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绝今一樵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能慧
可生而为人食五谷、承六气、秉七情,又有多少不病不痛的呢
而人之一病,
特别是大病、重病、久病及难治不治之病,尽管你于百年志向有冲天般的豪情,于至爱亲朋有铭诸肺腑的心诺,但这一切不仅或将因病因痛彻底耽误、根本改变,且更叫人难以承受的是那曾有的愿心等等等等,从此或将成为你生命挥之不去的至深阴影了。因为水过留痕,生命境遇之中它们总会时不时冒出来纠缠你、奚落你、折磨你,人那当下之苦,又岂身痛难忍可以比拟当然世之良医对于病人,此中不啻命运的主宰,更或生命再造之大恩了
~~从前舅舅于中细说不太入心之言,现在想来,却是那么亲切,可眼下这荒山野岭之中,人亦只有奋起全部的精神自力走出,或才是最为实际的吧……
人病人痛,只要没有完全倒下,有些事情,你还不得不强撑去做,挣扎去为,但那难以自主的苦痛之状及想寻求帮助而难以控制的片言倾吐,或在有些少病少痛及只经小病小痛之人的眼里心里,不仅多有博人怜悯的厌烦之感,或还存人何病之有更无病
第四十七章 其义可乎D二三四.去苦之..
二三四去苦之首药
脚下虽是越来越沉了,
身子虽是愈来愈重了,
但慧能此中的纷纷思绪,却更是不断不离,或许只有如此,方可转移一些身体当下的苦痛,增添一点儿拼力向前的心力吧……
——舅舅所言不无道理,人之生病,真的是心苦比身苦更为深切,因此人的心苦若是有慰有寄,不但是人病人痛的要紧,且也医者应该有所面对的必须吧!而此两相的关键,是不是亦多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更相互都尽量设身处地的有所体察呢之中于医者而言,此之体察不仅是与人去病去痛去苦之首药,更或良医之良着落的真正吧,因为病人之心此时此中不但最为敏感,且人那本性柔软的生发、灵明的开掘,亦当最为是时的吧……
想儒家虽是非常重生,但其仁爱是不是有些居高临下之嫌呢~~
读书人“舍我其谁”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此医之志,当然更在世道人心之中那匹夫之责的绵薄之力了。但良相良医于人志趣而言,却是全然不同的两条道路,那对所谓世道人心有责有疗之义,于中当然也会因此相歧相去越来越远了吧此百年抱负的退而求其次,实乃人生意趣本然区隔不可同日而语的两重天地,之中那有违生命真趣的勉强从深里讲,或是缺乏一己心性的反省和觉悟,而从平常里说,是不是还正应了夫子“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那于百年之人感慨的沉沉幽隐呢
十年寒窗,官路前途渺茫转而为医,或乃读书谷之着落的一种无奈,更或所谓百无一用之人谋生的一种方便而已,当然此中为医,那与人病人苦平等的设身处地更拯救世道人心的责任是不是也就如水少源、如木缺本了呢
舅舅非常敬佩的师傅出身秀才,不亦种种因缘转而为医,由医术高明而无
第四十七章 其义可乎E二三五.却病之..
二三五却病之关津
寒日已深没山的那边了,
归巢的鸟儿也随之渐息了聒噪的音声,
寂冷更甚的垂暮时分,伴着一阵令人心惊的“嘎嘎”之响,不远之处木断枝折闹出了一点儿不小的动静,周遭的飞禽几声附和平宁之后,已然当空的凸月虽是露出了天地之母悲悯一切的容颜,但此时此刻,那孤寂的自顾不暇使其既是无心相伴山腰之中艰难前行的慧能,更亦无意为那山中刚刚倒下的树、折断的枝、失巢的鸟去做什么生死苦痛的抚慰和见证吧……
——无风无雨,也无雪压土崩更雷击,山木怎会无缘无故摧折呢
天地之间,万物不寿而亡,亦多由病。但那花木病深,枯萎倾覆而已;飞禽走兽病沉,默默倒下而已;人却自以为万物之灵,一切不在常数之内,当然身若一病,那心之深处,亦是例外万物的。
所以,人自己生病是苦,见人得病是苦,力求却病是苦,意之思之求之不病更是幽幽大苦喽!因此,万物病而不病,人不病而病,或许如此,佛陀才将人生老病死之常态,视为生人之苦而意在开启我执执我之人于中觉悟生命的不病之道吧……
——一国之君,心有所想,往往都事有所成。世间之人,若真能有什么所欲随心的话,或亦难出其右了。可一世“转圣王常能于己国得自由,何以故不能却老、却病、却死”呢
佛陀此问,不仅深邃非常,且也直击人心的吧!而其“我不用老、病、死,我是常之”那空前绝后的骇异之语,是不是更是坦坦荡荡道出了君王也罢、庶民也罢那欲无止尽、心无止境却又不敢不能真正有所直面的内里至深呢而之时之中面对世人于此复杂微妙更实实大惑的目光,佛陀一笑粲然更那有些神秘的“应欲使然者,其义可乎”之释之问,是不是便将浩浩佛法的底蕴昭然于世更将释迦摩尼深深的愿心展现得卓尔不群了——
人的本性渴望不老、不病、不死,顺之求之而遂达彼岸之义,不但深合人心本然,且更独灵生命自身成就的终极圆满吧!百年人生若达此境,人又何老、何病更何死之有!而人此中美好久恒绝对之求“应欲使然者,其义可乎”
是的,人
“虽有少壮,然必当老;
虽有无病,然必当病;
虽有寿命,然必当死。”
这不仅人的生命真实况境,更亦百年无奈的根本,但人天生就是要超越自然而不委屈追求美好完满的心志,或这更才是独灵生命的真义所在吧
因此,人
“设有少壮,当求不老,至涅槃界;
虽有无病,当求方便,使不有病;
虽有寿命,当求方便,使不命终!”
如是“使然者,其义可乎”
所以,
我们学佛得佛之义,
是不是或在俾人真性有方便的出路、方便的归宿、方便的成就,以叫当老、当病、当死之人有得生命大境界中的大解脱、大自在,使人老而不
第四十七章 其义可乎F二三六.人活在..
二三六人活在这个世上
身后冷月渐远,
面前峰峦渐近,
早已夜路之中的慧能身子绵软飘浮一步一歇,终于艰难爬上了山顶的垭口。上山容易下山难,此时已是有些难以支撑身体重心的慧能只得蹲下身子蹭着地面手脚并用,顽强的朝山下挪去
阴暗如海的东山之中,
寒林夹道的幽深之处,
借着西去不停脚步的些许月光,拼力摸索前行的慧能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行了多远,大概只知已过了午夜,此万籁无声、凛冽无边的死寂时分,似乎只慧能这里还在顽强呼出一丝热气,竭力拼出一点儿动静,但天地施虐,有时无所不用其极,那天边最后的一抹月明,也被高高山穹给无情的强吞了,因此林深之处,刹那更一片死黑死黑……
自己的手脚,似乎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隐隐的小道,仿佛也逃之夭夭不见了踪迹;
而四下森森的林子,早被稠得化不开的浓黑裹挟掳掠唯留一片陡然的墨色,此时此刻,天地就像一口推不开、碰不着,却又如影随形跟着你、缠着你、压着你的透黑透凉的活棺材,无声无息要将人活活拖向那深不见底的幽冥世界……
脚下,已没了沁骨的寒冷;
身子,也没了千斤的沉重;
头也不痛了,鼻也不塞了,困难的呼吸似乎也感觉不到了,人无知无觉睁着徒有的双眼,酥软酥软的下沉着、下沉着……
~~人,活在这个世上,有时真的太苦太累,且还真没有什么确定必然的意义吧,更况百年一切的一切,早晚都必将没入那终极的黑暗,适时松手生命,又何常不是一种苦活根本的解脱呢……
人,不问为什么的时候,活着就是天经地义;
人,笃定此生追求的时候,活着似乎只是为了达成所愿的一种依凭,因此生命便仅仅一段时光借用而已;
人,一但透彻了百年本相,那活与不活,有时还真就一实实问题了吧
难道不是吗
天地之中万千生灵除人之外,可曾还有谁去叩问生命存在所为何来,还有谁常常纠结什么活与不活更又为什么而活之类的问题呢唯世之圆颅方趾者,才会生此问题,有此问题
第四十七章 其义可乎G二三七.不乐苦活
二三七不乐苦活
眼前之黑,黑得是那么的深沉;
身心之坠,坠得是那么的幽邃;
慧能一念更念念之中,便千年当下,万里咫尺了——
在那遥远的时空里,或也是深夜漆黑漆黑之中吧,释迦摩尼弟子尊者阐陀久患苦疾在“衣被、饮食、卧具、汤药无所乏少”还“自有弟子修梵行者随意瞻病,非不适意”的情况下,于其沉疴治愈无望的“苦痛逼身,难可堪忍”终下了“不乐苦活……欲求刀自杀”的决心。
之时,
佛陀面对弟子知其“于色无常”的觉悟“信心坚固”,明其“于此身不起贪欲”的洞然“决定无疑”,因此不但遂顺了弟子的志意,更于众比丘睽睽之中公开证其“不住神识”已是有达了极乐之境……
这里,
佛陀绝无鼓励人一陷困境苦境便以自弃性命而寻求解脱的丝毫立意,因为其于弟子已得正果之证,本身就有一种善待生命、高贵生命、圆满生命的非常之义;之中如来于人无量慈悲的甚深之情,本就是在庄严生命而昭告世人应该追求更享受生命之乐而不是相反,因为那一切皆苦的甚深之义,或就在难得生命本应求乐受乐的吧因此,百年苦乐于人而言说到底,活着便不是为了吃苦遭罪而是恰恰相反……
人,百年忧患之中所求当下现实之乐、未来期望之乐更终极永恒之乐,当然要倍加珍惜时光有限的人生历程了。因为只有如此,人方有机会去感知和体味生命存在的真义,去充分享受生命完整过程的不同美好,但苦乐相生更心生法生一体的百年微妙里,那“朝闻道,夕死可矣”于有感有知、有知有感而遍感遍知更遍知遍感的独灵之人,那当下之时,是不是亦过隙转瞬之人可享诸乐俱足,更是可证生命完满之得的呢……
佛法宗旨,唯在觉悟百年去苦得乐。因此,人在透彻了世界本相而达生命至乐彼岸之后不乐形骸的苦活苦熬,有时真是可以“决定无疑的”!
当然,在追求生命本相更人生真义的过程之中,面对百年漫漫时光不可避免的许多艰难困苦,人的顽强生存不仅要“信心坚固”,也是更需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照、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的,此于百年不期不虞的人病人痛人苦,或亦最当其时的吧……
记得阿含记载佛住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时,发现一
第四十八章 冥冥有定A二三九.你、你是…
二三九你、你是……
二四o这人可能是……
二四一真的是我慧能师弟呀
二四二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二四三师弟,眼下你先放心进山吧
二三九你、你是……
困苦之中,人心里指望的既定,或亦身体石坚蒲韧强撑的极限吧,天刚刚放亮,已是恍恍惚惚的慧能终于拼到了三岔路口客栈的门边,可抬手张口无声之中却是眼前一黑,一下倒地顿然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慧能从似梦非梦的状态中醒了过来~~
怎么回事他发现自己裹着厚厚棉被斜躺在一空无一人的柴房里,稍稍定神之后,才依稀记得好像倒在了客栈的门口,好像被人抬过,好像被人喂过了什么,好像那东西入口入腹便火热温暖还有甜甜的感觉……
~~“人在里面呢!”
就在慧能使劲儿忆想并准备松开被子挣扎起来时,屋外传来了人说话的声音。
“你忙你的去吧!”
~~这人说话的声音,怎么听来有点耳熟呢……
吱呀一声,随着柴房门的打开,淡淡的雾气一下涌了进来,而当来人掩门刚一回身,神智已是完全清醒的慧能心里猛的一惊~~
这不师兄陈怀谨吗!
他怎会在这儿!
慧能鼻子一酸,双眼一热,便不由自主去掀被子了,可手刚一伸出,却又顿然放下并闭上双目瞬间改变了主意……
“醒了,躺下,盖好!”
慧能伸手之时,陈怀谨快步跨上,边说边帮掖好被子并顺手摸了摸慧能有点儿湿漉漉的前额之后,就蹲下给专心把脉了。而双眼紧闭的慧能片刻之后,却是感觉有些奇怪了,面对面的,师兄对自己怎没一点儿反应呢——
记得结婚及玉馨走的那年,人都专门来看过自己,远赴黄梅之前,还曾特意来为保过大媒……
~~“把舌头伸出来我瞧瞧,好吗”
紧闭双目一动不动的慧能听话的伸出了舌头。
 
第四十八章 冥冥有定B二四O.这人可能.
二四o这人可能是……
——遇人遇事之中于心忍与不忍、安与不安,不但存在天悬地殊的千差万别,且也人慈与不慈,甚至善与不善的一种直接证验吧
因为,世间一切真正的善良仁慈,多源人心的不忍不安,而一切难以言状的丑恶,更或人的麻木不仁及铁石心肠吧……
作为郎中,陈怀谨于素不相识的落难之人,已是尽职尽责也算尽心了,若那人与他还有一点儿什么直接间接的关连,那不忍不安的程度有所差别,亦人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而然吧——
因为,无始无明之中,人是难去难逃人我之宥的,人若于人于事有存一点儿不忍不安,并因人因事勉力而为,亦人实实佛心一片了;
因为,佛说成佛,即非成佛,是名而已,那种所谓人我全无之境,真的只世间凡人自我完善的终极追求罢了;
因为,人我计较,虽乃世之沉沦病根,却也人学佛修佛成佛所缘所因,于中彻悟而达众生平等,且以无缘慈悲一视同仁,不仅人之成佛,更人于佛膜拜深深内由、皎皎本性!
~~“先生,什么时候动身”
就在陈怀谨于侧身闭目躺着一动不动的慧能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而在思量万全的时候,柴房外传来了少年脆声脆气的喊问。
~~“先生,该动身了吧”
没见回应之中,房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了,少年探进头来小声再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