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绝今一樵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能慧
因为,善恶祸福在时光之流那里,有时还真就有一道特别神奇的门坎儿,到了某个时间节点,或许恶就变成了善,祸还带来了福;或许一切就无所谓善恶祸福;更或许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善恶祸福——
般若之智,佛法玄旨,不也正是在那极大格局的时空视野里于人多有所启、多有所证的吗……
“入夜后,警觉点,如有什么动静,先进林子避避再说。”
“嗯。”
“记得我在广州的两间铺子吗”
“记得。”
“说说看”
“法性寺旁一家古玩店,临江路一家丝绸店。”
“记得从宋家寨回来时,我带你去看的那个小山洞吗”
“记得。”
“如有什么不测,一定先去哪儿等我……”
“你快回吧,兄长!”……
~~人在父母眼里,哪怕你已历经沧桑了,但
第四十六章刻骨铭心B 二二七.他在那儿
二二七他在那儿
——“老爷!”
傍晚时分牵着乖乖按时前去值守的小六子迎头高声。
“大李呢”
回家路上信马漫步正想事的刘志略闻声抬头第一句话便问。
“老爷,李叔的闺女生病了,说回去看看,马上赶来。”
刘志略想了一下:
“你先去吧,警觉点儿,你李叔来了,叫他回去照顾家里,我另外找人来顶。”……
小六子领着乖乖,很快到了值守的地方开始梭巡,没行几步,乖乖忽然停下脚步竖起耳朵,抽动鼻子,旋即就烦躁不安朝寺院方位拼力向前……
十多天了吧,乖乖从未有过这样的反应,一下紧张起来的小六子使劲拉住乖乖按刘志略事先的提醒去解它的脖扣,链子一松,乖乖便箭一般的射了出去,正在这时,大李也及时赶到了……
~~傍晚的风儿,刚刚做完功课歇息去了;
归巢的鸟儿,也梳理好了羽毛开始眯目敛神;
而晶亮的星星、银亮的凸月于靛蓝的天幕之后正静静等待出场的次第,一日之中,傍晚最是天地万物恬静时分
还不到半岗吧,沟边一只笋壳与母竹无奈分离的不舍如瓷开冰裂,寂寂之中不由令人心里一惊;而眼前一片不得不撇下枝干的树叶飘飘忽忽,那极不情愿的落地仿佛也是怦然有声……
突然,山林震动,顺次传来一阵狂暴撕咬狗的怒吼和人声的惨叫,慧能于此急骤还未完全回过神来,那惊心动魄的声响却又戛然而止……
天亦依然,山亦依然;
树亦依然,鸟亦依然
天地渐暗之中,一切更显一片死寂死寂,死寂得令人毛骨悚然,死寂得有如缠身梦魇~~慧能于此不胜醒之刹那更内里一声“不好”的苦叫之后,转身便朝岗下猛冲而去
刚奔到林子边缘,就见寺前聚集了好几个蒙面执刀之人,其中两个箕坐地上抓着胳膊抱着腿一副万分苦痛的样子,而忠勇的乖乖,早被砍得血
第四十六章 刻骨铭心C 二二八.记得……
二二八记得……
“释无师父!”……
当火场边响起乡亲们焦虑的寻呼声时,已趁歹徒慌乱撤走之际悄悄摸出石隙远远躲在隐蔽之处的慧能却于应、还是不应万分犹豫了……
人,
是那么的善良仁慈,又是那么的恶毒残忍,歹徒搜山放火过程之中,慧能就已清楚,即便万幸躲过此劫,但从此却是再也无法在曹溪继续呆下去了,那王老大人及同门中的恶类如此阴狠歹毒,此时若应了乡亲们的寻呼,谁又能担保今后不给他们带来无妄之灾呢
之前,志略兄长曾反复提醒,说对王老大人之类,不必太过认真,他求什么,你就给什么,且这本身也是不违度人随缘的佛法慈悲,这中的道理,自己也再明白不过了,看菜下饭,分人说话,从小我们就受着诸如此类做人做事相同道理的教育更不断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是人莫能外吧,但这世上千百年来,人的随和认真,人的圆滑率直,人的虚伪真诚,人的敦厚凶狠等等等等,还不照样一人一面,自己永远都是自己吗
是不是世上有些道理,人只说说而已,人只清楚明白而已,其于一己的做人做事,还真不太相干,更是难有根本的改变
是不是世上有些道理,一方面展露了人终难受教彻底的心灰意冷,另一方面又更是人可以学习、可以改变、可以期望那满满无可奈何的信心
是不是面对圆颅方趾的同类更一己深心,善良的人,胸怀广大的人,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人除了于之无怨无悔竭尽心力外,还真就是所谓你别无选择的天生固疾了呢……
夫子虽视人天生就上中下三品更不变的君子小人,但他老人家却又始终坚持“有教无类”,更是坚信“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人之灵明;
庄子于人于世悲观失望那万念俱灰的至深之处留下的,不还是滚烫滾烫的余烬吗~~
“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在炉锤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不息我黥而补我劓”
人被黥被劓根由造物,人息黥补劓当然亦根由造物了,因此道是可学的,人是可以改变的,这种能学能变,不也烝民之天吗……
“一切众生类,悉皆求己利,当知世和合,则为非常法。”
佛祖于世的透彻,人或亦是难出其右的吧,但就是于人于世圆融无碍的佛祖,不也在传法过程之中,仍然要经历门内门外始终的磨难吗……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
佛是自性,众生是自性,“善用即佛用,恶用即众生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所以,虽说人愿意受教才能有教,愿意改变才能改变,但人能受教,人可以改变,这才是人至深至真的自性吧
&n
第四十六章 刻骨铭心D二二九.你确定
二二九你确定
“释无师父!”……
一遍又一遍,乡亲们寻呼慧能的声音,渐渐有些信心不足了,已是亥时了吧,冰凉的月光印在烧得漆黑斑驳的土地之上,仿佛一片幽幽的寒潭,一点儿一点儿吞噬着人们心里的期望~~
难道曹溪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为之依怙的释无师父,真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没了
难道释无师父亦如许多传闻那样,于飞来横祸之中羽化升天,远远去了佛国……
“回了吧!”
刘志略又一次神情凝重的劝说。
“再找找!”
一乡绅不太情愿就这么没有结果更毫无消息的放弃了。
“能应的话,早就应了。”
刘志略若有所思。
“你是说,释无师父已经……”
曹叔良的哽咽已有些控制不住了。
“佛祖保佑,天亮之后或许能见分晓吧。”
刘志略的心里,好像多少已是有底了~~
从急奔回来报信的小六子那里得知歹徒在前山追杀慧能的初步消息,到大李详述歹徒搜山放火的过程,至村民围着火场久久呼唤、细细寻找都无任何音讯的情况之中,刘志略如焚的内里,这时不仅渐渐升起了一丝但愿的希望,且还越来越有些踏实的感觉了。因为,他压根儿就不相信生于山、长于山更强壮敏捷的慧能兄弟会葬身衰草山火之中,可他为什么不应呢难道……
~~“肯定是王大人干的!”
凸月默默,星点默默,乡亲们默默回身下岗之中走着走着,不知是谁恨恨冒了一句。
“谁能证明”有人小声怯怯以应。
“想法告他!”有人愤愤嘟囔。
“告谁谁告又为谁告”一略为知情的乡绅满是无奈。
……
“你们回吧,今晚我在这儿候着。”
快到寺院门口时,刘志略停下脚步对曹叔良等说到。
“一起吧!”
曹老庄主等当然亦是放心不下了。
“不了,万一明天有事,还得诸位操持,今晚我就代表大家吧。”
刘志略找了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也行,我们明天一早就来,你多留心点儿,如有情况,不管什么时辰,一定及时通知。”
曹叔良想了想,说了便领众人回村去了
“大李,你也回吧。”
刘志略对仍留在身边不走的大李说到。
“老爷,我不走,要是傍晚不耽误那会儿,也许……”
大李愧疚得有些说不下去了。
“你确定,他们是在坡上搜不着后才围山放的火”
刘志略再一次的核实。
“是的,老爷,我确定。小六子去后好一会儿,歹人才刚开始围山搜山的。”
“你确定他们撤离时没找着人”
“是的,老爷,我爬在那儿看得、听得清清楚楚。那时,火刚灭,地上还有余烬,他们压根儿就没走近乱石岗,当听到你们赶来时,更是一片叫骂和相互埋怨指责的声音。”
“那你什么也没耽误,还是回去看看孩子,这儿有小六子就够了,明天万一有事,还得辛苦你。”
刘志略拿定了主意,万一慧能兄弟就在周围的话,或许只他和小六子在,人才会放心现身的吧
&n
第四十七章 其义可乎A二三一.不知该向
二三一不知该向何方了
二三二看来……
二三三人病人苦
二三四去苦之首药
二三五却病之关津
二三六人活在这个世上
二三七不乐苦活
二三八何病之有
二三一不知该向何方了
数九的阳光,人人感恩戴德;
酷夏的日头,个个诅咒由心。
这不能责怪世人的翻脸无情,亦不能归咎金乌的所欲随心,一切只因时光流淌的季节,一切只在与之距离的远近——而人生命的光芒,它是刺人眼目,还是透亮深心,那天时地利的玄机,不仅或亦多隐其中,是不是还有更为复杂的因缘,更难说清的是非呢
去年大概也这个时节吧,人得法黄梅,却是匆匆南遁今诚心度人,又引无妄灾祸仓皇奔命——一路草蹙向西途中,弘忍师父告诫佛法难起四字的分量和深意在慧能的心里,现在是越来越重,越来越有体味了……
——崇山峻岭里,瑶族同胞待人如远方贵客温暖如春,此山高水远,人更罕至,虽说是隐姓埋名的绝好之处,但言语难通,风俗多异,终不是待机弘法不负恩师厚望更实现一己愿心的理想之地吧,因此稍稍缓过劲儿来的慧能,还是拿定主意折身向南了。
寒冬腊月,偏僻远道几乎不遇路人,但过了贺州地界,便开始有逢从广州返乡过年之人了,慧能南下的脚步,自觉不自觉的追着乡音,渐渐滑向了东边
一日,从路旁一断垣残壁过夜之处没行几步,便是一颇有人气的三岔路口,而在问路之时,慧能心里不由一惊——
原来,自己已身处怀集所在,且距四会不远了!
怀会比邻,
新州相近,
这些于慧能,从小就耳熟能详了。
舅舅随家在四会的师傅学医采药,对怀会的青山绿水
第四十七章 其义可乎C二三三.人病人苦
二三三人病人苦
昨日经过此地,腊梅暗香,鸟鸣悦人。
上午经过此地,亦阳光有慰,溪流相抚。
而此刻经过此地,
山,陡然的高;
路,无尽的长……
心生法生,万法于人,真只方寸观照而已,人那情之能悦、神之能怡、心之能宁,或也只在身体无病无痛之时之中,方才可能有所自主的吧
~~因病强走回头路的慧能且行且歇,感伤莫名……
人生皆苦,更人老人死不可阻拦,欲力挽日落西山,亦人侥幸一念而已,谁也不会太过认真的吧
想始皇帝一统九州,修直道、开灵渠……志意所向,山河为改,虽以为无所不能而广寻不老不死之药,但却更是倾力倾心精筑骊山大墓,因为那黄泉之处,或才有才是人百年笃定、终天可靠的安身安心之去吧……
生死夜旦之常,
已生之人于老于死,真的无可奈何,但于病于痛,却是不然——
人,不但有办法、有手段能立止小病小痛,亦可在高人那里启沉疴于不倒,挽命悬于一线,还可因缘自主无病无痛得百年养怡之洪福。因此,生命流淌之中,只有却病去痛或期无疾而终以尽天年,似乎可以主之在人、操之在我的吧,当然远病远痛,便是生人最为实际的有求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