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萧世廉却是出乎意料的一笑,这一套话听起来实在是耳熟,或者都已经有些腻了,毕竟那些自诩名将的人,少不得都要在失败的时候说上这么一句话,只不过在萧世廉看来这多少有些“中二”,毕竟真正想要牺牲的人,早就已经想尽办法死掉了,而想要活下来的人在之前就已经苟且偷生,这个时候扯着嗓子喊的,多半是不知道自己应该何去何从,直接死在这里心有不甘,可是要是投降的话又放不下面子的人。
死在这里的话,有这么一嗓子,说不定可以青史留名;而如果是对方想要招降,这个时候也可以抓紧给一个台阶,就等于将生杀大权交给了别人。
当然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的给上一刀,可是今天的萧世廉显然并不这么打算,他径直走到韩擒虎的身后,伸手解开他背上的绳索,看着韩擒虎惊疑不定的神情,萧世廉拍了拍手有些无奈的说道:“输了就是输了,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至于你真的想要知道为什么恐怕某比你更清楚一些。”
韩擒虎皱了皱眉,抬起头。而萧世廉伸手指了指前方的阳平关:“孤立无援、大军压境,对于阳平关上下的守军来说,你觉得他们还有多少斗志他们之所以能够支撑一个月,更多的是因为你有出众的统率力,如果换做其余的普通人,你觉得他们能够带领这样的一支军队坚守这么长时间么”
顿了一下,萧世廉径直说道:“现在就在阳平关的西北,很多人都已经给出了答案。相比于在这里坚守,他们更多的选择站到我们这一边,而你应该算是另类。”
韩擒虎默然不语,陈仓那边的事情他已经知道,随着陈仓城失守,正式代表着萧世廉的手伸入了西北,而原本就和李荩忱有一腿的关陇世家在这个时候也丝毫不犹豫的表达了对李荩忱的支持,陈仓周围的城池几乎在很快时间内都向李荩忱表达了善意,几乎可以肯定,只要现在萧世廉率军北上,恐怕这些城池都会望风而降。
相比之下,韩擒虎在阳平关这边的坚守,的确已经很不错了。
再想到刚才那些士卒们的神情,韩擒虎只能苦笑一声。显然萧世廉说的没有错,这些将士对于继续和巴蜀军队打下去已经没有多少期望,在得知没有援兵和粮草的情况下,所有的士气都已经下降到了危险的程度。
古代当然没有什么所谓的“爱国”和“忠诚”,这些将士是为了军饷在征战,是为了忠诚于统带他们的将领,而不是整个王朝,因此当带领他们的幢将和仗主等等选择投降的时候,他们也会跟着选择投降,相比之下韩擒虎想要做什么,实际上和他们没有太多的关系。
能够追随着韩擒虎征战这么久,并不是这些将士们对他忠诚,而是那些将领们对他忠诚,只不过这样的忠诚终究是有限度的,当韩擒虎将他们带入绝境的时候,这些将领对于韩擒虎的忠诚已经到了末端,更或者说对于他们来说
第八百二十八章 曹孝达的想法
可以说这也是韩擒虎现在对北周最失望的地方,他原本站在杨坚那边,只不过杨坚现在一时半会儿根本没有办法奈何宇文宪,而似乎杨坚也没有坐下来和宇文宪谈一谈的意思。
在韩擒虎看来,李荩忱和萧摩诃这些外敌的危险显然要远远胜过宇文宪,当然了宇文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韩擒虎现在已经不指望着能够从北周这里获得什么,没有援兵、没有粮草,说明在杨坚的眼睛中,韩擒虎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弃子,而弃子不一定就是要牺牲的,韩擒虎尚且年轻,他可不想让自己变成无意义的弃子,变成杨坚的牺牲品。
或许这样比较下来,李荩忱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李荩忱的地盘只不过是巴蜀和汉中,不过至少现在李荩忱正在积极的对外扩张,至少现在李荩忱麾下的将领足够年轻、兵马斗志足够旺盛,这些将士对于在李荩忱的统率下取得胜利从未怀疑,这从进攻阳平关的这些将士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他们进攻阳平关的时候士气从未有过明显的变化,一切可以说按部就班、有条不紊,而相比之下,阳平关守军却不断地经历着起落,这韩擒虎是能够明显感受到的。
这说明这些将士对于阳平关之战最后会取得胜利并不会怀疑,而相反的,阳平关守军根本不知道这一场战局会发展到什么情况,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又会发生什么。
或许是因为自己这个统帅不合格,又或许是因为这一场大战、曾经被自己看作最重要的大战并没有那么有意义,这些将士的牺牲从整个天下一统的角度来说并不重要,甚至在起着反作用。
韩擒虎一时间有些纠结,这个时候结果已经出来了,他所在乎的已经不再是结果,而是这一次到底孰对孰错
就在这个时候,萧世廉伸出手:“韩兄,我们虽然有梦想,但是现在我们的力量还很小,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们一起”
韩擒虎微微一震,抬起头迎上萧世廉。
萧世廉笑着看着他,丝毫没有在意韩擒虎距离自己很近,没有在意韩擒虎伸出手就有可能打到他。
最终韩擒虎伸出去的并不是拳头,而是手掌,他拍在了萧世廉的手上,而萧世廉用力一拽,韩擒虎一下子站起来。
韩擒虎当即抽出手,郑重一拱手:“末将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而萧世廉伸出手虚托起他,微笑着说道:“有韩兄在,之后征战天下,自当更加顺利。”
韩擒虎迟疑片刻,还是郑重一点头。
或许自己也是应该换一种思考方式和为人方式,说不定这样可以距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
————————————————-
曹孝达伸手捧着头盔,看着眼前的战场。
北周军队正在后退,更或者说是溃退。这一场偷袭可以说是以北周军队的失败落下了帷幕,不过好在这种失败应该算不得惨败,至少曹孝达曾经一度突破了萧摩诃的防线,迫使鲁广达部不得不后退半里,连营寨都丢掉了,而相应之下,咫尺之遥的陈智深营寨却几乎没有受到骚扰,只有一支偏师发动了佯攻,不过很快被击退了。
然而很快陈智深所部就反应过来,前出截断了北周军队撤退的路线,不过曹孝达也不含糊
第832章 持平
李荩忱斟酌说道:“如果曹孝达真的如此,那么某应该很荣幸他能够选择某作为对手了”
裴子烈看着前方列阵的曹孝达,低声说道:“你看曹孝达的军阵,一直都没有出现偏颇之处,说明这一切应该都在曹孝达的预料之中。甚至可以说曹孝达在出击之前就已经想到了我们会很快冲过来阻拦他的退路,所以不光是他本人,襄阳城上也已经做好了接应的准备,一切的安排布置都是以阻拦我们为目的。”
“我们兵力不足,一旦曹孝达依托城池列阵,我们是无法冲上去的,”李荩忱点了点头,“大士你说的没错,曹孝达这一次的目标很明确,显然就是想要击退大将军,至少让大将军退出战场,不过话说回来,这样做对我们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可以让现在襄阳城外的战况变得更加‘平衡’。”
“平衡”裴子烈咀嚼着这两个字。
的确,至少站在曹孝达的角度来看,现在襄阳城下的情况的确有些不平衡,虽然李荩忱有胆量直接面向萧摩诃拉开阵势,但是毕竟在沔水南岸的并不是李荩忱的主力,总共就只有一半兵力罢了,相比之下,萧摩诃的确比李荩忱有太多的优势,因此最终的结局应该是李荩忱不得不主动退让。
萧摩诃进攻襄阳,李荩忱拿下樊城,这对于旁观者来说,自然是不错的结局,而显然曹孝达必须要防止这种结局的产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当削弱萧摩诃的力量,使得萧摩诃只能够在襄阳城下和李荩忱形成现在的僵持局面,这样双方就只剩下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各退一步,一个是大打出手,无论是哪一个,显然对于襄阳城中的守军来说都是有利的。
实际上曹孝达这么做,也就是将李荩忱对北周所做的进行了翻版,现在襄阳城下的李荩忱和萧摩诃,曹孝达显然想让他们变成北周此时的杨坚和宇文宪。
如果李荩忱和萧摩诃能够打得难解难分,那自然更好,襄阳城说不定就可以见首更长时间,否则在这两个家伙的包抄之下,曹孝达对于自己能够守住城池并没有多少信心。
李荩忱冷声说道:“不管曹孝达在想什么,这襄阳城只可能是某的,传令,收兵!”
顿了一下,李荩忱紧接着吩咐身后的李平:“亲卫集结,我们前去拜访淳于量。”
裴子烈怔了一下,李荩忱和淳于氏之间的关系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可是至少在之前李荩忱还没有明确的前去和淳于量会面,也可以说这是李荩忱和萧摩诃之间最后保持的一点儿默契,如果李荩忱这样明目张胆的挖墙脚,萧摩诃肯定不能忍。
注意到裴子烈的神情变化,李荩忱沉声说道:“本来某还得为大将军考虑一下,但是今夜一战,大将军短时间内已经没有能力进攻襄阳城,这个时候某需要淳于量表明态度,如此我一部在城东,一部在城西,已经足够对襄阳城形成半包围态势,接下来应该如何取舍,大将军应该也清楚了。”
“好,这边我会看好的。”裴子烈郑重一点头。
————————————-
曹孝达此时实际上并没有李荩忱和裴子烈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萧摩诃的反扑来的很快,显然对于萧摩诃这样已经习惯了开战之后就压着敌人打的将领,这样骤然
第八百三十章 稍显既逝的笑容
曹孝达当然得改变这种情况。
他是尉迟迥的部将,当然不能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曹孝达可还想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正面评价呢,而且从现实考虑,如果现在和尉迟兄弟出现什么难以调和的矛盾,对于整个襄阳城防有弊无利。
因此曹孝达需要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一来是证明自己身为实际上的襄阳主将,的确有能力可以引导这一场大战的胜利,毕竟对于所有人来说,如何活下去、如何抵挡敌人才是他们最关心的,而谁来领导反倒是次要。
二来这一战曹孝达也不能赢得太轻松,这样只会显现出来尉迟兄弟的无能,这显然只会让现在已经有所呈现的矛盾势头变得更加明显,最终难保尉迟宽和尉迟顺在手下人的唆使更或者挟持下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这看上去或许有些矛盾,但是只要把握好一个度,还是可以实现的,比如现在曹孝达就做到了这一点。夜袭击退萧摩诃已经足够证明他的能力,而之后的步步后退以及尉迟顺的配合则也能够证明曹孝达想要在襄阳城立足,没有尉迟宽和尉迟顺兄弟是不可能的,这也让之前一些人的猜忌不攻自破。
因此曹孝达虽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但是很轻松,而迎面走过来的尉迟顺更是面带笑意。至少今天晚上这一战让他们之前出现的隔阂化解开来。
襄阳本来就是重围之中的孤城,这个时候自然就不能再有任何矛盾,否则都有可能让守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少将军,”曹孝达急忙拱手,“多亏少将军及时支援,否则这些好儿郎怕都要折损在城下。”
尉迟顺脸上的笑容稍显既逝,他沉声说道:“刚刚收到的消息,李荩忱麾下戴才所部已经攻破了樊城的外城城门,守军退入内城坚守,但是意味着樊城那边快要支撑不住了。”
“这么快!”曹孝达神情一变,难怪尉迟顺的脸色看上去愈发的沉重。
樊城虽然比不上襄阳,但是作为整个襄樊防御体系的另外一个核心,同样也不是说说而已的,整个城池还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道防线,虽然现在李荩忱所部只是突破了外城,但是也已经足够令人震惊,算起来这只是李荩忱进攻樊城的第三四天罢了,要知道同样是以易守难攻闻名的阳平关,可是硬生生的阻拦了萧世廉将近一个月。
当然了,在守城的时候,并不只是单纯的城高池深就能够决定一切,兵马素质、将领的指挥等等都扮演着很重要的因素,指挥阳平关防守的是韩擒虎,这个虽然现在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在历史上可是站在这个时代顶峰的将领,所以他的能力自然不用说,再加上进攻阳平关的萧世廉实际上是在发动进攻十多天之后才得到了霹雳车的支援等等因素,阳平关和樊城坚守的时间有很大的差距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在旁观者看来的很清楚的事情,身为当局者的曹孝达和尉迟顺自然就看的没有那么清楚了,这就意味着曹孝达他们在得知樊城这么快就被突破外围防线之后,只有惊讶,甚至还有无助。
樊城一旦失守,就意味着襄阳面向北方的最后一个通道被堵上,襄阳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
之前有樊城和没有樊城的襄阳是不一样的,只不过这种不一样不是对于守军,而是对于援军、对于现在已经四分五裂的北周朝廷,毕竟对于曹孝达他们
第834章 结束了
萧摩诃并没有直接回答鲁广达,而是看向陈禹:“传令下去,任忠所部撤退到襄阳城西南,依靠荆山和檀溪下寨。”
“这”陈禹也有些惊讶,不过还是一拱手,“遵命!”
萧摩诃下达这样的命令,完全就等于告诉李荩忱,萧摩诃即将退出襄阳城的争霸。毕竟檀溪和现在萧摩诃安顿中军的岘山都算不得襄阳城边,相比之下裴子烈所部和淳于量所部几乎可以说是贴着襄阳城下寨,萧摩诃这个时候撤退,自然就等于了放弃。
鲁广达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当然知道萧摩诃有多么想要襄阳,更或者说每一个驻扎在江陵的将领都期盼着自己有一天可以拿下襄阳,拿下了襄阳就等于打通了北上的通道,之后不管再发生什么,这青史留名是跑不了的了。
萧摩诃想要襄阳,那是整个江陵军中人尽皆知的,之前萧摩诃曾经一次次的提兵北上,只不过北周军队的强大使得萧摩诃根本没有能力撼动铜墙铁壁一般的襄阳城,无奈之下每次只能铩羽而归,不过好在襄阳城中的守军也因为局势的变化而不敢贸然追击,因此萧摩诃虽然历经大战,但是损失却并不算多,依旧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而此次发兵北上和以往可就大不相同,萧摩诃的麾下兵强马壮,相比之下襄阳城的城防力量从来没有衰弱到如今的地步,所以这对于萧摩诃来说当真是天赐良机。就算是真的有李荩忱这么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横插一脚,萧摩诃也有攻破襄阳的机会,并且这个机会很大,毕竟单纯的兵力优势有的时候的确可以决定很多。
因此在很多人,包括鲁广达看来,这一次无疑是萧摩诃最有可能拿下襄阳的机会,而此时萧摩诃却打算放弃了。
不过看萧摩诃应该已经下定了决心,鲁广达知道,自己身为部将,就没有权利再多过问。而萧摩诃注意到迟疑的鲁广达,淡淡说道:“或许李荩忱说的没错,之后大陈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自己,这天下的风云已经激荡起来,不过大陈已经不适合走入这风云中,否则怕是少不了要粉身碎骨。”
顿了一下,萧摩诃闭上眼睛:“这是属于年轻人的天下啊!”
鲁广达并没有说话,只是面向萧摩诃,郑重的一拱手,他知道,萧摩诃已经竭尽全力了,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能够决定和主持的。
看也不看鲁广达离开的身影,萧摩诃步履蹒跚的走到桌子旁边,陈禹此时快步走进来,看到身形佝偻的萧摩诃,险些惊呼一声,此时的萧摩诃看上去苍老了十岁,让陈禹只觉得自己认识了另外一个人,他急忙走上前:
“大将军!”
萧摩诃摆了摆手,叹息一声:“我没事,让我自己歇息一会儿。”
陈禹缓缓松开搀扶萧摩诃的手,他知道大将军的脾气,若是换在平时,早就已经不耐烦的让自己离开,毕竟以萧摩诃的骄傲脾气,才不会允许别人搀扶自己,这无疑是示弱的表现,而萧摩诃从十二岁开始就追随陈霸先转战天下,可容不得自己示弱。
然而今天萧摩诃的手终究没有动。
陈禹在心中默默叹息一声,他知道,大将军这一次终于还是承认自己老了,哪怕现在萧摩诃实际上年龄算不得大,但是心态老了,永远要比老了更加可怕。
当萧摩诃这样颤颤巍巍坐下的时候,也意味着他的襄阳之战即将宣告结束。李荩忱的威胁、反击的失败,一层一层的压力打下来,让萧摩诃对于自己能够拿下襄阳、拿下襄阳之后又应该如何已经毫无信心,他现在所想做的和所能做的,也就只有率军撤退,离开这注定是要属于李荩忱的战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