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三国之蜀汉中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寒塘鸦影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781章 斩草除根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
作为商朝的国都,它曾在遥远的时代极尽繁华,牧野之战后,纣王在鹿台自焚,武王兵抵朝歌,迁九鼎于此,但在随后的年代里,朝歌终究还是化为一片废墟。
如今的朝歌已经重建,早已不复王都的风采,但牧野这一战对于汉魏两军来讲,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战几乎将魏国推进了万丈深渊。刘封原本领两万兵来,一夜之间收降俘虏五万余,几日来各军都忙得不可开交,收编降兵可不是一件轻松之事,还好寇威顺利拿下黎阳和内黄,将粮草几时运来,否则这
数万兵马编入,军中马上就要断粮了。已经有一部分秋粮可以收割,这让刘封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大敌司马懿已死,并州顺利拿下,只有夏侯霸和毌丘俭还有十余万兵马,就算姜维和陆抗攻不下青州,
只要拖住他们,平定冀州便不费吹灰之力。
寇威和李钰在荡阴会合之后,刘封命他二人守城,派张苞领一万兵马前往内黄,伺机攻取魏县,关索和朱据领两万人马前往荡阴,威慑邺城。
魏军如今已无反抗之力,刘封并不想趁胜追击,如果能够劝降曹爽和曹泰等人,兵不血刃拿下邺城,不用出兵收复冀州才是上策。
河北已经安定数十年,一切正步入正轨,再遭受烽火一切又将重新开始,受苦的终究还是普通百姓,这是刘封不愿意看到的。
正当他思索前往邺城劝降使者的时候,徐陵一脸喜色地走进来,大笑道:“魏国气数已尽!”
刘封看徐陵的神色,便猜到了大概:“莫非夏侯霸他们果真起兵了?”
“正是!”徐陵点头道:“夏侯霸和毌丘俭拥立北海王曹霖为帝,声讨曹芳及司马懿父子,连司马懿在襄平犯下的罪行都列出来,以正曹魏江山。”
“哦?”刘封倒有些好奇,“司马懿当年征辽东,可是立下赫赫战功,由此才位极人臣,莫非还有什么隐情不成?”徐陵叹道:“当年欲自立为王,司马懿奉魏帝曹丕之命征讨公孙渊,声东击西三战三捷,直逼公孙渊老巢,于梁山斩杀公孙渊,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手段极其残忍。

“斩草除根?”刘封双目微凛,沉声道:“这场屠杀,也宣告了辽东公孙氏的灭亡,如此狠辣之事,也只有司马懿能做得出来。”
“这还不算什么,”不料徐陵却微微摇头,缓缓道,“屠杀大小官员之后,司马懿又纵容士卒抢掠烧杀,屠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
“好你个司马老贼,这与那屠戮兖州的鲜卑胡贼有何不同?”刘封忍不住拍案大骂,虽然事情已过去近十年,刘封也并未身处其境,但也能想到血流成河的场面,换个角度来讲,辽东之人对司马懿必定也恨之入骨,这个仇恨自然会
延续下去,算到了中原汉人的头上。
徐陵苦笑道:“司马懿认为斩草除根便可让辽东安定,为了掩饰其暴行,又将被囚禁的公孙恭释放,又为纶直等人修坟墓立碑,表彰其后代,以示宽仁之心。”“当真是老奸巨猾!”刘封一阵咬牙,冷声道,“那公孙恭常年患病不能理事,听说已为阉人,劣弱无能,司马懿自以为辽东再无威胁,却不知此举犯大错特错,适得其反。
”“不错,殿下所言甚是,”徐陵叹道,“司马懿退兵之时,又将原本逃难辽东的中原百姓迁徙直冀州,致使辽东地区再无兵力驻扎,如今濊貊和扶余人逐渐强大,那些无人之
地任其繁衍生息,将来必如胡人一般,成为中原大患。”刘封缓缓点头,长叹一口气:“司马懿灭其国,杀其王,屠其民,尸体筑成山,当真志得意满,虽然看起来是一场大胜,以为这样辽东再无叛乱之忧,却不知如此导致辽东
地区再无汉人,蛮夷占地生根,襄平之地山高皇帝远,异族更为大患。”徐陵也皱起眉头,默然不语,司马懿斩草除根之举,无异于将偌大的土地拱手让给了辽东那些异族,即便是在中原战乱时期,辽东也不见异族为祸,就是因为边郡人口众多,许多人还避难辽东,如名士王烈、管宁等,虽然朝廷无力掌控这偏远之地,但汉族势力庞大,压制着濊貊和扶余人的发展,从归属上来讲,始终还是臣服于中原王朝
的。当司马懿将辽东势力清空后,异族在边郡再无对手,非但不服从中原统治,还因为这些屠杀和弹压对汉人恨之入骨,高句丽的强大便是从这个时间开始,五胡乱华之中就
有其中一大部分的势力。司马懿老奸巨猾,隐忍残酷,舞弄权术他是一流高手,行军打仗也堪称出类拔萃,但若论治国安邦,也只能算中上之才,他从不在乎民心所向,将百姓当做工具蝼蚁一般
,当年种下的这个隐患别人不知,刘封却是清清楚楚。“无论是是濊貊还是扶余,或者那高句丽,他们都休想妄图瓜分我大汉疆土,”刘封缓缓站起身来,背着手走到门口,看向东北方向,沉声道,“王濬率领的十万水军,可不
是只摆出来给魏国看的。”
徐陵闻言眼睛一亮,忽然明白了刘封执意让水军从江东沿海北上的意图,原来除了牵制威慑魏军兵力之外,真正的意图是平定辽东,真是高瞻远瞩,不由暗自点头嘉许。
“报——洛阳急报!”
就在二人商议青州战事的时候,忽然探马来报,送来的却是荀方的书信,刘封不由一怔,河内战事已经结束,荀方还有什么紧急情报?
赶忙将书信拆开,匆匆看了一眼,脸上的神情变得古怪起来,望着天空半晌不语。
徐陵见刘封神情复杂,疑惑道:“洛阳发生何事?”
刘封将信纸团在手心,紧紧地握着,缓缓道:“陛下秋巡司隶境内,已经到了弘农了。”
“陛下离了皇城,此事为何我等……”徐陵有些意外,话说到一半忽然停住,脸色变得冷峻起来。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782章 雏鹰试飞
徐陵欲言又止,眼中闪过一丝隐忧,抱拳道:“徐州军情,我这就去向姜将军传信。”
刘封默然点头,等徐陵走出庭院之后,才迈步走出房间,来到天井的核桃树下,将近中秋,叶尖微微泛黄,满树累累核桃,青黄的外皮下面还包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
一阵秋风吹过,枝叶婆娑,飘下几片黄叶,打着旋落到刘封的头顶,又翩然飘在地上,在风中翻转几下,便寂然不动。
花落下的时候没有死
风捡起花
又丢下
花才死了
……
不知为何,刘封脑海中忽然闪过一句话,作为那个时代泛滥的中二空间签名,在此严肃的时刻竟会浮现出来,让他有些怔忪。
皇帝出巡,在立场历代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春耕秋巡,都是为祈祷风调雨顺,安抚民心,刘谌能够亲政爱民,心系天下民生,对刘封来说应该值得欣慰。
此事看起来似乎并无不妥,但刘谌自从登基以来,一直是以刘封为摄政王,大事都要与他商议才决策,虽然朝中之事多由费祎等大臣商榷,刘封并不过问。
但天子秋礼出巡这可是大事,礼仪上来讲是敬天法祖,祭天祈祷这都是国之大事,私下来讲关乎天子的安危,天子远离朝堂,这可是大忌。
而且刘谌毕竟还未长大,又有刘禅出巡遭逢意外的前车之鉴,此等大事按说应该先与刘封商议才是,但刘谌到了弘农之后荀方才得知消息,让众人大出意外。
刘谌以巡视司隶为名自作主张巡视,表面上看是为了体现爱民之心,实际上却是对刘封权威挑衅的一次试探,他想不通过刘封的意见自主行事,来看看刘封有何反应。
这一次出巡,刘封相信费祎他们都做好了安保工作,保证一路万无一失,但朝堂上下无人向刘封报信,也就是说费祎这些大臣,也想看看刘封的反应。看似一个简单的举动,却关乎着两种势力的暗中较量,刘谌已经渐渐长大,有了自主决策之后,不再甘心只做守成之主,更担心刘封将来功高盖主,正如出巢的雏鹰一般
,忐忑张开稚嫩的翅膀开始了试飞。
所以得到消息之后,荀方才派人送来急报,徐陵也欲言又止,这其中牵涉甚大,他们作为大汉臣子,刘封的亲信,不到万不得已不好妄加评判。刘封之所以选择拥立刘谌,是因为他在历史上的表现值得肯定,北地王之名在后世被许多人赞颂,其刚烈忠贞,誓死不降的结局后世之人痛惜不已,所以刘封更相信刘谌
能成为一代明主。
但他却忽略了一个因素,越是强势有主张之人,权欲之心也就越大,更不愿寄人篱下,能力越强,对他的猜忌也就会越大。刘谌心怀抱负,有济世安民之心,自然不愿意一生都活在刘封的阴影之下,即便刘封已经放手朝堂政事,但在外人看来,这一片江山还是刘封和诸葛亮等人打下来的,与
他刘谌没有丝毫关系,论中兴功勋,也是刘封远盖他这个皇侄。
眼下的局面与历史上蜀汉后期诸葛亮和刘禅的情形颇为相似,天下人只知麒麟王刘封,不知皇帝刘谌,但刘禅可以完全放权给诸葛亮,更无猜忌之心。
刘谌却大不相同,他与刘禅完全是两种性格,甚至比刘备还要强势,如今正值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之时,自然不甘于事事都要经过刘封的决策。一代帝王初长成,正如同温室里种了一棵参天大树,刘封再也不是他的保护伞,为他遮风挡雨的顶棚,反而成为其成长的阻碍,要想更进一步,唯有冲破这层保护,才能
真正的呼风唤雨。但刘封从未想过要执掌江山,他只想在这个乱世轰轰烈烈体验一番运筹帷幄、冲锋陷阵的热血痛快,能够延续汉祚,保护天下百姓,不叫外族入侵,避免五胡乱华的惨剧
再次发生,让大汉成为万国之尊,万千百姓以此为荣便足矣,至于那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他来说反而是个累赘。
但在任何一个时代,是没有人会完全信任于他的,帝王心术最是难测,即便刘谌英武,也避免不了这个时代认知的局限性,这就是作为人臣的无奈。
“虽有周公之心,奈何难遇武王之主!”
刘封一声轻叹,早在做出拥立刘谌的决策之时,他早就有了这个思想准备,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尽是如此之快,竟让他有一丝莫名的失落。
执掌江山又如何?
刘封苦笑着摇摇头,两世为人,见识了历史的兴衰更替,加之这十余年殚精竭虑,他早已厌倦了大权在握,身在高处每一步都如临深渊。反倒更羡慕嵇康那般率性而为,来去自如,他身不由己没有回头之路,为了不枉这二次重生的生命,更为了心中的英雄梦,努力迈步向前,硬生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现在看来也该到了强行改道的时候了。
眼下的情形刘谌倒有些像急于上位的康熙,只是自己并非狂妄自大的鳌拜,更不愿看到叔侄势如水火,将这辛辛苦苦数十年打下来的基业毁于一旦。事关国运和许多人的前程性命,若是一个处理不好,不知又有多少无辜之人送命,必须要有一个安稳的过渡阶段,这个时间比刘封预料的来得早了一下,但如今局势大定
,也无关紧要了。
“将军……”
正当刘封暗自思忖的时候,苏森轻轻走进来,看他脸上的神色,显然也知道了这件事,不过他并未多问,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刘封暗自吸了一口气,微笑着看向苏森:“何事?”
苏森抱拳道:“辛敞已经到了。”
刘封微微点头,吩咐道:“嗯,将他带到书房等我。”
“是!”苏森见刘封没有半分忧虑之色,不由心中大定,无论最终结局如何,一切决策都由刘封来定,他此生只认定这一人,无论盛衰荣辱,跟随他左右便是。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783章 骑虎难下
书房之中,辛敞忐忑等候刘封的到来,面对名满天下的麒麟王,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安,昔年的敬贤院成为评定人才的标准,若是牧野被俘,不知道自己能否有资格进入
其中。
正胡思乱想之际,见一位锦衣中年人迈步走进来,银灰色的长衫衬着方正的面容,络腮胡陪着下巴上的一撮胡须显得愈发气度沉稳。
来人才进门便抱拳笑道:“辛先生弃暗投明,铲除逆贼,回归汉室,令人欣慰。”
辛敞知道来人便是刘封,赶忙起身回礼:“蒙殿下不弃,罪臣有辱祖上之风,惭愧至极。”
刘封笑道:“令尊刚亮公直,一心匡扶汉室,奈何未遇明主,如今汉室中兴,先生迷途知返,老先生九泉之下也该欣慰了。”
辛敞摇头长叹,连道惭愧,虽说他杀了司马昭有除恶之功,但毕竟司马昭是他的主将,终归有弑主的嫌疑,多少还是有些不自在。
却听刘封又道:“如今先生归为汉臣,你我又是亲家,当真是亲上加亲了。”
辛敞一怔,茫然抬头看着刘封:“不知殿下此话从何说起?”
刘封亲自煮着茶,看着茶壶中冒出的腾腾热气,笑道:“楚王命人向泰山羊氏下聘,其子魏荣与令侄女喜结连理,莫非先生不知么?”
“这?”辛敞眉头微皱,摇头道,“若是徽瑜之事,罪臣确实不知。”细算起来,辛敞与羊徽瑜和羊祜兄妹并不亲近,虽然他姐姐辛宪英为羊祜叔父羊耽之妻,,但他们的关系也仅限于羊眈在朝中之时详见,羊祜兄妹是在泰山郡长大,辛敞
知之甚少。
刘封笑道:“这也无妨,吾闻令姊素有才名,实为女中英杰,既然她同意两家结亲,足见其深识时务。”
说起辛宪英的见识,辛敞不禁想起当日辛宪英劝他不要随司马懿出征之事,不禁叹道:“长姊之聪慧,在下愧感不如。”刘封为辛敞斟茶,辛敞受宠若惊接过来,方知刘封礼贤下士,亲和善下之名不假,不知他在军营中如何行事,这私下里待客接物,却让人没有丝毫的拘束和压抑,没来由
便放松下来。
思索之间却听刘封言道:“斩杀司马昭,为民除害,先生当为首功,吾自当奏明陛下为先生请功,眼下还有一件大功,非先生不能胜任,不知先生可愿承担?”
辛敞闻言一阵激动,赶忙起身抱拳道:“殿下差遣,属下自当尽心竭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嗯!”刘封微微点头,言道,“如今天下大势已经明朗,魏国兵微将寡,已无反抗之力,唯独夏侯霸、毌丘俭二人麾下还有十余万人马,实为大患。”
辛敞却苦笑道:“但其二人拥立曹霖为主,便与邺城无关,河北之地早已无兵可调,如今内部分裂,实乃自取灭亡之道。”
夏侯霸二人拥立曹霖之事,也是昨晚辛敞到朝歌时才听说,危亡之际文武大将还搞分裂,无异于自断臂膀,如果自己当初决策错误跑去邺城,恐怕也要变成亡国之臣了。不过此事说来也是巧合,拥立曹霖为主可不是朝夕就能决定的,想必夏侯霸和毌丘俭蓄谋已久,加之司马懿父子名声急转直下,司马昭又在邺城大开杀戒,铲除曹氏党羽
,让二人心生惶恐,不得不起兵自立。
但不料他们刚刚另立魏主,司马懿父子便同时被除,曹泰等人虽然重新占领邺城把持皇宫,但青州已经自立,成了定局,夏侯霸二人骑虎难下,只能将错就错了。如今邺城孤立无援,兵力空虚,北海非但面临汉军威胁,还遭到青州兵马的讨伐,而夏侯霸和毌丘俭虽立曹霖为主,但这个新朝并无公卿文武,只是徒有其表,实在令人
啼笑皆非。刘封言道:“魏昌与羊氏大婚定在中秋之日,彼时羊祜必定会到寿春,其为青州军之军师,吾欲派先生往淮南一趟,说服羊祜再同往北海劝降夏侯霸、毌丘俭二人,不知先
生意下如何?”
“劝降青州兵?”辛敞吃了一惊,皱眉道:“青州兵马尚有十余万,新朝刚立便亡,岂不被天下人耻笑?只恐他二人为保颜面,也不肯轻易便降。”
刘封言道:“此事无需担忧,待中秋之后邺城早破,夏侯霸独木难支,那数万将士皆为其麾下亲信,岂能不识时务?”辛敞听刘封如此一说,不由微微点头,如果曹芳这一脉先被消灭,夏侯霸和毌丘俭也就没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只剩下青州一地,缺兵少粮,即便汉军不用攻打,假以时
日,也会不战自败。
这也算是刘封白送给他的功劳,辛敞相信,没有他这一层关系,凭魏延在淮南麾下的济济人才,前去劝降夏侯霸也不是难事。
想到此处辛敞抱拳道:“既如此,在下明日便赶赴泰山郡。”
刘封点头道:“先生早做准备,本王在邺城等你好消息。”“遵命!”辛敞到此时彻底松了一口气,取司马昭的人头再加上劝降夏侯霸,这可是莫大的功劳,以后不愁在汉朝立足,而且此去泰山正好可找辛宪英商议,问问她意下如
何,再做决策不迟。
辛敞走后,刘封又派人将山涛叫来,山涛正负责从各地筹措钱粮,来的时候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卷宗,准备汇报情况。
刘封为他倒上一杯茶,却不问钱粮之事,言道:“陛下秋巡司隶,即将到洛阳,我派你去洛阳见驾上书,请陛下来魏郡军中。”
“将军?”山涛吃了一惊,“陛下千金贵体,身系九州之重,贸然亲临前线,只恐不妥。”
刘封却笑道:“此时无需巨源担忧,陛下有御驾亲征之意久矣,如今魏国将亡,让陛下亲自体会将士浴血奋战之惨烈、黎民百姓之苦楚,才有益于将来治理天下。”
山涛眉头微蹙,但刘封已经决定,只好答应下来,心中却打起了鼓:刘谌出巡试探刘封,刘封却请他来两军阵前,莫非另有计划?出门之时心中暗叹,如今汉室中兴初见端倪,可千万不要内乱才好。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1784章 御驾亲征
羑里城兵变,司马昭被杀的消息传到邺城,曹泰等人松了一口气,但不容他们有任何放松的机会,汉军随后便占领羑里城,更大的危机已然临头。曹泰自并州脱困之后,急行军赶至邺城,将司马昭一党清剿之后,与众将商议请调夏侯霸和毌丘俭回师勤王,未料圣旨还未发下,就传来二将拥立曹霖为主的消息,顿时
惊得满朝文武一片哗然,惶恐不已。
如今内无兵力,外无救援,眼看汉军即将兵临城下,只靠曹泰带来的三千兵马和留守邺城的两千多守军,根本无法阻挡气势如虹的汉军。冀州的兵力被曹爽和司马懿几次抽调,只能勉强自守,根本无力支援,再加上鲜卑军之事,各郡县对朝堂怨念极深,看汉军即将杀到,甚至故意推诿拖延,连钱粮都不肯
及时上缴。司马昭离开邺城时将可战之兵调的七七八八,禁卫军又被杀散大半,只剩一半衙役和预备兵,谁都看出来此时的邺城对于强盛的汉军来说和不设防没什么区别,只等人马
杀到,不到半日便可破城。
连日来城中人心惶惶,文武大臣各思退身之计,除了曹家人急得团团转,根本无人为皇室出谋划策,商议退兵之策。曹芳依然年幼不能做主,朝堂上意见一分为三,投降者占大多数,但曹泰等曹氏宗族不肯就此放弃,另外还有几人想联合幽州的鲜卑拓跋氏,但意见才出口就被众人骂得
狗血淋头。司马懿将轲比能放入中原,犯下累累血债,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这个馊主意被众人一致否决之后,便只剩下了主战派和投降派,以曹泰为首的曹家子弟凑齐一万兵马巡守
城池,派人打探汉军动静。
一连及日过去,不见刘封领兵来,曹泰等人心中反倒不安起来,都知道刘封诡计多端,做事出人意料,眼看汉军即将兵临城下,却忽然按兵不动,难免叫人疑惑。
又过数日,忽然探马来报,汉帝刘谌秋巡至河内,前往朝歌欲御驾亲征,魏国文武大吃一惊,难道这刘谌和刘封不打算劝降曹芳,要将邺城夷为平地不成?
此时的朝歌境内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战场上留下的累累伤痕已被清理大半,尸体焚烧埋葬,草地上偶尔可见紫黑色的血迹,多少人埋骨于此却籍籍无名。
十里外的长亭上,两千多兵马铠甲鲜明,刀枪森森,正排着整齐的队伍静候着,刘封身穿淡紫色长袍,正在长亭上翘首以待。
不多时,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快速而来,当先开路的大将身躯高大如小山一般,身背双锏,手持蛇矛,一看就是关索,他正到官渡去接驾回来。
来的队形阵容并不庞大,也没有黄罗伞盖,不见车驾仪仗,刘谌也是轻装简从,所以人马来得极快,转眼便到了近前。
刘封见此不由暗自点头,至少从大局上来看,刘谌还是分得清轻重的,来到前阵兵没有大肆张扬,摆出皇帝出巡的气势来。
“大哥!”关索老远便在马上喊叫,“圣驾到了。”
刘封整理衣衫,传令全军下马,带着徐陵等文武走出长亭,立于道旁等候,关索催马先到,让士兵排开两列,刘谌便带着五十名金甲护卫出现在众人面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长亭之外,三军尽数跪倒,山呼万岁,声音如浪潮一般远远传了出去,如今汉军大胜,气势如虹,这些士兵大多都是第一次面圣,自豪中带着无比的激动,声音自然格外
洪亮。
两年未见,刘谌又长高了一大截,年轻人面容消瘦,显得棱角分明,双目明亮,剑眉入鬓,双?耳有轮,气度与原先大不相同。
第一次来到前阵,刘谌身穿红色箭衣服,明黄色的玉带扎在腰间,显得干净利落,昔日的稚嫩几乎洗涤殆尽,看上去英姿不凡。
1...457458459460461...5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