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京剧大师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蝶十九

    这出《思凡》中的采茶歌调式,则是相对古老的以操琴和锣鼓点伴奏,一人独唱。

    如果杨威对采茶歌和山羊破的曲牌名几调式有所了解,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能够知道这出《思凡》将会一角到底。

    “越思越想,反添愁闷,不免到回廊下散步一回,多少是好。”

    这是快忍不住了啊,个小浪蹄子!

    杨威听到程小楼愁苦烦闷的念白,撮了撮牙花子点了根雪茄,不知不觉间已经隐隐有些期待起来。

    他很想知道思凡思到这种程度,戏中的色空小尼姑到底会怎么做。

    “难道要偷偷跑下山去偷汉子,嘿嘿。”

    就连杨威自己都没注意,他已经随着程小楼的表演全部心思都沉浸在了戏中。

    用念白抒发了一下愁闷的情绪后,程小楼有用采茶歌拖着声调嘟嘴轻叹了两声道:“绕回廊散闷则个,绕回廊散闷则个!”

    或许是无聊至极,也或许是庵里里的小尼姑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什么都想吐槽两句,哪怕是看到寺中的泥塑罗汉,她也忍不住说道:“看两旁罗汉,塑得来好威严也。”

    “又只见那两旁罗汉,塑得来有些傻角。一个儿抱膝舒怀,口儿里念着我。一个儿手托香腮,心儿里想着我。一个儿眼倦开,朦胧的觑着我。惟有布袋罗汉笑呵呵,他笑我时光挫,光阴过,有谁人,有谁人肯娶我这年老婆婆。降龙的恼着我,咦!伏虎的恨着我。那长眉大仙愁着我愁我老来时有什么结果。”

    威严的罗汉菩萨他们在这寺中无聊么,孤独么,思凡么

    说不定他们这会儿也正在想着我,念着我,偷窥我吧。

    不对,那个布袋罗汉正在笑话我,降龙伏虎也在恼恨我,或许长眉大仙在为我发愁也不定呀。

    程小楼这一段哭皇天将十六岁小尼姑的内心独白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他那一颦一笑,或嘟嘴愁闷,或满心欢喜的眉宇间,让杨威似乎都看到了那几尊造型各异的罗汉和菩萨了。

    “这出戏也真他娘的是没谁了,真不知道程小楼那小子是怎么想出来的这种戏,小尼姑思凡思的连罗汉菩萨都能想象成小情郎!”

    杨威用力吸了一口雪茄,恨恨的低声骂道。

    饶是站在程小楼的对立面,他也是不得不佩服,不得不承认程小楼的唱工和创作才华。

    然而想象终归只是想象,戏中的小尼姑色空清醒过来后又继续唱道:

    &n




126 夜奔!
    《思凡》出自程小楼前世所在中国清代宫廷巨制《劝善金科尼姑下山》,后经过剧作家的改编,和不同伶人的演绎,逐渐变成了《孽海记》。

    《劝善金科》,20卷,首1卷,未著撰者,旧传清张照等撰。

    《劝善金科》是清宫每于岁末或其它节令演出的节令戏。源出于民间广为流传的《目连记》,《目连记》则本之《大藏盂兰盆传》,为西域大目犍连尊者救母事迹,而假借为唐朝事,亦称《目连救母》。

    此改编本与民间演出本的旨趣截然不同,意在谈忠说孝,惩戒人心。其中层出不穷的神佛鬼魅情节正好配合腊月里驱鬼除疫、逐阴迎阳的年俗,全剧共240出。

    事实上《全善金科》中的故事,有很多都来源于前朝甚至更久远的以前。

    《思凡》经过改编提炼,最终形成了尼姑色空自幼在仙桃奄出家,终日烧香念佛,不耐孤寂,要下山寻佳偶。于是神情悒郁,暗自呵神怨佛,终于脱掉袈裟,埋经卷,弃木鱼,丢铙钹,径自下山还俗的最终版本。

    全剧只有小尼姑色空一个角色,通过其声调、表情和身段,表达出小尼姑对凡尘生活和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当然,后世很多人也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为这出戏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批判思想,和对自由、爱情追究的向往。

    不仅是在前世地球,就算是在现在所处的异世华国,当程小楼这出戏一发布出来,那些钟情于京剧本身的戏迷,都被这种从未出现过的,以尼姑为主角的故事所吸引。

    同时也被他独特的唱腔,非常到位的眉眼身形所折服。

    普通戏迷只是单纯的喜欢这出戏,但那些梨园前辈、剧作家、戏评人则是不同。

    他们第一时间就从各个角度开始大肆剖析《思凡》这出戏。

    不仅是从曲牌、调式、剧情、唱腔、表演、伴奏这些方面出发,还有很多人也会从引申意义进行深层次剖析。

    在那些喜欢支持程小楼的前辈大家笔下,《思凡》表现的就是千千万万被迫出家的尼姑的苦闷心情和积极的反抗精神,对世俗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和爱情的大胆追求。

    颇有几分小学生课堂上老师们对各种诗词诠释的意思。

    难道,古人在写诗作词的时候,真会想那么多,要批判这追求那的

    人家就不能心血来潮,酒喝多了,灵感爆棚,挥毫泼墨一番!

    不管别人是怎么想,反正程小楼自己对那些所谓的动不动扣上批判这追求那的高帽子不屑至极。

    诸如杨威这样恨不得程小楼立马滚出梨园界的人,则是各种贬低《思凡》这出戏,不是说他唱的淫词艳语带坏小朋友,就是说他对佛门高僧的各种侮辱。

    每次看到这种言论,程小楼都恨不得朝那些人脸上吐一口口水,骂一句粗鄙至极的‘我特么侮辱你妹啊!’

    戏中已经唱的很清楚,色空是因为父母信佛,小时候又体弱多病,所以这才被送进庵里当了小尼姑,那个时候她连话都不会说,连路都不会走,怎么可能自己选择,更是哪儿来的批判追求。

    人家长大了懂事了,不想当尼姑了不是很正常嘛。

    又不是在成年以后自己主动选择剃度出家,更不是被人贩子卖进尼姑庵的。

    拢共只有三天的时间,程小楼就算有心跟那些人打口水仗,也没那个时间和力气。

    将《思凡》录制完成发布之后,只睡了两三个小时,他就又投入了第二出戏的创作、



127 《夜奔--点绛唇》
    《夜奔》是出自程小楼前世中国明代山东李开先所著《宝剑记》传奇中一折。主要讲述了林冲被奸臣高俅陷害发配沧州后,草料场被高俅差来暗害他的两个奸贼所烧,愤而杀死仇敌连夜投奔梁山的故事。

    戏一开始,就响起了铿锵有力的锣鼓点,瞬间渲染出了一股紧张的气氛。

    锣鼓点越来越急促。

    突然。

    “咳嘿!”

    一声粗狂冲充斥着金戈铁马般的内白后,一袭箭衣,腰挂宝剑的程小楼就双目如电的冲了出来。

    程小楼出场的动作,既不是“起霸”,又不是“走边”。

    “起霸”多用于大将出场。

    “走边”则是短打角色居多。

    此时程小楼扮演的林冲虽属大将之流,穿着便服出场所以定位“箭衣”。

    他在二者之间既不能像长靠武生,身段大而刚猛,又不能象短打武生动作小巧利落。

    所以单从一个出场的动作,程小楼就结合了靠把武生的大气,短打武生的利落,加上书卷雍容气息来烘托林冲此时的身份背景。

    他这一个出场的动作,在激烈的身段中没有丝毫丢失八十万教头的身份和风度。

    《夜奔》中林冲一角属于“箭衣武生”,既有长靠武生的大将之风,气势不凡,工架优美、龙行虎步间尽显稳重端庄之气。又有短打武生的矫健灵敏,举手投足间尽显漂,率,脆!

    仅仅只是一个出场的动作,程小楼就不知道引得多少人隔着屏幕大声叫好。

    不仅是寻常的普通戏迷,就连很多梨园之人,看到他这一连串干净漂亮,没有丝毫脱离带水的亮相,都惊的眼睛都直了。

    “数尽更筹,听残银漏,逃秦寇,嗳好,好教俺,有国难投,那答儿相求救”

    第一段的曲牌名为点绛唇,前两句描写林冲在夜间行路的情景,后三句则是诉说自己的遭遇以及所处的环境。

    这几句唱词粗略介绍了林冲的遭遇。程小楼身段和戏词结合,表示求救无门,束手无策。他的每一个动作、身段、眼神,都可以说完全是形象的肢体语言。

    戏一开始,程小楼就用一段仙吕宫调点绛唇完美的诠释了武生戏的“字字有身段,招招不含糊,唱腔满宫调”的超高境界。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欲作悲秋赋。”

    “回首西山日已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程小楼在念到“欲送登高千里目”时,用左手按剑,跨右腿,左腿“偏月亮门”,然后右手指向远方,眼睛用力向左台角远望。

    念至“愁云低锁衡阳路”时,则是“跨虎”转身,脚踩“弓箭步”,向右角站丁字步,右手与右腿作两次交叉,再作低式指出。

    “鱼书不至”则是用右手打左手心,左手掌伸出,右手伸两指,用反指高抬过头顶指左手,表示是书信。

    念至“雁无凭”时,程小楼则是双腿成丁字步,右脚只用脚尖着地,完美的做了一个标准“戳步”。同时双手向左,作摆手式,表示做不到的意思。

    “今番欲作悲秋赋”,他又架起云手“跨虎”转身,向上场门指然后马上接了个“栽锤”。念“回首”时,则是改用左云手,脚下来



128 《夜奔--折桂令》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希望能报效国家及个人的仕途上有所建树,但最终真正认清了统治阶级的真面目,原来的幻想彻底破灭。

    直到这时他才忍无可忍,激起了复仇的怒火,下决心叫仇敌“骨肉为泥”。最后被逼杀死仇人,投奔梁山,终于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忍辱屈从到被迫反抗,这是林冲性格的根本转变,所以程小楼这出《夜奔》始终都紧紧扣住了一个“逼”字。

    “俺林冲。一时愤怒,持剑杀死高俅奸细二贼。多蒙柴大官人赠俺书信一封,荐往梁山。白日不敢行走,只得黑夜而行。呀,适才间星明月朗,一霎时雾暗云迷。看前面黑洞洞,想是人家村庄,待俺趱上前去。”

    “呼呀,我当是人家村庄,原来是座古庙。看门儿半掩半开,待俺挨身而进。黑夜之间,认不出是何神圣。神圣吓神圣。保佑弟子林——唔哼!且喜四顾无人,待俺闭上庙门。神圣吓神圣,保佑弟子林冲,一路无灾无难,早到梁山,借得兵来,报了深仇,自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嘿,俺的身子有些困倦,不免在神圣案前,打一盹睡,醒来再走。正是:一觉放开心定稳,梦魂千里到阳台。”

    “啊呀,唬死我也,吓,吓死我也!适才合眼,分明神圣嘱咐,今有金枪手徐宁,带领官兵五百,追至黄河渡口,特来拿我。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不免拜谢神圣,开了庙门,甩开大步直奔梁山走遭也。”

    第一段点绛唇之后,紧接着便是一大段念白。

    其实这一段念白看似容易,实则极难。

    这两段念白既交代了夜奔的缘由,也交代了林冲当时的心理活动。

    夜奔梁山,其实是被逼无奈之举。

    但凡还有别的选择,他也不会走这一步。

    ?程小楼这出《夜奔》戏曲调优美而又慷慨激昂,曲牌有昆曲独有的特点,整出戏有《新水令》、《驻马听》、《折桂令》、《沽美酒》、《雁儿落》,外加一个《点绛唇》总共六个曲牌。

    第一段曲牌《点绛唇》之后,紧接着便是曲牌《新水令》和《驻马听》。

    “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的忠和孝。”

    “凉夜迢迢,凉夜迢迢,投宿——休将门户敲。遥瞻残月,暗渡重关,急走荒郊。俺的身轻不惮路迢遥,心忙又恐怕人惊觉。吓!吓得咱魄散魂消,魄散魂消,红尘误了五陵年少。”

    程小楼唱的《新水令》和《驻马听》这两段唱词,其实是林冲叙述自己心情和路途环境的凄凉。

    “想俺林冲,在那八十万军中,做了禁军教头,征那吐蕃的时节呵!实指望,封侯学那万里班超,到如今——生逼做叛国红巾,做了背主黄巢。恰便似脱扣苍鹰,离笼狡兔,折网腾蛟。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法难得皋陶!似这鬓发焦梢,行李萧条。此一去,搏得个斗转天回,高俅!管教你海沸山摇。”

    第三段曲牌《折桂令》,实际上是《夜奔》这出戏的主曲。

    程小楼在唱这一段的时候情绪激愤难当,唱念做打可谓是大开大合,每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放开到了极致。

    因为这一段是林冲抒发自己的抱负和如何能报深仇的激愤情怀,只有用看似夸张的动作和唱腔,才能将这段戏的情绪抒发到淋漓尽致。

    当程小楼唱到“实指望”时,用左云手跨右腿半弧形到上场门,用右拳左手伸大拇指作“英雄指”,变换左手握剑,右手伸大拇指。

    &



129 《夜奔》曲牌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或兴奋叫好,或沉默震惊之时,视频中的程小楼并没有停,而是作左右穿袖的平指转身继续唱道:“救国难谁诛正卯,掌刑法难得皋陶”。

    在唱这两句时,他先向左边双手掌心上下相对,有半尺距离再继续旋转,同时左腿用足尖随之而转,并未离地起腿,因为与“涮腿”不同,所以这个姿式叫束缚式,表示捆绑的意思。

    在唱到“鬓发焦灼”时,他左右两边作同一姿式,但收住亮相时与前一个不同,双手一上一下向头部鬓边指,表示鬓发纷乱。

    唱至“行李萧条”时,程小楼左手按剑,右手按掌在胸前,走小圆场站住。再接“此一去博得个斗转天回”,用右手向左台角天空指,念“高俅”二字时则回身向上场门指,恨的咬牙切齿。

    紧接着他又回身面向左台角,双手微颤,射燕上下越重越快而有力,步法向后退,作波浪式,双手拉开,抬左腿踢右腿,仍向左台角蹬出右腿,半翻身,右腿不落,左手平伸出,用右手在臂下边斜指出,右手向上场门指,左手按剑,全身微晃,双目圆睁,眉梢尽力向上竖起,鼻孔微出气,腹部不要动,要作到怒气不息,有海水沸腾,高山动摇的气概,以表示不管高俅势力多么大,也要把他消灭的决心。

    啪的一声亮相后程小楼全身稍停,丝毫不动,牙齿微咬,双目圆睁,神聚双目,放出光芒,浑身气血运用在自己头顶上,好象有一股气冲出去,活脱脱就是一个“怒发冲冠”之态。

    程小楼这个三位一体的动作,将短打武生漂,率,脆的精髓运用的淋漓尽致,气派非常。
1...3334353637...4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