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你们一帮出家人,说好的不嗔不怒呢?
而内府本来就承担着宗教管理以及居中调解的任务,对此自然也是很无奈。
佛说佛有理,道君说道君有理,该帮谁?
内府之中官员,往往也都是各有信奉,自然而然就分成好几派,各自站在各自的角度出发,再加上几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所以这种事每次都闹得乐昌哭笑不得,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就和之前所说商贾之事一样,商贾们钻法律的空子,所以各打五十大板就等于把两边都得罪了。
这佛道之争,亦是如此。
在刑部还没有拿出来确切的宗教管理类律法之前,这种争执只会越来越多。
女官显然并不知道李荩忱就在楼上竖着耳朵听,只道是今日是皇后娘娘前来视察工作,所以忍不住又抱怨了几句刑部和礼部的不作为,按理说这种宗教管理的事也涉及到社会上道德礼法之类的,和礼部也有脱不开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礼部都没有想要插手这件事的意思,就在旁边看热闹。
李荩忱明摆着是要推动大汉走入法治社会,而且是有法可依、以法公平定罪的社会,而不是单纯的严刑峻法以震慑百姓、保留上层贵族特权的社会。
礼部,负责的就是对社会施加道德束缚。
在之前的人治社会之中,道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一个人孝顺与否就可以决定这个人是不是有能力做官,而判定一件事的好坏,也都是从圣人言论、道理德行的角度出发,而不是有实打实的律法条文规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其中自然就有很多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的空间,毕竟按照道德审判,按照的实际上是负责审判的这个官员本身对于道德的理解。
这其中的说法可就多了去了。
主持礼部的江总很清楚,礼部应该有多低调就有多低调,他也清楚,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翻不起来什么风浪,所以李荩忱才会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上。
因此说来也有些好笑,或许礼部尚书是唯一一个在其位并不谋其政,甚至越是这么做、越是获得陛下信任的存在。
当然,这意味着礼部将要承担很多“不作为”的骂名,比如此时来自于内府的吐槽。
但是江总并不在乎。
他本来就是依靠阿谀媚上一路走上来的,难道会在乎你们这些家伙在背后指指点点?
江总从来秉持的都是换作你们在这个位置上,只会比我狗腿子十倍的想法。而且这本来就是陛下的意思,我的不作为就是配合陛下工作,你们谁有意见有本事直接找陛下反映反映?
甚至就连礼部的人手,某都已经抽调出去支援其余部门了,你们有意见就憋着,问就是人都不够怎么干活?
不过礼部也并不是没有其存在的意义,李荩忱已经逐渐把礼部转变为大汉的宣传部门和媒体监管部门,内府以及其他地方州府的报纸之类的,都由礼部监督,另外一些政令颁行之类的,都由礼部负责先期的科普和宣传。
除此之外,在边远地区,教化蛮夷、宣扬大汉的文化,也都是礼部的工作。
因此礼部在自己能做事的范畴内,并不是什么都没做的。江总这个家伙虽然心术不正,但是好歹也是曾经执掌过一国国政的人,宣传、教化这种事还是能做的。
对于内府的吐槽,李荩忱也只能表示,江总你委屈一点儿吧。
尉迟贞听着楼下的说话声,一时间有些想笑,要是这些家伙知道陛下就在楼上,肯定不会这么口无遮拦了。毕竟众所周知,礼部不管事情也是陛下的意思,因此现在吐槽这个实际上也是在吐槽陛下的安排有问题。
不过尉迟贞的手上倒是没有闲着,很快就把之前几次宗教冲突的奏章以及内府上交的解决方案给找了出来。这些都放在这小楼二层的书架上,本来就是方便后宫哪位娘娘来了之后随时可以查阅。
李荩忱微微一笑,揉了揉尉迟贞的脑袋。
小秘书闻弦歌而知雅意,是个成熟的秘书了,知道自己干活了。
这样李荩忱也可以放心的把尉迟贞带在身边,而让阎毗直接负责秘书监的各项事务。
这样就不用导致阎毗总是在陛下身边和秘书监两头跑了。
这家伙锻炼几年之后也是要外放的——李荩忱不会允许自己身边的秘书监总是同一个人,一来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年轻才俊,给他们一个跟着陛下直接接触最高层国家事务的机会,二来自然也是不给一些有心人机会,免得他们利用秘书监的身份行苟且之事。
而到时候,总不能让阎毗在外放的时候回想起来,自己所做的事只是跑腿来回传递消息。
尉迟贞略有些不满的甩了甩头,嘟着嘴也不知道说了句什么。





权倾南北 第二三零六章 两教之争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李荩忱也懒得跟尉迟贞计较。
小丫头,有的是办法“收拾”你,让你知道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吐槽他要受到怎样的惩罚。
当下,李荩忱先摊开这几本奏章过了一遍,心中大致也有数。
佛道之争,也不是这一年两年的事。
三百年南北割据,佛道之间此消彼长,最终还是佛教占据上风,甚至不管在南朝还是北朝,都成为第一大教,颇有几分国教之风范。
单单是洛阳城外的龙门石窟,还有平城外的云冈石窟,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南北朝时期也曾经有聪明人意识到佛教已经在威胁朝廷的统治,甚至已经逐渐取代朝廷成为地方上的管理者,因此便有了北魏太武帝灭佛,又有了北周武帝灭佛。
在大汉建立之前,佛教就因为过于昌盛,并且一直讲求虚妄之事,而被北朝务实的统治者视为眼中钉,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灭佛就是十多年前的宇文邕灭佛,当时宇文邕的理由就是佛教所宣扬的东西过于空幻。
而宇文邕灭佛的原因实际上很明确,当时北周四面环敌,如果任由国内佛教发展的话,那么人人吃斋念佛、不事生产,佛教沙门出入官府如入无人之境,那宇文邕还凭借什么和北齐以及南陈对抗?尤其是当时北齐在国力上还占据优势,而南陈又刚刚平定华皎之乱,虽然一时间腾不出手来,但是也同样在调集兵马,打算凭借此战之余威北伐,至少拿下来西梁或者淮北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宇文邕当然是不能允许佛教给自己拖后腿的,并且在灭佛之后,再次强调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最次。
自从宇文邕灭佛之后这十多年来,南北战乱不休,先是北周灭北齐然后再和南陈大战,接着又是大汉的强势崛起,整个中原地区经历了三百年乱世逐渐分割南北之后进行的规模最宏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场战争。
佛教也好,道教也好,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只能偃旗息鼓。
传教,那自然是不能传的。
这些一脸正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僧道们,真的遇到了战乱,躲得比谁都快,到深山里把庙宇的大门一关,便是一个“清静无为”的境界。
李荩忱不得不承认,后世国家危难之际,僧人和道士也曾经投身其中,力挽狂澜。但是现在这个年代,无所谓什么民族和国家意识,自然也就不能期待这些以我佛和道君为信仰对象的人愿意为了哪一边而战斗,或许在他们眼中,没有谁是正义的。
李荩忱自然也是乐得于此,趁着佛教和道教都不吭声,朝廷也正好宣扬朝廷自己的政策,分田分地、安抚百姓,让百姓意识到朝廷的存在、知道真正能够带给他们富裕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轮回或者无为,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尤其是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各地的交流逐渐加多,很多封建迷信也就不攻自破。这些信仰再怎么崇高,又哪里有自己吃暖喝饱来的重要?农耕民族的百姓,有的时候想法就是这么简单。
要是佛祖让我们饿肚子,那我们就不信佛祖了便是。
而等天下太平之后,佛教和道教也幡然发现,天下虽大,但是也已经没有多少能够让他们立足的空间,想要传教、想要重新发展信众,就必须要听从于朝廷的统一安排,朝廷划拨出来土地,说你们只能在这里建立庙宇,两个教根本没有拒绝的权力,因为他们在周围百姓的眼中看到的只有不信任和反感。
这些土地显然都是从大家的手里面挤出来的,用自己的地去盖一座庙,除了原本就对佛教和道教有好感的老一辈人之外,年轻一辈都是很排斥的。
凭什么?
我们现在也不愁吃不愁穿,拿出去一块地,自家人好几天的口粮就没有了不说,以后是不是还得给香油钱?
在朝廷舆论的刻意引领下,大多数人都对寺庙的重新出现保持警惕和冷漠。这也让佛道两教没有办法,人的思想只有有了定型,想要扭转,也只能经过长期的付出。
因此在重新占据舆论和信仰之阵地前,两个教派也只能在朝廷这里相互争夺,矛盾时有发生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李荩忱本来就是在刻意挑拨两者之间的矛盾。
乐昌已经走上楼来:“陛下刚才都听到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自然,本来就在预料之中。”
“那陛下可有什么指点?”乐昌接过来尉迟贞倒好的茶,捧着茶杯随口问道。
李荩忱一摊手:“维持现状就好了。朝廷不过是为了让两个教派在不影响到百姓生活生产的情况下发展,他们之间有矛盾冲突,那是信仰不同、是主见不同,和朝廷又有什么关系?两个教派要是能够好的蜜里调油,那才是奇怪呢。”
乐昌一时语塞,白了他一眼。
这话,谁都有资格说,就偏偏你这个在中间挑拨离间的没有资格说。两个教派经过战乱消磨,此时都是刚刚从苟延残喘的状态走出来,只要还有点儿脑子,就知道现在不是内耗的时候,最好是各自划分一个区域,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发展。
结果偏偏是这位皇帝陛下的馊主意,让两个教派总是不得不为了争夺同一块土地而争执不下,甚至互相给对方下绊子,向朝廷递交对方的黑料的都有。
“朕不过是给了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大家都要各凭本事嘛,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李荩忱又补充一句。
乐昌不由得“扑哧”一笑:“妾身听到这句话都有点儿想打你了,要是让那些僧道们听到,不知道会怎么想呢。”
李荩忱也忍不住大笑:“难道他们还打算弑君不成?”
“陛下说什么呢!”乐昌顿时想要伸手去捂住他的嘴。
李荩忱握住她的手腕,一把将她扯到怀里:“乐儿刚才不也想打朕么,这也是欺君犯上!”
乐昌伸出小拳头,在他胸口上捶了一下:“就打了,怎么样······唔!”
李荩忱已经吻住了她。




权倾南北 第二三零七章 陛下信什么?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旁边的尉迟贞默默地偏过头。
手里的茶,突然不甜了,甚至还有点儿酸。
李荩忱倒是并没有和乐昌亲热太久,这里毕竟不是合适的地方,楼下还有好多女官和内侍往来呢,隔音又不是非常好。
总归还是要给皇后点儿面子,不能让大家都知道皇后在楼上“溃不成军”。
乐昌揽着李荩忱的脖子,靠在他的肩膀上,静静的一句话都没有说。而李荩忱搂住她的腰肢,也在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那之后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乐昌还是打破了这一份温馨和静谧,到底不是和李荩忱刚刚见面,她还没有那么痴缠。
要亲(*)热,晚上回去了之后有的是时间。
李荩忱笑道:“自然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后该干嘛干嘛,要让他们知道,朝廷是公正无私的。”
“可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啊。”乐昌无奈说道。
李荩忱不由得诧异问道:“为什么要解决问题呢?”
乐昌登时语塞,因为······好吧。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上位,都不是符合大汉未来发展需求的,现在大汉需要的是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的精神。
什么清静无为,什么不沾因果,显然和大汉现在整体的精气神是有悖的。
假如这些家伙有点儿脑子,去宣扬一下大汉开疆拓土之重要性的话,李荩忱或许还会支持一下,而假如依旧和之前一样,那实际上他们所宣扬的这些精神和思想本来就是李荩忱所要排斥的,陛下还容许他们传教,就已经算是“慈悲为怀”了。
现在李荩忱显然也等于给他们一个机会,看看他们是不是懂得变通。各打五十大板,就是告诉他们,你们的所作所为,在朝廷看来并不是正确的,所以没有谁应该获得朝廷的青睐。
顿了一下,李荩忱又补充一句:“江南和中原到底曾经是两教盛行的地方,老一辈人中还是有不少信徒的。所以内府也要在这上面多加注意,万万不能让他们煽动老一辈人跳出来给他们宣传,到时候朝廷也不好直接驳了面子。”
乐昌登时颔首,她知道李荩忱所说的老一辈人不是那些平民百姓,而是像是傅縡这样已经退居二线的开国元老们。他们都属于当初大汉开国有功的,要是真的站出来为佛教或者道教求情,那李荩忱也不好一口回绝,不然岂不是显得朝廷“卸磨杀驴”。
尤其是傅縡,平日里手里就拿着佛珠,总是念念叨叨着佛经,佛教会找到他门上去是很正常的,而他到时候出面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内府必须要早做准备,甚至可以直接提醒一下傅縡不要强出头。
毕竟傅縡······本身也是个直肠子。
李荩忱不能保证这位老哥会不会一时上头。
“另外让地方州府和刑部盯紧一点儿,搜集一些两教把柄,让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李荩忱这一次却是跟尉迟贞说道,内府可没有掌控地方州府和刑部的能力,这需要秘书监转达。
尉迟贞急忙拿出小本本记下来。
乐昌则缓缓说道:“朝廷若是只是如此打压两教,似乎也不是好事,毕竟两教在民间还是有不少信徒的,到时候难免可能逼迫两教携手······”
“一来道教和佛教携手的可能有多大,乐儿你应该清楚。原则问题,只要触碰了,就会直接失去很多信徒的信任,这个他们不会做的。”李荩忱果断的说道。
乐昌怔了一下,这倒是。
佛教和道教本来就水火不能相容,甚至双方都没少从对方教义上找漏洞百般攻讦,这不是近几年才做的事,而是数百年来一直在做的,所以大汉只是他们一时间的敌人,而相互之间才是代代死敌。
所以当两边联手的时候,就相当于在“哐哐”的打自己的脸。
这实际上和当时北周内乱一样,大汉只是外人,而一山不容二虎,宇文宪和杨坚不可能同时打起北周的旗号,不然的话双方的正统性都将会受到直接的质疑。
所以明知道外面有一个渔翁在等着,双方也得先打一场,万一就能够一战定胜负呢?
现在道教和佛教亦是如此,和大汉单打独斗是斗不过的,联起手来又不可能,所以只能先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甚至他们还要努力来寻求大汉的支持。
乐昌一时间也觉得刚才这个让内府也都有些头疼的问题变得索然无味,打量着李荩忱,轻轻叹了一口气:“非佛非道,那陛下信的又是什么呢?”
长期以来,李荩忱在努力推动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让大家都有些疑惑,大汉陛下心中的信仰,又是什么?
李荩忱微微一笑:“你猜?”
“不错。”乐昌果断的说道。
一说这话就知道肯定没好事。
“只要猜就有奖励。”
乐昌这才犹豫说道:“好吧,那·····是三皇五帝,列祖列宗?”
李荩忱一时默然,缓缓摇头:“先烈在上,佑我华夏,他们给了朕信心,但是并不是朕的信仰。征战之中,治国理政之中,朕总觉得冥冥里他们在看着,也在支持着,他们相信朕能做到,朕也相信他们在保佑这个国家越来越好。”
乐昌沉吟良久之后,还是摇了摇头。
李荩忱喃喃说道:“实际上朕的信仰和他们一样,就是为了这天下太平,是为了这国家安稳,是为了这民族血脉流传、万古不息。”
乐昌和尉迟贞忍不住交换了一个眼神。
李荩忱的声音很低沉,但是却带着让人难以抗拒的魔力,让她们有一种衷心想要追随、助他一臂之力的愿望。而实际上,她们也是在这么做。
“当年一篇《爱莲说》,妾身就知道陛下和常人皆不同。”乐昌低声说道,遥想起当年的种种,心中亦是一阵暖意。
那一篇《爱莲说》,把李荩忱的傲气和胆气展露的淋漓尽致,至今乐昌的书房之中都挂着一副她亲自誊抄的。
说来也有些好笑,这篇文章也是李荩忱送给乐昌的第一个礼物了,字里行间没有什么情和爱,只是表达了一个乱世之中艰难求生之人的顽强和清正,可正是这样,方才抓住了乐昌的心。




权倾南北 第二三零八章 大汉的江南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乐昌所爱慕的人,从来不是那种花前月下、用暧昧词汇勾人心脾的文人骚客,而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是不屈不挠的好男儿。
只可惜这样的好男儿,在当时的南陈,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上天不薄,让乐昌等到了李荩忱。
一时间,大汉皇后的目光之中流淌着的都是情思。
李荩忱并没有注意到自家老婆的目光流转,他实际上也有些恍惚。
似乎一下之间回到了十多年前,石头山上的挥毫泼墨、意气风发。
这一路走来,自己的想法也从一开始的乱世之中求活路变成了为天下之清平而努力。
而或许不能说是不忘初心,只能说自己也在成长。
“很久没有去曾经走过的这些地方看一看了,”李荩忱忍不住叹息一声,“也不知道今日之建康,是否又多了些人间烟火?”
乐昌不由得一笑,握住李荩忱的手:“只要陛下愿意,随时都可以回去。而今之江南,也已经不是昨日废墟之上的江南了,通衢天下、沟通四海,岂是等闲?”
李荩忱颔首,随着大汉对南洋的开拓以及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江南已经不仅仅是工商业集中发展之地,也不仅仅是粮食产区,又变成了海外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实际上大汉和南洋贸易的最主要窗口还是番禺,不过有南岭横亘,一条灵渠再加上山间道路显然不足以替代海运的方便快捷。所以从北方南下的货物,一般都会集中在建康府或者通过运河抵达吴郡、钱塘郡、会稽郡,然后在这些地方的码头转运出海,就算是先用小型海船转运到番禺再装上大船下南洋,也是方便快捷又便宜的。
而且从江南到外海,进行的也不只是和南洋甚至于更遥远之西洋的贸易,还有和东瀛、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地的贸易,在青州刚刚归入大汉,依旧还是百废待兴的情况下,距离同样不是很远的江南自然就要扮演这样的角色。
所以江南的富足,必然更胜于李荩忱当初离开的时候,同时这也给李荩忱提了一个醒,江南的繁荣,自然也就意味着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会被拉开。
若是换在后世,国家的观念已经定型,不管怎么说,富裕地区都不会因为自己有钱而想要甩掉贫困地区闹独立,这对于那些自由散漫的西方各国来说或许是有可能的,但是在向心力实际上很强的华夏,基本不可能,甚至他们还会努力的带动其余地区也同样变得富足。
没有办法,不管这地方上生活的是怎么样的穷亲戚,这片土地终归是我们的列祖列宗披荆斩棘开拓出来的,说什么也不能丢了。
不过现在的大汉,刚刚从南北朝乱世之中走出来,百姓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甚至就连李荩忱自己心里都没数,保不齐这些家伙手上掌握的资金多了,就开始有了别样的心思。
历史上江南之地的富足强盛一直要到两宋时期,尤其是南宋时期,海上贸易直接带动了江南工商业的发展。明清两代,虽然开海禁,直接限制了海上贸易,但是当年打下的底子总归是在这里的,而且江南地区的气候本来又适合农耕,如此一来,工商业,也就是织造业,再配合上大量的粮食产出,不变成天下之粮仓都难。
而在那个时候,实际上华夏民族的概念已经有了萌芽,国家的概念也开始被越来越的人接受,江南和外界的沟通联系已经很多,自然也不太可能脱离于朝廷自成一体,然而饶是如此,明清两代帝王也多有下江南之举。
尤其是康乾两代,多次巡视江南,为的什么?
难道真以为乾隆这个十全老人是完全吹出来的功绩,下江南单纯的只是为了吃喝玩乐?
这摆明了就是要考察江南之发展、稳定江南之吏治,让江南继续好好地为清帝国输血。
而现在,李荩忱也同样有必要做些什么,来稳固大汉对江南的统治。江南虽然在大汉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这里并非龙兴之地——不然巴蜀要有意见了——也不是陛下选定的天下之中,现在大汉的京城已经确定为洛阳了,建康府作为旧都,地位再怎么超然,终究只是个陪衬。
因此李荩忱要让江南百姓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被朝廷遗忘,跟着朝廷混,只会有更大的好处。
1...603604605606607...6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