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亿网友闯大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女同学请自重
教育不是为极少数人的专利,他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说到底,理解记忆只适合极少数‘聪明’学生;死记硬背才是大多数学生的归宿。
日本电视剧《龙樱》里有一句话说的真是对——填鸭式教育才是教育的真谛。
因此,即便颜畅本身不愿意让学生死记硬背,但现实在这里,只得勉为其难让学生去背了。
之前对于破题的方法,颜畅自认已经说的很全面,毕竟为了破题攻略,自己可是查了n多资料,墨水都写了好几升,但学生没有基础,这就是行不通。
“学生的底子太差了,所以,从今天开始,让他们开始背诵八股范文吧。依排名先后,两个学生一组,相互监督,一天至少背诵三篇、熟读十篇。”颜畅斟酌着,“至于破题,也不能落下,每天还需要尝试破题。结合着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就不信了,一个人背他几百篇八股,这八股文还做不好。”
顾彦成闻言一摸胡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言甚妙啊。”
颜畅反问,“这话你没听过”
顾彦成不过随意一声感慨,不想招来颜畅一句反问,只得道,“确实没有听过。”
颜畅头大:这句话说的可是唐诗啊!明代还没有难道填鸭式教育在明代也是首创
其实这还真不是顾彦成孤陋寡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出自清代孙洙编辑的《唐诗三百首》序言,明代还真没有这句话。
不过这个显然不是重点,胡永利道,“背诵八股和破题,时间上怎么安排”
“我不知道学生什么时候记忆力最好、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最清醒,但我需要他们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读八股、背八股,他们晚上睡觉前干的最后一件事还是读八股、背八股。”
胡永利算是听明白颜畅的意思了,“那么破题就留在午时吧,其余时间背诵八股文章。”
“有劳各位先生,先挑选百篇优质八股文章,然后散发下去。”
“何必挑选,城中书店有编辑成册的,令人下山购买百册,分发……。”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才是上策。”颜畅制止胡永利,“即便是范文,也有上下之分,那些别人已经编辑成册的,拿来让学生先熟读;至于三位先生,就有劳抽空选出百篇上佳,我们书院
029:挖墙脚
颜畅也不是没想过更直接的方法,比如直接去查嘉靖三十七年南京乡试的试题。
颜畅不是傻子,早就查过上一届乡试记录,《嘉靖三十四年应天府乡试录》可没失传,题目、中举人员姓名,也都是有的。可对比这个世界的的记录……不仅试题不对,就连中举人员也没一个对得上号的。
虽然这个世界和原来世界的历史有很多重叠,但有一点确定的是,自某个节点后,两个世界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不过,就算以前不变,自己来了之后也肯定会变。最简单的道理,要是以前一切都没变,自己完全可以拿着三十七年南京乡试的题目让学生提前去做八股,这次南京乡试的结果也能提前揭晓了——试题在手,一百三十五个举人名额,不说全部了,大部分名额该是崇正书院的吧
“跳舞有部小说《恶魔法则》,里面就是猪脚穿越了,结果猪脚之前还有个穿越的,我要是也遇到这种情况,那可就操蛋了。”
虽然存在这种担心,但这些天似乎也没看到什么超脱时代的发明,自己之前还有一个穿越者的可能性应该不是太大。
定下以背诵、熟读模范八股为主的教学方针,黎子明和顾彦成留在书院摘选相对优质八股,胡永利和颜畅则在第二天清晨前往南京城。
上次沈万亿来书院的时候曾经说过,只要袁炜认他做干爹,第二天就送一个书店。书店和印刷应该是分不开的,沈万亿既然有书店,那印刷店肯定也是有的。因此,颜畅、胡永利和来福三人,来南京城的第一站,就是沈万亿家。
颜畅以前深受电视剧荼毒,以为是个人就会骑马,真到自己骑马的时候才发现,这马哪是能随便骑的不说骑多快了,就是平常,没轿车稳当是肯定的,关键是夹不住摔下去还得半身瘫痪。孟郊有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今看来,要么是孟郊骑术太好,要么就是长安只有那么几处开花……反正让自己来骑,一天绝对看不完。
因此三人是座马车进的南京城,赶车的是来福。
来福,是早就放出来了的,但直到现在,来福依旧只知道自己不该和沈万亿一块去重译楼吃饭,至于为什么不该去,还是不明白。颜畅对来福也没有太大抵触,再加上来福已经几次去沈万亿家,由他赶车也是轻车熟路,便同意带上他。
来福赶车,颜畅和胡永利在车厢里就谈了起来,“实验班三十名学生,就算平日有来旁听的学生,加起来应该也不超过五十人。我的意思是,能不能多印刷几个版本……至少两个吧,实验班学生一个版本,旁听学生另一个版本。里面的题目、文章都要不同,如何”
胡永利微一点头,“也不是不行,但是这么一来,工作量就有些大了。”
“我口述,你在一旁听,但凡不妥地方就指出来,另外让沈万亿再来几个账房先生,由他们记录,再交付印刷。”
胡永利笑道,“与其这样,书院一共五十学生,由一人记录,校对无误后,直接分发抄写或许更快。”
“他们抄得过来吗”
一篇八股就算是五百字,口述五百字能花多长时间一天口述三个时辰,也就是六个小时,至少能‘背诵’七八十篇吧。
“见到沈半城由他定夺吧。”
“也是,沈大老板字不认识几个,可那经商的头脑不是盖的,怎么快他知道。”
“对了。”说到这里,胡永利收了笑容,“在书院里说沈万亿是商人没什么,可到了南京城,尤其是大庭广众,千万别说沈大富商之类的话。”
颜畅一惊,“这是为什么”
见颜畅似乎真不了解,胡永利这才解释起来。
虽然明代商人地位不高,但社会什么时候能离得开商人尤其是南京这种名城重镇,少了商人那就得翻天。上正所谓有政策、下有对策,商人地位不是不高吗那商人就采用一些方法躲避商人这个身份。
小商人,多用‘附籍’的方法;有的变易姓名、冒合匠户,有的投充军户中的校尉、力士……反正就是不要商人的身份。
小商人尚且有办法规避商人身份,大商人更不用说了。
大富商一般都是买田置地,登记户口的时候一口咬定自己主营业务是收地租的。简单点说,我
030:当街强抢老头
为了体现对沈万亿的尊重,颜畅让来福把车停在拐角,然后再打算步行过去的。如今看来,幸亏留了这手,要是稳稳当当停在沈府大门口,哪里能听到这些话
胡永利还在懊恼,颜畅已然迎了上去,“沈大官人,真巧啊!”
颜畅说的声大,加上这时候路上本来就没几个人,站着沈府门口的沈万亿和王胜梁哪里会听不见
王胜梁对颜畅的声音可是太熟悉了。毕竟嘛,在崇正书院辛辛苦苦干了十来年,突然有一天就被扫地出门,而且扫自己出门的还是自己一向看不起的人。这情况,搁在谁身上能不记住
王胜梁本来就在挖崇正书院的墙角,骤然听到颜畅声音,瞬间就是一个哆嗦。回头一看,果真是颜畅,王胜梁下意识的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再看,还是颜畅!
崇正书院距离沈府可是好远的,自己才刚出沈府,颜畅怎么突然就到了……要不是沈万亿脸上也带着吃惊表情,王胜梁简直要怀疑是不是自己刚进沈府的大门,沈万亿就派人去崇正书院报信了!
关系到书院一号金主的去留,颜畅可不敢怠慢,尽管腿疼的你还,还是一阵小跑就过来了。在王胜梁目瞪口呆中,颜畅一只手已经搭在肩上,“王……”
颜畅故意拖了声音,然后才故作恍然大悟道,“先生,你怎么在这啊”
王胜梁呆了好几个呼吸,这才反应过来,“颜畅,你怎么来了。”
“这话问的。”颜畅一指沈府门楣上的大匾,“当然是来找沈万亿沈大官人的,不然我来这里干什么。”
对于颜畅的突然到来,沈万亿也是有些吃惊,可吃惊过后还有些得意,毕竟嘛,以前颜畅总是老板、富人、富商的叫自己,今天竟然改了称呼,叫大官人。虽然这称呼以前也没少听人叫,但叫的人不同啊!以前店里伙计叫,生意场上同行叫,那都不算啥,书院老师也开始这么叫自己大官人了,以前从不这么叫的人开始叫,这才是重点。
想到这里,沈万亿捻了老鼠胡子,笑了一声,“原来是颜先生,不知颜先生突然来我府上,有什么贵干”说着,想到这阵子书院已经好几次来府上,每次都是自己宝贝儿子的事,不由放下了手,正色道,“不是我家那小崽子又桶什么篓子了吧”
短短两句话的功夫,王胜梁也回过味来,琢磨着颜畅也听到了自己刚才和沈万亿的话,见状急忙插进一句,“学生在书院出问题,这在崇正书院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吧崇正书院要是教不好,就不要耽误学生的前程了。”
“王先生,这耽误不耽误,还轮不到你说吧如果我记得没错,以前你在崇正书院的时候,沈兆京可一直是你的学生。两年,你教了两年,你自己说,你把沈兆京教成什么样了”说这,颜畅看向沈万亿,两手一摊,“一副缩头乌龟图,可不就是这位王先生的教学成果嘛!可惜乡试不考画画,要真考画画,没准王先生还真能让沈兆京中个举人!”
王胜梁还想辩解,就在这时候,来福和胡永利也已经过来。
胡永利也知道颜畅自有对付沈万亿的法子,因和沈万亿打了个招呼,强拉着王胜梁直接就走。
“哎、哎、哎,老胡,你干什么!别拉着我呀。”一边挣扎,王胜梁一边辩解,“沈兆京是我的学生吗他明明是……”
胡永利见状急忙用手捂住王胜梁的嘴,“咱们也是十几年的老交情了,这么久没见面,怪想你的。”
王胜梁四脚挣扎,“呜呜……想什么想啊……这半个月都还不到!”
胡永利毕竟是老头,这么一会儿就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来福,搭把手!”
来福闻言立刻接替胡永利,一手堵嘴,一手紧紧抱住王胜梁的腰。
 
031:八股教父
虽说南京一直有六朝古都的美誉,但后世几经磨难,留下的古迹又多是后世重建,再加上其中寺庙、陵墓、桥梁又占据多数,真想见识古代大富之家实属不易。
来南京城的路上也不时隔窗远眺,但那只是外景,如何能与沈万亿家中内景相比?府外还看不出什么花样,但真正走进沈府——
踏着鹅软石通道迤逦进来,沿途绣阁参差,文窗窈窕,两侧是碧沉沉的茂林修竹,来往是插红戴绿的丫头婆子。穿过蔷薇花结成的花洞,又循游廊直走尽头,迎面的门楣上白底黑字‘书房’两个大字。隔着丝竹帘,隐约可见一座一丈多长的翡翠屏风,满书房四周卧地到顶都镶嵌了玻璃。
这地方换了任何一个主人,都得取个别致名字,比如xx斋、xx轩之类的,沈万亿倒是实在,直接就叫书房。
玻璃,颜畅是见过不少的,毕竟这东西在现代实在常见,可到了明代,只在秦雀儿那里见过一面人头大的玻璃镜。颜畅不知道玻璃在明代的价格,但沈万亿既然用玻璃来装饰,想来这东西绝对不便宜。
胡永利也是第一次到沈万亿家中,虽来时路上已有了设想,但真正见到这书屋时,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沈万亿似乎见惯了来人吃惊模样,一撸袖子就进了书房,“进来呀。”
进了书房,书架古籍、珠玉古董随处可见,颜畅以前就算参观过一些博物馆,看古董那也是隔着玻璃的,如今到了沈万亿书房,当真是有机会和这些东西来个零距离接触。
颜畅看了这件看那件,口中啧啧称奇,“这可是古董啊,真正的明代古董啊……”
说着,颜畅又把东西放下,“现在就是明代,哪能说他是古董呢……不过也难说啊,他沈半城放在书房的东西,应该不是凡品,也有可能是唐宋的东西啊,那一样是古董啊。”
未经物主允许,颜畅如此做法着实有**份,相比之下,胡永利就克制的多了,虽然眼睛忍不住想看,但总归没有伸手去碰。
沈万亿倒是不在乎这些,径直走到窗前,却是惊呼一声,“上钩了!”
颜畅闻言,这才发现,窗户上竟然还有一根鱼竿!
因书房是压水亭台改建,开窗出杆便可钓鱼,这沈万亿便将这书房当做了钓鱼地方,这不,旁边还有一个水桶,桶里是一尾手掌大小的鲫鱼。
书房不取名字也就罢了,还成了钓鱼屋;联想到后世有些土豪开豪华suv运水泥,还一口一个‘这车带劲,运水泥不费事’……颜畅只得感慨,不管是现代的土豪,还是古代的土豪,都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新上钩的这尾鱼不大,只有小拇指大小,沈万亿也没有了兴奋劲,将鱼丢进水桶,寻了个地方坐了下来,“颜先生,今天突然来我这什么事啊”
沈万亿不提沈兆京退学的事,颜畅便也不先说,因道,“是这样,实验班开设这些天,学生的八股水平虽然有进步,但想要中举,还是远远不够。”
颜畅眼睛余光一扫,便见沈万亿身后书桌上有几张满是字迹的纸。
颜畅现代的身体,左眼五百五十度,右眼五百度,平时都得戴着眼镜;古代颜畅的眼睛可是健健康康,隔着老远,还能看清纸上的字。其中两张纸颜畅不陌生,一个是袁炜第一次模拟乡试的文章,还有一个是沈兆京的文章;至于其他的,上面也是文章,至于是谁写的,颜畅不知道。
沈万亿也不在乎颜畅那偷窥的表情,“嗯,也有人点评了那两张卷子,那样的文章想中举,的确有些难。”
沈万亿没有明说,但颜畅清楚,那个点评的人八成就是王胜梁。
“所以,我们想让学生自行在钻研文章的同时,再去背诵、熟读一些前人的优秀文章。熟能生巧嘛,这样,学生的水平应该能进步的更快一些。”
&nb
032:给钱就能上
胡永利自然是不知道颜畅竟然想当什么‘八股教父’,他只知道颜畅背了上千篇八股,但这是不是真的……那就只有颜畅自己清楚了。
在商言商,沈万亿对于颜畅的真实想法也不是太在乎,“颜先生是想找我出资来刊印八股文集”
“明人不说暗话,颜某就是这个想法。”
沈万亿一笑,“颜先生,说句大实话,找我沈万亿,要我帮他刊印什么诗集、书稿的人海了去了,但在商言商,他们为名,我是为利。这八股文集压根赚不到钱什么呐。”
“怎么会!天下读书人哪个不要看八股”
“颜先生,你是不在这行,不知道这行的难处啊。”
都说互联网社会盗版严重,其实盗版这东西自古就有。虽然明朝卖书不收税,可架不住同行疯狂盗版、疯狂压价啊,“有一个说法,天下书籍备于建阳之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