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而且农部成立的时候,正是大汉北伐刚刚取得阶段性成就、国内急需稳定的时候,也是用人的时候,当时户部正忙着将北方的税收纳入大汉体系之内,因此虽然用人压力很大,李荩忱也必须要把农耕之事从户部之中分割出来,不然自家小舅子恐怕都要精神分裂了。
而朝廷各部人手的不足,自然也就意味着农部的官吏本来就来路五花八门,基本上都是从各个府衙之中抽调出来的不合群的或者能力不是很够的,就算是大家对这个新组建的小兄弟的支持了。
对此,李荩忱虽然也想过调动内府的人,但是内府人手也一向捉襟见肘不说,又以女官为主,外围负责跑腿的那些官吏,又往往是针对性选拔上来的某行业专精之人才,当然不能丢去种地。
所以也就只能先委屈一下李渊了。
不过根据御史台的巡查反馈,李渊显然并不介意朝廷的这些安排,实际上这些多少都有被排挤之意思的官吏,本身能力不见得就比别人差多少,多半还是因为性情过于稳重老实,和周围的同事们都没有什么往来,也不善于应酬,自然而然被边缘化,农部需要人,大家也乐得眼前清净,直接把这些不合群的给丢了过来。
可是偏偏越是这些不喜欢交际应酬、只会老实干活的,越是适合于农部的工作。
在这些人的推动下,农部的发展倒是快速。
不过显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反而让自己最适合于农部的发展,一个两个的只道是自己因为没有能力而被发配到这里来的,所以没有人期望着有一天自己甚至还能够见到皇帝陛下。
李荩忱笑着和农部几个主簿们说着什么,而官吏们看在眼中,自然更是暖在心里。
陛下知道他们所做的工作,陛下甚至很是满意。
我们也不是无处安放的庸才!
不少年轻吏员已经有眼泪在打转,似乎又看到了进身之路。
李荩忱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因为在他的想法里,农部是朝廷外廷七部之一,自然应该一视同仁,所以和自己视察其余的部门也没有什么区别。
李渊很敏锐的察觉到了手下这些人的情绪波动,对着旁边的几名主簿使了个眼色,大家都微微颔首,等到陛下离开之后,正好趁此机会趁热打铁,鼓舞一下大家的斗志。
在此之前,大家虽然都努力干活,但是李渊总觉得所有人都只是在机械地完成工作罢了。
“按照陛下的指示,我们已经尝试着对水稻进行了三次杂交实验。”李渊径直切入正题,“第一轮和第二轮杂交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但是第三轮已经有所突破,水稻的亩产最多的甚至可以提高半成到一成。”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当然知道要求不能太高,一亩地里的产量提高半成,那也非常高了,毕竟天下那么大,要是所有的水稻都能够提升这些产量,那也能够多养活百万人。
毕竟这个时代其余方向上的技术还无法保证,李渊等人所能进行的杂交也只是单纯的不同种类水稻之间的授粉罢了,更何况他们所能够使用的水稻品种本来就有限。
不过万事开头难,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让人逐渐了解生物的性状,进而或许能够培养出来更多的杂交品种,又或许能够在生物学方面有所突破,让人们更清晰的意识到生物的组成以及性状表达的原因。
基因或许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遥远到李荩忱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听到过了。
但是李荩忱相信,只要给这个时代的人们足够的支持,那么这个词汇或者相似的词汇又会在几十年或者百年后出现。
“假如生长效果稳定的话,就可以推广。”李荩忱缓缓说道。
“臣等已经在江南选择好多处州府,准备开垦试验田。”李渊急忙说道,“另外南洋商路上运来了多种西洋的蔬菜瓜果,臣等已经派人前往江南港口接收,看看是不是可以种植。”
李荩忱颔首。
南洋和西洋那边现在的蔬菜瓜果虽然和中原有所不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于中原,大部分都是亚热带甚至热带才能培育的,在岭南等地种一种也就算了。
李荩忱真正在意的,实际上是现在应该只在美洲有传播的土豆和地瓜,这两个东西最容易成活,产量也大,并且对于气候的要求很低,是人口增长的最重要保证。历史上欧洲的崛起以及俄罗斯的崛起,都和土豆有脱不开的关系。
毕竟这可是在西伯利亚的千万载冰寒之中都能够活下来的东西。
不过现在大汉的商队应该还没有直接抵达美洲的能力,商路基本上都是沿着海岸线展开的。
李荩忱也没有必要让自己的臣民们去冒这个险。
等到大汉能够打造出来体型更大的海船,并且根据既有的经验调整、抹去船上还没有褪去的一些内河船只的因素,再说跨海远征也不迟。历史上元朝吸收南宋航海经验打造出来的庞大船队,不还是一次次在东瀛的恶劣海况下大败而归?
远洋探索,急不得一时。
远洋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已经在大家面前展露出来冰山一角。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一三章 下田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因此不再需要李荩忱多劝导什么,后人们也会坚持将对外贸易进行下去。
或许哪一天,大汉的航海技术就足够发达,也就发现美洲了。
李荩忱相信,这一天并不会太远。
此时李荩忱就站在农部的试验田前,看着搭起的大棚下一茬一茬的幼苗,内心感慨万千。
没有塑料,大棚的保暖效果也就那样,不过架不住试验田总共就只有那么大,因此当大棚足够厚的时候,保暖效果自然也就有了,而且农部还在其中生火加温,因此虽然已经是深秋时节,大棚之中还是暖洋洋的,恍惚夏日。
而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就在其中茁壮成长。
大棚只是一块地,旁边还有好几块地,培育的则是小麦。
杂交水稻毕竟只能在江南地区种植,农部很快举一反三,把杂交技术应用在北方作物上。
甚至还专门有一块地被腾出来,种植的依旧是水稻。
不在水里的水稻,也就是旱稻。
旱稻的种植历史实际上也很长了,只不过因为旱稻的种植周期长,在南方那水网密布的条件下,自然比不过水稻。水稻的生长周期短,在南方引水灌溉也方便,又何苦把注意力集中在旱稻上呢?
而偏偏旱稻又广泛分布在南方,因此还真的没有人想着能够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旱稻。
毕竟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高粱和小麦,这已经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固定格局,伴随着形成的还有南北迥异的饮食风俗,所以人们并不倾向于打破。
不然就算是在北方种植了旱稻,北方人不喜欢吃米饭,又有什么用?
不过农部的存在,本来就是寻找生命力更强、传播更广泛的农作物,旱稻自然也在农部的研究范围内。尤其是现在杂交技术的突破,让农部更是忍不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旱稻上。
假如水稻的亩产能够通过杂交提升,那么旱稻的耐寒能力和产量自然也能够提升,如此一来,旱稻在北方种植的话,出产的粮食自然就要多于小麦等等,便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至于什么口味、饮食风俗,当家里又多了几张嘴之后,人们自然而然又顾不上这些了。
旱稻的推广自然也就不会是什么问题。
当然前提是产量要能够高到可以替代北方的农作物。
现在农部最愁的就是这个。
北方的黄土地虽然比南方的红土地更加肥沃,但是旱稻在上面的生长并不是非常好。总不能再从南方运红土过来吧,这岂不是成了最典型的本末倒置?
李荩忱当然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辽东的黑土地。
后世辽东就是凭借肥沃的黑土培育出了有口皆碑的东北大米。
不过这个李荩忱就不去点破了,以农部现在的探索精神,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黑土地之妙用的,李荩忱若是刻意引导,反倒是不美了。那样就没有办法锻炼农部自我的探索精神。
以后要是没有了李荩忱这根拐杖又该怎么办?
对工部,李荩忱是这个态度,对农部,亦是如此。
他不让自己显得全知全能,只是负责引领一个大致的方向。
一旦农部可以发现黑土地的肥沃,到时候大汉占有辽东又会有一个更好的借口。
种地,从来都是华夏的种族特技。
当朝野意识到辽东不光是底下物产丰富,地表上的林木甚至土壤都是好东西的时候,更会支持大汉建立起来对辽东的完全统治。
除了旱稻外,李荩忱还看到了青稞。
如果说水稻正在大棚里“苟延残喘”,旱稻也在寒风中发抖,那青稞这种天然耐寒的植物,正在这萧瑟风中昂首挺立。
李荩忱顿时来了兴致,便要下田,可惜田里浇了水,满是泥泞。
李荩忱索性直接去脱靴子。
“陛下,不可!”李渊吓了一跳,急忙阻拦,同时对着跟在李荩忱身后的尉迟贞直眨眼,娘娘,您说句话,拦一下啊!
“陛下,地里凉,别下去了。”尉迟贞虽然知道自己说也没用,但还是“尽力”的去扯一扯李荩忱的袖子,免得李渊到时候再给自己甩脸色。
得罪这等天子心腹,没必要。
更何况尉迟贞自己又如何不心疼?
李荩忱笑道:“无妨。”
一边说着,他一边把靴子塞给尉迟贞:“你不准跟着,拿好。”
正要跟着脱鞋的尉迟贞吐了吐舌头,又无奈的对着李渊使了一个眼色。
你看,我说了。
李渊也急忙脱了靴子跟上李荩忱:“陛下小心!”
一众亲卫和官吏们都想要跟上去,李荩忱顿时察觉到,不由得回头摆了摆手:“你们一个个的都跟着凑什么热闹,有一个人过来给朕说一说就可以了。”
大家也只能围在田边,陛下都说了,那真是下也不是,不下也不是,不过看着陛下和李渊深一脚浅一脚向前走的背影,每个人的心中又觉得有一种难言的感觉。
下田,哪怕是在寒风之中,在泥泞之中,对于他们来说都没有什么。可是这是当朝天子、九五之尊,就这么毫不避畏的在冰冷的泥泞之中看着一亩亩田地,做着和他们平时一样的事情。
这说明在陛下的心中,这个工作同样很重要,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甚至是值得陛下亲自来看一看、亲自去走一走的。
李荩忱倒是没想那么多,他只是看到青稞长势一片大好,心中也难免有些激动罢了,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亲自下田,未免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
“大汉以后能够走上高原,就靠这些了。”李荩忱轻轻抚着青稞的叶子,“之后河湟开垦,甚至于深入高原,在各处河谷之中开垦,青稞将是大功臣。”
李渊郑重颔首:“农部派人已经勘探过吐谷浑境内已为我大汉所有的多处河谷,应该都可以种植青稞。这也是现在在高原上发现的唯一能够成片成活的农作物。”
青稞无论是从产量还是从口感等等上,显然都比不过小麦和水稻,但是在大汉长久立足高原的计划中,其地位不容挑战。
山高路远,来自于中原的粮食不见的就能及时补充,因此青稞才是最主要的军粮和日常口粮。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一四章 王世充?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河湟屯垦,是农部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可想好派谁去了么?”李荩忱问道。
“之前河套屯垦,军中有一人表现很是突出,所以臣打算调动他过来去主持河湟屯垦事宜,现在已经派往龙门书院进修,总归是要先加强一下个人想法的。”李渊急忙说道。
李荩忱颔首,李渊心中有数就好,不过······
“去培训,为何?”李荩忱好奇的问道。
之前不是大汉的人,还是有前科?
不然的话,河湟现在也不算是大汉的边境,等到大汉拿下伏俟城,更是将河湟纳入内地范畴内了,又有萧摩诃亲自坐镇,谁还能翻起什么风浪不成?
李渊有些无奈的说道:“此人名为王世充,祖上是胡人,祖父娶霸城王氏之女,到了父辈入中原,寄居在王氏门下,因此随母姓,但是仍有胡人血统······”
说着,李渊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他看到陛下瞪大了眼睛,微微张嘴,似乎很是惊讶,让李渊一时间不敢说话。
这个王世充,莫非和陛下有旧?
看陛下的神情,莫非有仇?
李荩忱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旋即收敛神情,微笑着说道:“有故人亦是这个名字,可是逝去已久,刚刚听闻,只道是故人复生,不料竟是个胡人,也罢,只要他愿意为大汉做事,那便让他去做。未来的大汉也不可能只是华夏人之大汉,若是胡人诚心诚意入我大汉、为大汉效劳,那不当拒之门外。”
李渊恍然,还以为这王世充真的和陛下有过节呢,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比较靠谱的手下,要是因此而不得用,未免有些遗憾。
而李荩忱用怪异的目光瞥了李渊一眼。
要说有仇,应该是你和王世充有仇才对。在另一个时空中,你们可是杀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
这也让李荩忱有些好奇,杜伏威和辅公祐这一对江南枭雄已经是大汉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李荩忱甚至还曾经亲自接见过他们,而李渊和王世充在老老实实的种地,那窦建德呢?
算起来年岁,可能还是太小了。
毕竟李渊和王世充也都只是年轻人。
“等到有时间,带着此人前来觐见。”李荩忱吩咐一声。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他也已经见到过太多的此世枭雄,王世充虽然也是隋唐之交称王称霸的人物,但是在短暂的惊讶之后,李荩忱倒是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此世的杨坚已经是一个闲云野鹤、悠游林下的老人。
此世的李渊已经是一个辛苦耕耘、每天在为了亩产而做实验的农人。
那么此世的王世充,又能够翻起来什么风浪?
有李荩忱在上面压着,是虎你只能窝着,是龙你只能盘着!
李渊急忙应了一声,很快就把刚才对于陛下和王世充之间关系的些许揣测抛到了九霄云外,引着李荩忱走过田埂。
尉迟贞早就已经吩咐人准备好了热水和毛巾,李荩忱径直自己接过来擦干净了脚,蹬上靴子:
“诸位之心血,朕看了,也记在心上。希望诸位卿家能够再接再厉,让这些粮食能够推广开来,去养活更多的人。”
顿了一下,李荩忱张开手指着这一片片试验田:“我大汉,民以食为天,希望诸位不会让朕失望!”
“愿为陛下效劳!”官吏们齐齐拱手,一个赛一个的热血沸腾。
李荩忱拍了拍李渊的肩膀:“好好干。”
李渊登时感动的差点儿直接跪倒在地,躬身九十度向李荩忱郑重行礼。
显然陛下看出来了,农部的官吏们虽然完成任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总是缺几分干劲,所以直接帮着他先鼓励鼓励,确定农部是为了天下苍生之温饱而努力的基调。
再之后,要是李渊还不能趁热打铁、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那就不用在这个位置上待着了。
因此对于李荩忱,李渊自然更是感激。
陛下的信任,让他为陛下效死。
——————————
李渊是个老实人,野心实际上也没有那么大。
李荩忱清楚,所以只要能够好好的鼓励鼓励,给他一点儿盼头,他就会踏踏实实的向前走。
不然历史上的李渊也不至于在中原已经乱成一团、自己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又盘踞重镇的情况下,还犹犹豫豫不敢起兵。要是换作他的儿子李二主事,恐怕都已经造反好几次了。
有了王世充的加入,这农部,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李荩忱轻轻捋着胡子:“贞儿,吐谷浑那边农耕之事,让萧摩诃多派人保护,务必是得力干将。”
尉迟贞不由得好奇问道:“陛下还是不放心王世充么?”
李荩忱怔了一下:“为何有此一说?”
尉迟贞一努嘴:“陛下上车之后,拿着墨笔写写画画,都是‘李渊’和‘王世充’这两个名字呢?总不能说陛下打算拉郎配吧?所以必然还是心中有所担忧。”
李荩忱不由得笑了出来,朕又不是腐女,拉什么郎配?
“李渊倒是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朕是担心王世充这个胡人骤然走到这个位置上是好是坏,而李渊能不能压制的住他。”李荩忱含含糊糊的说道。
尉迟贞托腮,摇头,表示不知道。
这种涉及到胡汉之别的事,她就算是明白,也不会说什么。
本来话题就很敏感,而且不要忘了尉迟氏也是出身鲜卑,不是汉人,哪怕是现在鲜卑已经逐渐融入华夏圈子中,但是血脉、文化,都还没有融合完全,双方之间总归还是有些许差别的。如果胡汉之别需要被慎重讨论的话,那鲜卑和汉之别是不是也要被讨论?
李荩忱点了一下她的眉心。
这小丫头,也精明着呢。
不过要是跟在自己身边那么长时间,连一点儿政治嗅觉之类的都没有,那李荩忱真的怀疑这姑娘是不是傻了。
“文化之交流、民族之融合也是必然的,与其担忧引狼入室,倒不如想想如何化胡为夏。”李荩忱喃喃自语。
旁边的尉迟贞眼神骤然明亮。
李荩忱瞥了她一眼,她下意识的想要低下头去。
“有想法?”
“没有。”
“真没有?”
尉迟贞迟疑。
李荩忱伸手抬起她的下巴,似是鼓励一样亲了她一下:
“说吧。”




权倾南北 第二三一五章 但愿有生之年
玉米小说 www.telexh .com ,最快更新权倾南北最新章节!
尉迟贞眨了眨眼,嘟着嘴。
显然表示刚才那一下还不够。
一直在旁边翻阅内府财政报告的乐昌,翻动纸张的声音越来越大。
尉迟贞的脸颊顿时微微发红,刚刚都忘了皇后还在旁边呢。
当下她清了清嗓子,低声说道:“臣妾认为,华夏之所以为华夏,在于礼仪与文化超过周围蛮荒部落、超过茹毛饮血之胡人。因此只要陛下以华夏之礼仪和文化教育胡人,则自然可以使其为大汉所用,甚至可以通过通婚,化胡为夏。”
李荩忱微微颔首,这个时代所谓的胡人,实际上也就是西域的那些小国家,顶多再加上和中原多少还有些往来的波斯人。
当然了,在此之前,实际上羌人、氐人这些现在几乎都已经快融入汉人之中的族群也算是胡人。
教化这些不管还认不认为自己是胡人的西方族群,让他们融入华夏文化圈子,自然就能够让这些人更倾向于和大汉站在一起,而再通过通婚的话,自然就能够把他们彻底化为华夏人。
双方之间本来就有太多的往来,无论是贸易上、婚姻上还是文化上,因此随着大汉的强势崛起,民族融合是势在必行的。
实际上王世充本人就是这种民族融合的产物。
李荩忱早就已经打算这么做,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家小秘书也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这意味着现在有着这样想法的也不只是自己一个人。
大汉将从南北朝时期的割据、封闭之中走出来,用自己的刀剑去征服不臣,用自己的双臂去拥抱朋友。
乐昌忍不住在旁边细声说道:“路漫漫其修远兮,陛下莫要走得太快了,恐怕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意的。”
李荩忱颔首,他知道乐昌的提醒也是善意的,当然自家老婆也不可能害自己。
乐昌这是在表示,陛下还是不能忽略从南北朝乱世之中走出来的这些人,到底还是会有很多因循守旧之思想的,若是走得太快,反而有可能触动很多人的利益。
“有生之年吧。”李荩忱笑了一声。
乐昌对于李荩忱的这个说法感到惊讶,饶有兴致的盯着他。
“怎么了?”李荩忱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脸。
乐昌不由得笑道:“古往今来众多帝王,往往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就会忍不住去全力推行,最后免不了揠苗助长,甚至反而引得朝野上下一片不满,国家分崩离析,亦有可能。而陛下似乎看上去并没有那么急迫。”
李荩忱错愕,旋即揉了揉尉迟贞的脑袋,在尉迟贞不满的神情中解释道:
“欲速则不达,朕虽然有很多想法,但是也知道这个国家刚刚从废墟之中站起来,一切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去实现,一切的伤口都需要时间去愈合,所以着急也没有用,着急之后只会给自己添麻烦。如乐儿所言,保不齐还有可能引来二世而亡的祸患。”
顿了一下,李荩忱一摊手,感慨道:“要是连二世都撑不到,那岂不是更丢人。”
“陛下说什么呢!”乐昌忍不住啐了一口,“这大汉,陛下不珍惜,妾身等还珍惜呢。陛下带着我们一手缔造大汉,这就跟我们的孩子一样,陛下如何忍心这样咒它!”
旁边的尉迟贞亦是叉腰,颇有几分兴师问罪之意。
1...605606607608609...626
猜你喜欢