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妾身可不敢安排陛下。”乐昌回了一句。
“朕陪皇后逛街如何?”
乐昌登时翻了翻白眼:“陛下是想要把洛阳城内的内府各处走一遍吧,让妾身来当这个向导。”
尉迟贞有些诧异的看了乐昌一眼,李荩忱昨天是向尉迟贞透露过自己的打算的,而乐昌却并不知道。
结果陛下只是随口一提,乐昌就已经揣测出他的意思。
这就是老夫老妻之间的默契么?
尉迟贞表示实名制羡慕。
“不错,愿意么?”李荩忱含笑。
“如何不愿?”乐昌转身给自己梳妆。
李荩忱匆匆批阅好奏章,径直走过来帮乐昌。
接过来梳子理顺秀发,接着,秀发在他的手里轻松挽起,动作之熟练,不亚于乐昌自己。
“陛下最近给多少女孩子梳过头啊?”乐昌含笑问道。
李荩忱登时一本正经的说道:“不多不多,你都认识。”
乐昌轻轻握住他的手,饶有兴致的问道:“那倒让妾身知道知道,都有哪几个认识的姊妹?”
“大汉皇后啊。”李荩忱缓缓说道,“认识不?”
乐昌笑了出来:“还有么?”





权倾南北 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戏诸侯”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没了。”李荩忱举起另一只手,“朕以朕的信誉发誓。”
“陛下还有信誉啊?”乐昌惊讶的说道。
“没有么?”李荩忱的手已经不老实的开始捣乱。
乐昌登时没了力气,软软的靠在他的怀里:“有,陛下最有信誉了,求求陛下,快放手吧。贞儿她们还看着呢。”
李荩忱这才松开手,笑着说道:“这就是不信任朕的下场。”
而旁边的尉迟贞吐了吐舌头。
明明前天还给繁儿姊姊梳头来着。
这么娴熟的技术,骗谁啊。
当然陛下是要面子的,这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李荩忱似乎感受到了尉迟贞时不时瞥过来的目光中蕴含的意思,对着她嘿嘿一笑。
尉迟贞只觉得背后一阵寒意,果断的去整理奏章了。
——————————
返回洛阳的第一天,陛下召见了太尉府和海军主帅,传达出的自然还是大汉有可能在某个地方发动战争的信号,不然王昌不应该出现,西北战事收尾的话和海军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回到洛阳的第二天,李荩忱便先去视察了户部和御史台这两个一个负责掌管财政、一个负责监察的部门,表达了自己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百官监察体系的重视,这自然也传达出来另一个信号,大汉依然要打牢经济基础,并且有可能进行新一轮的吏治改革,或者至少是清查工作。
李荩忱才刚刚从御史台出来,大汉各级报纸的记者就已经在御史台门外等候,不过今天并没有采访环节,所以实际上留在这里的记者只是为了避免有什么突发情况发生,自家没有人在此地随时记录罢了,而陛下视察御史台的新闻,此时应该都已经写的差不多,准备付梓了。
陛下看上去心情不是很好。
这是所有人在躬身行礼时,用余光看到的。
作为记者,他们的嗅觉显然更加敏锐。
这说明很有可能有人要倒霉了。
李荩忱转身就上了马车,而御史台的一应官员齐齐行礼送行。
殊不知,上了马车之后,李荩忱一直紧绷的脸一下子松了下来。
马车上并不是空荡荡的,乐昌正斜靠在软榻上,捧着一卷书,看的津津有味,见到李荩忱上来,便缩了缩腿,给他腾个地方。跟在李荩忱身后的尉迟贞则是一身干净利落的男装,手里捧着一个本子,另一只手拿着墨笔,饶有兴致的看着记下的内容。
随着报纸的发展,毛笔显然已经不适合记者使用,大家忙着采访和记录的时候,总不能还专门有一个人在旁边研墨,即使是提前弄好,液体也不好携带。
应对记者的要求,工部尝试用石炭打造出了墨笔,实际上就是没有后世铅笔那么坚硬、但是好歹可以书写的铅笔罢了。
当然这背后也少不了李荩忱三言两语的指点。
这么简单的发明,也轮不到李荩忱提出完整的建议了。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李荩忱现在已经看到了很多后世常见的物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虽然形状不一样,叫法不一样,但是一样的功能无疑在提醒着李荩忱,这个时代正在自己已经规划好的道路上快步向前走。
乐昌轻轻笑道:“陛下演戏演完了?”
李荩忱颔首。
没错,刚才很多人看在眼里的陛下的愤怒,实际上不过是李荩忱演出来的罢了。毕竟关于一些官吏贪污腐败或者不作为的奏章,早在昨天就已经送到了李荩忱的案头上。
要是愤怒,也不至于今天进入御史台之后再愤怒。
这个表演从李荩忱进入御史台一直持续到他离开。可想而知,明天就会有不少报纸上出现《陛下视察御史台,神情严肃》之类的新闻。
这足以表明李荩忱对于现在吏治的不满,很容易就揣测出李荩忱接下来会着手整顿吏治。
如此,一些贪污受贿正高兴的家伙们,应该就会先收敛收敛。
“但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乐昌秀眉微蹙。
通过这种“烽火戏诸侯”的方式来震慑下面人,一次两次或许还管用,三次四次,大家就都当看热闹了。
陛下生气又有什么用,也没见把我们怎样啊。
李荩忱登时狡黠的一笑:“第一次和第二次只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罢了,难道朕真的会坐视不管么?现在朝廷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对付西北吐谷浑身上,等稳定西北并且可以向西域踏足之后,朕肯定要把这些家伙全部都收拾了,趁机为新一轮的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腾出位置。”
旁边的尉迟贞自然是听到李荩忱和御史台主事的陈禹、杜齐对话全过程的,当即补充道:
“另外朝廷对外征战,正是这些家伙一直狐假虎威,趁机搜刮民脂民膏。所谓‘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就是这些家伙借助朝廷的政令做出来的。偏偏在明面上,他们还都是一心为公的好臣子。”
“如此说,陛下是不打算把这些人留到进攻高句丽之后了?”乐昌忍不住说道。
李荩忱一笑,不置可否。
乐昌不由得娇哼一声。
这家伙,连自己都瞒着。
不过想想也是,马车之中只有三个人,但是架不住马车外面还是有人的,谨慎一些总没有坏事。毕竟陛下打算着让这些家伙露头之后,一网打尽。
“接下来去哪里?”乐昌懒洋洋的说道。
跟着陛下出来,美名其曰去考察各部以及内府,但是实际上去户部和御史台这些地方,皇后是不方便露面的,不染多多少少都有后宫干政的意味在。而尉迟贞作为李荩忱的小秘书,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所以她跟在李荩忱身边,诸位大臣们也都默认。
不过即使是这样,尉迟贞还是一身男装,免得引起外人不必要的误会。
这个时代的女子,在李荩忱的推动下,社会地位的确有所提升,但是这还有触动到后宫可以干预政事这种底线。内府的建设本来就已经是李荩忱的一种试探了,外廷可以容忍。
而尉迟贞跟在身边,是因为陛下缺少一个能够联络内府和外廷的渠道,外廷在此也是受益的,双方有什么不好说直接解决的矛盾,可以通过秘书监和尉迟贞沟通。




权倾南北 第二三零三章 内府新的财政来源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但是直接让皇后娘娘这内府实际上的领袖直接去干预外廷各部事宜,哪怕只是听一听,外廷都会觉得受到了冒犯,必然会表达不满。
所以也只能委屈乐昌在马车上等着。
乐昌倒是乐得于此。
她本来就不是那种对于权力有很大喜好的人,支撑她坐在皇后这个位置上的最大动力,实际上还是身为李荩忱唯一明媒正娶之大妇的心态。
明明我是家里老大,凭什么做小?
连带着,乐昌必须要承担起来皇后的责任。
不过实际上李荩忱的后宫规模本来就不大,而且也没有多少需要皇后做的。李荩忱也清楚乐昌的性格,一开始并没有让乐昌负责内府的诸多事宜。
乐昌对此当然有意见,她对于内府的权力实际上不感兴趣,但是她在意的是,李荩忱需要人的时候竟然把她放在一边。所以最终还是乐昌出面主持内府的工作。
这自然也让皇后娘娘头疼不已,不过咬着牙也得干。
好在内府内部的工作,已经在李荩忱的帮助下划分的条理清晰,乐昌居中,更多的是起到监督、调解和分配的作用。尤其是调解,后宫之中的妃嫔之间因为出身、地域等等原因,自然而然也是抱团的,每个小山头之间也多有攻讦和不满。
因此这中间自然就需要有一个能够服众、不偏不倚的人调节。
乐昌显然是最适合充当这个角色的。
和陛下认识的最早、性情温和、之前的身份地位又最高,无论是萧湘还是尉迟炽繁,资格都不够。
所以自从内府正式组建起来并且随着大汉的北伐逐渐向外扩张之后,乐昌也是忙得团团转。
像是现在这样能够偷懒看看书什么的日子,属实是太少了。
“去内府。”李荩忱径直说道。
这也是带着乐昌前来的另一个原因。
陛下视察内府,内府的老大总归是要跟着的。
乐昌也坐了起来,整理了一下有些乱的衣襟。
这里所说的内府,并不是紧挨着皇宫的那个内府,不然的话乐昌在宫中等着就是了。那个内府更像是一个驻京的衙门,主要负责的就是将下面的信息简单整理之后转入宫中,由皇后娘娘定夺,有些类似于大汉的秘书监或者之前的门下省。
真正的内府办公衙门坐落在洛阳城西南的新城中,占地数百亩。
现在内府的事业之中,包括书院、医院、慈善堂、茶楼、酒楼、客栈、寺院道观等等,甚至就连青楼楚馆,也都在内府的麾下,由朝廷派遣的女官统一管理。
虽然书院和医院已经划拨出内府,自成一体,但是内府依然有一半的管辖权,自然这两个机构在内府都有办事衙门。
至于大汉的青楼楚馆,也已经取缔了原本的强买强卖,从业人员也得是自愿的,并且有朝廷颁发的上岗证明才可以,不然的话,当地内府管理机构就有资格直接取缔之。
这也是女子地位提升的一种变相体现。毕竟李荩忱也没有打算一步到位,把这些都取缔掉,而且······从广大男同胞的角度考虑,有一些合法的机构放在这里还是有必要的,大概可以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茶楼、戏台、酒楼和客栈等等,无论是公私经营,最终都归内府统一管理,行业的制度和政策等等由内府制定。
这些都是朝廷六部之前估顾及不到的边边角角。
换在前朝,这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普天之下绝大多数的还都是勤劳种地的老百姓,这些城市中才有的消费场所并不是非常多。而且乱世之中,大多数人也没有这个消费能力。
而有消费能力的那一群人,往往自家就已经有不少娱乐设施,不需要再出去享受了。
所以只要地方州府管一管就好了。
可是这也意味着这些酒楼啊、客栈啊之类的发展的很是无序,各自有各自的规矩,甚至于就连税收也都是走走过场。
随着大汉经济的腾飞,一座座崭新的城镇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一支支商队穿行在神州大地上,天下各处的交流已经远比之前密集,这些酒楼之类的自然也就越来越多,朝廷也不可能在和之前那样,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谓行有行规,必须有一个管理机构出来负责调节矛盾、分配资源以及制定行业内的规章制度,让一切都变得有序化。
商业经营方面有商部、税收方面有户部、律法方面有刑部,而这些行业的管理方面,则有内府。
朝廷把这些事情按照各自的职权划分为不同的部门,自然避免了一家独大,也避免了上下勾连。
什么?你想行贿?
那看看朝廷各个部门多少都和你有关系,你要么都送一圈,要么就一个不送,不然的话送了这个,另外一个就没有意见么?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图行贿的人也就放弃了。
只要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没必要把家底都掏空。
在李荩忱看来,内府所扮演的角色,实际上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行会和工会,解决的是日常的一些问题,一些没有必要闹到地方州府甚至刑部衙门上的事。
而为了支撑这些机构运转,这些酒楼、青楼之类的,上交的税款之中有一部分是要划拨给内府的,这也算内府一个新的财政来源。
对此,户部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
毕竟内府是真的在维系这些城市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日常运转,有一部分给内府也是应该的。
更何况没有内府监督管理,这些地方偷税漏税还不知道有多少,保不齐户部拿到的比现在还少。
李荩忱并没有从前门进入,因为内府的前门外有很多人在排队办理经营许可证之类的,这也是开办商铺之类必须要有的,甚至还有商标之类的,内府也已经联合商部在推动。
这些事毕竟涉及到商贸,商部也同样有责任,现在在内府之中负责许可证之类办理的就有不少商部的吏员,毕竟这些许可证的批准等等都需要商部,但是之后的监督之类的需要内府。
这也是乐昌刻意营造的内府和外廷之间的合作中的一部分。




权倾南北 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商部这些家伙,或许是和商人们打交道太多了,一向是笑眯眯最好说话的,但是说话不算数也是日常的,自带着几分商人的狡诈和唯利是图。
所以乐昌只是借助商部,告知外廷官员们,内府是可以和外廷合作的罢了。内府的真正长期合作对象,十有八九还是太尉府和工部。
李荩忱当然知道乐昌的这点儿小心思,因为不需要他去猜,昨天晚上抱着乐昌聊天的时候,乐昌就已经和盘托出。
这种事,没有李荩忱点头,乐昌不会去做的。
她本来就没有什么利益诉求,所做的这些不过是帮助李荩忱更好的处理内府和外廷之间关系罢了。
两者可以互相不对付,但是绝对不能彻底对立,甚至还得各自利用所长,相互帮助。
对此,李荩忱并不在意,按理说这些事务应该是整合在一个部门的才对,只不过大汉的商业也不过刚刚开始发展,整个行业的法规以及其余的规章制度等等难免都有很大的漏洞,大家办事的时候往往也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去。
往往这约定俗成的习惯,可就有太多说法了。
因为这本身就不是所有人都承认的条款,只不过是大家达成的默契罢了,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这种默契就可以不存在。
李荩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接到商部和地方州府的奏报,有一些商贾因为一些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事情而产生矛盾,各自不肯退让,最后一直闹到当地州府,让当地官员很是头疼,往往只能先各打五十大板,结果两边还是都不服气。
而且朝廷这种做法,多少都有威慑商贾之意,显然不利于吸引商贾们继续在本地投资,所以各地州府官员打心底是不愿意这么做的,宁肯把这种问题继续向上推,一路推到朝廷这里。
同时御史台也有奏报,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判定对错在谁,因此商贾们也纷纷行贿,以求获得官府的支持。
对此,李荩忱也无计可施。
本来法治社会的建设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制定新的律法去杜绝问题下一次发生的过程。因此朝廷刑部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未卜先知,把所有矛盾冲突爆发的可能直接扼杀在摇篮之中。
而为了防止一家独大,导致所有对错的判断权都集中在一个部门上,李荩忱自然只能先把这些事情的处理权分割,分别交给商部、刑部以及是内府。
至少一件事对与错,要先经过商部和内府共同商议之后,变成一条规章制度,然后再递交给刑部审核、制定成律法,以警示后人。
中间层层审核,时间或许延长了,但是至少避免了平白冤枉谁。而且制定成规章制度、制定成律法,更是等于把这件事摆出来让天下人评说,就算是收了别人的好处,官员们也不敢在这上面动手脚,不然到时候如何挡得住民怨纷纷?
李荩忱此时就站在内府后院的二层小楼上,这里本来就是后宫妃嫔在内府支持工作的时候临时休息的地方。
前方的喧闹时不时传来,告诉李荩忱,自己一手组建的这个部门正在高速运转着,解决着社会上看上去毫不起眼的三教九流的闲杂事务,但是却也是通过这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一点一点把大汉的百姓团结在朝廷的身边。
内府的运转,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朝廷并不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存在,而是真的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和三两好友饮酒作乐,又或者读书、看病、旅行,千千总总,这背后都离不开内府维持秩序,也都离不开朝廷的努力。
让百姓认识到朝廷的确为了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作了很大的努力,这就是内府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
李荩忱一向很现实,他不奢望着自己能够通过仁政之类的就让老百姓知道自己是个好皇帝,知道大汉的治国政策和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所以他必须要通过这种方法,让所有人对自己大汉子民的身份产生归属感。
换而言之,李荩忱就是让大汉的百姓走到某一处,看到有飘扬的赤色旗帜,看到有医院和书院,就知道这里是大汉的土地。自然而然,他们就会为自己大汉子民的身份而骄傲;自然而然,当有人想要去破坏这一切的时候,他们就会坚决反对。
领土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
“启禀娘娘,又是一次江南道观和寺庙争夺田产的案子,在吴郡。是地方先上报刑部,刑部又转交内府的。”一名女官在楼下说话的声音传来。
李荩忱顿时来了兴致。
内府所承担的诸多责任之中,就有宗教这一块。
大汉倒是没有直接强迫宗教宣称效忠于大汉,也保留了宗教自由传教的权利,但是寺庙和道观的田产,都已经被朝廷给收回去了大半。尤其是江南地区,晋室南渡之后,先占据上风的是以五斗米教为代表的道教,自从梁武帝崇佛之后,佛教又垄断江南的“信仰市场”,营造出来好一番“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景象。
李荩忱也走过江南不少州府,很清楚这四百八十寺,甚至可以说是往少了说的了。
这些宗教庙宇把持着大量的田产,这些不需要税收的田产无疑直接影响着朝廷的收入。李荩忱就连世家都一股脑的收拾了,自然不会在乎这些寺庙。
这些寺庙最大的依凭,不过就是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和世家密切的关系以及众多信徒罢了。
可是对上李荩忱,他们没有什么还手之力。财富本身有多少是没用的,朝廷兵马上前,就都是朝廷的了;而世家自身难保,哪里愿意为了寺庙开口求情?自己能够活下来就算不错的了;至于那些信徒,就更不用说了。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务实的民族,所以什么神仙鬼怪对于这个民族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谁能保佑他们、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那么就信奉于谁,这也是为什么各式各样的庙宇在华夏历史上都能找到,从各种神仙到各种历史人物,应有尽有。




权倾南北 第二三零五章 你是个成熟的秘书了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原来的时候,寺庙控制着众多田产,这些信徒们多半都是寺庙所属的佃户,自然要听从于寺庙的差遣,并且愿意通过皈依我佛来表示自己对寺庙的忠诚。
可是朝廷直接把寺庙的田产一没收,再转手分给这些佃户,让他们摇身一变变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那么事情的性质自然也就变了。
去彼娘的寺庙,我们现在效忠的是大汉,我们也翻身做主人了。
没有了这些佃户的支持,单凭寺庙里的和尚,又能翻起多大的波浪,所以最后这些寺庙也只能乖乖低头,听从朝廷的安排。
其余的道观之类的亦是如此。
不过因为朝廷并没有限制传教,所以现在佛教和道教等等又开始把注意力从抢夺社会资源上转变为向外扩张、发展更多信徒上。
虽然没有多少田产,也就没有了直接的收入来源,但是只要发展的足够好,建立起来足够多的庙宇,光是香火钱就已经足够大家吃饱喝足了。
这也是现在佛教和道教最大的矛盾所在。
朝廷划拨出来让他们建立庙宇的土地本来就是有数的,给了你就不能再给他了。
所以两边都在努力争夺,自然也就时有矛盾产生。像是吴郡这种江南富饶之地,求神拜佛的人更多,所以这样的矛盾冲突已经不是第一次,甚至和尚和道士之前还曾经发生过械斗,让刑部头疼不已。
1...602603604605606...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