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除非他们是佯攻······

    可是真正的敌人又会从哪里来的?至少现在邺城和晋阳都还在北周军队的手中,幽州是不折不扣的大后方。

    这帮南蛮子,莫非还能插上翅膀飞过来不成?

    这有些反常,不,这很反常,但是独孤永业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反常,只是多年征战的第六感在不断的向他发出警报。

    独孤永业攥紧了拳头,他有一种即将落入陷阱的感觉。

    可是完全不知道敌人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设下的陷阱,就这样被牵着鼻子走。

    外面传来了些许声响,独孤永业心烦意乱的推开门,想要让亲卫们小点声,却发现他们是在搬动院子里的莲花缸。

    火?

    不对。

    水?

    有可能!

    准确的说,不是水,而是海,是茫茫大海!

    独孤永业霍然转身。




第两千零一章 “如数”,“足额”
    敌人或许不会插上翅膀,但是他们有海军、有战船,即使是浩瀚大海也能如履平地。

    从燕郡向东,一片空白,只有零星村镇,而再向东,就是一望无垠的苍茫大海,只不过在舆图上并没有勾勒出来罢了,甚至就连海本身都已经擦着舆图的边缘,这让人在看舆图的时候会很自然的忽略掉大海的存在,毕竟幽州之外的这片大海,本来也没有什么人航渡,甚至就连沿岸的村寨都没有几个。

    可是真若是如此的话,敌人的海军又会怎么前来呢,他们不可能携带太多的兵马或者粮草,尤其是他们如果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的话,固然幽州这边沿岸没有什么居民,但是南方的南皮郡等地,海岸线不但有很多居民,而且因为毗邻青州的原因,甚至还有军队屯驻,战船浩浩荡荡开过去,他们不可能一点儿都察觉不到。

    除非······

    除非他们早就已经安排了人在沿岸接应。

    独孤永业似乎想起来什么,环顾周围,幕僚和属官们一个个鸦雀无声,都等着独孤永业的命令。他们从来没有见总管如此纠结和担忧,可是他们却帮不上什么忙。

    “快去,把去年燕郡以东,尤其是?水下游的村寨税收情况都找出来!”独孤永业按着额头挥手。

    幕僚们面面相觑,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不应该去找居庸关兵马粮草的资料么?

    “快去啊,还愣着干什么?!”独孤永业大喊道。

    大家这才回过神来,一哄而散。

    幽州虽然地方大,但是村寨总共就那些,甚至论数量还比不上面积小足足一倍的青州,因此这些资料找的很快。

    独孤永业粗略的翻了一遍,就察觉到了不对,伸手敲了敲上面明确记录着的?水下游几个村寨缴纳税款的情况。

    “如数”、“足额”,这四个字看着是那么刺眼。

    看看?水中上游甚至靠近燕郡的那些村寨,缴纳税款要么就是拖欠,要么就是很迟才送来,只有这几个村寨,按理说应该是在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竟然这么听话,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并不希望官吏到村子里去催收,更说明他们那里没有鬼才怪!

    独孤永业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南蛮的白袍埋下的暗子。

    “快,传令下去,燕郡、渔阳郡速速备战!”独孤永业挥手,“研墨,某要传书燕郡!”

    幕僚和属官们也大约猜测到发生了什么,虽然他们对独孤永业做出这样的判断将信将疑,但是独孤永业在幽州这么长时间,也已经有足够的威信,他如何吩咐,手下的人自然信服。

    ——————————

    幽州刺史崔彦睦并不在燕郡,而在?水上。

    崔彦睦出身清河崔氏,现在冀州还在北周的掌握之中,清河崔氏虽然也渴望能够离开北周的魔爪,和闻喜裴氏那样解脱,不然的话这些年的家底就有可能真的被宇文宪给扒拉干净了,但是毕竟人家的刀还架在你的脖子上,这种事想想也就好了,干是不敢的。

    而崔彦睦和清河崔氏本家的关系并不算深,并且他之前一直是在中原一带为官,后来北周统一北齐之后,考虑到崔彦睦到底是北方出身的,所以把他调到北方来,一直留在了幽州。

    对清河崔氏,崔彦睦没有太多的感情,甚至对北周,崔彦睦都没有太多的归属感,他秉承的是明哲保身的原则。反正我现在身在幽州,是不折不扣的大后方,那么我就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维持好这一方的和平安定就好了。

    他这个幽州刺史,头上还顶着一个兼顾民政的幽州行军总管,所以说是空架子也不为过,只不过独孤永业为了表示自己没有大权独揽的意思,主动规避到了昌平郡,把幽州的民政事务实际上还是交给了崔彦睦。

    崔彦睦和独孤永业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冲突,也没有什么默契好感,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崔彦睦处理好民政事务,再交给独孤永业过目一下就好了,独孤永业一般不会表示反对,而他提出什么修改意见的话,崔彦睦基本也会全盘接受。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温不火,这自然是最让宇文宪放心的模式。

    毕竟幽州这个大后方,是宇文宪最后的退路,宇文宪本身也不希望看到幽州的两个主官相互之间发生冲突,同样也不期望他们两个联起手来,不然的话到时候宇文宪一旦兵败撤退到了幽州,结果被两个人联手威胁的话,宇文宪就成了光杆司令了。

    不过宇文宪并不知道的是,崔彦睦和独孤永业的儿子独孤须达还是有很多矛盾冲突的,两个人蹲在一座城里,谁都管不了谁,自然越来越看对方不顺眼。

    好在他们两个也知道现在不是内部起冲突的时候,所以崔彦睦经常带着官吏在?水沿线巡视,而独孤须达则经常跑到燕山下或者渔阳郡操练兵马,尽可能的避免面对面。

    现在崔彦睦就正在视察?水沿岸民政的路上,不过他也不会走太远,到潞口镇就会折回。

    这次到潞口镇,有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接见一下周围村寨的村长,给大家打打气。今年春耕进行的还算顺利,收获的时候可不能掉链子。

    ?水沿岸,是崔彦睦重点打造的耕作区域,尤其是从燕郡到潞口镇这一带,虽然算不上良田千万顷,但是也颇有几分安宁繁荣的景象。

    相比于中原的战火纷飞,幽州这里虽然在之前饱受战火摧残,但是至少近些年草原上突厥人销声匿迹、薛延陀人又没有多大的胆量越过长城南下,所以幽州反倒是成了难得的世外桃源。

    除了农田之外,?水北岸还有大量的冶铁作坊,也是崔彦睦和独孤永业的心血。

    北周军队的甲骑衣甲就是从这里打造出来的。

    崔彦睦每次都得亲自在冶炼工坊走一走,看着那些炉子冒烟,才能放心。

    潞口镇已经近在眼前,这个镇子位于潞水入?水的地方,自然而然形成集镇。

    “恭迎刺史!”码头上已经站着本地几位族长。

    潞口镇是一个自然形成的镇子,崔彦睦也没有专门安排官员来管理,只是配备了相应的吏员,而镇子本身实际上是本地的几个家族共同维持秩序的。



第两千零二章 刺史的欣赏
    北周现在即使是中上层的官员也都有很大的缺口,往往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没办法,人才多数都已经流入大汉,而北方的世家也都秉持着不反对但也不配合的态度,所以宇文宪在从世家那里获得足够支撑战争的钱粮之后,自然就不可能再获得世家们在人才上的全力支持。

    这或许就是饮鸩止渴。

    但是崔彦睦也知道,宇文宪根本没得选。

    世家已经尾大不掉,北周不足以威胁到世家了,甚至反过来还得仰仗于世家的忠诚。

    这潞口镇,就是偌大北周的一个缩影罢了。

    崔彦睦派不出人来,而且就算是他派出了人,本地的这些已经成长为地头蛇的世家,又如何会听从号令?

    体会到了当老大的感觉,谁都不愿意再有一个人冒出来压自己一头。别看这几个老者见了崔彦睦就跟见到青天大老爷一样,但是背后里谁没有自己的盘算?

    符合他们利益的决定,他们比谁都拥护,一旦伤害到他们的利益,这些家伙会比南蛮更恶毒。

    崔彦睦倒是并不打算坐以待毙,任由事态这么发展。

    所以他这一次前来也是为了给这些家伙们提个醒,现在战局虽然正在向着对北周越来越不利的方向发展,但是至少还没有发展到完全失控的地步,至少在幽州,在这一方土地上,北周还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即使是冀州失守、邺城也丢掉,幽州也还是北周的。

    这些家伙们最好不要有什么别样的心思,不然的话就别怪崔某人不念及旧情。

    崔彦睦虽然只是文官,但是他并不是没有底牌。

    一来就算是他平日里和独孤须达有冲突,可是双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一旦幽州的基层出现动荡,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因此在维持基层稳定上,只要崔彦睦需要帮助,独孤须达肯定不会放任不管,更何况在独孤须达之上还有独孤永业。

    二来崔彦睦也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这潞口镇,他曾经接见过周围不少村寨的村长和寨主,这些村寨都没有发展到和中原坞堡那样自成一体的模式,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诉求会更小,而且也更倾向于听从朝廷的掌控,因此崔彦睦完全可以把眼前的这几个人收拾了之后,再换上更加听话的人。

    虽然这是乱世,虽然这是偏远的幽州,但是只要是有人的地方,有社会的地方,那么就会有人渴望权力,渴望成为人上人,因此崔彦睦从不用担心找不到这样的人。

    比如他之前曾经见到过的那个柳述,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可惜他的村子实在是太偏远了,不然的话崔彦睦根本不会犹豫到现在,早就已经用柳述把眼前的某个只想着这一亩三分地上事情的老头给换掉了。

    “韩老,蒙老,许久不见,精神矍铄啊!”崔彦睦和这几个族老寒暄着。

    “刺史客气,请!”被称为韩老的正是昌黎韩氏的一支偏房的族长,带着族人避难于此。同样出身偏房,他认为自己和崔彦睦之间是可以平起平坐的。

    殊不知在崔彦睦的心中,昌黎韩氏不过就是地方世家罢了,又如何能够和清河崔氏相比,只不过是现在还有用到他的地方,所以现在只能捏着鼻子客气客气罢了。

    “各村村长和寨主都已经召集了么?”

    “是的,都已经在等候了。”韩老笑道,“刺史光临潞口镇,潞口上下蓬荜生辉,谁敢不来?”

    最后这句话里明显带着嘲讽,“谁敢不来”,分明是你们刀剑相加逼迫大家前来的罢了,难道还真的以为大家愿意来?

    崔彦睦皱了皱眉,假装没有察觉到什么,径直向前走去。

    ——————

    柳述前来潞口镇的本意是想要刺探一下消息,这里是?水和潞水交叉的地方,也是渔阳郡和燕郡这两个幽州重镇的行人商贩往来的必经之地。

    虽然从陆路走更近,但是大宗货物之类的还是走水路比较方便,另外沿途都有村镇也更加安全,毕竟从渔阳直接到燕郡,需要沿着北方的山脉走,有不少打家劫舍的。

    因此潞口镇虽然绕远,却成了很多人的必由之路,各种消息自然也不少,除了?水下游的“根据地”之外,幽州白袍最大的落脚点并不在燕郡城里,而是在这潞口镇,足足有五个人。

    虽然寒酸,但是柳述总共能够指挥的白袍嫡系就没有多少,五个人已经三分之一了。

    结果柳述也没有想到,在半路上竟然收到了刺史前来视察,大家都要来参见的消息。

    柳述没有想到崔彦睦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跑出来视察,对这位幽州刺史,柳述其实并不能算非常熟悉,毕竟幽州真正做主的不是崔彦睦而是独孤永业,因此白袍搜集情报的侧重点一直都在独孤永业身上。

    不过两人倒是曾经见过面,柳述甚至能够感受到崔彦睦对自己还是很欣赏的。

    不管怎么说,柳述也是这潞口镇众多村寨之中少有的几个乖乖把粮食缴纳上去的村长。

    既然崔彦睦来了,那就不妨见一见,没有什么比从这位幽州刺史的口中听到的情报更加准确地了。

    因此当柳述站在潞口镇韩氏府邸门前见到崔彦睦的时候,崔彦睦很高兴,柳述也很高兴,只是双方都不太清楚,对方为什么这么高兴。

    “柳老弟多日未见,有些清减?”崔彦睦笑着说道。

    海军那帮家伙迟迟不到,某能不担心么,可是真的茶饭不思了好几日。柳述腹诽一句,脸上也挂了假笑:“春耕刚刚结束,一直在指挥大家耕作,瘦了点是应该的,反正还会再长回去。”

    崔彦睦打量着柳述,忍不住赞叹道:“若是给予大任,柳老弟当能为国之栋梁。”

    某现在就已经是国之栋梁了。

    柳述撇了撇嘴。

    崔彦睦并没有注意到柳述的神情,而是忙着和其余的人寒暄。

    除了柳述这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之外,其余的村长和寨主们显然都是不折不扣的土包子,能够得到刺史亲自接见,一个个受宠若惊,甚至连话都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了。

    等到崔彦睦再转过来的时候,柳述已经悄然入席。

    宠辱不惊,这家伙很不错。



第两千零三章 席间惊变
    出身世家的崔彦睦,对于那些一个个就像是土狗一样围着自己的村长和寨主们,心中自然是不屑一顾,反倒是对自己并不怎么感冒的柳述,引起了崔彦睦足够的兴趣。

    这个家伙看上去也土里土气的,但是性格和其他人不一样。守着自己的几个村子,一直无欲无求,不知道他是真的想要过这种隐居的生活,还是对崔彦睦现在开出的条件并不满意呢?

    崔彦睦饶有兴致的看着柳述的背影。

    这个家伙似乎让人看不透啊?

    保不齐真的是世家子弟出身,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得不隐居于此。

    只是看他选择的那远离市集人烟的地方,就知道这个人肯定不是为了蝇头小利就会奋不顾身的人,要么就是在静待时机,要么就是在躲避什么。

    希望是前者吧,他要的时机,自己可以给他。

    柳述难得有些紧张,因为他发现崔彦睦正在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对他应该是很感兴趣。
1...507508509510511...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