,所以驸马府的人对他也没有拦截,管家王福是第一次见到王安石,便带着王安石走在后面和赵顼拉开一定的距离。

    王静辉看到颍王赵顼在拍掌,便松开蜀国公主站起来走出凉亭拱手对赵顼和王安石笑着说道:“原来是颍王殿下和介甫先生大驾光临,改之未能远迎,失礼、失礼!”

    颍王赵顼说道:“还是王兄自在逍遥,躲在这里钓鱼自娱,累得我和介甫先生还要到这里来找你,该罚!”

    王静辉笑了笑,对王安石说道:“介甫先生,现在令郎元泽兄还在楚州养病,本来这次在下回汴都是要和他同行的,不过元泽兄推辞了。介甫先生,在下已经给元泽兄仔细检查过身体了,虽然在下对令郎所患的病症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在下自制了一种药丸比较对症,现在元泽兄正在服用,我在楚州也好在一旁观察效果以便改进!”

    王安石笑着说道:“多谢,真是有劳驸马费心了!”

    王静辉说道:“介甫先生不用客气,救死扶伤本就是我医者本色,更何况元泽兄学识渊源,旦夕相处之下,也让在下获益良多,这‘多谢’二字便休要再提了!”

    蜀国公主在这里终究是有些不合适,王静辉也不想让已经身怀六甲的妻子随意走动,便提议道:“颍王殿下、介甫先生,相信二位都是日理万机的人,咱们还是到浓翠厅去谈话吧!”两人欣然应许,随这管家王福前往浓翠厅,而王静辉先回到凉亭中让蜀国公主在这里先休息一会儿再回到屋中,又对旁边的侍女嘱咐了两句便匆匆走了。

    “改之,你真的有意于山林”颍王赵顼待大家都坐下后便迫不及待的问王静辉,半年前英宗赵曙和王静辉在福宁殿园林中的对话内容,颍王赵顼也知道一些,不过当他在书信中向王静辉问起的时候,王静辉总是不给他一个确切的答案,让他心中疑惑不已,刚才他也听到王静辉和蜀国公主在凉亭中的对话,这次抓



第一百四十三章 言弊
    第一百四十三章言弊

    对于王安石这种从底层官员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人来说,王静辉一张嘴便明白其中的道理,而颍王赵顼则对此有些迷惑不解。王安石在一旁默默的说道:“上有所好,下行必焉!”

    王静辉心中暗自叹到:“原来你也知道这个问题啊!怎么在原有的历史中就没有看你先整治吏治呢!”

    颍王赵顼说道:“商人重利,怎能放心的把这件国家大事交给商人来做呢!”他刚说完,王安石也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王静辉,希望他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王静辉说道:“青苗法是‘惠民’的政策,这与免役法的性质和制定的初衷有着根本的区别,朝廷也不可能永远实行这种法案,它更像是一种在灾荒频发年间适用的临时法案,而非免役法那样的永久性法案。”

    赵顼和王安石都点点头表示同意,王静辉又继续说道:“如果朝廷主持由地方官吏来具体实施青苗法的时候,在下便可以预见有两大弊处足以让青苗法变成‘害民法’!”

    王安石皱了皱眉头说道:“改之未免言过其实,危言耸听了吧!”

    王静辉知道历史上王安石便是以青苗法为开端翘起熙宁变法大幕的,他对青苗法肯定是深思熟虑的,如果不能在他最为得意的青苗法上折服他,恐怕自己会被他轻看。王静辉笑着说道:“其一便是官吏上面的问题,这青苗法一旦下放到地方交由地方官吏来执行的时候,那青苗法便成为地方官吏考核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青苗法不仅可以使得百姓得利,而且也会使朝廷增加一笔多余的收入,所以谁的治地发放的青苗钱越多,谁的政绩也就越高。两位可以试想一下,要是碰到那黑心的官吏,恐怕连市集之上的摊贩都要在官吏的逼迫之下来贷这青苗钱了!如果更黑心点的官吏干脆便私自把青苗钱的利息再涨上两三分,顺便来贪污牟利,到时候百姓还不出青苗钱,那这些官吏便可以逼着百姓卖田甚至是卖儿卖女,这样青苗法便在他们的受中成为害民之法。”

    王安石听后张张嘴,但没有说出话来,但旁边的赵顼却在催促他说第二条。王静辉看看王安石的样子,继续说道:“第二便是百姓了,百姓读书人不多,大都愚昧,他们借青苗钱并非是为了生产,而是迫于贫困家中无米用来应急,到时候连本钱都还不出来,官吏如狼似虎哪肯干休,这又变成了害民!不过最要命的还不止这些,朝廷财政紧张,要给百姓发青苗钱肯定需要动用常平仓,两位想想:如果百姓连本钱都还不出来,那遇到灾荒年间的时候百姓受灾,常平仓也因为青苗钱无法回收,那会是番什么景象!”

    颍王赵顼听王静辉在他面前一条一条的罗列以往青苗法要是全国推广的弊处,简直是面容惨淡,平心而论驸马所说的都有可能变成现实,而且黑心的官员官职越大,那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而王安石则是紧锁眉头,说道:“这终归是官吏的问题,朝廷也可以下放检察御史来绳纠百官!”

    王静辉冷笑的说道:“介甫先生未任权知开封府的时候,曾大人为了试行免役法,也不是向圣上请了检察御史了吗效果如何!介甫先生应该比我清楚吧!”

    王安石一想想他的前任权知开封府的曾公著所做的一切,便以明了所谓的检察御史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小小一个京畿路便已经是鸡飞狗跳的了,若是推行天下的话,估计所有的官员都去当检察御史也不够用。

    王静辉说道:“所以在下当初虽然得到李参和介甫先生曾经试行青苗法的原委后,但并没有采用和先生一样的做法,便是因为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将来是要在整个大宋来推广的,仅仅看到自己眼皮底下的事情还远远不够,还要想到其他地方的官吏能不能实行,毕竟我大宋官吏并不是都如包孝肃那样清正廉洁!思来想去,在下便想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来进一步改良青苗法,现在从实施的情况上来看还算是不错,不过各地的情况不同,还需要再有待观察!”

    颍王赵顼听后点点头说道:“改之真是心思甚密,不过把青苗法转交给商人来执行终究是有些不可靠啊!”

    王静辉笑着说道:“把青苗法交给商人若实施得当对百姓和朝廷来说都是好处多多。朝廷脱离了青苗法后,虽然收入不如自己来执行的多,但青苗钱终究是笔额外收入,惠民和发展生产,增加粮食产量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同时青苗法的本意之一便是遏制帝国普遍的高利贷。官府由执行者变成了监督者,商人或是地主若是想再放高利贷就会面临官府的打击,而且官府大义上是站在百姓这一边的,只要百姓和商人之间能够公平交易,官府也乐得在交易中抽取手续费和税金,最主要的便是打压了利息高达六七成的高利贷,将其利息降低到一个百姓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样可以刺激农业生产的进行。”

    王安石听后笑着说道:“改之真乃奇才也,某不及也!”

    王静辉谦虚的说道:“介甫先生胸中自有大沟壑,岂是在下后辈小子所能及也!不过在下在这里说说而已,其实青苗法在楚州试行的一年多里面,各种规范条例有很多,也不是几句话所能够概括的,等过段时间在下会整理出一份比较详细的条陈,一方面呈送圣上阅览,一方面还请介甫先生多多指教!”

    王安石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据说他在主持变法初期面对朝廷内部还非常势大的保守派势力,一番辩论下来居然把参知政事之一的唐介给气死了,这固然有点夸大的成分,但王静辉便是借机在颍王赵顼的面前和他讨论青苗法,以压过老王一头,至少也要让老王开拓点思路,重新建立自己在赵顼心目中一贯正确的形象。

    这对于王静辉来说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毕竟自己离颍王赵顼实在是太远,相互联系终究还是有些生疏了,再加上有王安石这个当代最出色的大师在赵顼身旁,这使得他在赵顼心目中的地位有所动摇。不管英宗赵曙的身体状况是好是坏,颍王赵顼始终是王静辉心中一个重要的人物,赵顼肯定是大宋未来的继承人,如果在赵顼身上出了什么岔子,那损失可就大了。他必须重新建立自己在赵顼心目中的形象,不过老王同志正好送上门来也正和他的心意。

    老王是靠青苗法起家的,王静辉自然对此研究的通通透透,而且还有历史上熙宁变法关于青苗法危害的记述非常翔实,针对这些问题他苦思过很长时间才提出了自己的改良青苗法,并且都实施一年多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估计这次他们两个人来到驸马府找自己是老王的主意,不过这次老王算是撞在了枪口上,可能他觉得没有什么不当的地方,但对于王静辉来说可是“机会难得”,老王不知不觉中便当了会王静辉手中的棋子,这可让王静辉意外的很。

    王静辉想了想说道:“在下改良青苗法固然是更有利于朝廷和百姓,不过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就拿楚州来说吧,无论是以前介甫先生曾经用过的青苗法还是在下现在试行的青苗法在楚州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王安石奇怪的问道:“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楚州不适合青苗法吗”

    王静辉笑着说道:“青苗法其中一个重要的职责便是在灾荒年间接济百姓尽快恢复生产,而楚州地理位置极好,一年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最后的宁静
    第一百四十四章最后的宁静

    平民医馆的接生婆都是经过医馆内的坐堂郎中培训过的,还有王静辉的教材作为参考辅导,胡全汉送来的这两个人都在四十岁左右,正是手脚利索的年龄,单看她们的举动王静辉便知道她们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护士了。

    平民医馆护士的培养工作早在两年前大灾结束之后,王静辉便开始张罗实行了,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的风俗,所招收进来的护士大都在四十岁左右,再年轻的便是他受收养的女孤儿。这些护士的收入也不低,至少作为一个中年妇女的收入可以供三口之家买米之用,这样的收入在贫民区来说就算是非常高的了。平民医馆凭借着在平民区良好的声望和薪酬待遇,居然奇迹般的招收了很高质量的护士——她们都能够识字,这在女性普遍没有接受教育的时代是令人非常惊奇的。

    开始的时候刘账房和胡全汉不明白东家为什么要招收女人,而且还是最好识字的女人进医馆,没有想到按照王静辉编写的护士守则培训过后,先期培养的接生婆都成为汴都各位权贵所追捧,而守家的护士则帮了医馆郎中的大忙,有她们在安抚病人和在住院部帮忙,郎中们的工作强度可降低了不少。识字的女护士培训要远比那些接生婆要省事多了,很快便可以进入状态,这让所有人对王静辉的眼光很是钦佩。

    而且平民医馆和枢密院的合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年初的时候王静辉和参谋总长郭逵就讨论过建立战场急救机构,以便让大宋将士能够在负伤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军队连续作战的战斗力,挽救那些有着丰富战斗经验士兵的生命。

    王静辉这个脱胎后世的军医制度得到了郭逵的支持,在这个时代军中的郎中数量极少,最多也就是负责主要领兵大将的救治,根本就顾忌不到普通的士兵,而战场上士兵负伤后除了靠自己外,最多也就是粗略的包扎便生死由天了。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几乎是负伤便要命,一场战斗下来死亡率极高,王静辉没有办法在这个时代制造青霉素,但依靠现在的水平也能够大量减少士兵减员状况,这得到了郭逵的赞赏。

    平民医馆已经开始用王静辉专门编写的医学教材开始培训军中医护人员,而且更早些时候枢密院便开始大量采购济民制药的中成药。大宋虽然财政紧张,但军费还是非常宽裕的,因此军队成为平民医馆和济民制药最大的客户和伙伴,两相加起来居然能够保证平民医馆的正常运转不用每个月都要上千贯的资金投入了,这倒是让医馆上下都松了口气。

    在王静辉的不断扩充的计划当中,以后平民医馆的项目还有很多,这里都变成他的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了,等华英书院的医科学生完成学业后,大部分进入平民医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到时候医学人才紧张的状况将会大大缓解。至于人才的流向,王静辉估计一旦和枢密院的合作全面展开,那医学人才自然是多多益善,根本就是不够用——想想大宋一百五十万的常备军,这中间需要多少郎中护士才能够填满医疗保障机构!还有刚刚开始建设的医疗应急保障机构,这又需要多少人!
1...5859606162...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