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




第十六章 借书
    <;王静辉看到自己随便出手给他们一首词便让他们沉思半天,比自己的策论的魅力更大,不禁摇了摇头:这又多了两个不务正业的。王静辉知道他所吟诵出来的诗词都是在中国宋词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抄袭别人的诗词在外面所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因为自从他来到宋朝后自己的生活圈子很小,每天忙的不是看病救人便是想尽办法开拓新的财源,所以他基本上是外界绝缘的。<;赵叶兄妹还想和王静辉讨论诗词,但看到他对此兴趣不大,所以也很知趣的结束了这次拜访,向他告辞后两人便回去了。王静辉对于他们的辞别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随着平民医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来到医馆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医馆里的六个坐堂郎中可没有二十一世纪医生的那些现代化装备,单靠他们原始的把脉确定病症速度既慢准确率也很让王静辉担心,所以他就想办法来改进这方面的缺点,发明听诊器就越发显得势在必行。王静辉带来的医疗箱中倒是有个听诊器,但所需要的制造材料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他在书房中琢磨了半天想出了一个替代品:在一段两尺长的竹节的两端各安装一个喇叭口。<;王静辉将这个怪模怪样的听诊器交给六个坐堂郎中的时候,郎中们还以为他要该行做玩具,他将听诊器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仔细的解释给这些郎中以打消他们的疑虑。郎中们疑惑的用听诊器试着给一些病人使用,结果发现效果还不错,诊断病情的时间和准确率大大提高,不由得对这个拿手术刀的东家刮目相看。<;尽管体温计的制作在现在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了听诊器这一诊断利器也确实大大提高了郎中诊断病情的速度,这着实让王静辉心里多少有些安慰。汴都其他医馆看到平民医馆使用听诊器后,也都跟着采用了这一工具,它的效果和以往人工把脉相比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很快就在汴都的郎中手中流行起来,这也让王静辉在汴都的郎中中声名更加响亮了。这种利用听诊器来诊断病情的方法还有一大好处:给女性病人诊断病情的时候,郎中也不用握病人的手腕了,直接把病人请到帷幕的后面用听诊器一听就解决问题。这对于平头百姓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于达官贵人来说却是非常好的消息。<;这种用听诊器来诊断病情的方法更是让皇宫中的太医们大大的松了口气:以往给皇族女性看病都是要金丝诊脉的,对于他们的脑袋来说,这种神乎其神的方法危险系数实在是太高,有了听诊器后,他们的脑袋就更有保障了。皇宫中的太医们在使用听诊器看病的同时,心里无不对王静辉感激的五体投地:仁宗大行也牵连了几个给他治病的太医,如果有听诊器这么好的东西,当时给大行皇帝看病的太医或许能够保证不被贬到蛮荒之地去钓鱼了吧。<;王静辉除了在医馆制作听诊器以外,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建楼房了,在李管事的眼中,王静辉终于停止了疯狂购入土地的行为,转为建设了。在城内平民医馆附近买下的地皮上,王静辉正在花大本钱让工匠们抢在入冬前盖好楼房,在平民医馆通往汴都主道的巷子几乎全部被王静辉低价买下,巷子两侧的居民全部搬迁到他新建的三层居民楼中去了,这个巷子拓宽成大街,用水泥铺路,原来两侧低矮破旧的民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两侧三层高的楼房。<;最让李管事迷惑不解的是,王静辉几个月前在这里大撒银子又买地又建房,当时他还问王静辉到底要干什么,王静辉的答案让他大跌眼睛:“珍泉兄,你看着吧,不到一年,这里的地价将会上涨好几倍!到时候还要劳烦珍泉兄给小弟来数银子啊!”<;李管事对他建房赚钱的想法怎么也想不通,不过马上他就不用再想了:随着平民医馆的名气和人气暴涨,来医馆看病的人也多了起来,居然让医馆周围的商业也繁荣起来,不过精明的商家发现医馆周围原本不值钱的土地全都被王静辉给收购了,并且还建成了一溜儿三层楼房,这让他们差点儿把肠子都给悔青了。<;受王静辉之托,李管事来负责租赁买卖这些楼房,他马上就被汹涌而来的商家给淹没了,最后还是采取竞价拍卖的方式来决定最后的归属,拍卖会的成果让李管事对王静辉的商业才能再次拜伏在地:原本花去二十万两银子买地建房,三天拍卖的结果是三十万两银子入账,但最恐怖的是,这三十万两只是商家在五年之内对房屋的使用权而已。现在李管事已经不管王静辉叫改之了,而是直接叫他王财神。<;不过李管事马上就把王静辉的新绰号给丢掉垃圾桶里去了,因为王静辉不仅在城内大兴土木,在城外前期他所购买的土地上更是开始了规模更大的建筑工程,这次可就不是为了赚钱了。由于王静辉和赵叶商定在城外建立一所供贫家子弟读书的书院,所以光靠一个月前刚刚落成的那几栋楼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再次扩建。<;王静辉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设计了几个水泥建筑群:四栋三层教学楼,两个类似二十一世纪电影院一样的大阶梯教室,两栋四层学生住宿楼,一座四层楼的图书馆,还有二十几座专供书院讲学先生居住的带有独立院落的小别墅。这些建筑的花费大约五万两银子,这让李管事都心里一直在流血,但王静辉劝慰他道:“一个人就算是富可敌国,一天也不过只吃三顿饭,只睡一张床,我已经够富有的了,这多余的钱财拿出来可以做些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可为自己积点阴德,你说呢”<;郊外的书院建筑群在入冬前只盖好了两栋教学楼,一个大阶梯教室,图书馆和讲学先生的别墅群都已经完工,这样的建筑速度也让王静辉多少感到些安慰,随着冬天的到来,令李管事和两个账房先生心惊胆战的花钱日子也就算告一段落了。通过近一年的了解和相处在他们心中,王静辉这个年轻的东家不仅会花钱,挣钱的本事更是一流,与大多数人相比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从白手起家积累起如此家业,这放在任何人的眼中都是不可思议的。<;位于书院附近的商务印书馆也竣工了,里面王静辉设计的水力印刷机也安装调试完毕,第一期工程安装了三部水力铅活字印刷机,王静辉把原来印刷作坊里的伙计按照其工作的职能和性质重新安排,以水力印刷机为核心采用了流水线式的作业方法,这大大加快了印刷速度。<;水力铅活字印刷机所展现出来的效率让王静辉踌躇满志,在这个还是纸质传媒独霸天下的时代,铅活字印刷机便是传媒利器之王,虽然在宋朝时代雕板印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无论是国家官立还民间私立的印刷作坊多如牛毛,但这么一个水利铅活字印刷作坊的工作量是其官立印刷作坊的十倍不止,更不用说其印刷成本相对于雕板印刷的成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了。如果全国开上百十家这样的水力铅活字印刷作坊,那其他旧式雕板印刷作坊都该关门倒闭喝西北风了。<;到目前为止,王静辉的水力铅活字印刷作坊还是以印刷书籍为主要业务,他还没有考虑印刷报纸,因为从各项准备上来看,现在发行报纸的时机都不是很成熟,况且虽然史书上说宋朝的教育事业非常繁荣,但识字的人占的比例到底有多少,这让王静辉的心里很没底。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普及率还非常低,识字的人占人口比例比较低,况且在这中间能够根据那些之乎者也来识文断字的人就更少了,报纸倒是容易发行,但发行后卖到铺街这就不是王静辉所喜欢的了。<;水力铅活字印刷作坊效率之高使得它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挥其全部的实力,所以王静辉等赵叶兄弟再次上门的时候,他把他们拉到印刷作坊里面去参观,赵叶看到印刷机后当然意识到它的巨大作用,这时王静辉就把他早已经想好的计划告诉了赵叶:“这铅活字印刷机的工作效率是雕板印刷所不能相比的,尤其是在印刷那些大部头书籍的时候,其优势就更加明显,所以这次请二位前来,主要是想请你们代为牵线搭桥,我想印制大宋太宗皇帝钦定的《太平御览》一千卷,但这《太平御览》只有大宋皇宫中的国史馆才有它的手抄本,这不是我能借得到的,所以我想请你帮忙来完成这项任务!”<;赵叶问道:“王兄的意思是想让我把国史馆中珍藏的《太平御览》给借出来,供你的印刷作坊来印刷出版”<;王静辉说道:“不错,当年太宗皇帝钦定《太平御览》的时候,由于其太过庞大如果要用雕板印刷不仅费时太长,而且其成本也不是所有人能够买得起的,所以才放弃了将其印刷出版的想法。但现在我有了这铅活字印刷机,铅活字是可以重复多次使用的,这就避免了雕板印刷的浪费,其成本也大大降低,如果用来印刷像《太平御览》这样的大部头书籍,不仅速度快,费用省,印刷出来的书籍的价格也是大部分官宦人家都能接受的,并且我多印制几套放在书院中,那些贫家子弟出身的读书人也都能借阅到此书,这岂不是一桩美事吗不过这《太平御览》是太宗皇帝钦定的书,如果没有原本来参照,我是断然不敢刊印的,因为中间要是出了什么差错,这岂不是有损于我大宋皇家的威名,到时候被那些好事的人利用起来,我可能就会因此而获罪坐牢,所以还要劳烦你的父亲从中代为周旋一二!”<;王静辉可不知道赵叶的老爹就是当今的大宋英宗皇帝,只是知道他的老爹是个官员,而且听他的口气来看其官职还不低,能在这大宋汴都中说自己的官职不低的,最起码也是个馆阁之职才行,所以王静辉就想通过赵叶他老爹来借《太平御览》,这样总比他这个平头百姓来借这本书有分量的多,成功的机会也大得多,况且王静辉自己不愿意为了刊印这本书而拜访官员,给他们磕头,所以如果要不是这本书在宋朝历史上的特殊地位,王静辉才懒得费这份精神来借阅它呢!<;赵叶说道:“王兄,借阅《太平御览》这件事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最多只是费些功夫罢了,不过你能保证在多长的时间里可以刊印完此书呢”<;王静辉听赵叶这么说,感到他老爹的能量的确很大:从大宋国史馆中借走太宗皇帝钦定的《太平御览》手抄本对于他老爹还不是件困难事,那他老爹的官职岂不是宰相枢密使一类的官,不过他不记得在这个时代有那个这样高等级的官员姓赵啊<;王静辉回答说:“这里有三部铅活字印刷机,如果你借到了《太平御览》打算印制一千套的话,我这里从排版到印刷完毕,差不多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了!”<;一个月!赵叶听到王静辉所报出的数字让他着实的倒吸了口气:放在别的印刷作坊,一个月从雕板到印刷,就是印制一部《论语》的时间都不够,这里就可以印制单套在一千卷左右的《太平御览》!这铅活字印刷机的效率也实在是太过惊人了。<;最后赵叶还是向王静辉郑重承诺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太平御览》借出来供他的印刷作坊来印刷。王静辉对于赵叶的承诺并没有太看重,毕竟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最后能不能印制《太平御览》对于他的印刷作坊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这件事在他的眼中不过是一个炒作广告而已,有无都可。<;印制《太平御览》对于赵叶来说其重要性要比王静辉更为迫切一些,大宋以文治国,任何弘扬文治的事情大宋的任何一代皇帝都是十分支持的,作为这个帝国未来的接班人,赵叶当然把这件事看得非常重要。回到琼林苑后,赵叶立刻恢复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皇子赵顼,并且立刻面见自己的老爹——英宗皇帝赵曙。<;英宗皇帝赵曙现在实在是有点烦:今年四月自己刚刚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上书要求讨论他与生父濮王的关系,自己以仁宗大祥后再讨论这个问题为由拖延时间,这是他希望能够降低反对派的声音而做出的姿态,不过慈寿宫里的那个老太太似乎很不愿意,随着正式讨论这个问题日期的日益临近,他似乎有点坐不住了。<;赵顼来到了父亲赵曙的书房,看到自己的父亲的头上已经有丝丝的白发了,他才只有32岁,赵顼当然知道父亲正在苦恼什么,对于赵曙对生父濮王的孝心,他也十分赞成,但朝中大臣满脑子的正统思想却不会这么想。看到父亲现在面临的问题,赵顼不禁想到:如果那个王静辉会怎么处理呢<;赵顼马上把这个荒唐的想法赶出了脑海,向父皇行礼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父皇,最近孩儿在宫外认识了一个奇人,他发明了一种机关可以很快的印制书籍且花费非常便宜,孩儿与他交好,他向我提出刊印太宗皇帝钦定的《太平御览》,希望能够借出国史馆的原本,以防在刊印过程中出现错误,孩儿希望父亲能够恩准!”<;英宗赵曙看到这个他最喜欢的儿子来看他感到十分高兴,他的长子早逝,所以对这个次子期望甚高,赵顼也并没有让他失望,他天生好学,常常是自己遣宫吏去劝他吃饭,赵顼的老师王陶对他的评价也十分高。今年六月英宗赵曙加封皇子赵顼为颍王,这实际上就是确立了他的太子身份,将来他百年之后,赵顼就是大宋的新一代皇帝。<;

    !!



第十七章 身份
    <;“顼儿,坐下吧!”英宗先让赵顼坐下,说道:“你刚才说有人想将太宗钦定的《太平御览》刊印”<;赵顼说道:“不错,这个人是城西平民医馆的东家王静辉,此人不仅医术高超,前一段时间传遍汴都给人开刀治病的郎中就是他,他还精通机关制作。他刚发明了一种机关,可以大大加快印书的速度,并且非常廉价,这次他想将太宗皇帝钦定的《太平御览》刊印行世,以弘扬我大宋的文治。。”<;赵曙说道:“这个人我在宫里也听人说过,我吃的药中就有他制作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人的诗词都传到我的耳朵里了,想必已经传遍汴都了吧!这次又想将《太平御览》刊印行世,这也倒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情,把原本借给他用来校对刊印也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此原本毕竟是太宗皇帝钦定并且也是天天阅读过的书,所以朝廷也要从国史馆中抽调一两个官员到他那里监督一下,以防原本被损坏丢失。”<;赵顼对于父亲知道王静辉的事情显然是非常清楚的,毕竟王静辉的诗词风格时而清新亮丽,时而磅礴大气,每首诗词都在汴都广为流传,歌女都以唱“王词”为荣,这样的才子名声在这个时代想不知道都很难,在加上王静辉再现了神医华陀的开刀治病的神迹,搞得他医馆人满为患,这样的声名早就使朝廷想招揽他了。<;赵顼说道:“父皇说的是,不过孩儿曾到王静辉的印刷作坊里看过,此机关确实是精妙绝伦,他曾对我说过,仅需月余便可以将一千卷的《太平御览》印刷完毕,所以在国史馆中选两个侍制到他那里去当监督也不会太过辛苦他们。”<;赵曙听儿子说千卷一套的《太平御览》全部印制完毕也不过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他对这样的印书速度感到非常的震惊:“皇儿莫不是和我开玩笑那《太平御览》手抄本全套需要一个大木箱来装盛,一个月的时间哪里够用恐怕连不《论语》都没办法雕完吧!”<;赵顼回答道:“孩儿哪能欺骗父皇,那王静辉今日白天就邀我到他的印书作坊里去看过,孩儿亲眼看到那印刷机关印书的速度,几十个伙计仅凭那部机关不到一天便可以排版印制上百部《论语》,价格十分低廉,现在汴都家境比较贫困的学子大都买他印制的书籍。”<;赵曙听后虽然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但他知道颍王赵顼的本性纯良,应该不会在这个事情上骗自己:“这个王静辉倒是个奇人了!这件事就交给皇儿你去办吧,从国史馆中挑选两个人到你那里去帮忙。顺便你告诉那个王静辉,如果此事办好了,朕不仅给他重赏,而且今后还会将《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书籍交给他来印制!至于刊印好的书册,你和国史馆等一起商量一下,确定能购进多少套。”<;赵顼说道:“父皇,孩儿还有一事没有和您说,我和王静辉交往,他可并不知道我是皇家中人,我是冒充朝中大臣之子来和他交往的,此事孩儿做的有些荒唐了,还请父皇恕罪!不过此人胸罗万机倒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诗词做的好这当然不必再说,连皇妹读过他的的诗词后都说当今除了苏子瞻,其他人都没办法和他相提并论;难得他一手好医术还心怀百姓,城西贫苦人家没有少受此人的恩惠,连孩儿吃了他所赠的药物后,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不仅如此,此人还擅长治国之术,我常到他那里和他讨论,他言论新颖,立意颇深,让我颇得益处,我这里还有他几篇策论,虽然与天下士子有所不同,但也让人不得不信服。”<;英宗赵曙听了赵顼对王静辉的夸奖后,也不禁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你隐藏身世和他交往是有点荒唐,不过这也没有什么,毕竟皇家中人和民间交往,他们总是不会说实话的,你这样做也没有什么错。刚才你说此人擅长治国之术是什么意思你把他写策论拿来让我看看,他是否真的有这份才学”<;赵顼从书案上把王静辉交给他的那几份策论找出来,交给英宗赵曙过目,还在一旁说道:“此人言论与天下众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也曾因此嘱咐我不要把这些策论散发出去,以免遭人误解,但孩儿观此人所写的文章后,感到虽然言词观点虽剑走偏风,但经过他详加解释后,也让人无可辩驳。”<;英宗赵曙从儿子手中接过王静辉的写的策论后便在一旁仔细的看着,当他第一次读王静辉写的策论的时候和他儿子一样,策论的内容和观点对他们来说是急剧冲击力的。王静辉这个无耻的抄袭者所写的策论无疑是综合了一千多年后现代人对古人或是事件的综合评价,在这方面是赵曙父子和这个时代的古人所完全不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不能理解这种观点,虽然它在现在这个时代下看起来有些离经叛道,但无论在那个朝代都会有一些实用为上的现实主义者。<;英宗赵曙便是这些现实主义者当中的一员,与儿子赵顼现在还带有浪漫主义色彩不同的是,赵曙的经历让他与儿子是完全两种人了。尽管他刚刚亲政不过几个月而已,在执政方面并不比儿子高明多少,但他在继位、亲政成为这个帝国皇帝之前,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远远高于儿子,这是赵顼现在所不能感受到的,那来自慈寿宫里那个老太太的压力。由于不同的经历,使得英宗赵曙对王静辉的策论的评价要远远高于儿子赵顼,因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这几个月的执政经验来看,王静辉所写的东西要比那些朝堂之上只会满嘴仁义道德的大臣们所讲述的正统原则要高明的多,更加实用和更好的可操作性。<;其实王静辉在给赵顼写策论的时候很想把马基雅维列的《君王论》给搬过来的,但一想西方那种强盗主义哲学在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方古国里百分之百的肯定不会得到认同,所以他结合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和时间为例子进行评论解说。实际内容上就是一部东方版本的《君王论》,把政治家之间的虚伪、妥协、选择等等技巧用比较温和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能够让这个时代的人最大限度的接受这些策论中的观点。<;英宗赵曙在书桌前慢慢翻看这些策论,内心中却对王静辉的才华感到极度的震惊:儿子赵顼描述的这个仅仅二十岁的青年对于这个国家的了解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些策论或是讲皇帝与臣子间的关系,或是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个国家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或是讲商业、农业、军事……内容丰富的让赵曙感到十分惊奇,他亲政也已经有好几个月了,对于现在这个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清楚的,不过此时他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的地位,他是过继给仁宗皇帝的,此时他称自己的父亲濮王为皇考,这显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也许这个年轻人可能有办法解决这件事……”英宗赵曙心中默默的想到。<;赵曙说道:“这个人胸中倒是颇有才学,我想把他引入朝中,免得有人说朝廷‘漏才’,你看怎么样”<;对于父亲想让王静辉入朝为官的想法,赵顼是绝对赞成的,但他以想起王静辉那不想做官的理由,脑袋便摇了摇说道:“我也曾多次劝过他去考制科,但此人全无做官的心思,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他不想来朝中做官是因为他不想下跪磕头。”<;英宗赵曙听到儿子说出王静辉不想当官的理由时,便哈哈大笑的说道:“不想下跪磕头!这个理由倒是新奇,不过如果他真的有才华,不下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赵顼说道:“父皇打算让他担任什么样的职务呢此人诗词、策论、医术等都颇为精通,而且今年的科举考试已经完毕了,要想招他入朝为官也要等到明年了。”<;赵曙说道:“看他的策论虽然言词偏激,但所写的也十分有道理,如果只是让他当个太医的话也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怕他不会接受。这样吧,等他完成刊印书籍后,找个机会见见他,看看他是否真的有才能入朝再说!”<;第二天,赵顼带着英宗的手诏到国史馆调了两个人押送这《太平御览》来到城郊王静辉的商务印书馆。王静辉被赵叶的办事效率吓了一跳:本来他以为最快也要两三个月才能把书给借出来,没想到赵叶的手段通天,只需要一天就把书给送到印刷作坊里面了。这让他对赵叶的父亲的官职产生了种种猜测,不过他就是想破头也回想不起来历史上这个时期有个姓赵的当朝宰辅,倒是想到赵叶父子可能是公候的可能,这使得他对赵叶的交往中更加小心了。<;当王静辉把刊印书籍的任务交给印刷作坊中的曾掌柜亲自执行后,他便和赵叶来到书房中,问道:“赵兄果然好手段,这《太平御览》居然这么快就能从国史馆中借出来,想必赵兄家人当不会是平凡之家吧”<;到了这个时候,赵叶也不打算把自己的身份继续隐瞒下去了,他说道:“王兄误会了,不过这也确实是小弟有所隐瞒,在下是颍王赵顼,我的父亲便是当今皇上。我也不是故意对王兄隐瞒自己的身份,实在是因为想要结交王兄所以不得不出此下策,望王兄勿要怪罪!”<;王静辉听完他的自我介绍后,脑袋一蒙:天哪!这小子不就是历史上的宋神宗吗!他怎么现在不呆在皇宫中还到处乱跑!不过仔细想想他也就释然了:宋神宗的继任者当了皇帝后不还是挖了条地道从皇宫中跑到妓院里去找李师师吗更何况他现在还不是皇帝,换身衣服就可以跑出来了。不过历史上的神宗赵顼好像不是个好色之徒,那他旁边带的肯定不是他的老婆,多半是他的妹妹蜀国公主或是魏国公主了。<;赵顼看到王静辉半天站在那里不说话,还以为自己的身份吓坏了对方,说道:“王兄对我的身份大可不必在意,我辈相交不过是意气之交而已,想王兄本是洒脱之人,当不会有这么多的世俗之见吧!”<;王静辉听了他的话后才感到自己刚才愣神儿了,淡然的说道:“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要谢谢你,要是没有你,这太宗皇帝御览过的书籍也没有这么容易就能借出来!”<;赵顼客气的说道:“这也没有什么,我把这件事向父皇禀明后,父皇对此事十分重视,我大宋历来重视对于文治教化,这《太平御览》内容甚多不宜刊印,王兄既然能够有这么好的办法来印制此书,父皇说等此书刊印完毕后还要嘉奖你呢!如果印制的速度快的话,父皇还打算把其他几部书一同交给你来刊印发行!”<;王静辉听后说道:“皇上的嘉奖到不必了,能够刊印此书已是让我流芳百世了,颍王殿下请放心,我一定会将此事办好!”<;赵顼也注意到王静辉对他称呼的变化,对此他也感到有些失落,但这也是必然的,所以两个人在书房中有谈论了一会儿诗词后,就分手告辞了。<;对于王静辉来说,这个大宋未来的神宗皇帝赵顼如果给他内心中没有留下一丝冲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王静辉在送走还是颍王的赵顼后,便独自坐在书房中沉思:利用和赵顼交往的特殊经历来实现他步入仕途来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也考虑了,但深知历史的他还是对于能否是神宗时代王安石那拨人的对手感到没有底气。<;历史上英宗赵曙的短命曾让王静辉扼腕不已,这倒不是他对英宗皇帝有多大好感,而是因为英宗在政治上远比神宗要成熟的多,如果他能够多活几年等神宗赵顼再长大些,政治上更成熟些的,也许王安石发动的变法运动就不会对宋朝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在王静辉的历史观念中认为:王安石发动熙宁变法来革除北宋的弊政这本身没有错误,出发点毫无疑问也是出于好心,但错误就在于王安石把北宋当成了画纸,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上面泼墨作画,对反对派进行压制,听不得一丝一毫的负面声音。熙宁变法最大的危害在于两派政治力量由道义与治国理念之争,蜕变成私利、意气与权力之争,由确曾有过的君子之争,堕落为真正的小人之争。从此,在大宋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再就很少见到那种信念坚定高远、人格高尚纯粹、学术博大精深的伟大人物了。随着苏东坡与司马光的黯然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正式结束。从此,北宋正儿八经进入了一个政治伦理急剧沦丧,政治空气迅速恶化,是非善恶观念完全丧失的时代。整个帝国官场完全趋向厚颜无耻与卑贱猥琐,到处充斥着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他们兴高采烈地奔走于堂皇神圣的庙堂之上,探囊取物般地攫取着国家的权力与财富,直到将北宋帝国导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宋朝的衰落不是因为王安石发动的熙宁变法的政策有多么“扰民”,而是在于这场变法使北宋的国家统治高层整体上沦为一群政治流氓的天下,这为以后蔡京等祸国殃民的人物进入朝堂铺平了道路。<;“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因为政治的彻底沦丧导致国家的衰落,这可不是玻璃杯、印刷机、火yao所能解决的,难怪宋朝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和庞大的军队,在作战的时候还是处处挨宰,真是可怜这个时代的军人了,黑锅净让他们来背了!”王静辉心中默默的哀叹着。<;夜晚又再次准时降临到这个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看着街市上那点点灯火,王静辉在黑暗的书房中又再一次的陷入了矛盾之中:难道自己还要看着历史再一次上演原来的悲剧吗……<;
1...678910...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