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呼了一口气,李荩忱端起来茶杯,一饮而尽。
“水都凉了吧?”乐昌嗔怪的说道,又给他添上热茶,“刚刚看陛下出神,妾身等都不好出声打扰,陛下在想佛道之事么?”
李荩忱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乐昌一怔,什么意思?
李荩忱则解释一句:
“朕在想江南之稳定应该从何做起。佛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朕所想为全部,所以说在想佛道之事,对,也不全对。”
乐昌恍然,旋即笑道:“敢情陛下是在这里打机锋呢。”
“走吧,下去看看,朕既然来了,总归还是要有所表示的。”李荩忱起身,但是看上去心思重重。
刚刚来到这个世上的李荩忱,曾经一下子失去了几乎所有,因此他虽是无根飘萍,却也比任何人来得无牵挂,除了还需要自己保护的李怜儿之外,别的,没有任何人和事值得他担忧,他只需要一步步向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所以纵观李荩忱崛起的早期历史,无不是在弄险,在各方势力之间挣扎求生,并且挑拨各方关系,让自己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干这种事,赢了,实力就会跟滚雪球一样快速壮大,输了······反正就是一条命,怕什么?
可是登基之后,李荩忱需要顾虑的、需要挂怀的越来越多,他已经没有去兵行险招的资本了,因为赢了或许得不到什么,输了却是把已经得到的都输掉。
那输掉的很有可能就是整个天下。
因此他必须慎之又慎,防患于未然。
既然意识到了江南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有可能爆发出更多的社会矛盾,甚至和大汉脱节,那李荩忱更是需要去做些什么以预防。





权倾南北 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为虑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下江南,是必然的。
李荩忱必须要重回这曾经让自己经历过刻骨铭心、经历过生死离别、也经历过大起大落之地,表示皇帝陛下一直没有忘记江南士民在大汉之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不过倒是不急于现在。
既然要下江南,那就要有足够的本钱。
腰缠十万贯,才敢骑鹤下扬州呢。
李荩忱假如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去了,只是转一圈又走,这是去给江南士民解决问题还是制造压力?
光是这些人的开销,就足够现在的江南经济喝一壶的了。
并不是江南没钱,而是整个大汉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是以小心翼翼的屯钱为主,正如李荩忱曾经所说,钱都甩出去了,才能赚回来更多的钱,财政赤字只能说明你甩的方向可能不对,但是总归是有甩对的时候,而钱存在府库中,那就真的只是一个数字和破铜烂铁了。
钱花出去,大汉的经济受到刺激就会发展,经济发展,必然而然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且摇身一变变成更多的钱。而钱不花出去,百姓依旧还是饥寒交迫、靠天吃饭,最后大家又怎么可能不纷纷造反?
放在府库中的钱,被乱民抢走,非但不会为朝廷做贡献,还只会让这种混乱越来越大,甚至最后有了颠覆天下的可能。
钱是一方面,粮自然亦是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大汉虽然也已经建立起来很多大粮仓,但是绝对没有夸张到和历史上隋朝那样,汇集天下粮食,甚至不管百姓之死活。
有一说一,这些大粮仓的确是在隋朝多年的对外战争之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可是换来的是国内饿殍满地、民不聊生。到最后这些庞大的粮仓并没有帮助朝廷维系统治,反而成为一支支起义军放下成见、相互合作以攻克的对象。
义军联手、攻破仓城、开仓放粮,自此,民心不复隋朝所有,这自然直接推动了隋朝走向灭亡。
李荩忱既然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自然就不能这么干。
首先得保证民间的需求。
假如下江南只会给江南财政带来进一步的压力,那李荩忱还不如不干呢。
他要下江南,自然就要带去足够多的好处和利益,让江南士民知道,陛下并不只是来表示自己对这片土地之归属的,更是来表示朝廷愿意帮助江南之经济和民生发展更上一层楼的。
如此,江南士民自然也就愿意在朝廷需要的时候帮助朝廷。
朝廷并不是万能的,朝廷也需要大家的帮助,双方携手才能共同促进大汉之发展。这是李荩忱想要传达出的意思。
朝廷并非高高在上,并不是天上宫阙。
通过科举制,百姓只要努力,也可以成为朝廷的一份子。
而通过参与到朝廷的政策之中,百姓也能够和朝廷相互合作。
如此,百姓才能感受到大汉这个概念,并不是衮衮诸公所操持,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国家之发展,也离不开我们的鼎力相助,国家的繁荣昌盛,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在其中。
只有这样,百姓才是真的变成大汉之百姓。
所以下江南,至少要等到朝廷平定河西并且进入辽东之后。到时候朝廷手握辽东的资源、河西的商路,自然就很好和江南士民们谈条件、讲发展。
至于什么佛道之争,在李荩忱看来,不过是整个大汉社会向前进过程中的一朵浪花罢了,甚至他们的争执,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是水火不容的信仰之争,可是对于李荩忱来说,这不过就是体现大汉兼收并蓄、包容万民的宽阔胸襟罢了。
不足为虑。
随着民生的稳定、经济的进步,李荩忱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拦住宗教之发展的,很多人总归还是期望能够在心底找到点儿归属感,或者在自己无助的时候能够有神灵的保佑。
但是到了那个时候,神佛,不过只是一个思想的寄托罢了,没有任何一个信徒会把供奉神灵当作自己生命中的全部——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极端的存在,毕竟天下那么大,不出几个脑子有问题的,也不太正常不是?
沦为一种精神寄托的神佛,显然已经不足以和南北朝时期那样,高僧大师出入门阀府邸,直接影响到当朝政局;也不足以占据最好的土地而不事生产,直接影响到朝廷的税收和粮产;更不至于凭借着自己的影响,但凡朝廷有点儿压迫,就振臂一呼、百姓赢粮影从,甚至就连“佛国”之类的都能整出来。
在内府和乐昌的眼中,佛道之争似乎是不可调和,但是在李荩忱眼中,就这?
或许······这就是《眼界》吧。
乐昌当然不知道正在接见内府官员,挨个交谈鼓励的陛下,正在脑海中把自己狠狠的鄙夷了一番。
陛下的心情看上去不错,和每个官吏都扯上几句,先问姓甚名甚,然后再聊几句工作。
内府虽然是直接受到陛下和后宫管辖的,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像今天这样和陛下坐在一起畅声交谈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在此之前,连想都不敢想。
毕竟在场的诸位,放在大朝会上,可都是没资格抬头看陛下的那种,只能乖乖捧着笏板,站在角落里,听着大佬们侃侃而谈,萌新瑟瑟发抖的那种。
现在他们才发现,原来高高在上的陛下这么平易近人,原来陛下对自己的工作这么了解和关心。
而乐昌看的也有些出神。
自家的夫君,不管是在“天上宫阙”中,还是在红尘滚滚里,都能如此游刃有余。
这,才是值得自己倾心并且为之付出一切的人。
“陛下,农部那边有奏章过来。”尉迟贞凑到李荩忱耳边,低声说了一句。
李荩忱眼神一亮,心中了然。
主持农部工作的李渊一直都是闷声不吭的主儿,再加上耕地之类的也没有什么好特殊汇报的,春耕秋种,按时组织、按时上报,走个流程就好了,这种事,本身也不会出什么岔子,出了岔子就不是农部能够承担的小事了。
唯一能够让李渊专门禀报的,肯定是李荩忱当年交代的杂交水稻已经弄出来点儿眉目了。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一零章 陛下未战先怂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朝中仍有要事,朕不再久留。”李荩忱起身。
官吏们急忙拱手行礼。
“诸位爱卿,内府为朕之心血,更是皇后以及诸位妃嫔之心血,同样也是在座爱卿之心血,朕不求诸位能够殚精竭虑,这有点崇高了,即使是朕自问也做不到,惟愿诸位可以恪尽职守,做好分内的事,不然的话,小心朕扣薪水!”李荩忱打趣道。
“臣等不敢!”官吏们心中自然是暖洋洋的,平素从未听过陛下用这种语气跟哪个府衙上的官吏们说过话,当然让他们心中更是清楚,陛下这是真的把内府当作自家的。
这是摆明了对自家人说话的语气,明明很严肃的事,却也为了防止气氛尴尬而加上几分似真似假的调侃。
而他们这些人,和外廷又有所不同,假如皇室是一个大家族,那他们就是家臣。
内府有自己的一套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和学院之间的合作,直接培养专业、定向的人才,不然的话通过科举考试正途选拔上来的人才,怎么可能会了解诸如酒楼啊、宗教啊这些机构应该如何打点管理。
各个书院之中都针对内府的需求,开设管理类课程,并且注重于实际运作。
而内府还有自己的监察机构等等,几乎是完全独立于外廷的又一套领导班子,所以说内府是只服务于皇家,或许有些偏颇,至少内府所作所为归根结底受益的还是整个社会,而不单单是皇室,但是说内府是只听命于皇室、和外廷不但没有任何上下级统属关系,甚至还有些对立的存在,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众所周知,外廷是皇权的分散,也是对皇权的制衡。那作为外廷的对立面,内府自然而然就是皇权的忠实拥趸。
当然陛下可以跟大家开玩笑,大家可不能跟陛下开玩笑。
回答还是要恭敬的。
乐昌跟上李荩忱,而群臣也一直把帝后一路送出内府。
来的时候是从后门悄无声息进来的,走的时候却是从前门大张旗鼓的离开。那些等候在内府外,或是准备办理事宜,或是准备接受面试考核以求能够得到一份职务的人们,看着帝后并肩走出来,登时纷纷拜倒在地。
那些前来谋求职位的,心中更升起几分感慨和信心。
连皇帝陛下都出现在内府,那足以说明皇帝陛下和大汉对于内府的重视,自己在内府麾下做事,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
李荩忱当然不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他的心思早就已经飘到农部那边去了,想看看农部到底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惊喜。
“可是陛下之前所说的什么杂交水稻成了?”乐昌刚才距离李荩忱近,隐约还是听见了什么的,当即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李荩忱微微颔首:“不假,皇后可要跟着一起去看看?”
乐昌思忖片刻,还是摇了摇头:“妾身既然为陛下统带内府,终究还是要站在内府这边说话做事的,出现在外廷各部,总归不是好事。”
“这倒也是。”李荩忱笑道。
虽然内府和外廷之间远没有到剑拔弩张的地步,但是之前的确也有相互攻讦的过,而且本身两者之间的定位就是各司其职而又相互监督、形成朝堂内外的对立。
内府主动包揽了外廷各部暂时顾不上的边边角角,对此,外廷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意见,反正是自己力所不能及,也怪不得别人。
但是现在内府已经不仅限于这些边边角角了,已经开始尝试和各部之间展开合作,和商部之间就商贸往来和商业管理进行合作,和军方之间就开疆拓土之后的疆域稳固展开合作,甚至在税收方面还和户部有所联系、在宗教以及教育等方面和礼部有默契。
不过这种合作,不管是什么时候,都要维持在公事公办上。
大家是出于为了大汉之稳定发展的目的而共同努力的,绝对不是因为外廷和内府之间早就已经已经打成一片。
李荩忱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这个情况,群臣也绝对不会允许如此,因为大家恐怕谁都要分不清到底是皇帝陛下还是外廷在主宰整个大汉了,这对于皇帝和群臣之间的关系显然并不是好事,只会让双方陷入提防和猜忌,还不如光明正大的分庭抗礼,这样至少不会想办法在公事上互相拖后腿。
而既然如此,乐昌可以通过手下人和外廷各部联系,甚至不需要联系,双方之间也不是不可能建立起来默契的合作关系。但是乐昌绝对不能直接就出现在外廷各部之中的某一处。
哪怕她只是去看热闹的,在外人看来这也有可能是光明正大的挖墙脚,外廷怎么可能没有意见?
人家后宫干政,还只是在宫闱之中过过瘾,通过把持陛下的想法来传达出来自己的想法。可是大汉的后宫干政竟然是皇后娘娘直接找上门去了,是不是有点儿过分了?
乐昌既然没有这个意思,那自然就要回避。
不过乐昌狡黠的一笑,轻轻拍了拍尉迟贞的肩膀:“贞儿作为陛下的秘书,还是可以跟着陛下一起的。到时候事无巨细,臣妾自然就都知晓了。”
李荩忱瞥了她一眼,旋即对尉迟贞说道:“贞儿,你可是朕的小秘书,不是后宫的小奸细,可不能什么事都告诉皇后,不然的话皇后要是算计于朕,就都怪你告密。”
尉迟贞登时嘟起嘴,委屈巴巴说道:“乐儿姊姊要是想要知道什么的话,陛下还能不告诉她?偏偏要让我这个小可怜来做这个恶人。”
乐昌看着心疼,揽过来尉迟贞,给了李荩忱一个白眼:“好啦好啦,陛下不敢真的欺负你的,不然咱们姊妹们说什么也得让他好看。”
李荩忱登时叉腰,轮到他不满了:“朕这是夫纲不振啊,看来昨天收拾的你们不够彻底。”
乐昌探过手,便要去捏他的腰间软肉,不过旋即发现李荩忱叉腰时候,手早就已经放在那里了,盖住了关键的部位,不由得会心一笑,心中暖洋洋的。
未战先怂,陛下的这番模样,也就只有在自己面前了。
“陛下是天。”乐昌径直说道,认怂都已经认怂了,面子还是要给他几分的,“快到了,准备下车吧。”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一一章 “老农”李渊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农部左侍郎李渊已经在府衙外等候。
农部的府衙坐落在洛阳新城的最外围,因为府衙的后方就有好大一片试验田,放在城中的话属实是浪费土地。
自从农部设立以来,实际上一直没有一个合格的尚书能够担任此职。农部毕竟是从户部中分出去的,所以一开始只是让户部尚书陈叔慎挂个名兼任,甚至李荩忱还专门把户部侍郎于德调了过来临时担任农部左侍郎,作为农部实际上的主持者。
而在李荩忱设想中应该承担起来农部重担的李渊,到底只是初出茅庐,没有经验,因此李荩忱只是让他担任农部主簿,是农部真正跑腿和干活的。
随着农部一点点步入正轨,再加上户部一直缺人,所以于德调回户部继续担任户部侍郎,而李渊因农耕顺利之功进位农部左侍郎,也在情理之中。
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农部再有点儿成绩,那么李渊进位农部尚书也是必然的,谁都挡不住。
作为当年金陵书院第一届学生中成绩最优秀的一个,又是李荩忱亲自关照的天子门生,李渊本来就有根正苗红的背景。
之所以没有直接委以重任,而是一步一步往上走,在大家看来也应该是陛下为了防止年轻人过于骄傲而迷失了本心——真正的原因,就算是李荩忱说出来大家也不可能相信的。
李渊应该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不管在哪个位置上,他都斗志昂扬。未来可期,还有什么能够拦得住自己努力上进?
这个年纪坐在侍郎的位置上,放眼满朝文武,也就只有得天独厚的陈叔慎了,那是皇上的小舅子,也是内府和外廷联络的关键人物,别说是一部尚书了,就算是都官尚书,他也做得了。
没法比。
因此对于陛下的垂青,李渊有的,只是浓浓的感激。
见到李荩忱前来,李渊当即大步向前,郑重的躬身九十度行礼:“弟子拜见陛下。”
行弟子拜见恩师之礼,自然是因为金陵书院的第一届学生都算作天子门生,如此,李渊便是李荩忱的记名弟子,所以自称“弟子”绝对不是失礼,而是表示自己和李荩忱之间亲密的关系。
就跟李荩忱在朝堂上往往直呼萧世廉和裴子烈之表字一样,关系、出身,也是维系君臣关系的一种手段。
这就是元从派系的第二代啊。
李荩忱心中忍不住感慨。
朝中南北派系分明,文武又相互对立,现在内府和外廷表面上合作的很快乐,但是背地里要是能够下绊子,一个两个绝对都不会心慈手软。
想要从中维持和平,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光凭李荩忱一人显然还远远不够,维持元从派系的力量便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元从派系实际上人数并不多,以萧世廉和裴子烈为核心把持军队,而像是萧摩诃这样还在外征战的老一辈,以及萧世略等兄弟子侄辈,其实都是元从派系。
他们的生死荣辱都已经和大汉捆绑在一起。
当然了,还有杨素这个表面上的关中世家代言人,因为弘农杨氏和皇室之间已经得到双方默认的血脉关系,所以真正有什么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杨素以及弘农杨氏肯定是要站在皇室这一边的。
就跟曹魏时期的夏侯氏和曹氏一样。
正是因此,李荩忱才把杨素放在太尉这个位置上,出身文官却管理武事,实际上也是借助杨素八面玲珑之性格,调和各方矛盾,并且还能保证在矛盾难以调和的时候,这个关键位置依旧为皇室所掌控。
不过只是凭借这些人,显然是很难支撑起来元从派系下一代的。
南北官员只会源源不断的产生,而元从派系都是因为有从龙征战之功而能够跻身朝堂甚至掌握大权。等到他们的下一代,可不见得就有这样的能力,自然而然就会被排挤出去,等到再下一代,十有八九就只剩下祖辈传下来的爵位了。
大汉之爵,并非世袭罔替,而是代代降级,因此不好好努力,连爵位可能都没了。
李荩忱不能依靠硬是提拔这些勋贵的无能之后辈来维持元从派系的规模,所以他只能选择在书院上下手。
把一部分学生变成天子门生,这就是最简单的办法。
天子门生,会变成这些还没有步入社会、本身没有什么官衔和名号的学生最深厚的背景,大家都会把他们当做天子门生、当做陛下的人来对待,自然不可能亏待。而他们也会从中收到好处,从而更加愿意坐实自己这天子门生之名。
如此一来,他们的效忠对象,自然而然的就不是朝中某一个团体,而是皇室。
不管从什么角度上来讲,他们都已经和元从系臣子没有区别。
不过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天子门生的。
各个顶级书院的第一届学生,作为大汉新的教育体制成功建立起来的象征,自然都是天子门生,他们都是受到过李荩忱亲自接见,甚至聆听过陛下教诲的。
尤其是李渊等人,那是真的曾经追随陛下平定江南世家叛乱的。
有从龙之功。
在此之后,每个书院之中都只有学习最优秀或者在某些方面最为突出的,才能获得如此殊荣,而且每个人也都需要经过李荩忱的亲自考核。
毕竟李荩忱需要的,是精兵强将,是能够服众并且可以维持秩序的人。元从系起的就是朝中定海神针的作用,人多了不见得就有用。
李渊,显然就是李荩忱选定的元从系重要接班人之一。
这家伙虽然不是个老实人,但是李荩忱不能白白丢下如此人才不管不问,更何况历史上李渊应该还是属于比较稳重的那种。
隋朝都已经乱七八糟了,结果他作为一方重臣,造个反还得属下设套、半推半就。
因此李荩忱相信,只要大汉国祚稳定,那么李渊永远都只会甘心为大汉效劳。
尤其是现在站在李荩忱面前的李渊,虽然身着官府,但是人甚是瘦削精干,皮肤晒得黝黑,风吹日晒的,脸上都有了些褶皱。
这活脱脱一个勤劳朴实的老农啊。
经历不同,心境不同,人生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一二章 水稻杂交的初步成功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李荩忱伸手扶起李渊:“叔德(李渊表字)平身。”
李渊顿时心中一动,陛下直接称呼了自己的表字!
这显然是陛下表示和自己的亲近之意。
不过他也清楚,这其中也有李荩忱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
自己更是不能让陛下失望了。
若是李渊知道,在李荩忱的心中,只要他踏踏实实的干活,不想着造反,就已经很欣慰了,不知又会作何感想?
李渊引着李荩忱走入农部府衙,农部的官吏们自然也都是纷纷站队迎接,一个个受宠若惊。
在大汉众多府衙之中,农部的任务一向最是简单粗暴,就是种地、培养新的高产物种,也就每年春耕秋种的时候需要下去巡视一下,监督各地的农耕,这些原来户部在百忙之中都能胜任的工作,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自然办的绰绰有余。
1...604605606607608...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