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顿了一下,冼夫人微微一笑:“骠骑将军年少成名,今日一见,名不虚传,颇有乃祖和乃父之风啊。”

    她的话很平淡,可萧世廉还是挑了挑眉,而旁边的侯亶和傅縡等人都是脸色微变。

    冼夫人主持岭南几十年,可以说岭南的一草一木都在她的心中。别说萧世廉了,就是萧世廉的爹爹萧摩诃在这里,实际上也是冼夫人的晚辈,且不说双方有二十年的年龄差距,而且冼夫人当初可是和陈霸先以及萧摩诃的父亲他们打交道的。甚至就连始兴枪王李成,冼夫人也认识,就算是李荩忱到了这里,单单只是辈分上,少不得也得尊称一声长辈。

    冼夫人开口就把萧世廉的父亲乃至祖父抬了出来,自然就表明自己的辈分,在气势上自然而然也就压了萧世廉一头。

    开局不利啊。

    傅縡和侯亶等人都微微皱眉,不说别的,他侯亶的父亲侯安都也是始兴人,侯亶实际上也算是晚辈。

    “冼夫人谬赞了,若是先祖仍在的话,也不希望看到我们刀兵相见,岭南的和平是必然的。”萧世廉淡淡的说道,“冼夫人能够率众归入我大汉,想必故人们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慰藉。”

    冼夫人微微错愕,不再说话。

    而侯亶和傅縡心中暗暗叫好,萧世廉这等于是在说,不管那些先辈故人们和冼夫人有怎样的关系,他们的在天之灵肯定是想要看到岭南这一片家乡故土和平安宁的,而这一切的前提自然就是冼夫人率领岭南各部彻底归入大汉的怀抱之中。

    “将军此话差矣,当年陈国开国,我岭南各部鼎力相助,之后双方在岭南相安无事,江南、淮南多是战争,未曾闻我岭南有战火,”一名首领忍不住开口,“现在换了你们,是不放心我们这些人么双方按照旧例相安无事,岂不是对大家都好”

    不等萧世廉开口,傅縡便冷声说道:“自从始皇帝令南海尉任嚣、赵佗入岭南以来,这里就是我华夏之土,秦之后,两汉三国未曾有变。陈者,江南偏安之国也,岭南如何与之无干;华夏一统,亦与之无干。而我大汉陛下,志在九州,岭南既为秦汉故土,自当入我崭新之大汉!诸位皆为南迁汉人,驱逐百越、自成一体,是华夏天威不足,今日华夏新生英主,难道诸位还想隔绝世外”

    那首领顿时哑口无言,而傅縡紧接着看向冼夫人:“老夫人学富五车,应当不会不明白何谓大一统。小小岭南,真可为他国?”

    冼夫人并不是汉人,而是岭南的本地土著




第一千八十章 杨素在成都
    ?

    蜀中,成都府。

    虽然李荩忱和朝廷中枢都已经前往江南,但是蜀中的这些基业不可能短短几个月之内就全部都转移到江南去。而且成都府现在也是名副其实的行在,朝廷还是要在这里保留足够的统治力和影响力的。

    现在成都最惹人注意的应该就是分别位于城南和城北的工坊和成都学院了。

    工坊自然不用说,随着最近战事逐渐平息,工坊也不再仅仅生产兵刃和攻城器械,大量的生活用品也从这里流水化产出,不但满足本地的需求,还会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荆州、江南等地。几乎短短半年之间,工坊的规模就扩大了足足一倍,当然这也是因为峡江唐氏等家族在得到允许之后也开始开设自己的工坊。

    民间自己开设工坊本来就是阻挡不住的潮流,李荩忱也没有打算阻挡,只是在已开始限制下规模罢了,毕竟只是依靠朝廷的力量,实际上是很难建设起来庞大的工坊群的。当然了,民间工坊的业务范围限制在日用品和民间造船等等上,真正的军工依旧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至少在这个时候是不能交给外人的。

    而北面的成都学院甚至要比工坊还惹人注目。因为岳麓书院和金陵书院还没有完全建起来,所以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天下士子趋之若鹜的地方。

    毕竟整个学院,从主持的徐陵以降,都是士林文坛之中执牛耳者,能够听到这样的大家讲学,可是三生之幸。

    而成都书院的规模也出乎意料,在这个时代大多数的所谓的书院,实际上就是一个小院落,说是私塾实际上更合适一些。但是成都书院却是依山而建、占地庞大,让前来求学的人感受到这里的宏伟庄严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新朝对于学问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成都学院并不仅仅局限在招收世家子弟,寒门子弟甚至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都有机会进入书院。当然这个时代寒门子弟的识字率都不高,就更不要说普通人家了,所以大多数的机会还是在寒门、商贾等家族中。

    但是学院也并没有放弃对那些普通人家的教育,学院的先生每周都会集中前往工坊、乡镇等地巡回,一来是为了寻找有没有天资过人的孩童,二来也是为了教授那些普通百姓们识字。

    李荩忱并没有指望着民间的受教育水平能够在短短几年之间就飞快上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一切都需要慢慢来。

    说起来倒是有些奇怪,书院的东侧不远处就是成都大营,将书院和军旅校场放在相隔几里的地方,也颇为奇怪。甚至有的时候军队拉练都会经过书院下。

    对于这些大头兵,实际上书院的士子们倒是没有多少瞧不起的意思,毕竟这是大汉的兵马,他们在那位战神一般的陛下手下,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保护了这一方的和平,所以士子们对此更多的是好奇,想要看看这些家伙是不是真的三头六臂、刀枪不入

    此时校场外,一队队士卒正列队向着这边跑过来,这些多数都是李荩忱下江南之后蜀中招募的新兵,多为本地的巴人良家子,当然也有很多工坊之中的战俘重新招募的。

    现在工坊之中的劳力也逐渐被良家子所替代,原来的那些北周战俘在服完劳役之后,朝廷也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在本地安置田产,当然要是不喜欢种田的,自然还可以回到军中。

    对于大多数的战俘们来说,已经习惯了厮杀的生活,而且他们的家多数都在北方,所以也梦想着能够重新回到家乡,入军的最多。

    “立正!”带队的校尉大声吼道,他的脸被太阳晒得黝黑,声音吐出来自带着一份浑厚,“整队!”



第一千八十一章 雄心
    ?

    “卫青和霍去病的事情原本以为都要被遗忘在史书中了,没有想到现在陛下竟然把这些事情抬了出来。”杨素看着点将台上刚刚听了课之后“斗志昂扬”的将领们,一时间感觉有些奇怪。

    实际上这样的历史典故对于出身世家的子弟们来说并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是对于这些出身各异,甚至可以说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士卒们来说,这样的老生常谈显然也非常有吸引力,杨素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有多少用处,不过至少从现在来看还是成功把军队的士气调动起来的。

    大汉的军队,并不缺少利益的鼓动,一场场胜利已经能够确保将士们可以获得足够的钱财和军功,但是却缺少另外一个内容,就是精神上的鼓动。将士们现在征战实际上还在是因为李荩忱的百战百胜而作战,他们相信李荩忱可以带着他们走向胜利,这是最大的精神力量。

    可是这样的精神力量中就是不长久的,李荩忱自己不确保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失误、就会“神话破灭”,更不能说让这种精神的力量继续延续到下一代。

    纵观历朝历代,只有将士们知道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要战,才能够真正保持一支军队的高昂士气。且不说现代的pla,那都是所有人清楚地事情。

    从先秦时代开始,商鞅变法第一次阐明了秦人要干什么,就是要捍卫国家,就是要“共赴国难”,告诉老秦人要为了生存而战,所以黑色大秦崛起于关中、得以横扫**;而到了汉代更不用说,卫青远击漠北也好,霍去病封狼居胥也罢,都是为了杀匈奴,都是为了捍卫这个国家,让笼罩在汉人头顶上四代人的阴云彻底散去。

    可是之后呢,到了唐代中后期,朝廷和藩镇之间矛盾激化,到了宋代,军队更是成了发配之地,士卒们进入军队已经没有了一个可以效忠的对象,没有了一个可以坚持他们向前进的精神力量,他们单纯只是为了军饷而战,只是为了那可能根本就落不到他们头上的军功而战,他们感受不到开疆拓土的荣誉和追亡逐北的使命感,自然也就感受不到自己作为军人不能临阵逃脱的耻辱感。

    到了明末乃至清代,自然更甚。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李荩忱这样大肆宣讲卫青、霍去病乃至赵子龙和陈庆之的事迹不现实,可是李荩忱知道短短的几代人之间,一支军队就会因为没有奋进的目标而堕落成什么样子。不能一直渴求一支军队会有名将层出不穷,而且历史证明,就算是真的有名将诞生,一旦他的思想和策略等等完全落后于时代,那么他就算是名将也不过只有任人宰割的命运。

    从当初的跨越葱岭到后来的兵败潼关,一代人之间,唐军发生了什么,李荩忱很清楚。这支军队可以承受胜利,但是无法承受失败。所以李荩忱需要一支能够不畏惧牺牲、坚决向前的队伍,这样才能让他和他的后代支撑着这个王朝将浪潮席卷向更远的地方。

    饮马波斯湾,历史上大唐的全盛啊!

    “这未尝不是好事。”杨约站在杨素身边,低声说道。

    “这当然是好事。”杨素哈哈笑道,“某都感觉某的身上有用不完的力量,封狼居胥,燕然勒石,那可是真的名垂青史啊,某杨素这一辈子能做到这一点,弘农杨氏的列祖列宗都会自豪的!”

    杨约有些诧异的看着杨素,自家这个兄长一



第一千八十二章 徐陵讲学
    而庾信擅长于宫体诗,徐陵则擅长于民间诗词,尤其是对汉乐府等诗词的搜集,更是让这种和靡靡之音的宫体诗截然不同的诗歌第一次系统化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自从去年庾信去世之后,徐陵更是成为硕果仅存的文学大家,之前徐陵一直在官场之上,甚至很多人都已经忘了他这一重身份,可是随着徐陵担任成都书院的山长,开始给书院的人讲学,人们反倒是都已经不在意他曾经都是什么身份了。

    这样的大师讲学,甚至还是免费旁听的,对于士子们来说自然是趋之若鹜,甚至还有一些商贾和官吏也都来捧场。

    毕竟现在至少巴蜀这边是和平安稳了,大家也都想学点儿东西,至少不显得自己那么粗鄙。

    “听闻两位兄长在这里,我就抓紧过来找你们了。”李渊笑着说道,他这喘气太急可不是因为体力不好,而是因为着急见到杨素他们。

    “走,咱们也去看看。”杨素一挥手。

    而杨约此时也问道:“阿渊,你在书院待了两天,可有什么收获”

    “收获”李渊叹了一口气,“其实是没有什么收获,书院之中讲的东西我差不多都知道。”

    “这是肯定的,”杨约不由得苦笑,“你好歹是陇西李氏的出身,从小接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而书院是面向寒门子弟甚至是普罗大众的,这些人有的甚至都不认字,自然不可能多讲什么东西。”

    “不过倒是史课还有术课很有趣,”李渊想到什么,“先生们上课并不是一板一眼的念书,而是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好多都是正史上没有记载的,我之前也不知道。至于那术课就更好了,竟然在书院之中教授剑术,甚至还有一小片专门用来射箭的地方。”

    杨素眉毛一挑:“这倒是很有趣啊。”

    李渊点了点头,拍了拍自己的腰间,这个时候杨素和杨约方才发现,这个小子的腰间竟然配着一把短剑:“这是学院给所有上课的人统一发的,当时还有人说自己不是武夫,结果你们猜孝穆公是怎么反驳他们的”

    杨素笑道:“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也。学院开设这样的课程并没有错,是他们太狭隘了。”

    “到底是处道兄!”李渊少年老成的点点头。

    而前方便是徐陵讲学的地方,已经坐了不少人,甚至还有一些军队上的主簿们在这里。这些主簿多数都是投笔从戎的读书人,现在有机会能够听到徐陵讲学,他们自然不客气。

    “这《诗经》之中和战争有关的诗词本来就不少,而屈原也曾经写过《国殇》这样的篇章”

    看着坐在树下的徐陵侃侃而谈,杨素急忙拉着李渊他们坐下。几名主簿都看到了杨素的身影,下意识的想要打招呼,但是被杨素打手势制止了。这一刻他更想把自己当做一个认真听课的学生。

    ————————-

    “见过参军。”徐陵微笑着对着杨素一拱手。

    “孝穆公客气,晚辈不敢当。”杨素急忙还礼。

    徐陵顿时笑道:“老朽不过是一介草民,参军则是太尉府之下第一人,向参军行礼是应该的,规矩不能破。”

    杨素微微颔首:“孝穆公刚才所讲,晚辈听着颇有受益啊。”

    徐陵刚才讲



第1086章 祁山风起
    找读书人,那里可就是一批一批的读书人。

    “你们可以派人过来宣讲,老夫会配合的。”徐陵当即说道。实际上他在学院之中注重于对读书人的体能、剑术等等培养,也未尝没有这样的心思。

    现在朝廷实际上在文官方面并没有太大的缺口,新的行政区划实行了之后,很多冗杂和重叠的官职都被去掉,对于人才的压力自然也就减少了很多。再加上现在李荩忱还没有完全明确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到底应该如何安置,所以作为山长,徐陵必须要给自己的这些弟子们谋求一个后路。

    从军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在这个时代,军队中的主簿位置超然、军饷丰厚,而且还能满足很多人投笔从戎的愿望,平时的工作也不算非常劳累,主要就是给士卒们上课还有写战报什么的,不需要跟着军队训练,甚至才能够教书育人,这绝对是很多寒门子弟求之不得的,而对于世家子弟来说,能够凭借这个机会进入军中谋求一个上升的台阶,也不失为良策。

    要知道所谓的世家子弟,可不都代表着可以高枕无忧,一些规模庞大的家族,比如徐陵的吴郡徐氏,数百年传承,早就已经开枝散叶。

    家族之中的庶出和旁支虽然还顶着徐氏的名号,但是除非才华出众,否则很难再顶着家族的名号享受什么社会上的偏爱,九品中正制的官员推荐一般和他们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还不如另辟蹊径、进入军中。

    杨素显然也是拿捏到了这一点,所以根本就不担心招不到人。而作为山长的徐陵也愿意做这个顺水人情。

    “多谢孝穆公了。”杨素郑重拱手。

    徐陵捋着自己的胡子摆了摆手:“老夫已经老了,能做的不多了,力所能及吧。”

    看着徐陵缓缓离去的身影,杨素一时无言。而杨约在旁边低声说道:“这真是令人看不透。”

    “他经历的沧桑太多了,所以心态远比我们复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我们,对这个新的王朝,他并没有恶意。”杨素淡淡说道,“这不过是一个想要为结束这乱世多做些什么的老人,我们没有必要怀疑他想什么。”

    等徐陵走了之后,已经收到成都书院方面消息的牛弘笑眯眯的看着杨素走过来,态度和之前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没有想到杨素这个参军竟然还真的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可以啊,处道。”牛弘哈哈大笑着给了杨素一个熊抱。

    他现在是武毅将军,虽然相比原来的威烈将军还在杂号将军的范畴之内,但是本来从汉中之战后,牛弘也没有多少功劳,而且这武毅将军的名号虽然还是杂号将军,但是意思可是截然不同的。当朝的太尉萧摩诃和车骑将军裴子烈都是从这个位置上升上去的,可以说武毅将军就代表了下一个提拔人选,只要牛弘能够立下功勋,上升一层并非不可能。

    “书院那边估计最近能够给你再补充二十个人,但是你可得好好保护好这些人,”杨素沉声说道,“除了什么问题,到时候就是孝穆公亲自来找你算账了。”
1...248249250251252...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