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武侠游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萌天枫枫
他退一步,王大小姐则前进一步。
王大小姐前进一步,就会迫的杨慕玄后退一步。
王大小姐用的依旧是十三式霸王枪的枪法,她已经用了超过七遍。
其实到了杨慕玄这种境界,就像一部动漫中所说,同样的招式在他面前只能施展一次,第二次对他已经产生不了任何效果。
可偏偏世上总有一些不符合常理的绝学。
就像射雕中的降龙十八掌,招式看似很平平无奇,它的精要之处,却全在运劲发力。轻重刚柔随心所欲,刚劲柔劲混而为一,劲力忽强忽弱,忽吞忽吐,从至刚之中生出至柔,同时兼具儒家与道家的两门哲理,十八掌却能生出近乎无穷的变化。
与此同理的还有独孤九剑,天山折梅手,在这个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巴山顾道人的七七四十九手回风舞柳剑,都是招式有尽,变化无穷。便如天山折梅手般虽然只有三路掌法和三路擒拿法,却涵盖了剑法、刀法、鞭法、枪法、抓法、斧法等等诸般兵刃的绝招,变化繁复、深奥、精妙。不论对方用什么兵刃,折梅手都能产生妙招,夺敌兵刃,最终战胜对方,与独孤九剑的理念完全一样。童姥曾说道:我这天山折梅手是永远学不全的,将来你内功越高,见识越多,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中。独孤九剑是对方剑法越精妙,它幻化出来的反击招式也更精妙。天山折梅手也是如此。
正如一剑破万法,一剑万法生。这已经不仅仅限于剑道,就像不管是独孤九剑还是降龙十八掌,抑或天山折梅手,都已不再局限于是一种绝学,而是已经涉及到了武学的最高奥秘。
十三式霸王枪其实远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只是已经有了一丝特性。
而杨慕玄也远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他或许只是触摸到了那种境界的一丝。
尽管只是触摸到了一丝皮毛,或许触摸到的皮毛也只是一种假象,但是王大小姐已经伤不了他。
伤不了,并不意味着杨慕玄已经刀枪不入,他依旧还是人,人
第五十三章 佳人有约还轻别
杨慕玄道:“我这一句,是化用道德经里一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全文是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道德经本是大圣贤者用以教化众生所作,从未涉及任何武学道理,也不是武功秘籍。可是当你到了一定境界后就会发现这世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在真正高手的眼中道德经上的道理也可以转化为精妙至深的武理。就像名震天下的太极拳,就是张三丰从道德经里领悟出了以柔克刚的道理才创出的。”
杨慕玄在此将之化为“不争有胜,无虑败也”,是在告诉丁鹏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而做到杨慕玄所说“不争”,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就像高手相争,一方实力高强却起了速战速决求取强胜之心,另一方实力偏弱却稳定己悲,一步步稳扎稳打。偏偏双方实力虽有高低强弱之分却还没有到天壤之别,可能胜者会是实力较弱的一方。因为后者保持了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看似寻常,却并非什么人都能做到。
丁鹏小小年纪,自然不会懂得道德经上的道理。听得一知半解,此时小脸上一脸茫然状。
杨慕玄道:“还是上次我跟你说的那样,若是不懂,就先记下来,凭你的天分,以后总会有用得到的那一天。”
他又叹了一声,道:“本来这些道理终是你自己领悟得了方最好,可惜我的时间快不够用了,此时若不教你些什么,恐怕日后就没有机会了。”
他纯粹是有感而发,因为这几日他越发感觉到了与世界的隔膜,似乎整个世界都在排斥他。本来在世界如鱼之于水此时也仿若置身泥潭,给他寸步难行之感。
据说这种感觉只有达到武道巅峰临破碎虚空时才会有。这算是提前体验一番吗想到这里杨慕玄又不觉哑然失笑。
丁鹏不明所以,张口问道:“师父是要出远门吗,所以才没时间教导鹏儿吗,那没关系,师父可以带着鹏儿一起走啊!”
杨慕玄道:“或许吧,谁知道呢”
他的语气忽然怅然起来。可能在某些人眼中,比如白玉京。未来正因为不可知,才会变得更精彩。杨慕玄却不希望经历这种不可知的精彩,他只想真正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以前看网文时,对小说中那些动不动就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未来只能自己做主”的主角们,杨慕玄其实不是那么感冒。他觉得那样很可笑,可真正轮到自己头上,杨慕玄才发觉命运没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是多么的悲哀。
他张了张嘴,想要再说什么,却听耳边传来一声娇喝:“你是瞧不起我吗要教徒弟等打完再教。”
她却是已经看出杨慕玄远胜于她。杨慕玄看似被逼得步步后退,却退的从容,退的潇洒。王大小姐已经知道不是杨慕玄对手了。再打下去也是徒劳无功而已。只是霸王枪的骄傲让她说不出认输两字。
杨慕玄道:“真是对不起了,我竟不知道教徒弟还能上瘾。霸王枪十三式果然名不虚传。”
他手中银枪“咻”的一下有如银龙出海,迅捷无比,只是随意一挑,正中王大小姐铁枪,两枪相交,只发出一声沉闷声响。
王大小姐只感觉自手中铁枪传来一股极大的潜力,虎口一麻,再也无力握住长枪。
她手中兵刃飞出,杨慕玄也适时收回长枪。
杨慕玄将飞出的霸王枪捡起,来到王大小姐身边,却见王大小姐
第五十四章 去少林读书
尽管已经看不到那个倩影,杨慕玄还是一直望向倩影消失的方向。当那抹倩影消失的霎那,杨慕玄承认他的心曾触动了一下,是心动还是欣赏杨慕玄自己也不清楚。只是有那么一丝情愫荡漾在心间,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很快又消失不见。
江湖上不乏女侠出没,只是很难再见到这种性格的奇女子了吧。
杨慕玄心中有些怅然。
………………
“师父,魂兮归来啊!”
丁鹏白胖的小手在杨慕玄眼前挥了挥。
然后杨慕玄就可以佯怒道:“臭小子怎么可以这样,巴拉巴拉巴拉………”师徒之间愉快的进行互动。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杨慕玄在发呆,丁鹏也在跟着发呆。
以上那场愉快的互动纯粹是杨慕玄幻想出来的。
想到这里杨慕玄捏着丁鹏的脸颊,不住揉搓道:“臭小子敢不敢再闷一点作为一个男孩子要活泼点啊!”
然后丁鹏一张小脸在杨慕玄手上不住变换形状,丁鹏依旧一脸平静的道:“是,弟子谨尊师命。”
杨慕玄道:“不要老是板着个脸,老是板着脸将来就是遇上喜欢的女孩也要被你吓跑了。来,多笑笑。”
丁鹏表情依旧平静……
杨慕玄松开手,对着丁鹏叹道:“唉,你这样将来是找不到媳妇的,女孩子都喜欢逗她开心的男孩,谁会找个木头呢”
丁鹏捂着小脸,小脸上一片通红,怕是害羞了。
杨慕玄又叹了口气,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他没想到丁鹏从小就有这么闷的性子,真是怪不得成年后也是这样。这时丁鹏打断他的话问道:“师父咱们接下来去哪”
杨慕玄摸着光洁的下巴道:“接下来,为师带你去百万小!说。”
“百万小!说”
丁鹏表示不解,问道:“去哪看”
杨慕玄笑道:“当然是去江湖上最大的图书馆了。”
丁鹏脸上更懵了,问道:“图书馆是什么”
杨慕玄解释道:“图书馆吗,很好理解,你可以把它当成是有藏有很多书的地方。还不明白吗那就举个例子,比如说少林寺的藏经阁,它就是江湖上最大的一个图书馆。”
杨慕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他要带丁鹏去少林寺“图书馆”去百万小!说。
丁鹏虽然只是个小孩子,也知道少林寺的威名。或者说少林寺的声名已经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自达摩祖师东渡后传承至今,在江湖人眼中少林寺是武林中公认的泰山北斗,江湖正道的执牛耳者。即便是当年气焰滔天,在武林中掀起腥风血雨的魔教教主,也不敢轻捋少林的胡须。少林寺经历千百年铸就的威名,早已深入人心。可以说少林早就已经脱离了一般武林门派的范畴,而是成为中原正道的标杆,成为了一个神话一个传奇。
在风高浪急,后浪推前浪的江湖,支撑少林千百年屹立于顶峰不倒的底蕴,就是当年达摩老祖传下的七十二绝技。正是有了七十二绝技,才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威名。
而少林寺的这些底蕴,就存放在少林寺的藏经阁中。而且少林寺多年来搜集的武学秘籍尽存于此,里面不乏江湖上早就失传了的绝学。由此可想而知藏经阁之于少林,是什么样的地位了。那绝对是少林寺的禁地。
不要小瞧了神功绝艺对于江湖中人的吸引力,即便是以少林寺的名头,也阻挡不了人们对秘籍的渴望,每年偷入藏经阁窃取秘籍的人为数不少,里面也不乏江湖上的成名人物,可他们无一成功,反而自潜入少林寺的那天起,尽在江湖销声匿迹。
现在杨慕玄却说要去藏经阁百万小!说,藏经阁里还能有什么书除了佛经就是各种秘笈,杨慕玄总不可能跋山涉水只为参看经书吧,说出去都没有人信。
&
第五十五章 山门外
古龙的世界,时间和空间概念从来都是模糊的。
杨慕玄不知道他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哪里,又距离少林寺有多远。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丁鹏后,他和丁鹏走了七天,此时已经踏上了通往少林山门的青石阶。
这里刚刚下了一场雪,雪不算大,却足以在地上铺满一层。
青石铺就的台阶上却半点积雪也无,看来早有僧人将积雪除去。漫长的台阶上并非只有杨慕玄师徒的身影,三三两两的香客或上山进香,或拜佛还愿。只是人虽不少,皆是低声交谈不闻半点嘈杂之声。空中禅香萦绕,远处深山暮鼓晨钟之声入耳,振聋发聩,令人不禁心神为之一清。
杨慕玄抱起丁鹏,脚程加快,不多时就看到少林寺恢宏的殿宇。再近前两步,就见少林寺山门紧闭,只余两边角门供僧人香客出入。
杨慕玄以前也游览过少林寺,不过那是在地球上。地球上的少林寺与其说是一座寺庙,不如说它已经成为一处旅游景点,那种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沧桑已经不明显。而今来到此界的少林,杨慕玄虽没有入内,单看山门就处处彰显着身为千年古刹的肃穆和正道之首的庄严大气。
隐隐传入耳边的禅音祥和庄重,和着若有若无的古钟声响,仿若一股清流涤荡着心中的戾气。杨慕玄古井无波的内心不觉随着禅唱之声荡起圈圈涟漪。他内心的战意也半点也提不起来。
杨慕玄定了定心神,他知道这个世界的佛门当然没有玄幻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有不知不觉中渡化人心皈依佛门的手段。只是少林寺千年岁月里无数僧人日日诵经参禅产生的念力和高僧大德遗留下来的精神感悟融于天地又反哺于这座古刹,使得少林寺连同少林所在的少室山于潜移默化中沾染了佛性所致。准确的说,少室山每一寸山石土地其实都沾染了佛性。
佛性,听起来很玄幻,其实并非只存在于玄幻小说中。古人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佛性就是无数僧人念念不忘的产物。
这佛性放到普通人身上自然是无害的,普通人来到少林寺也只是更容易被佛性感染坚定向佛之心罢了。
而佛性的作用放到少林寺的僧人们身上更是显而易见,在山上时间长了,在佛性的潜移默化之下在参禅时更容易入静。
而且佛性本虚无缥缈,普通人根本觉察不到,就连耳目轻灵的习武之人不到一定境界也无法感知。
而对常人和一般武林中人无害的佛性,对于杨慕玄这种可以感知到佛性存在的人来说,影响才是最大的。因为佛性最大的作用就是熄灭人们内心的争斗之心,对于杨慕玄来说争斗心则为战意,高昂的战意对一个高手武力,体力,心力的加成是巨大的。当一个高手对敌时连战意都提不起来,就意味着他已经离战败不远了。
而且杨慕玄隐隐还有猜测,就是这种佛性对于修炼佛门功法的人来说会有类似“加成”的作用,虽然说起来有些玄幻,可也就只有这个解释,才能解释为何千百年来从来没有人能攻破少林山门的缘故。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湖从来不会平静,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出的天才之辈亦是过江之鲫,数不
第五十六章 方丈
达摩尊者佛法精深,于佛道传播有大功德。他不仅在佛法上是另开一道的宗师人物,被称为禅宗初祖。在武学上也是数百年来罕见的大宗师。
相传达摩祖师一苇渡江之后,曾在少室山面壁九年而得道。期间为弘扬佛法,特创出七十二绝技为护法降魔的手段。由此少林寺传承自达摩道统,在佛门视为禅宗祖庭。在江湖上也是武林公认的泰山北斗。
少林寺自创立伊始便闻名于庙堂和江湖,历朝历代皆享有皇朝加封。得益于此,少林比之其他江湖门派亦是多了许多隐形底蕴。
由此少林寺虽然也是寺庙,却不同于其他寺庙一意参禅礼佛,而是既修佛又习武。少林寺内僧人由此分为文僧和武僧,文僧参禅,武僧习武,各行其是,各司其职。
知客僧就是份属文僧之列,虽不甚通武学,自身也只是会一点粗浅功夫,却是文采斐然。此时见已经有人往寺内通报,虽然知晓以杨慕玄的地位值得方丈亲自接待,又听杨慕玄道是来请教佛法,其实只有三分相信,七分是怀疑杨慕玄别有目的。他不明杨慕玄来意,又恐杨慕玄等待时间过长而心生不快。连忙以邀请杨慕玄欣赏山景之名充当起典客,向杨慕玄介绍起少室山的山景。
少林寺并非只有武林人士常来拜山,日常信男信女中不乏达官贵客,不论身份至山门前全是由知客僧接待,是以他是做惯了的。此时知客僧有意拖延时间,使起浑身解数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杨慕玄到还罢了,丁鹏却是听的如痴如醉。杨慕玄也并不急于拜访方丈,遂停下脚步任知客僧拖延。
其实他本可直接于山门外传音的,以他的功力这点不难做到。只是这样做未免带有挑衅的意味,对杨慕玄所谋划之事不利,少林方丈不是任谁都有资格拜见的,以杨慕玄的名声地位却足以。
等不多久,就听得少林寺钟声大作,山门大开。十几个身披大红袈裟的老僧一字排开,后面跟着许多和尚,一齐来迎接。
杨慕玄看到这个架势不免有些目瞪口呆,少林寺未免太兴师动众了。这十几名老僧虽然他一个也不认识,看其打扮就知道是少林诸位首座。他自付如今在江湖上也是声名不小,也不值当少林采取这样的阵仗。当下急步上前,长身一礼道:“杨某虽然狂傲,也不敢劳烦诸位高僧大驾,真是让小子诚惶诚恐了。”
少林这一代的掌门是天心禅师,少林僧一脉相承之辈系,止,苦,心,天,无,传到他已经是二十三代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