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不过李荩忱并没有他们这么好心情,激动的劲头过了之后,剩下的就是疲惫,不过疲惫归疲惫,今天晚上还有宴会,作为新登基的皇帝,李荩忱大宴群臣不说,还需要在
第一千六十四章 大朝
汉王元年八月十六。
李荩忱于建康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汉,改元新元,年号自新一年后实行,本年年号依然以汉王元年称之。
次日,新朝第一次大朝会。
外面想起了晨钟的声音,大司马门洞开,百官鱼贯而入。
而后殿之中,乐昌小心的帮李荩忱系好腰带,含笑看着他,像是看夫君出门工作的小妻子。
正殿前,文官以宰辅顾野王为首,武将以征南大将军裴子烈为首,大步走上汉白玉台阶。
出门的李荩忱看到已经等候在那里的袁大舍和张丽华,袁大舍依旧是不卑不亢的样子,而张丽华似乎有些紧张,微微低头不敢直视李荩忱,不过还是将手中的奏章递上去:“陛下,这是顾公派人送来的奏章,关于今天的官职任命,还请陛下再确认一遍。”
“第一次上朝,感觉如何”大殿之前,顾野王微笑着看向身边的裴子烈,他们两个已经年过花甲,一个不到而立,仿佛正象征着支撑这个崭新王朝向前进的两股力量。
李荩忱大概扫了一眼,这名单是早就已经确定下来的,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顾野王让自己确认也只是保险起见罢了:“走吧,上朝。”
“陛下驾到!”袁大舍的声音并没有普通宦官那么尖细,听起来自有几分皇家不怒自威的气势,恐怕这也是陈顼比较欣赏他的原因吧。
“吾皇万岁。”群臣下拜。
万岁在汉代的时候甚至都不是皇帝独自拥有的称呼,任何人都可以被以万岁称赞之,这单纯的只是寄托了人们的尊重和美好的祝愿。一直到了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万岁才成为皇家单独的称呼,而后人所熟知的“万岁万万岁”则传闻是在武则天时期方才开始有的,是当时的武则天女皇表示了对自己的权威担忧之后,文人们当机立断想出来的称呼。
而山呼之后,百官入座。在宋代之前,百官上朝都是有座位的,甚至如果是年迈的高级官员,比如宰相,皇帝还要亲自下令赐座以表示荣宠。
虽然在南北朝时期,坐起来更加舒服的胡床(板凳和椅子)以及卧榻等等都已经普及,但是上朝依然是最隆重也是最严肃的时候,朝堂之上所谓的座位实际上就是软垫,臣子只能以正礼跪坐,就只有皇帝方才有资格坐在龙椅(作者按:龙椅记载可见于唐太宗)。
“启禀陛下,新朝伊始,万事更新,臣请陛下安排百官人事。”顾野王大步走出来,郑重一拱手。
虽然名单早就已经拟定好了,但是大家也都提起一口气,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名单,更象征着封赏,象征着他们一步步走到今天所付出的努力总算是得到了承认。
李荩忱微微颔首;“准奏!”
而袁大舍当即拿起来圣旨:“受命于天,陛下诏曰”
(文言功底有限,不写内容了,当然不是懒)
袁大舍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而李荩忱微微闭眼,那一份名单重新在他的脑海之中浮现。
中书省宰辅顾野王,门下省侍中裴猗,尚书省都官尚书唐亦舜。这是主持朝政的文官之首,而分别代表着追随李荩忱入蜀的元从派、南陈后来投降的官员以及巴蜀追随李荩忱的本地派系。
尚书省之下,户部尚书骆牙。
在地方上历练的时间不短,可以说一个人支撑起了李荩忱的半个后方,所以获
第一千六十五章 纸上得来终成真
之后自然便是两重号将军,这几乎没有悬念。作为李荩忱左臂右膀的裴子烈领车骑将军,萧世廉领骠骑将军,而因为大司马大将军和卫将军的职务实际上已经化入太尉府、羽林骑等等,所以也就不再设。
实际上这两个职务也有很久没有出现在南朝的官职序列之中了,被取消也在情理之中。而作为重号将军,也是大汉未来征战的主帅,等萧世廉回来之后,李荩忱会统一拜将。
两重号将军之下,征东将军陈智深,征南将军李询,征西将军曹忠,征北将军吴惠觉,另设横海将军王昌,统筹水师。
五征将军之下,是镇东将军鲁广达,镇西将军李迅,镇北将军陆子才和镇南将军蒋元逊,另设镇海将军戚昕,协领水师。
五镇将军之下,是安东将军韩擒虎,安西将军郑凯源,安北将军淳于岑,安南将军黄玩,另设伏波将军邱志,协领水师。
五安将军以下不表。
而随着将领安排下去,自然就是即将进行的军事改革,大汉的所有军队都要随之整编,形成将军、主簿和行军司马相互制衡又共同决断的格局。
随着袁大舍的话音落定,朝堂上的百官都松了一口气。
而接下来就是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员的安排,袁大舍似乎并没有口干舌燥的感觉,紧接着又抽出来一份圣旨。
在蜀汉时期,李荩忱就已经重新开始行政区划的安排布置,而等收复江南之后,这一切自然就变得更加顺利。整个行政区划分为州-府-县以及再下面的村四个等级,但是实际上朝廷的官员只委派到县,取消已经没有意义的乔迁制度,取消那些没有实土或者实土很少的乔迁州府,合并土地过少的州府。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最后一点,已经支离破碎的州府划分无疑让行政管理非常困难,比如将东楚州、合州等四个州合起来组成新的巴州,面积方才堪堪比得上后世的重庆。
根据新设立的行政制度,西部从北到南为雍州、蜀州、巴州,南中州,中部为荆州、湘州、桂州,东部为淮州、扬州、赣州、岭南州。
其中边境各州在刺史之上设立巡抚,负责统筹现在的战事,西北巡抚为徐德言,岭南巡抚为陈慧纪,两淮巡抚为吕忠肃,在朝廷没有下达出兵命令之前,巡抚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就是负责统筹民生、调理战事,避免民事和军事出现矛盾,虽然类似于前朝的都督制度,但是却没有都督那么大的实权,但也可以理解为州刺史的上级了。
按照李荩忱的规划,巡抚为战时体制,战后取消。
这便是完整的新的朝廷制度,需要提到的是在礼部之下设太学,太学负责包括正在组建的金陵学院、成都学院和岳麓学院等等在内的规划安排,但是学院内部事务无权插手,这些学院全部直属于皇帝,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门生。
在门下省下设通事馆和邸报馆,顾名思义,通事馆负责外交,邸报馆负责邸报,通事卿由姚思廉接任,这个年轻人已经在之前用表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而邸报馆由江总主持,对此朝野之中还是颇有非议的。
但是李荩忱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大家对于这个邸报也不怎么看重,便不了了之,毕竟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之中,邸报只是朝廷用来向地方州府传递消息的,撑死天就是一个消息快慢和准确度的问题,算不得什么大事。
 
第1069章 路上行人
大汉元年八月廿三。
蜀中阴雨绵绵,蜀道之上更是行人稀少。
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曾经是李荩忱和韦孝宽等人激战的地方,站在剑门关上向东眺望,可以看到一直向东南方延伸的山谷,那便是曾经成为北周大军饮恨之地的苍溪谷,只不过时至今日,战事已经平息,剑门关这曾经的边陲要塞也变成了大汉腹心之地。
因此关上的守军也不过只有两三百人,对于如此雄关,人数已经足够。
就在这风雨中,十多个人沿着蜿蜒的山路拾阶而上,风雨茫茫,在这群山环绕之中,他们的身影看上去那么渺小。
不过当守关的仗主看到来者的令牌之后却不敢怠慢,急忙让手下的人准备好饭食和干净的衣服,而仗主亲自引着来者走上关楼。
“剑门雄关,名副其实啊!”伸手扶着城垛,斗笠下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真不敢想象我们刚才就是从那崎岖的山路上走过来的。”
“过了剑门关,这路就好走了。”跟在他后面的中年人显然已经“老于此道”,微笑着说道,“虽然这天公不作美,但是三四天之内抵达成都还是差不多的,到时候顺流而下,很快就可以抵达建康府。”
年轻人有些不满的说道:“就是这老天,若不是连日大雨,沔水浪急无法放舟,咱们说不定现在已经在襄阳了。”
中年人勉强笑了笑,这毕竟不是自己决定的,之所以要走蜀中,实际上还是身后那个正在和仗主聊天的人决定的。
这凭栏眺望的就是年轻的李渊,而跟在他身后的中粘人则是长期以来一直负责和蜀中联系的杨约杨惠伯,现在大汉建立,而弘农杨氏、长孙氏和李氏等家族逐渐退出关中,杨约自然也就不需要担任这个任务,入了新成立的通事馆,作为通事卿之下的通事郎。
而正在和仗主低声交谈的人,就是新任的大汉太尉府参军杨素。虽然不知道这个参军和之前各个时代的参军有什么区别,但是肯定是在将军一个级别的,因此仗主自然不敢怠慢。
据说这位参军可是陛下钦点的,而且离开汉中的可是实打实的西北巡抚徐德言和雍州刺史长孙晟亲自送出城的,并且飞马传报接下来的每一站,务必要好生接待。
“入蜀中,一路考察蜀中的布防还有经济、人口等等,才能知道蜀中在大战爆发的时候能够发挥出多少力量。”杨素似乎听到了李渊的抱怨,径直走到他的身边,“怎么,你觉得某的这个安排有问题”
这一次南下绕远路,一来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原本就凤高浪急的沔水更加难以行舟,二来也是因为杨素的坚持。在杨素看来,自己这个参军在接受到任命的时候算起,就算是走马上任了。而作为太尉的萧摩诃对于巴蜀的实际情况了解应该不多,所以自己这个参军自然就有必要把巴蜀、汉中和西北等地的情况实际调查之后报告给萧摩诃,以避免之后做出战略部署的时候出现误判。
不过毕竟杨约也好,李渊也罢,都没有站到这个高度上,不理解杨素这么做的意义也在情理之中。
李渊顿时脸一白,身为家族的家主,他虽然年轻,但也算是经历过很多考验的了,本身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要说真的害怕,恐怕也就是眼前的杨素了,杨素一开口,就算是他有满腹牢骚也都只能抓紧憋回去。
见李渊虽然低下头,但是明显愤愤不平的样子,杨素不禁莞尔:“怎么”
李渊跺了跺脚,终于忍不住了:“兄长你且说说,你担任的这个参军到底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给他萧摩诃打杂的么而你好歹还有一官半职,我竟然只能先去什么金陵书院学习!”
&nb
第一千六十七章 斗志昂扬
?
萧世廉是他的儿子,陈智深是他的亲卫出身,这两个家伙把岭南之战打的一团糟,萧摩诃当然着急上火。
他这个太尉走马上任倒是没有多少人有意见,毕竟萧摩诃在南陈时代就已经是骠骑将军,再加上和皇室“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所以得到李荩忱的重用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上来就是岭南战事进展不利,和李荩忱主持战事时期的高歌猛进可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萧摩诃生气也在情理之中。
“太尉不要着急,”裴子烈一边让人给萧摩诃端了一杯水上来,一边微笑着说道,看萧摩诃的样子,应该是一路从燕子矶纵马狂奔来的,风尘仆仆,“福州本地盗匪众多,而且还发现了海盗的痕迹,盖因前朝时候对此地的管理已经很松弛,再加上本地多山,也在情理之中。大军既然抵达,也就得帮助地方州府清剿,一来二去自然就耽误时间。”
“陈智深留在福州,那岭南怎么办”萧摩诃眉头微皱,“难道真的要和那个孽子说的一样相信冼夫人么”
萧摩诃出身始兴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岭南人,因此他很了解冼夫人想要的是什么,只要能够赶走百越、确保岭南的和平就已经达到目标了,冼夫人并不想要把百越赶尽杀绝。一旦没有了百越的威胁,说能确保朝廷的目标不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冼夫人显然不能完全信赖,所以骠骑将军已经下令南中各部向东穿插支援,切断敌人向西南前进的道路,这样我们无论是追击百越直下日南,还是把百越赶往岭南,都符合实际。”裴子烈急忙解释,萧摩诃显然也是在气头上了,否则不会直接骂出来“孽子”。
不过萧摩诃生气也在情理之中,虽然萧家和李荩忱的关系紧密相连,但是这军方从太尉到两个重号将军都算是萧家的人,也绝对是李荩忱对萧摩诃的信任了,萧摩诃不能对不起李荩忱的信任,这岭南一战可以说是开国第一战,不能有失。
萧摩诃冷哼一声,语气也软了一些:“以太尉府的名义告诉萧世廉,某不求他能够直接剿灭百越,既然天气不好就缓缓逼近,大军合围!另外传令陈智深,既然剿匪就手段狠一些,剿灭干净,不留后患。告知水师,抽调一支偏师南下灵渠支援粮草转运。”
“诺!”
“粮草还能够支撑多久”
裴子烈急忙回答:“三个月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各路大军已经各自稳定下来,就只有岭南还在用兵。”
“找户部商量。”萧摩诃挥了挥手,“三个月只能是底线。必须要凑够五个月的。”
裴子烈轻轻松了一口气,有萧摩诃这个太尉下令,自然也好说话。现在朝堂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不齐,比如应该负责粮草的参军还在路上,所以这种事情裴子烈也要来代劳,不过总比之前萧摩诃也不在的时候什么都得他一个人负责来得好。
“先这么定了,某去面圣。”萧摩诃转身大步离开。
看着雷厉风行的太尉,整个议事堂中的官员们面面相觑,旋即轻轻松了一口气。这尊杀神就算是担任了太尉这样不领兵的官职也依旧是杀气凛然啊。
而裴子烈注视着萧摩诃的背影,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萧摩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斗志昂扬了吧
&nb
第一千六十八章 小人的用处
?
二来便是印刷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别说活字印刷了,雕版印刷都没有,李荩忱可记得清清楚楚,初中历史课本上写着,868年《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而实际上南北朝时期的战乱也让文化流传变得无足轻重,就连纸张的大规模应用也得是到隋唐时期,现在李荩忱查看朝廷文库之中的不少文献发现还是竹简写成的。因此现在书籍的流传主要都依靠手抄,印刷那是谁都没有想过的问题。
但是没有印刷,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邸报份数。
对这个问题,李荩忱也只能双管齐下,反正现在宫中人手少,所以先抽掉一部分宫女和内侍去协助抄写——要知道宫中选人的要求还是很高,并且会有专门的培训,大多数宫人还是有些文化水平的。
其次自然就是李荩忱准备和工部尚书吴凭商量一下,准备印刷的事情。说到底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不算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只是之前有没有人重视过这个问题。而且随着李荩忱早早地推行流水化生产,生产铅字也不是什么难事。
既然李荩忱已经保证了份数的问题他来解决,那江总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陛下,太尉求见。”袁大舍快步走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