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第六百七十章 开拓的精神
十里长亭外,一片寂静,李荩忱的话落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今日以此酒敬诸位,等到你们从南中凯旋,某若是有幸,自当在此处为诸位接风洗尘。”李荩忱的声音骤然高扬。
吕青和蒋芒等人神情肃然,他们很清楚李荩忱说的是事实。
别看这林林总总加起来的五百人放在一座城镇里人数不少,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将这五百人丢入南中这茫茫大山之中,就像是一颗石子丢入大海,恐怕就算是海水将其吞没,也不会有人知道,至于什么援兵,现在李荩忱说的好,到时候真的遇到突发情况,谁都知道李荩忱许诺的援兵不可能转瞬就冲到眼前。
一切都需要看这些人的随机应变,甚至是命运而他们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南中各个部落,还有更加残酷的大自然。
南中的大自然可不像中原和江南那么温和,那茫茫大山吞噬人的时候无声无息却又足够让所有人为之却步。
这或许不是有着连天血火的战场,但是同样艰难。
“必当不负将军所托!”吕青霍然端起来酒杯,这杯酒中带着他的青春和梦想,也带着整个李荩忱团体向前开拓的可能。
酒水倒映着吕青的面容,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再一次见到李荩忱、能不能活着见到这巴郡十里长亭、能不能活着再喝接风酒。
但是吕青并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南中是整个吕氏家族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吕青从小到大的梦想,重新站在南中的土地上,才能够重新彰显祖宗的荣光、才能证明南中是一块不可或缺的宝地,值得人们向前开拓和通过流血牺牲去捍卫——就如吕氏家族的先辈吕凯所做的那样。
吕青不知道自己这种意愿可以称之为什么,但是他愿意为之抛洒汗水甚至是流血牺牲。
以后或许就没有机会再喝这巴蜀烈酒了,所以现在想喝,自然就得喝个痛快。
“必当不负将军所托!”蒋芒和另外两个幢将也端起酒杯。
李荩忱哈哈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前的都是热血澎湃的好男儿,一切都在这酒中,毋庸多言。
吕青和蒋芒等人发出整齐的号令声,而李荩忱目送队伍离开,他不知道这是自己第几次给人送行,更清楚这一队人今日别后,他应该没有办法再见到这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的五百人了。
但是这样的开拓和付出是值得的,甚至这样的努力和牺牲也是值得的。李荩忱需要南中,而这些年轻人也需要在这样开拓进取的过程之中证明自己。
一个势力想要发展壮大,当然不可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不过是给自己构造了一个牢笼,终究有一天这牢笼会被打破,而到时候牢笼中的惊弓之鸟是没有办法面对外面的狂风暴雨的。
因此李荩忱从现在开始就要向四周伸展开触角,他要培养一批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人。
想要改变华夏民族“安土重迁”的思想是很难的,在历史上明成祖耗尽人力物力,终究郑和下西洋被带上“劳民伤财”的帽子,而对外的探索和交流也彻底中断。
李荩忱不指望着自己一上来就能够拿出来“下西洋”这样的大手笔,但是他有耐心和时间,慢慢的培养、慢慢的改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另外一个时空之中大唐盛世也不是一天就塑造起来的。李荩忱比登上皇位时候的明成祖朱棣年轻,所以他相信自己应该可以比朱棣做得更好一些。
当然了,李荩忱也并不想改变华夏民族的整体内核,华夏民族是典型的大陆民族,安土重迁是大陆民族一向的传统,而相伴随的还有淳朴和厚重,这些优点和缺点杂糅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复杂的特性。
李荩忱并不想有如后世所谓的“”那样改变这种民族特性,他只是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在其中增加一些东西。
&nb
第六百七十一章 归来
大陈太建十年六月初五。
荆州江陵府码头外樯橹如林,码头上更是人山人海。
有来凑热闹的百姓、有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卒,更有各怀心思的官员。一道道目光交错,落在那一艘靠在码头最中心泊位上的楼船上。
他们等待着那个身影,那个因为太多的胜利而已经成为传说的年轻人的身影。
李荩忱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待,很快出现在船头。
他并没有着急下船,而是环顾码头。
去年八月初五,李荩忱离开江陵府抵达信州城,从此巴蜀之战拉开帷幕,而十个月之后,他又回到了开始的地方。
只不过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李荩忱已经不是那个甚至还不如萧世廉和裴子烈这两个副手官衔高的无名之辈,巴蜀的胜利已经让李荩忱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没有人会继续质疑当初吴明彻和萧摩诃的目光,而他们现在更需要担心的是,这个有太多传说而让人根本摸不透的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又想做什么。
他也是一颗石子,但却是一颗落在任何地方都会掀起滔天巨浪的石子。
江风吹卷着衣袖,李荩忱深深吸了一口气,快步走下战船。徐德言和程峰一左一右拱卫着李荩忱,之后还有顾野王和唐齐两个文官,当五个人走下战船之后,从其余船上汇聚而来的士卒在他们左右两侧站定,每一名士卒都是衣甲鲜明,手中刀枪雪亮。
他们和同样排成整齐队列的萧摩诃亲卫相对而站,每一个士卒的目光交织在一起,甚至都能够感受到目光之中的凛冽之意。
他们知道面前的这些是友军,但是并不是单纯的友军。
顾野王跟在李荩忱后面走上码头,当脚踏实地踩在码头上石阶的时候,顾野王忍不住轻轻感慨一声:“每一次回来都有不同的感觉啊。记得上一次来的时候,还刚刚拿下巴郡,敌人大兵压境,我们几乎是狭缝之中求生存,而现在一切都翻天覆地了。”
徐德言等人闻言都露出笑容。
想想那段日子,真的可以说是在绝地中挣扎,谁都不会想到自己还会有一天能够活着来到这江陵府。而这一切都是李荩忱带着他们创造出来的奇迹。
想到这里,一道道目光汇聚在前面那个年轻人的背影上。
他改变了整个巴蜀战局,又不知道将会怎么改变南陈、怎么改变整个天下
“顾公可还有所担心”徐德言微微眯眼,也不知道是因为阳光有些刺眼还是在思索什么。
顾野王怔了一下,旋即笑着说道:“担心那是上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的事了,现在么只有信心喽!”
徐德言郑重一点头,快步跟上李荩忱。而顾野王也没有丝毫的犹豫,脚步同样走的飞快,看不出来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或许是因为他的心中也有了新的理想和斗志,所以人自然而然也变得年轻了吧。
“末将参见大将军、刺史!”李荩忱快步走到萧摩诃和周确的身前,深深的一拱手。
萧摩诃急忙上前一步,伸手托住李荩忱的手臂:“世忠无须客气,快快起来。”
李荩忱笑着应了一声,抬头正好对上萧摩诃的目光,虽然阔别十个月,虽然中间有太多的龌龊和敌视,可是此时此刻萧摩诃看过来的目光依旧是李荩忱熟悉的温暖和信任。
&nbs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会太久
相对于东宫而言,李荩忱的这个班底很年轻;不过其中也不缺乏诸如顾野王这种在朝野之间有很高声望的人,因此李荩忱能够站得住脚跟,也能够锐意进取。
这样老少结合的团体是最难对付的。李荩忱能够在短短的十个月内拿下巴蜀并且组成这样的团体,此子当真是不可限量。所以周确很清楚为什么之前沈君高和傅縡将李荩忱看作最难对付和最应该提前对付的对手。
李荩忱确实是值得东宫的重视,若是如此放任其发展的话,假以时日,李荩忱肯定是东宫最大的威胁。
对于周确刚才还说的看似无心的话,李荩忱不可置否,只是皱了皱眉头,似乎对于周确这个态度不甚满意,不过他并没有多说什么。
无论怎么说,周确还是一个值得尊重的老人,李荩忱并不想在这人多耳杂的地方和周确出现什么矛盾。
而萧摩诃隐约察觉到了李荩忱和周确之间的火药味,在和李荩忱身后的顾野王打过招呼之后,便转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世忠,码头上风大,我们回到城中详谈。”
周确还想要说什么,此时只能先收住话,而李荩忱微微颔首:“大将军请。”
看着李荩忱快步和萧摩诃一起向前走,周确的手颤抖一下,轻轻叹了一口气,李荩忱的态度显然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好,而对于东宫李荩忱似乎也并没有想要拉拢的意思。
显然李荩忱也已经感受到了东宫对他的不信任,因此他索性和东宫保持一定的距离
想到这里,周确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李荩忱如此果断的撇开东宫,说明他已经找到了更合适的合作对象,这个人当然不是萧摩诃,萧摩诃本身也是东宫的人且不说,而且萧摩诃身在荆州,李荩忱前往建康府的话,萧摩诃最多只能给李荩忱一定的声援,根本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来得及施以援手。
因此在沈君高等人看来,东宫显然是李荩忱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在京城之中,也只有东宫才能给予李荩忱需要的庇护。这也是为什么周确并没有主动给李荩忱示好,甚至还在若有若无的表达自己对南陈的忠心。
因为他觉得李荩忱肯定会主动找上门来。
然而现在看来,李荩忱并没有直接向东宫靠拢的意思,反而在刻意的疏远。这说明李荩忱在建康府已经有了另外的合作伙伴。所以他才会这样有恃无恐。
之前最有能力和东宫叫板的肯定是扬州刺史陈叔陵,只可惜陈叔陵是李荩忱亲手打压下去的,所以李荩忱肯定不会借助陈叔陵的力量,那么能够在这个时候选择和李荩忱站在一起的又会是谁呢
周确一边想着,一边下意识的回头,正好看见和顾野王有说有笑的徐德言。
刹那间,他觉得几分凉意爬上自己的后背。
————————————-
抿了口茶水,李荩忱沉声说道:“某在路上收到消息,周人正在从襄阳和樊城抽调兵力北上那现在襄阳这边的防务有没有变得更为薄弱”
萧摩诃没有想到李荩忱并没有询问建康府的情况,而是开门见山的直接说襄阳的战局。说句实话现在的襄阳战局让萧摩诃很头疼,原因无他,北周兵力的调动对于南陈来说当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
第六百七十三章 不满
萧摩诃和周确交换了一个惊诧的眼神,而此时他们方才想起来李荩忱在北侧安排的大将是萧世廉。
之前萧摩诃和周确也不是没有思考过李荩忱为什么这么安排布置,在他们以及很多人看来,这当然主要是因为李荩忱想要避免让萧世廉和萧摩诃存在直接冲突。
但是现在看来李荩忱更多的是想要萧世廉能够和萧摩诃在北方战线的作战上能够相互配合!当别人都以为李荩忱会尽量完善北方防线、以求能够抵挡北周进攻的时候,李荩忱正在考虑的是如何才能杀出去,将汉中也据为己有。
从襄阳到汉中实际上就是一条沔水防线,无论这两个节点之中的哪一个失守都会威胁到另外一个的侧翼,只要稍加发力就能够将两个节点彻底打通。
谁都不敢想象,当萧世廉出剑阁的同时,萧摩诃出襄阳,会给敌人带来怎样的压力。
这个道理周人也不可能不懂,但是因为周人内斗的缘故,现在襄阳的尉迟迥和汉中的韦孝宽实际上只能各自为战,甚至双方还会避免不了的存在摩擦。
这就是李荩忱和萧摩诃能够利用的机会,而他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这摩擦愈演愈烈,最后坐收渔利!
萧摩诃打量着李荩忱,他知道李荩忱从来都不是胆小之人,更或者说李荩忱说自己胆小,那就没有人算得上胆大了,这也是萧摩诃欣赏李荩忱的地方,毕竟这个年轻人有的时候的胆大妄为和自己年轻的时候很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恐怕谁都没有想到,李荩忱会用这种方式来破眼前的这个局。
李荩忱回过头看向萧摩诃:“一旦我们突破汉中和襄阳,敌人的沔水防线就名存实亡,而我们的兵锋向北直指长安和洛阳,如此一来敌人的淮北防线侧翼甚至腹背受敌,将军以为敌人还能坚持多长时间更何况据某所知,淮北的王轨早就已经坐不住了,已经抽调部分兵力北上准备响应邺城的宇文宪兵马,到时候王轨又有多少心思站出来和我们相对峙”
萧摩诃和周确的脸色都是变了变,荆州和巴蜀同时出兵,而江南和届时的淮西之兵两面夹击,这样的战略安排给他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隆中对”萧摩诃到底是兵家将领,最先反应过来,不由得暗暗咋舌。
李荩忱重新将诸葛亮隆中对中提出来的北伐战略摆了上来,只不过相比于那个时候,现在的李荩忱和南陈联合起来更加容易,而北周也远远要比当时上下一心的魏国来的混乱。
因此这隆中对在李荩忱和南陈的手中实施起来,可要比当时诸葛亮面临的局面轻松的多。
可是谁能想象得到,相似的局面竟然会在三国鼎立已经过去三百年之后出现一时间萧摩诃都不知道应该感慨是时代给了李荩忱这个机遇,还是李荩忱自己实打实的创造了这样的局面。
如果说李荩忱在最初就有这样的想法和打算,那萧摩诃只能表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简直就是一个妖孽。
对于南陈来说,淮水和沔水两条北周精心构筑的防线就像是缠绕在脖子上的两条铁链,这么长时间来一直勒的南陈喘不过气来,随时都得面临大军压境的危险。
因此陈顼只要找到机会就想挥师北上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身为云端最高之人,这种危机感他感受的最为强烈,所以
第678章 达成一致
萧摩诃微微挑眉,不着急说话,而周确伸手撑着桌子想要站起来,不过在那之前,李荩忱先开口了:
“这是某初步的规划,至于能不能实施、什么时候实施,最后又会有怎样的结果,某心中尚且没有定数,不过相信大将军应该明白某的意思,到时候大将军和伯清互通消息,肯定可以配合好的。”
顿了一下,李荩忱根本不给周确插话的机会:“当然,某此次前往建康府,肯定也要向陛下面陈此计划,能够一举拿下敌人几处重镇,所需要把握的时机固然重要,但是作战所必须的钱粮、兵马和人员同样都是不可少的,这些都需要朝廷居中统筹配合,以及我们地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帮助。”
周确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李荩忱显然已经考虑到了自己可能会攻击的点,所以根本不打算给自己机会。至于他去面见陛下又会不会说这件事,周确就不得而知了。
和萧摩诃共事这么长时间,周确对于萧摩诃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很清楚。
萧摩诃是南陈的忠臣,也是一个传统而大胆的军人,一旦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就算是没有朝廷旨意的允许,他也会直接动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