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铜钱道人
他动筷子之后,周围的武士才跟着动了筷子。
吴凤边吃边在听一下周围客商的谈话,希望可以得到一些消息,酒馆可以说是得到消息最方便的地方。
这些客商在交流时,都是用本国的土语在说话。
吴凤这么多年的海上生活,也只会说日语、朝鲜语以及大明的官话和闽南语。
他并不会说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只会说英语。
但是现在在南洋的这些红夷人都不是英国人,所以语言上是个问题。
不过还好,其余的那些客商在用本国语言在交流的时候,他倒是还能听个大概。
吴凤把听到的这个消息整理了整理,大概就是大明浙江那边,五峰船主的旧部分裂了,现在正在打来打去,而且还跟南洋一霸海鲨团现在正在相互厮杀,抢夺浙江到倭国的那条特别富庶的海上商路。
结果,因为他们之间的厮杀,现在从倭国到浙江的商路时断时续,而且出发的时候很多商船要集中在一起
第二十三章 分析形势
跟自己息息相关的朝鲜商路是自己之前的一个重要的财富来源,朝鲜的弓手也是比较有名的,吴凤也想去招募一些弓手。
朝鲜人的弓箭类似明朝的小梢弓,但是更短,蓄力更多,射速也极快。
朝鲜人射箭好是有历史渊源的。古代中国对于四野边民,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朝鲜半岛属于东夷的大范畴,“夷”这个字在《说文》上的解释就是一个人持着一张弓。《后汉书东夷传》说“乐浪,檀弓出其地。”明代朝鲜人所写的《朝鲜史略》上有这样的记载:高丽恭愍王与倭寇对阵时,曾于200多步外(大约150米)引弓毙敌。
朝鲜山多地少,森林茂密,自古就有射猎的习俗。朝鲜弓是一种复合反曲弓,不同于中国和日本弓,尺寸小,但反曲非常大,射速很大。他们独特的片箭箭身短小,轻巧,飞得远。
后来朝鲜半岛的西方传教士也称赞说“朝鲜人力大无比、擅长使用弓和箭,他们的弓箭象土耳其箭那样非常小巧。”
朝鲜的山民自古在山林里长大,上山猎虎,跳涧猎鹿,其弓箭真的是十分的犀利。
朝鲜在历史上给吴峰最大的一个印象就是军队里面的最有用的两个兵种就是朝鲜弓手和朝鲜的僧兵。
朝鲜的僧兵其实是义勇军,是在国家须抵御外侮时,政府临时征召有武艺的僧人组成军队,性质与日本寺院之拥兵自重迥然不同。
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朝鲜在全国共募得有武艺的僧兵8000人,由年过7旬的西山大师休静统帅,在清州、平壤、开城之役中,战斗力较强的僧兵都作为朝鲜军主力和日本军血战。
弓手在民间还是能招募到,但是僧兵这是想招都没地啊。
智异山上的山贼,吴凤倒是听说过,这听说的来源主要就是后世韩国拍的两部电影,其中有一部说的就是他们,正好引发了吴凤对他们的兴趣,看来在手头上的事忙完之后,抽空去趟朝鲜那边会会那边的海贼团,顺道招募一些弓手。
辽东跟自己现在倒是关系不大,女真诸部现在正打得火热呢。
努尔哈赤现在刚两岁,要崛起还早着呢,现在他们倒是没有多少造反的心,他们被辽东明军压得死死的。
女真人现在也是穷苦的很,倒也是极好的兵源。
吴凤对自己现在的基地的看法,说句实话,倒不是很满意。
如果自己的基地是在虾夷地(北海道),那一块地方现在基本上是三不管的地界儿。
那里现在只有一些虾夷人,他们都是用的石器武器,又没有铁器,那帮原住民在自己面前估计起不了多少风浪。
可惜呀,离自己还是有点远,但是以后那块地绝对要占据下来,那可是块宝地啊。
以后如果要发展北洋的势力,倒是可以占据那里,从辽东那里招募赫伦春、女真、达斡尔族的勇士,他们骁勇善战,悍不畏死,倒也可以充作自己手里陆战的突击队。
五峰船主已死,他手下的那帮人现在没一个人能顶起来。
现在还分裂了,更是丢人。
他们要是抱成一团,跟海鲨团对起来还有点胜算,毕竟五峰船主只是死了,手下的势力倒并未有很大的损失,他们在倭国平户(今属日本长崎县)那边还是有极大的势力,海上的船队势力也绝对不弱,朝鲜倭国的商路一直是他们把持,但是现在鼠目寸光,各家不服各家,互相打来打去,就只能便宜别人了。
五峰船主汪直膝下好像育有一儿一女,现在也是各领
第二十四章 喝口茶
红夷人的船都是软帆船,虽然软帆船的操帆人数要上百人,而己方这种硬帆船只需要几十人便可轻松操作,但是毕竟软帆船的转舵和船速都有明显的有优势。
手里面船还是少了,看来劫船厂这个方案也要提一下了,就算是得不到红夷人那种战船,也要有几艘大福船才行,手里面的也就是安宅船和板屋船可堪一用,如果真是对上大明水师或琉球水师,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呢。
琢磨完这些事情,吴凤发现自己已经停了筷子很久了,而周围的武士也都停下了筷子,在四处张望,以防别人过来打断自己的思绪。
吴峰发现这事之后,自嘲的笑了笑,然后向周围的护卫武士点了点头,让他们继续吃饭。
看到自家主公已经思虑完毕之后,他们也接着该吃饭的吃饭,该喝酒的喝酒,但是仔细观察他们,发现他们的眼神一直在向四处的张望,一直在看着那些比自己早来的客商,保护吴凤是他们的职责,就算是吃饭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
吴凤这边接着动筷子,可是动筷子的时候发现狗肉已经稍微散了热,虽然现在这天气正是入夏之时,但还未那么炎热,饭食变凉也是很快的,他便又将老板娘招呼过来,麻烦她把这个狗肉煲撤下去,帮忙热一下,毕竟这狗肉煲还是滚烫的时候,肉质滑嫩的时候最好吃。
这点小事当然没问题,老板娘并未多言,笑眯眯的点点头,便将这狗肉煲端回了后厨。
吴凤现在想明白了这些得到的消息跟自己相关的方略之后,也决定放松吃点东西,好好的享用这顿美食。
至于日后具体怎么去做,反正已有大的方略,剩下的便是见招拆招,遇事在再去思虑而已。
吃了一口这红糟鸡,嗯,这鸡肉的色泽真是看起来古怪的很,吃一口咸香味很重,但又并不太过,而是正好把握住了一个度。
看来后厨的厨师这福州菜做的还真是地道不错,嗯,吴凤满意的嚼了嚼咽了下去,然后喝了一口米酒,这自家酿的米酒也是不赖,酒味稍薄,清甜醉人。
不禁胃口大开,一口菜一杯酒倒也是吃着怡然自得,这时狗肉煲也重端了上来,吴凤向着老板娘微笑着点点头,以示谢意,而这老板娘依然是笑眯眯的,也跟着点了点头,便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
吴凤看到这狗肉,当时便夹了一大块儿红肉放进嘴里,细细的一嚼,嗯,当真是满口留香,自然的咽进肚里。
吴凤好似上瘾一般,一块儿接着一块,根本停不住。
这狗肉煲是越吃身上越暖,胃里去寒回暖,当真是全身毛孔好似大开的一样,舒服极了。
啊,吴凤不经有点感慨,自己手下团队里边的厨子,大多都是一些平头老百姓劫来的,像这种菜哪有几个能做的出来,这种味道平时哪吃的到。
平时出海倒也就算了,偶尔想吃这一桌好菜,都找不到地方,以前吧,也就只能靠着去浙江这边销货的时候,找栋酒楼吃个痛快,吴凤虽不贪嘴,但对这美食也是有一点点偏爱之情。
吴凤现在真是下筷子夹菜的速度加快了许多,吴凤本身的样子有点小白脸的意思,其人清秀的很,碰到这美味之物,就算是吃菜速度加快了,也并未有粗人那一点点的意思,而是更有洒脱文人般的放荡和一点点世家公子般的文雅和教养。
嗯,将菜吃完,美味的喝完最后一杯米酒,当真是痛快,虽然并未吃饭食,但光吃肉光喝酒便已饱了,而且吃完这
第二十五章 银子
这就是旅社的规矩,如果你要住,肯定要付押金在这。
“嗯,当是如此,那押金几许呢”
“客官,您带银子了吗如果带了银子,二两银子便可,到时您退房之时,我们会给您结算,剩下的会退还给您的。”
现在这铜钱民间是在用,但是这首里海商云集,海商出门多带金银,毕竟这铜钱分量太重,数量也太大,带着太麻烦,所以呀,要是本地的人来这儿,基本上就管人家要铜钱,但如果是海外来的,基本上就是先问问人家带没带银子,带的银子,就按银价跟人家说押金是多少。
二两银子,这也不少,这等于两贯铜钱,2000文。
这银子在明朝的购买力可是不低。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中金莲、玉楼、瓶儿三人下棋赌钱,当瓶儿输了五钱银子后,金莲便吩咐小厮花三钱买一坛金华酒,花二钱买一个猪首连四只蹄子。
而明代及以前的中国根本没有玉米、红薯、饲料添加剂等东西,加之猪又不象牛羊那样只吃草,所以很不容易育肥,这样就造成市面上猪肉很少,价钱自然就很高。
可以说,以前的猪肉一直比牛羊肉贵,比现在的龙虾还吃香。
这从其他方面也可得到例证:磨镜老人为了得到一点猪肉,不惜放下老脸,想方设法去求和骗。当那猪头做好后,金莲她们还特意给大房吴月娘留了一份等她回来尝。若是猪肉很平常很低贱的话,用得着留吗要知道西门家可不是平常人家,什么东西吃不起啊能让她们动心的,自然是非同一般。
以前正是因为猪肉贵,连卖肉的也跟着沾了光。譬如胡屠户之所以敢把秀才范进骂得孙子样,绝不仅仅因为范进是他女婿,而是由于他有猪给他撑腰,就象干部有权力一样,说话自然就气响。
从这《金瓶梅》上便可看出明朝之时这猪肉的价格这得多贵,但就这样一个猪手连四只蹄子也才两钱银子,可见二两银子这能卖多少东西。
很多的人写小说或者影视剧里面好像喝酒吃肉多少两多少两,银子都按最低几十两来算,那全属瞎掰,明朝时候民间真正用得最多的,那就是铜钱,老百姓手里多少年能看见点儿银子儿,平时出门基本上都是在袖口藏着铜钱,因为都是穿的那种宽袍大袖的长衫,在这袖口靠近胳膊肘的地方有一个暗袋,这袋子呢,有一个收紧口,袋边用麻绳紧死,里边呢就装着铜钱。
平时呢,大家经常会看到比较考究的电视剧里面就是那种穿着宽袖的人怎么拿钱呢因为基本上是把钱装在左袖子里面,所以呢,就是抬起左袖,然后右手从袖口伸进去,然后掏出钱来,这也是当时比较正常的一个行为。
因为吴凤这边人很多,加上他21个人呢,而且吃的东西也不差,这肉食在这琉球岛上也是个贵物,只能从周围的村社购进了,而且这个猪肉都得从汉人的村落那边进。
所以价格也不低,而且他们还要在这住几天,所以老板娘也就报了二两白银的价。
吴凤倒也没有跟老板娘讲讲价,这样太丢身份了,从腰间挂着的钱袋子里面摸出了一颗碎银子,掂掂分量递给老板娘,说:“你去上秤,不管是多少,先拿它做定金,等我走的时候,多则退少则补,不用担心会赖账。”
“这位客官您这说的哪话,看您这穿着打扮以及
第二十六章 卖铁
朝鲜东北部山林云集,山岭陡峭,其中内含铁矿。
这其中尤其是咸镜北道境内铁矿最多,故自古那里便开山挖矿,炼铁铸模,这铁料也是这朝鲜商团对外贸易的重要商货。
吴凤也并未着急,带着身边的武士在这街道之上左右晃悠,挑挑拣拣,仔细观察各家店社,最终选了一家门头稍大,打扫的也很干净,尤其是门口还站有两名小厮,一直笑眯眯的,看着有人在门口驻足,好像要进来的时候,便立刻鞠躬行礼,并用朝鲜语说“欢迎贵客”。
朝鲜人喜爱白色,所以穿的衣服无论男女大多是白色,这两名小厮也是皆穿白袄白裤白袜,然后穿了一双黑色的布鞋,上身在白衣之外还套了一件黑色的坎肩,较显眼的是那裤子甚至肥大,这边是朝鲜族男子平时都穿的“灯笼裤”,这种裤子裤长腰宽,其裤裆、裤腿肥大。。
头上束着头发,用以长布条从额前往后系上,正好遮住前额。
吴凤听到他们的问候,感觉还挺亲切的,有些后世的服务业的感觉,不妨进去看一下,听一听现在铁料的价。
在两位小厮的鞠躬行礼的欢迎下,吴凤一行人进了这家商社,刚一进去便有一中年人迎了过来。
这男子一看便知是掌柜的,穿的也是比那两位小厮讲究的多。
也是一身白衣,只不过它是丝绸面料,在最外面穿了一件由布条打结的长袍,其尾部甚是宽大,看起来很是有趣,也是朝鲜族服饰的特色。
头上用来包住前额的布条也变成了绸缎,还是头上还带了一顶非常具有朝鲜族特色的帽子,由黑色纱布加铁丝制成的圆顶大檐高帽,也真是有意思。
这男子看起来像40多岁,脸很圆,一双小眯缝眼,鼻梁道倒是还挺挺拔,鼻头下压不外翻,嘴唇不薄不厚,适中,人中挺长,脸上留有长须,这胡子留的甚是黝黑长直,看来是平时很注意保养。
这男子迎上前来的时候,看到吴凤等人还有点儿惊讶,因为朝鲜在明朝之时其实跟倭国的交流不多,而且国家之间敌意稍重,朝鲜人也是对倭人没什么好感。
但是这一点并未影响到商业之间的交流,这掌柜的也只是稍愣了一下,便立刻反应过来将语言换成日语,微微一躬身,然后说道:“这位客官,您是来看什么商货的呢”
吴凤便往店里走,便四处看看这里的商货,听到询问,便回道:“掌柜,我来看铁料。”
“那您快请往里边走,我这儿有上好的铁料,净铁、坚铁都有,您随便看。”
嗯,吴凤点点头,往里仔细看这铺面,倒并不是很大,这里并不是光卖铁料的,只不过这铁料在放在显眼的地方。
光卖铁料的话,店社就不用开大了,只需要放一点好的铁料在那里,人家自会观看。
这店社还卖一些朝鲜特产,比如人参、麝香、松子、青瓷、高丽漆等商货。
不过,这些对吴凤的吸引力可不如铁料来的实用。
他径直去了铁料的柜台上,拿起一块坚铁,用手指敲了一下,听一下脆响,再观其纹理。
恩,铁不错。
看过铁料之后,吴凤向着中年人询问铁料的价格。
中年人也干脆,便直接说道。
“净铁每斤价银一分,寻常坚铁每斤银一钱,多炼好铁则每斤银一钱二分。如客官要的数额很大,本商社还可给予折扣,去一尾价。”
铁料的价格也还算可以,其实这价格如在明国,已经贵了,但是,这是朝鲜的铁料,而且还是坐海船运到这里,所以必定要加上运费等因素,价格就会往上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