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附身高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乌溪散人

    “京师的士子果然看不起三边的边境鄙民啊!”高顺闻言后心中暗叹。

    随后,他脸色突然一变冷若冰霜,眸眼微眯,在两位青年的附近放缓马速,冷声嗤笑:“嗤!两名酒囊饭袋,安敢以我等边人作乐”说话间,他勒住战马冷冷看向这两位青年。

    见此,名叫孟德的青年也勒住坐骑,白皙的脸已经微红,目光不善的看着高顺。名叫子伯廋高青年已听出高顺的口音,仍然满不在乎的大笑:“孟德!这一次失算了!这帮骑红马的边人是并州太原人!”

    名叫孟德的青年,此时捋了捋并不长的胡须,眸眼微眯的盯着高顺,冷笑一声,“呵呵!并州边人量小开不起玩笑!子伯!咱们走!”

    “没有我等边境鄙民抵挡鲜卑奴守边,尔等酒囊饭袋焉能衣锦食肉安坐高堂若没我等,鲜卑奴早就饮马河水窥视雒阳了!哈哈哈!开玩笑谁和你这种色厉内荏的纨绔开玩笑”高顺瞪着名叫孟德的青年冷笑。

    “你…你大胆!”名叫孟德的青年恼怒了,眉头倒竖颇有几分威严。他脸色通红,眼中精光闪烁。

    “哈哈哈!五色棒杖毙蹇图的曹孟德,居然被边境鄙民称之为纨绔!哈哈哈……”名叫子伯的青年,在一旁面带戏弄表情的狂笑。

    高顺这才弄明白,眼前这位五短身材的青年名叫曹操字孟德,未来的魏国魏武帝。此时的曹操年轻而青涩,的确器宇不凡颇有几分上位者的气质。比起他见过的另外三位三国诸侯,也只有董卓的气质和他不相上下。

    不过,这有能怎样难道要他高顺纳头一拜

    一念至此,高顺




第八章 东奔西走
    在曹操的安排下,众人便在都亭亭舍里住下,晚间自然是一顿夜宴。

    高顺还是没有迁就众名士,席间没有饮酒。公孙瓒倒是抓住机会,频频和曹操等人举斛畅饮。

    散席后,身为议郎的曹操自然离去入雒阳。娄圭却自高奋勇留下,帮助臧旻和刘其出谋划策,图谋洗脱臧旻和刘其罪名。

    夜深后,高顺却没有安睡,拿出高家制造的白纸开始行文,录下今日所见的四位士人。刘其是酸儒自视清高;公孙瓒极度自卑,显露极度自负;和自己同龄的曹操,量小却隐藏最深;娄圭最聪慧且极度自负,却不拘小节……

    高顺知道自己根底深浅,出身粗鄙而又不善交际,亲和力不够且又不愿改变自己刻板性格,比起曹操来要差了许多。他若是振臂一呼,恐怕只有鄙人农夫才会追随,士人都会不屑一顾。

    “即便如此又如何既然放弃做富家翁的理想,只能一拼到底了。没有士人追随,我自己培养文化人!”一念至此,高顺暗下决心。不知不觉间,他已融入大汉,和大汉帝国有野心的士人没有什么区别!

    翌日清晨,高顺等人兵分三路进入雒阳城。

    魏续和宋宪两人在娄圭的指引下,去臧旻家的附近购买几套三进房屋,给高顺安居雒阳做准备;公孙瓒在刘其亲随的陪同下,去太尉刘宽府上寻求帮助;高顺和宋宪在几名部曲相伴下,去臧旻家找臧洪。

    “德厚公!我们先去都亭可好我要叩见大人后再做打算!”十八岁的臧洪焦急说。臧洪字子源,身高八尺多不比高顺矮,很是雄壮,相貌俊朗且双目有神。

    高顺看了看臧旻家的麒麟子臧洪,冷声道:“子源兄!当务之急,我等应先去袁公府和杨公府,寻求杨家和袁家的支持,推迟给臧公论罪要紧!”

    一定要阻止司徒府给臧旻早早定罪!否则他还要做秀,岂不是要护送被流放的臧旻,一起再离开京师!

    见高顺很严肃,十八岁的臧洪才冷静下来。身为人子,他也很着急臧旻的前程。臧旻若是被定罪,他童子郎的位置将不保,政治前途一片黯淡了。

    于是乎,三人定计后,拉着一车财物踏入袁隗家的大门。

    袁隗字次阳,豫州汝南袁家这一代最早进位三公的代表人物,是袁绍和袁术的亲叔叔。他娶大儒马融之女为妻,比哥哥袁逢的官途还要顺利,是臧旻的大恩主。

    从偏门进入客堂后,一位叫袁霖的管事安排两位小厮,把高顺带来的一车财物拉走。他便陪着高顺和臧洪,跪坐在客堂里闲聊。说得都是客套之话,却和臧旻无关。良久之后,一名小厮在袁霖的耳畔嘀咕了几声便又离去。

    “臧洪!家主说:又有日食,朝局定会动弹不稳,三公之位会再次轮换!叫杰述安心等待,不用着急!”见小厮离开后,袁霖站起身来说话。他很是无礼,居然直呼臧洪之名,送客之意也很明显。

    近年来,因天灾频繁,大汉帝国的三公之位交替也随之频繁。比方说昨日发生日食,汉帝国的司徒、司空和太尉三职,近期定会罢免重任。

    见此状况,高顺陪着臧洪从袁府走出。收下价值三千金的财物,袁隗居然没给一个说法,高顺心中很是不安。

    “欺人太甚!无礼之极!他日发达后定报此仇!”臧洪冷冷的扫视了一眼袁府大门,呢喃一语。“呵呵!子源兄!此事千万不要放在心上,会影响君之理想!”看着脸色铁青的臧洪,高顺和颜相劝。

    高顺相貌普通,但从生死战场而回,又亲手斩杀



第九章 伯珪祭祖
    孔融还真是性情中人,笑言曰:收美酒和收书籍不算受贿!

    高顺闻听此言,自是欣然接受,逗了垂髫小儿杨修一些时刻便和王朗告辞,去孔融家认门。

    “如今阉寺当政,小弟这是在为国为民救下栋梁之材!”在孔融家中落座后,孔融才敞开心扉说。

    一番细谈后,高顺方才知道,杨赐其实也是明哲保身,并没准备出力帮助臧旻。反而是官微权轻的孔融主动揽下此事。

    “多谢文举兄鼎力相助小弟主君!德厚铭记在心!”闻此消息,高顺立起身来整理一番衣冠后,给孔融行大礼。一旁相陪的臧洪也是一样,跪拜谢之。

    孔融却毫不在意,哈哈大笑:“无妨!昔日我曾救下元节公,兄长替罪而免。此次若是事发,正好还回一次囹圄之灾!哈哈哈!”

    孔融口中的元节公,名叫张俭,字元节,徐州东海郡郯县人,党人之一。党锢之祸时曾逃至孔融家,被孔融救助而活,才逃离虎口。高顺的老师郭泰也曾被列入党人名单,因学生多,名气大又不曾从政,从而免祸。

    看着孔融那满不在乎的模样,高顺给他定论:“孔融就是一位有文化的蛊惑仔!此人之才,搞搞教育还行,担当不起牧守一郡的重任!”

    见高顺谈吐不凡,时常有惊人短句出口,孔融来了兴致非要拉高顺畅饮一番,见高顺严词拒绝饮酒方才作罢。当然,高顺也不会亏待他,送上美酒三车答谢。

    “真没想到,杨伯献公也是胆小怕事之人,亏我还以师礼拜之!王景兴拜入他门下真是可惜!”回到臧旻家后,臧洪在高顺耳畔发牢骚。

    高顺和臧洪是名义上的师兄弟。见思想还未成熟的臧洪如此,高顺便劝说他:“真正面临生死时,又有几人能看开就连在北疆草原时的我还是渴望生还的!”

    闻言后,臧洪诧异的看向高顺,显然不相信此事。在他看来,高顺就是不怕死之人,敢于顶替父亲和几万鲜卑奴拼命。心目的英雄形象一旦垮塌,少年们肯定会黯然伤心。

    在二人闲聊之际,公孙瓒垂头丧气的领人走来和高顺等人汇合。“哎!刘太尉被免,刘君已被论罪了!”公孙瓒神色黯然的一叹。也不知是为刘其,还是为他自己莫测的前途。

    “车至山前,必有栈道!伯珪兄,不必担忧前路啊!”见此,高顺劝了一句。

    宋宪、侯成和魏续三人,曾在太行陉栈道听过高顺此般妙论,深受启发。他们也跟着相劝:“伯珪兄!不必怯馁,总有办法救刘公!”

    臧洪和高顺接触不多,已多次听到高顺的精妙之言。今又一次听到类似的激励警句,愈发对高顺敬佩起来。他也对公孙瓒拱手行礼,安慰道:“伯珪兄!要不我等再去一次杨公府上,求杨公照拂一二!”

    一旁的娄圭见此,却摇了摇头:“不用去了!此乃阉寺曹节和陛下斗法所致,越是反应激烈越对刘君不利!”

    “哦……”众人闻言后,都诧异的看向捋着三缕长髯的娄圭。

    娄圭年纪不大,比高顺大了两岁,额下三缕长髯倒是初具规模了。他显然很享受众人的目光,眸眼微眯的给众人讲解当今的朝中局势来。

    原来是,臧旻、田晏和夏育之败,始于朝堂之争!

    当今陛下要趁势追击,打击曹节和王莆的阉党势力,刘其不过是斗争的牺牲品!

    当今陛下还有大动作,可能和后宫皇后有关,朝廷政局将更加混乱……

    听完这些后,高顺对娄圭刮目相看,有些尊重眼前相貌平常的南阳娄子伯了。当然,他内心愈发



第十章 雒阳地震
    礼毕后,高顺等人在昏黄的冬阳下朝山下走来。在北邙山脚处却被一队骑兵拦住去路。

    “干什么的北邙山从现在起开始禁山!”胖大的骑兵队率驱马前来,盘问高顺等人。

    娄圭善于交际,纵马上前解释。一番交谈后,众人才得以脱身离开。回到都亭亭舍,驻扎在附近的军队全部出动,在官道上巡逻警戒。

    见此,高顺颇为好奇。

    “呵呵!当今陛下用蔡议郎密奏之策,欲行辟雍礼仪!”娄圭在高顺耳畔低声解释。旋即,他把探查来的消息,都给众人说了一遍。

    原来,因为有日食出现皇帝刘宏比较恐慌,命所有朝官上密奏提出解决之道。议郎蔡邕提出七策。第一策便是明堂月令。明堂月令的大概内容如下:

    “天子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季夏之节,居明堂迎祭五帝于郊。为了导引神气,求福丰收。清庙祭祀,孝敬祖先,养老设教,告诉世人守礼化俗……等等,斋戒祭祀的制度按照以前典章执行后,上天就不会降临灾异了!”

    这道奏书刚好应景,刘宏欣然接受第一策,将亲自在北郊举行辟雍礼仪。所以才有了驻军的这一番调动和警戒。

    “哎…”听完这番话后,高顺不禁叹息一声。这日食、地震、海啸和干旱等天灾,和祭祀又有什么关系可是,他却不能说出反驳之词,否则定会被世人看成异类。比如说,眼前的这位娄圭此时也满怀期望之念!

    皇帝刘宏来北郊,众人自然不敢出去触霉头遭斩杀。大家都窝在亭舍里,等辟雍礼仪的结束。听说大礼操办的不错,兴致高昂的刘宏又去了太学,作赋一首和一干学子同乐。

    待刘宏回宫后,高顺等人开始了离别的节奏。

    第一波是送别公孙瓒和刘其等人去交州日南的队伍,高顺送程仪百金给公孙瓒,娄圭给他设计了个“每亭必住”的计谋,拖延到达日南的时间。“刘公!伯珪兄!一路顺风!”高顺等人朝离去的队伍祝福。

    第二拨人是许贡。他拿着臧旻的荐书到丹阳郡太守陈夤门下任职。许贡一开始极不愿意离开,怕人说他贪利忘义。“敬予兄!臧公由小弟来照应,你还不放心么”见此,高顺劝说许贡。

    “多谢德厚兄一路来的关照!他日若来江东,小弟定好好款待兄!哈哈哈!”闻言后,许贡大笑。他也没再坚持,在部曲护卫下东出雒阳南下江东了。

    送走了众人,高顺又让魏续率领五十名血虎先登返回界休。魏续此去的任务很重,不但带去高顺编写的一些新规划,还要把魏馨儿接到雒阳城来。

    而宋宪和侯成两人的任务也很重,要在魏馨儿来雒阳之前把高顺的新家给装扮一新,为高顺的大婚做准备。

    娄圭此人很有意思,自从和高顺熟悉后,也就从曹操家搬出住到都亭的亭舍来。他每日除了和臧旻闲聊之外,便是看高顺新编写的《算术经》了。

    高顺根据记忆,把后世的简单数学、几何和珠算知识,以及和后世一样的算盘等等,都用这个时代的语言编写出来,绘图相配。阿拉伯数字变成了方块形状的汉化数字。他能力如此,也只能这样了。

    即便这样,娄圭也把高顺惊为天人,认为他能开派立宗。

    “这些想法都是从家师藏书中领悟,推理而出!”看着娄圭惊叹不已的样子,高顺谦逊的说道。

    “德厚兄过谦了,小弟见你隶书别具一格比蔡议郎也不逊色!”娄圭歔欷道。

    “呵呵!”闻听此言,高顺自得一笑。娄圭此言总算是挠到高顺的痒处。他自诩半个艺术家,对自



第十一章 入缣赎旻
    此时,太学门口乱成一团,众士人学子们在慌乱的收拾震后狼藉。

    一番交谈,高顺弄清两位青年底细。年长昏迷的青年名叫钟繇,字元常,豫州颍川长社人。年轻的青年名叫胡昭,字孔明,也是豫州颍川人,和钟繇是乡党。

    胡昭身材不高相貌还算俊朗,只是他的字号“孔明”让高顺来了兴致。高顺一边掐着钟繇的人中,一边用力压钟繇的胸腔,还不时间的吩咐胡昭用嘴朝钟繇嘴中吹气。二人忙碌好久,钟繇才悠悠醒来可以自主呼吸了。

    “德厚兄!多谢了!兄刚才所用吹气之法,怎么称呼”胡昭好奇的问。

    高顺看了看一脸青葱的胡昭,缓缓道:“此乃‘渡气’之术,可救阳气微弱灵魂未散之人!”

    一旁的娄圭见此,不大的眼睛中精光一闪,笑着说:“德厚兄真乃奇才,可比肩鬼谷子门下弟子了!”

    “多…多谢德厚公施救!”这时,清醒过来的钟繇微弱的声音说话。

    看见这一幕,高顺脸露笑意,把钟繇的头部垫高一丝。钟繇因头部遭重击,应该得了脑震荡,不便远行。于是,高顺邀请胡昭和钟繇到自己在雒阳的家中小住几日休养,防止二次伤害受伤更重。

    二人见高顺不像虚言,欣然同意而往。高顺命部曲用牛车载钟繇而行,朝自己房舍走去。此时,雒阳城里混乱一片,房舍倒塌众中。还有几处房舍不慎失火,城门校尉麾下兵卒正率人灭火。

    高顺的几处房舍中也倒塌一户,侯成正领人在整理院落中的杂物,准备日后重建。高顺见附近房舍倒塌不少,便命宋宪前去询问,若有意出售的都一并买下重建。安排好房舍之事,高顺领着钟繇和胡昭在自己主宅住下。

    钟繇出生显贵,祖上是名人钟离昧。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士,因受党锢之祸他才没能出仕。胡昭家境贫寒,虽有经书传世却已没落。二人是乡党都酷爱书法,便结伴至雒阳临摹蔡邕真迹。

    高顺、钟繇和胡昭三人都酷爱书法,瞬间便相熟了。聊到高兴处,高顺拿出白色的“高郎纸”准备挥毫泼墨。高郎纸是高家庄园所制,色白韧性大,比蔡侯纸要好了太多。因产量有限,价格自然不菲,已风靡大汉帝国。

    “德厚兄!你这是什么书法锋如刀剑,骨架庄重…”病卧床榻的钟繇看到高顺的楷书后,惊讶的问话。一旁的胡昭也赞叹:“这种书法犹如将军舞剑!善!大善!”喜爱书法的娄圭跟着一起称赞起来。

    高顺书写的是楷书,这时候还未流行。这种纯方块字体的书写方法,便是由因病卧榻的钟繇创新发明的。钟繇和胡昭因此当场要拜高顺为师学习楷书。高顺当然未同意,三人遂以师兄弟的名义交往。

    直到日落,高顺安排好钟繇和胡昭后,才在娄圭的陪伴下朝都亭亭舍驰去。一路上,臧洪不时间的侧脸看向高顺,对高顺越发尊重了。

    娄圭看着夕阳,回过头来朝高顺拱手:“德厚兄!小弟恭喜你了!臧公近日便可除去罪名!”
1...1112131415...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