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参见陛下。”左卫将军樊毅见到大步走城门的人,急忙恭敬的一拱手。而另外一边都官尚书裴忌同样带着几名随驾大臣迎来。整个大司马门除了禁军士卒之外,也只剩下这寥寥可数五六个官员。
至于其余的人都去了哪儿,大家心知肚明。
按照礼仪流程,百官于石头山下迎接,而陈顼会在宫城大司马门校阅军队。届时李荩忱会率军在城外略微停留整顿,而百官趁此机会返回大司马门和陛下一起校阅。
现在还不到时候,徐陵和吴明彻等人应该还在赶过来的路。
“平身。”陈顼一挥衣袖,略微有些烦躁。刚才已经有人将码头的情况送过来了。
徐陵和吴明彻争先恐后的邀请李荩忱,已经让陈顼感受到了一股沉重的压力。只有趋炎附势的人才会天真地以为东宫在朝堂已经是只手遮天。
真正掌握了大量人力物力和人脉资源的,终究还是徐陵和吴明彻这两个人,三朝老臣可不是说说而已,他们的门生故吏、这些年提拔任用的部下拉出来完全可以重新组建一个王朝的班底。
更重要的是,徐陵和吴明彻本身具有相当的领导能力,这意味着这个团体或许不会有如李荩忱的小团体那样在绝境挣扎求生存而不断地创造迹,但是也不会像东宫那样看去势力庞大,实际内里是一盘散沙。
东宫之所以外强干,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陈叔宝这个精神支柱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而现在主持东宫的沈君高、傅縡等人以及因为幸进而位的江总、孔范等人,显然都很难站出来一手统筹整个东宫团体——东宫之的其他人不会轻易的听从他们的调遣,而身为陛下的陈顼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接班人在这个时候彻底沦为傀儡。
这些都是底线,是不能触碰的,而明眼人都清楚,在这等朝堂斗争的关键时刻,一个团体甚至连领袖都没有,那是根本发挥不出来全力的。
这种种的禁锢和限制,自然而然也导致东宫团体注定了庞大却没有办法为陈顼之助力。
陈顼对此很清楚,所以他从来没有幻想过能够直接将东宫的班底搬过来取代现在朝堂的这些人。
可是现在李荩忱却让陈顼感到惊慌,徐陵和吴明彻这朝堂的武官员都站在了李荩忱那一边,如此一来陈顼能够倚仗的臣子已经寥寥无几了。
不知道徐陵和吴明彻到底是不是此倒向李荩忱,但是可以肯定这两个人暂时虽然还动不得——将朝武之首都拿下去了,陈顼也得考虑一下朝野之间的迎向,但是可以肯定,这两个人之后已经无法为自己所用了,至少是在对付李荩忱的事情。
或许现在城墙站着的是最后自己还能够信任的臣子了。陈顼如此默默想着,看着远方的石头山。
金银钱财、爵位甚至还有自己最爱的女儿,李荩忱那里像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不管自己付出了多少,到头来李荩忱依旧阴魂不散。难道最后自己付出的,肯定是皇位和江山?
“陛下,孝穆公和大司空他们过来了。”樊毅恭敬的说道。
陈顼微微侧头,樊毅是因为什么调回来的他很清楚,李荩忱的弹劾和萧摩诃等人的附和让这个镇守荆州多年的荆州刺史到头来甚至连参与到荆州后续战斗之的机会都没有,只身一人返回建康府担当左卫将军指挥禁军。
可以说这是荆州之战南陈这边最大的受害者。
而害了他的自然是李荩忱和萧摩诃。
此时陈顼已经来不及去细想樊毅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犯下这样的错误,即将到来的徐陵和吴明彻的身后,似乎站着李荩忱的影子,让陈顼有一种深深的无力甚至是恐惧。
他像是落水的旅人,想要抓住救命的稻草。
“辛苦了。”陈顼微笑着说道。
樊毅显然对于陛下突如其来的慰问很是诧异,不过他旋即微微低头遮挡住脸难以掩饰的微笑,沉声说道:“臣本职所在。”
“不错,很好!”陈顼伸手拍了拍樊毅的肩膀,“今日你护卫有功,回去之后朕会安排内府赏赐。”
简直是从天而降的馅饼,樊毅一时间喜眉梢。
在朝野之间混迹这么久,樊毅也能猜到陈顼为什么会突然向自己示好,李荩忱如今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而这颗新星未免太过于明亮,甚至遮掩了紫微星的光芒,所以陈顼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帮助自己打压。
显然樊毅是陈顼选择的人。
若是换做别人,此时心里恐怕都得掂量掂量,陛下的信任固然很重要,但是自己将要面对的对手却未免过于强大。李荩忱这个小妖孽自然不用说了,现在李荩忱的身后明摆着站着萧摩诃甚至是徐陵还有吴明彻这等老妖孽和实权人物,想要挑战李荩忱实际是在和半个朝野的武作对。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闹不要脑袋都保不住。
当初一时间风头无二的扬州刺史陈叔陵现在是什么下场,大家心里可都清楚。皇子尚且如此落魄,若是换作一个没有皇家血脉的人,恐怕直接身首异处了。
可是对于樊毅来说,这确实一口毒馅饼,他知道很危险,但是他更迫切的获得力量来击败李荩忱。
樊毅被贬返回京城,手的兵马只剩下了这些禁军,和当初掌握天下兵权的萧摩诃虽然同样是左卫将军,却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当初萧摩诃的左卫将军是作为一个跳板,而现在这个官职显然是给樊毅养老的。
如果樊毅什么都不做的话,最终的可能是老死任或者疲惫了直接解甲归田。
如此一来整个樊家的未来也一片灰暗,自己的弟弟樊猛此时虽然还在淮西,但是左边是萧摩诃、右边是吴惠觉,都是吴明彻体系之的人,一个是吴明彻一手提拔的亲信,一个干脆是吴明彻的儿子。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45/45549/
(iishu)是,,,,!
第二零五九章 局里局外
【】(iishu),
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权倾南北第四卷定风波 第二零五九章 局里局外( )宇文宪的底线在哪里,宇文招明显是不知道的,很有可能就连宇文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条件。
北周军队经过白天的一战,实际上已经把外强中干的特点暴露的淋漓尽致,就连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刘休征,在得知北周军队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反击最终都被汉军击退之后,刘休征实际上就已经对北周军队能够取得白沟之战的胜利不抱希望了。
甚至宇文宪派人前来和谈,也在刘休征的预料之中。
只不过宇文招的态度,超乎了刘休征预料。
按理说宇文招应该积极主动为北周的生存而努力才是,可是眼前的这位赵王殿下,好像就是在战地观光旅游的?
宇文宪派遣宇文招前来和谈倒是没有做错什么,现在北周内部能够让宇文宪信任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但是刘休征看着这个明显有些颓废的赵王殿下,感觉宇文宪所托非人。
不过宇文招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快速吃了那个菜团之后,他径直说道:“皇兄的意思,先生也应该从信中看出,现在战局不利,继续打下去恐怕只会让我们连招架之力都没有,因此此次和谈并非皇兄的缓兵之计,而是真心实意,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大周已经没有一战之力,假如南蛮迟迟不肯答应的话,我们也不惧怕鱼死网破!”
刘休征不由得苦笑一声。
鱼死网破?恐怕现在的大汉军方巴不得这场战争继续进行下去呢。在大汉这么多年,刘休征很清楚大汉内部的矛盾,军方才不在乎钱财的消耗,只要能够打赢、建立更多的功勋,那些文官累死累活就累死累活吧,因此休战的最大希望其实还在于那些文官们身上。
可是宇文宪现在提出的这些条件,易地而处,刘休征并不觉得陈叔慎等文官就会接受。
现在也只能先开价,然后再等着对面还价了,不然的话连汉人的底线和基本态度都拿捏不准,那这谈判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殿下漏夜前来,应该也累了吧,明日和谈,尚且还需全力以赴。”刘休征尽可能的让自己看上去淡定一些。
还不等宇文招回答,营帐的帘幕就被掀开,进来的也是刘休征的心腹,他凑上前低声说道:“先生,许君派人前来说,大汉陛下已经修书一封,请先生送往大周营寨,越快越好。”
刘休征心里咯噔一声,不由得皱紧眉头:“让我前去北岸?”
旁边的宇文招当然也听到了:“此是何意?”
刘休征瞥了宇文招一眼,和谈还没有开始,会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甚至需要他亲自走一趟?可是现在北周最需要的就是拿出诚意,既然是李荩忱亲自修书,那自然得需要有一个足够分量的人送过白沟。宇文招是北周的正使,自然不合适,那么就剩下刘休征了。
这是想要把自己支开,为什么?
难道宇文招和大汉之间早就已经有所密谋,所以他们必须要避开自己才能商议?
可是又是什么密谋,需要瞒着自己这个宇文宪的心腹呢?
莫非是······
“先生?”宇文招看到刘休征出神,不由得好奇喊了一声。
刘休征回过神来,摆了摆手:“没事,既然汉人亦如此重视,那就至少说明并非没有可谈的,那明天某就亲自去一趟大营,算起来某和陛下也已经有四五年未见,也应该面见陛下,汇报情况。”
宇文招只感觉刘休征的反应有点奇怪,不过见刘休征都已经这么说了,那宇文招自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刘休征起身:“此事事关重大,某现在就渡河前往我军大营,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和谈之事恐怕要先交给殿下。”
现在就走,早去早回,不然迟则生变。
宇文招颔首:“分内之事,还请先生放心。”
反正具体的条件宇文招都知道,因此并不怯场,谈不拢的话,大不了就拖延时间等着刘休征回来就是。
宇文招的满口答应,让刘休征更是觉得古怪,但是他也只能郑重说道:“大周上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臣亦相信以殿下之聪慧,自不会负陛下所托。”
这话说得,更加古怪,让宇文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不过他觉得应该是刘休征有所感慨,反正是夸奖自己的,受着就是了。
而刘休征看着宇文招没有什么变化的神情,心里愈发的担忧。
这位赵王殿下,到底是什么都不明白还是什么都明白?
不管哪一种,都很让人放心不下啊。
希望自己的这点儿提醒,能够让他想起来陛下的恩泽,至少不会做出什么对不起陛下的事来。
掀开营帐帘幕,夜色深沉,即使是快要入夏,风里依旧带着几分寒意,前路更是无比黑暗。
刘休征深深叹了一口气,此时的大周,不就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么?
恐怕就连一向足智多谋的陛下,也不知道前面会有什么了吧?
原来的时候,刘休征常常以隐者自居,认为自己是整个天下大局的局外人,天下风云变化,他只冷眼旁观,而自从接受了宇文宪的任务前往江南之后,他发现自己已经逐渐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局中人,他想要操控天下大势、操控芸芸众生的性命,结果到头来发现,自己也不过只是一枚棋子罢了。
局里局外,局势变化之快,刘休征自己也看不清楚,只能随波逐流,任由这时代的洪流推动着向前走。
————————————
前半夜在医院之中看望病号,顺便“慰问”了一下几个劳苦功高的妻妾,这是在计划之中的,但是宇文宪派人前来和谈,这个还真的不在计划之内,因此这一番折腾之后已经过了子夜。
简单洗了一把脸,李荩忱连衣服都没有脱,直接卧倒在床上。
尉迟贞已经睡了一会儿,不过没有李荩忱在旁边,应该睡得不是很沉,虽然李荩忱已经尽可能的轻手轻脚,但还是把她吵醒了,此时迷迷糊糊的凑过来:“陛下,什么时候了,怎么才回来呀?”
李荩忱揽过来她:“早就过了子时了。”
“医院那边有什么事么,怎么这么慢?”尉迟贞担忧的问道,“要不要妾身过去帮忙?”
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权倾南北》,“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iishu)是,,,,!
第二零六零章 当随大树共迎风
【】(iishu),
“医院那边没什么大事。”李荩忱摇了摇头,“宇文宪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和谈,因此和他们商议到现在。”
“要和谈了?”李荩忱的话让尉迟贞有些诧异,大战打到现在,大汉无疑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个时候和谈,对于大汉来说不一定就是很好的选择吧?
“难说。”李荩忱叹了一口气,“现在宇文宪是怎么想的尚且不得而知,朕怀疑他很有可能是想以此行缓兵之计,不过一切还要等对岸传回来消息,以及白天见到宇文招之后才可得知。”
尉迟贞点了点头:“那陛下以为,宇文宪是真心的么?”
“穷途末路,没有选择罢了。”李荩忱径直说道。
尉迟贞应了一声,枕着李荩忱的胳膊:“那陛下也早些休息吧?”
“放心了?”李荩忱笑道。
尉迟贞的心思被看穿,低低应了一声。
尉迟家和元家现在作为鲜卑人被大汉所重用的模板,未来自然是前途无量,比如元氏的很多子弟都已经进入大汉的学堂之中,学习大汉的先进思想,而尉迟家的子弟也开始逐渐走入军中。元氏和尉迟氏相互配合,也不是没有从大汉站稳脚跟的可能,但是前提是不会再有比他们更加优秀的榜样。
宇文氏显然就是很优秀的榜样,曾经的北周皇室,在任何角度上来说都比元氏和尉迟氏更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一旦宇文氏乖乖投降大汉并且成为大汉的顺民,那么朝廷肯定会选择以此大作文章,届时宇文氏自然就会取代元氏和尉迟氏的地位。
之前两家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宇文氏已经陆续有投降的子弟受到重用,甚至有的还是诸如宇文忻这样的封疆大吏,尉迟氏和元氏不可能不心怀忧虑,一旦他们的地位被取代,那么他们将很有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尉迟贞被送入宫中,自然也是这个抱团取暖的小集团想要巩固一下自己在宫中的话语权。
因此当李荩忱表示宇文宪只是现在没得选择的时候,尉迟贞松了一口气。陛下能够看出来宇文宪并不是真心实意的,那自然就不可能真的重用宇文氏,相比之下,尉迟氏和元氏早就已经变成无根飘萍,只有在大汉重新落地生根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两家也比宇文氏更加容易得到重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